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八百一十章 启用旧臣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八百一十章 启用旧臣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51 来源:笔趣阁

公元212年正月初六,刚刚过完新年,王旭就披甲持剑,亲自策马巡查襄阳附近的各大军营。◎,

这仿佛预示着战争即将开始,虽然雪花仍然在稀松的飘落,天气依旧寒冷,绿树仍旧披着一层薄薄的白衣,可楚国朝堂的文臣武将们却个个脸放红光,内心火热,他们等待这一天已经太久。

“哒哒哒!!”

马蹄在雪地上踏出声声脆响,回荡在宽阔的林中大道上,惊得鸟雀齐飞,冒着皑皑白雪的冰凉刺骨也要躲避。

此时的王旭策马行在最前,他刚刚巡查完军营,此时正带着近臣和将军们返回襄阳城。

“周智!前两个多月你一直在北疆?”

“嗯!在那边查访边军,顺便了解下北方边境的情况!”

“呵!你精神头倒是不错,那实际效果怎么样?可有收获?”

“有,当然有收获,而且还不小。”

周智驾驭着战马一路小跑着跟在王旭右侧,脸上流露着古怪的笑容。

王旭没看到其笑容,径自望着前方说:“没白跑一趟就好,只不过近段时间你可别再离开襄阳,好好准备,下月就出征!”

“下月,这么快?”后方的张靖听到王旭的话,顿时惊呼出声。

“怎么,嫌快了?你不是念叨这么久了吗?”

“不是,只是激动罢了!”张靖讪讪一笑,随即似乎想到什么,突然开口道:“老大。你可不能丢我在襄阳看家!”

“哈哈哈……大家都不想看家。可总得有人看家才行!”王旭爽朗大笑。

张靖脸色一变。随之哀声道:“老大,你就发发慈悲,行不?作为一个将领,我不想今生留下这么大的遗憾!”

“行了,留谁也不会留你的,不用那么可怜!”

随着王旭的话音,随行的众将很多都愁眉不展,低头暗暗揣测会不会是自己留下。气氛都随之沉静下来。

诸葛亮察觉到这点,不由笑着摇摇头,随即出声安慰:“诸位将军安心,此次出征声势浩大,务求一举功成,出征的将领肯定不少,况且主公的命令已经下达至庞士元手中,明日肯定公之于众,多思无益!”

“孔明这话不错!”王旭笑了,接过话去:“大家都不要猜了。明日便知!”

众人一路说说笑笑,待回到襄阳后。随之散去,各回岗位,只有诸葛亮以有事相商,随从王旭回到了北宫勤政殿。

“孔明,你有何事如此神秘?刚才还不肯当众言之,且坐下再说吧!”

“多谢主公赐坐!”

诸葛亮手执羽扇轻轻行完礼,随之很是儒雅地徐徐跪坐到褥垫上,不紧不慢,显得非常从容。

“主公,郭太尉自当年北上,便一直亲自坐镇雍州西疆,防备西凉。其所兼任的太尉和右尚书令两职,因其远在西疆,有诸多不便,因而近年来主公让微臣代劳,是否?”

王旭点头:“不错,这也是郭嘉的意思,他觉得在那边遥遥理事,不能很好地完成职责,因而请奏与我,力荐你代理其事,怎么,莫非你有何疑问?”

“非也!”诸葛亮摇头:“只是臣以为,在出征西凉前,楚国当另立太尉!”

“另立太尉?”王旭皱起眉头,有些不高兴了,神色奇怪地看向诸葛亮:“孔明这是何意?”

“主公莫要误会,臣并无中伤郭太尉之意,臣心中向来对郭太尉深以敬佩,口出此言,全因当下时局!”

“孔明大可直言!”

诸葛亮略微沉凝,似乎在组织自己的语言,片刻后才睁开眼睛说道:“主公且想,此次出征西凉,郭太尉与主公汇合后,必定常伴左右,出谋献策,对否?”

“这是必然!”

“楚国大军出征西凉,若得势,魏、吴必竭力相助,以期牵制楚国,主公以为然否?”

“亦是必然!”

“此次出征西凉,主公让臣总镇后方,若魏、吴两国同时出兵以作牵制,臣必当竭尽全力周旋,因而或会出征。如此一来,若臣亦出,楚国兵事将由谁在后方统一调度?”

“田丰、沮授他们兼任亦可!”

“主公,既然如今有人可用,何故又这般拼凑而影响朝廷的效率呢?”诸葛亮或许担心王旭越听越误会,不等其接话已是急声接道:“太尉一职,初为掌兵而不领兵,可自几大将军府设立后,太尉府权限越加削弱,变成类似监军和参军的职务,平日里负责监察诸军事务,将军府的各项举措任命则需报至太尉府备案,太尉府若不认同,也需上交臣相府核定。至于战时,太尉府则有责任派遣谋士协助将军出征,出谋划策!”

“如此位置,可以说太尉的职责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权限更是大幅度削弱,郭太尉再居此位已经不是特别合适,反被琐事牵制了他更多的精力和才能,主公以为此事然否?”

