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八百二十二章 何为仁?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八百二十二章 何为仁?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51 来源:笔趣阁

姜维乃是史上名将,王旭出于对姜维本身的兴趣,当然随之对其身边的人也较为了解。⊙四⊙五⊙中⊙文≧,

特别是姜维之父姜囧,这是个非常奇怪的人,后世的三国志上仅对其记载一句:(维)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功曹,没於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这个记载似乎看上去很不显眼,姜囧不过是个郡功曹罢了,在那个时期,各种名号的官吏、将军都已多如牛毛,区区一个郡的功曹早就不似早期那般重要,可算作寻常官员。可他作为一个郡功曹阵亡后,却能使得其子姜维在许久后仍被赐官,福泽后人,只说明一点,那就是姜囧在当时必定很有名望,且深受他人敬重和推崇,而且那场平乱战中,必定有惊人的表现。

若是以大致的时间推断,那么姜囧死亡时面对的羌、戎叛乱,正是史上马超兴兵叛乱的时候,那么姜囧当时的情况可想而知。

只有如此,才能解释为何姜囧死后多年,姜维却仍能因其功而得到封赏,在那个换人比翻书还快的年代,可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典型,过去那么久,主事人都变了,可那份功勋却被人深深记住,足以见些端倪。

后世有些好事者,也曾给姜囧编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传记,那当然是纯为娱乐,是闲得蛋疼——扯淡(蛋)的典型。

如今,王旭从郭嘉口中得知,那个能勉强抵挡甘宁数十合不败的人便是姜囧。他内心也就释然了。汉阳冀县。也就是天水冀县的姜家本就是望族。出姜囧、姜叙、姜维这样的人,并不奇怪。

王旭心中一直就很欣赏姜维,并非仅仅因其能力确实不错,而是其也足够忠诚,足够勤勉,而且其现在足够年幼,有无限的发展可能。如今挑起楚国大梁的文武都还正当壮年,或许问题不大。可作为一个统帅,王旭非常明白,继任人究竟是何等重要。

现在受他最器重的年轻一辈,不外乎董允、费纬、邓艾等人,可单是他们几个够吗?不够,远远不够!

有才的年轻人同样需要竞争,需要彼此牵制,如此才能让朝堂稳定,若是独大,那么当他年老后。谁还能保证压得住?那时岂非重步旧路?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只在短短时日内又再现战火。彼此再度你争我夺?

王旭从没有想过,他一手打出的楚国能千秋万代,永世不朽,作为一个后世人,他不会去做这种违背规律的白日梦,可在他心中,这场绵延几十年的征战,这场波及两三代人的厮杀,至少也要保证华夏几百年的繁荣昌盛,保证几百年的迅猛发展。

不会再有五胡乱华,不会再有整个华夏文明的断层,不会再有无数的古籍、文明瑰宝和奇技绝艺因此而失传!

“奉孝,我要姜维父子!”王旭淡淡的声音充满肯定。

“臣明白了,必当竭尽全力设局活捉!”郭嘉带着无与伦比的自信回话,说完又忍不住接道:“可若是主公真想收服姜维父子,那俘虏的姜叙就决不能杀,据臣所知,姜囧与姜叙似乎感情极深!”

“你有没有办法说服姜叙?”

“臣没有!”

郭嘉非常肯定的摇头,但正当王旭略微失望的时候,他却又从容笑了出来:“臣虽无能,但楚国有一人可以!”

“谁?”

“主公麾下武都太守,杨阜!”

“杨阜?”王旭微微一愣。

“不错,当初主公征伐司隶,钟繇被迫抛弃杨阜和张既,两人随即死力断后,报答了钟繇的器重,后得主公厚赐,这些年一直忠心耿耿,所在任上,为国为民,从无什么差错!然这杨阜便与两人乃是旧识,且早年关系密切,因为杨阜与姜叙二人之母乃是亲姐妹!”

随着郭嘉说完,王旭恍然惊悟。

自己怎么忘了这茬儿,史上平马超之乱时,杨阜和姜叙这对表兄弟可是倾力而为,连各自的家人都被马超杀了,姜叙的母亲还因为个性刚烈,痛斥马超,临死不屈,因而被记录入《列女传》,这是古代女子很难有的殊荣。

当然就对错来说,当时两方都没什么错,不过是乱世的无奈罢了。毕竟马超全家在那一役也遭这几个给先清洗了一遭,怎么可能不报仇!那时候的马超已经遭受过几次灭族之祸,结果又来这么一遭,换谁都会疯狂!

想到这些,王旭渐渐有些明白了,轻轻出声道:“那你的意思是让杨阜利用大义和亲情去说服姜家人?”

“不错!”郭嘉点头。“姜家虽然世居凉州,可却是凉州的汉人,而马家如今却是汉羌之后,此时大可利用此事。杨阜虽向来对外族报以怀柔之策,可其本身却个性激烈,不会认同外族统治天下的,当年其宁可远投钟繇也不肯效力马家,正是因为如此,在他心中,无论是马腾、马义还是马超,尽管是马援将军之后,可现在终究已带着外族的血统!”

