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七百九十六章 兵临吴都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七百九十六章 兵临吴都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51 来源:笔趣阁

陆逊临危受命,执掌楚国水师,出长江,战彭泽,袭庐陵,下豫章,直至最终助诸葛亮成功收降猛将甘宁,打出了名留千古的一役。他抓住了王旭给予的机会,顺应时势,建立起史诗般令人传诵的盖世奇功。

至此,吴国本土扬州的主力军,除太史慈、凌统等人所帅部曲尚且完整,其余尽皆遭到惨痛损失。

水师折损过半,战力锐减,失去与楚国水师正面争锋的能力。

豫章失陷,以黄盖、周泰、蒋钦、甘宁等将为首的主力军虽成功撤走过半,但却也痛失猛将甘宁。

吴国驻守交州主力军溃散,交州南海失守,扬州庐陵失守,鲁肃、吕蒙及庐陵太守贺齐尽皆被俘,只有朱桓等随黄盖撤走。

整个战局再度被楚国所逆转,所有的危局和劣势都烟消云散,反而是吴国开始陷入危局。

接下来日子,南方军团和近卫军团全面汇合,兵出豫章,徐徐向着扬州东部逼近,失去了豫章屏障的吴国,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起足够力量抵抗,王旭率领诸葛亮、周智、徐晃、典韦、颜良、严颜等将,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步步紧逼,直杀往位于扬州丹阳郡的吴国国都建业。

与此同时,陆逊率领部分水军,沿水路顺流而下,东进汇合先行一步的主力水军,同样从水路徐徐逼向建业。

南方赵云率部抵达建安后,汇合庞统、黄叙部,解除了徐盛、韩猛等人的危局,吴国太史慈、凌统等将虽有心决一死战,只奈何如今吴都建业危急,面临楚国水陆两支大军威胁。迫不得已下,只能选择回师救援。

赵云、庞统、徐盛、黄叙等人几度设伏,意欲趁其被迫撤退之时。一举击溃,只惜太史慈、凌统等人着实不凡。屡屡识破,回撤有序,虽然因断后拒敌折损不少兵马,但却没有伤及元气。

两军一路打打停停,最终还是让太史慈等吴国名将率部成功撤走,不到十万人共分六部,先后撤回丹阳郡内。

公元208年11月初,吴国集中扬州残存所有主力。包括周瑜从中原回师救援的三万兵马,合计十七、八万主力军,屯驻丹阳郡北,建业以南两三百里外的马鞍山一带,准备迎接与楚国的决战。

与此同时,楚国包括水军在内的三路大军,也相继兵临马鞍山沿线,设营数十座,控制了数百里的范围,陆逊则以水军封锁长江沿线。截断吴国长江以北地区主力军南下的道路。

可以说,此刻的楚国已经兵临吴国都城,使得吴国朝廷陷入背水一战的地步。

值此形势下。吴国一面派人北上请求曹操出兵,一面不停遣使求和,既是为了争取时间,也是祈望能说动王旭退兵。可惜面对此刻的形势,王旭怎么会答应其求和,将所有吴国使臣都拒之门外,并且督促各部加强攻势。

11月中旬,曹操犹豫再三后,还是出兵南阳。威胁楚国腹地,从实质上给予吴国援手。他也是不得不这么做。若吴国灭,楚国将变得更加强大。以他如今的力量,单独抵抗楚国将变得举步维艰。只是,南阳也不是那么好打,张合、张靖、鞠义等人所帅的两个军团将士皆驻守在那里,不图进取,只求拒敌,虽激战连连,却让曹军始终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毕竟曹军也刚经历大战,准备不充分,面对据险死守,又人才济济的两大楚国主力军团,办法并不多。

12月初,楚吴之战变得越加激烈,在王旭率领下,以诸葛亮、庞统、赵云、徐晃、徐盛、韩猛、严颜、典韦、颜良等楚国精英为首的远征军,奇招频出,在各线战场都发动了全面的攻势。

只惜面临绝境的吴国文臣武将也毫不示弱,周瑜、步骘、太史慈、凌统、朱桓等等无数江东英杰,前仆后继,奋死抵抗,丹阳北部数县之地内,烽烟遍布,两军对各处战略要地你争我夺,展开激烈厮杀,就连王旭也时常亲自坐镇前线,压阵指挥。

这样的决战总是艰难的,也是残酷的,随着战火的持续,再加上天气寒冷异常,军士叫苦连天,楚军伤亡也变得越来越大,可看上去摇摇欲坠的吴国就是不倒,尽管他们更加艰难,更加难以为继,可他们固守的是本土,又有无数忠臣良将率领,那种死斗的精神是楚**所无法拥有的。