“这……”王旭还没有真正去深想过这个问题,此时听诸葛亮说出来,这才发现郭嘉做这个太尉,还真是随着职务权限的调整,有着暗降之嫌,颇为不妥。

诸葛亮见状,立刻再度接口:“主公,其实郭太尉个性洒脱,并不喜处理琐事,其才长于出谋划策,定国安邦,不若今后就卸去太尉一职,只任右尚书令,专注执掌尚书台,主军事,如此与庞士元一文一武,岂非妙事?”

“且尚书台如今乃主公麾下最高军政决策地,但凡大事皆由此地商议审定,最终报之主公决断,不管是微臣这个臣相,还是三公九卿。亦或者三大将军府的正副将军。全部皆是尚书台一员。郭太尉执掌尚书台。岂非更能发挥其才,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臣此番言语,尽皆为楚国着想,全无私心,还望主公明鉴!”

随着诸葛亮的话音,王旭也陷入深思!

诸葛亮的话其实不错,如今臣相府的权限是总掌军政,可地位却与三公九卿和将军府等同。事实上仍然是个执行机构,只是负责办事并且把事办好,可以将其理解为执行机构的最顶端,然后是将军府及三公九卿诸人。

至于真正的决策机构则是尚书台,尚书令虽然地位略次于丞相或三公九卿,但却掌管着尚书台事务,审查谋划所有重大事项的决定和重要的人事任免,并直接对王旭负责。

可以说尚书台和文武各府乃是相互制衡又彼此相生的一个体系,尚书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恰恰郭嘉的性子又真的如诸葛亮所说。还真是喜欢做大事,讨厌做琐事。才能偏向性很强的人。

思虑许久后,他也觉得诸葛亮的建议并没有错,何必硬给郭嘉挂个太尉,不但阻挠了别的能人升迁,也没有起到最好的效果。

“孔明,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你觉得太尉一职,由谁接任为佳?”

“徐庶,徐元直!”诸葛亮毫不犹豫,径自说道:“依臣愚见,徐元直勤勉善谋,精通军事,又忠正刚直,正适合太尉一职!”

对于徐庶接任太尉职务,王旭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转而问说:“如此一来,那太仆一职又由谁接任合适?”

诸葛亮微笑道:“吾兄诸葛瑾与马良本最适合,只惜两人虽经过上次大考,可终究还是无卓越功勋,若是突然拔升为九卿之一,并不太妥,因此微臣以为,主公当启用过往的旧臣!”

“谁?”

“刘巴!”诸葛亮言辞肯定。

“刘子初?”王旭惊愕,这才想起当初称王的时候,刘巴这个麾下重臣曾因父亲以死相逼而被迫辞官。

诸葛亮没等其接话,已是再度开口说:“论资历,刘子初早年跟随主公日久,论功勋,旧日亦积功不小,同时其人在朝中又极有名望,容易服众,况其才智绝人,精政善军,正是理想的人选!”

“可当年称王之时,其父那里……”

“呵呵!”诸葛亮笑笑,摇头道:“主公有所不知,刘公病逝已三年有余,刘子初现在丧期亦过,尽完人子孝道,而以他对主公的崇敬和赤胆忠心,早就有意出仕,只是觉得无颜面对主公,因而不知如何是好,在家日日忧思,如果主公肯修书一封,其必来。”

“原来如此,想不到刘公已病逝三年多,岁月不饶人啊!”

王旭微有些感叹,刘祥对楚国也是有功的,只不过他终究是汉臣,因而在称王时决裂。可不论怎么说,王旭心里还是很尊敬其人的,想了想,便点头认可道:“既然如此,那不如就劳烦你亲自代我去请刘巴出山,只惜刘公虽对楚国贡献颇多,可如今无论追赐其名爵还是食邑财物,都是对其的侮辱!既然他心中始终认为自己是汉臣,那不如由你代我送块匾!上书汉之良臣四字,为其树碑列传!”

闻言,诸葛亮肃然起敬,心悦诚服地起身拜道:“主公英明,这实乃对刘公最好的赐予,主公不计前嫌,包纳万物,此等胸怀之宽广,实乃天下之福,臣代刘家谢过主公!”

“罢了,去吧!尽快做好此事,出征西凉的日子可不远了!”

“微臣这便前往!”诸葛亮重重一礼,躬身退出了勤政殿。

随着诸葛亮离开,王旭独自待着待着,却有些心烦意乱,隐隐有些感伤。

这陡然听闻刘祥病死,让他有些恍若做梦般的感觉,早年启用刘祥时的情景,仍旧仿如昨日!

那时候管亥、杨凤等老人都还在,大家聚集在荆南,意气风发,那熟悉的欢声笑语依旧还萦绕在耳畔,可现在却已经再也看不到,听不到,这些人中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渐渐苍老,昔日的风华早已不在。

细细思之,他更是发现,田丰、沮授等年龄较大的人,似乎都已经六十余岁,已逐渐步入暮年,平日里看习惯了还不觉得,可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前后对比,这才能感受到他们已经苍老太多,特别是近几年,白发增添的特别快!特别快!

许久的沉默后,寂静的勤政殿内不知何时,隐约响起了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