“至于姜叙等人效力凉州,不过是因为马义厚待于他们,感于私人的恩情,可若是利用上此点,再加上杨阜亲自相说,必能以大义说服姜叙,若再不成,只需将道理告知其母,以其母之忠正刚烈,亦必然逼使他降。”

“呼!”王旭长舒口气,虽然心里早前已经猜到郭嘉想说什么,可还是有些感叹。

这个时代,思想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根深蒂固。

“奉孝,可你知道,我向来不主张这般激化族群隔阂,将来无论汉人、还是羌人,甚至其它族群,都将是华夏的一部分,都必须是楚国。是华夏这片大地上的子民!”

“臣知晓。可非常时行非常事。为早日一统凉州,为实现主公心愿,此乃最好的办法。若主公感这一时的手段过于阴险激进而不用,那么只是小仁,若主公以平定天下为己任,以实现华夏腾飞的愿望为目的,真正融合各族,繁荣昌盛。这才是大仁!主公为楚国之主,舍小仁而得大仁,乃是理所应当,还望主公三思!”

“呵!”王旭乐了:“奉孝,你什么时候也学会给我扣上一顶大义的帽子?”

“此乃臣肺腑之言,并无逼迫主公之意!”郭嘉笑着回说。

“罢了!你所言我亦明白,便按你说的做吧!立刻传令杨阜前来此地,我要亲自见见他!”

“诺!”

不久,武都太守杨阜接到王旭召见的命令,信中大致讲述了所为何事。

没想杨阜听说姜叙被俘。让他去劝降时,情绪竟然甚是激动。当即扔下手中事务,直接带着数十高手护卫便直奔汧县。

当卫兵禀报杨阜求见时,王旭还甚是惊讶:“这么快?”

直到他见着杨阜,细谈起来,这才明白一切。

怪不得此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不肯屈从马超,屈从马家!

王旭从简短的言谈之中深切感受到,杨阜本人可谓博学多才,通览古今,可也正因为如此,其脑中那根深蒂固的观念着实浓厚,可谓偏执,他虽然认同以怀柔的方式教化外族,也能接受与外族人一起共事,为兴盛华夏而努力,但绝不接受外族人统治天下。

他早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肯听从马义的邀请和征召,私自带着直系亲属暗中投奔魏国,后来又辗转投效王旭,这么多年来,他也因此而不敢与故乡的其它亲戚联系,因为他怕牵累他们为马家嫉恨。

至于姜家人,过往在凉州甚少征战和露面,直至此次才真正领军出征,而杨阜作为一个太守,很难像郭嘉那样,对敌方上下官吏了解得极为透彻,因此杨阜完全不知道,姜家几人已经效力凉州有好几年了。

此次得到王旭书信,其这才得知详情,因而感到极其愤怒和惊讶,故快马加鞭赶来。

王旭与其深谈后,对其倒是颇有钦佩之意,不管赞不赞同对方的思想,可对其才能和坚定的品质,他是报以肯定态度的。随后,他便亲自陪同杨阜前去俘虏营,劝说姜叙。

楚国虽从来不虐待俘虏,但关押俘虏的地方也着实不可能好,不但阴暗潮湿,且空间狭窄,而这姜叙也是把硬骨头,愣是在这里过得很泰然,大有不过一死的意思,对看管他的楚国将士从不服软。

只是这种态度随着杨阜的到来,很快就烟消云散。

他初见杨阜时,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觉认错人了,仔细打量许久,这才激动地扑到牢房边,大呼其兄长。看得出,其人对杨阜这个外兄是非常尊敬和敬仰的。

可杨阜在最初的微露激动后,很快就脸色沉下来,随之便是破口痛斥,噼里啪啦就是一连串名族大义,祖宗遗训之类的,

王旭即便远远站着,也能清楚听到那激动到破音的怒斥。

不得不说,杨阜的口才着实不凡,说话速度虽快,可字字清晰,语句虽长,可抑扬顿挫颇为得当,表达地非常清楚。

起初,姜叙还能插话辩解两句,言马家待他们不薄,本为报答其器重和恩遇。

可杨阜占据着这个时代思想中的大义,姜家又是纯粹的汉人,儒学熏陶下的豪门望族,如此一来,杨阜的斥责就仿似姜家祖训的斥责,是“大义”的斥责,很快让其左右为难,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到最后,其已是低下头去,无颜与杨阜对视,满目颓丧,再也不复之前那番毫不畏死的气度,他的心中在徘徊,在挣扎。

杨阜看到其模样,也知其需要思考的时间,深吸口气,声若雷霆:“今日言尽于此,你可细思,何为忠,何为义?大忠者,忠于民、忠于君,民在君之前,你身为汉人,却助外族割据我华夏土地,何来忠?背弃了同族,何来义?背弃了祖宗,何来孝?马家军中,大部皆是羌、胡、戎、氏甚至鲜卑、匈奴各族之人,若有一天,这些外族崛起,占据华夏富庶,欲屠尽汉人,你是否也因为所谓厚待,而甘愿做其刀斧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