公元209年初春,持续了几乎三个月后,这场拉锯战逐渐陷入僵局,楚军气势开始衰竭,军中厌战情绪迅速滋生。

丹阳县,吴都建业南方的一个大县,不但是建业的一道坚实屏障,更是吴国心脏地带的交通要地,往日里繁华富庶,人流密集,商旅络绎不绝。

可在这三个多月内,此地却在楚吴两国的交锋中几度易手,不复昔日繁华,各处城墙皆出现大规模坍塌,堆满了泥土袋、粗大的木桩和一些瓦片碎屑。城中百姓更是早就撤走一空,全是空荡荡的破落屋舍和堆满落叶的破败街道。

如果不是偶尔经过的一队队士兵,那么这里已经与鬼城无异,阴气森森。

此刻,王旭就在北城那残存的城墙上缓慢地走着,沉重的战靴踏出缓慢而有节奏的声响,其身后仅跟随着诸葛亮和庞统二人,个个眉头紧皱,脸上有着化不开的愁思。

“主公,撤吧!”诸葛亮有些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王旭脚步一顿,那支抬起的脚隔了数息功夫才缓缓落下,他随之转身走到女墙后,静静伫立!

一阵微风吹来,掀起了他额角的发丝,也掀起了他身后那染血的战袍披风。

他左手反按着腰间的干将宝剑,沉静的目光望向北方,头也不回地说:“真的没有希望吗?今时今日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旦错过,将来再想打到这般地步,可就不容易了!”

“唉!”诸葛亮略带无奈地叹口气,手中羽扇缓缓垂下,顺着王旭的目光眺望。

“主公,楚军已力竭,再打下去,反会遭受败局。”

“是啊!”庞统接过话去,丑脸上满是遗憾:“江东能人不少,如今心存死志,上下一心,又有百姓支持,而我们却已经兵无战心,疲乏不堪,再打下去已没有意义,江东终究气数未尽啊!”

“气数?”

王旭微有些恼怒:“什么是气数,江东的气数何时才能尽?天下何时才能定?我如今距吴都建业仅一步之遥,若击破吴都,全取扬州,以如今形势,扫平天下便只在三五年后,如何甘心,如何舍弃?”

“唉!”

诸葛亮和庞统相视一叹,没有再做声。其实他们的内心又何尝不挣扎,何尝舍得?这些日夜,又有哪一晚不是难以入眠?

如今这样好的机会,放弃着实可惜,可这么持续打下去,胜败难定且不论,楚国更是将产生极大的损耗,堪称豪赌,得不偿失。

事实上,他们所言,王旭的心里也很清楚,甚至早就有了退意,可是他很不甘心,眼看着只差一步就是大功告成,谁又能轻易接受失败。他懊恼的话语所表达的,并非是质疑,而是自己内心的挣扎,他真的很难说服自己。

“报!!!”

一声高亢的呼喊打断了三人的静思,传令小校健步如飞,眨眼奔至近前,单膝跪地拱手道:“启禀楚王,石臼再度失守,为凌统所破,赵云将军被迫率部撤离,询问是否组织兵力反攻?”

静静听完战报,王旭脸上流露出略显苦涩的笑容:“今日下午反攻夺回来,明日正午又被夺回去,这么交替都持续多久了?罢了,告知赵云,无须再攻,静候新的命令。”

“诺!”

随着传令小校远去,王旭深吸口气,终于回过头来,大步向着城墙下走去。

“孔明,通知各部严防死守,原地休整,同时修书一封,通知吴国来议和!”

“诺!”诸葛亮脸上并没有喜色,手执羽扇,恭敬领命。

楚国打得艰难,可对于吴国来说,更艰难!

此时的吴国就好像一根树枝,楚国意欲将其折断,可怎么也差一点重量,可吴国被死死被压着,当然更难过。持续这么压下去,对两方来说都是没有任何益处的,除了损失还是损失,彼此都精疲力竭。

当孙坚得到楚国愿意议和的消息,多月来仿佛老了十岁的僵硬脸颊,终于徐徐散尽阴霾,他明白,吴国今日这关算是挺过去了。至于将来,他现在已经没有精力去多想,只能留待将来再应对。

在双方都迫切希望议和止戈的前提下,这场议和变得非常顺利,吴国再没有能力反击,楚国也没有了再持续打下去的气力,将问题放到谈判桌上似乎就变得轻而易举。

三日后,两方开始商谈议和。

这次,王旭没有出面见吴国任何一人,将议和事务全部交给诸葛亮负责,他只对其交代了一句。

“夺回的豫章郡和交州南海郡不容商量,夺取的物资也没有再吐出去的道理,作为胜者,这是我的底线,其余的便任由你自行和吴国交涉,得失都无关紧要,缓和关系就好。”

ps:毅铭的面馆开张这么些日子,忙得一团乱麻,终于勉强稳下来,造成的更新问题请见谅,我也没办法啊!辞职做点小生意,只是想多挣那么点儿钱!(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