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七百七十九章 于禁的无奈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七百七十九章 于禁的无奈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51 来源:笔趣阁

封丘大捷!

这个消息对于如今的魏国来说,无异于喜从天降,在文聘破营的当晚,消息就马不停蹄地传出,传到东郡濮阳,传到正迅速率军南渡黄河的曹操手中,令其大喜过望。他为了抓住这个好机会提振士气,还当场允诺加封文聘为平南将军,可谓跳了三级。

一时间魏国大军士气逐渐复苏,斗志在各种手段的刺激下,渐渐重燃!

与此同时,还有一人也得到了消息,虽然同样感到开心,却也有些按耐不住,那就是屯驻在酸枣的于禁。

于禁跟随曹操多年,南征北战,大小战功无数,其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以曹操那等用人眼光,焉能看上他!

历史上,于禁一生都可谓兢兢业业,才华横溢,几乎就没有败过,唯独在最后救援樊城时,遭到关羽水淹,晚节不保。

当时,曹仁派时任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人驻守樊城之北。八月,天降大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深数丈,于禁等开路兵马中计,都被大水所淹,所以于禁和将领们只能登到高处避水,随后关羽乘大船前来进攻,于禁无处可退,选择了投降,而庞德选择了死。

事实上,正史中并没有所谓的庞德受到于禁嫉妒。

于禁当时只是有些疑虑,认为庞德旧日的兄长、故主马超在蜀汉效力,担心其不全心作战罢了。后来庞德拼力死战。并用箭矢射中关羽后,就已经不存在间隙。至于遭到水淹,完全与所谓的嫉妒无关。

此役之后。于禁声名败坏,多年后被放归魏国,还遭到曹丕羞辱,如果真有那么精彩的嫉妒一段,史册是绝对不介意记录上去的!

因此其晚节不保的原因,完全在于他最终选择的是投降,而庞德的死则更成为鲜明的对比。

可若是换个角度看。当时步入中老年的于禁,只是做了个选择而已。况且那个投降还不是投诚,只是接受关押的命运。此后先是被关羽囚禁,辗转之下又被吴国囚禁,直至两年后被孙权送归魏国。其从始至终都没有倒戈。

因此,此役最多说明,于禁是在失去抵抗能力后,不愿意带着麾下弟兄一起死,因而选择放弃抵抗,或许可以称其不够刚烈,或许可以说他不想死,可也远没有传言那么不堪!

甚至于,其还有可能是忍辱负重。期待曹魏能救他脱困,再展雄风呢?

如果孙权将其送归魏国后,曹丕再度启用他。他又用自己的能力,一雪前辱呢?那是否又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所谓时也!命也!

于禁没有那样的机会,归国后曹操已死,他遭到曹丕羞辱,最终忿忿而终,一世英名就此毁于一旦!

可即便是这样。在任何史册上,于禁皆是位居魏国良将之林。与张辽、张合、徐晃、乐进等人并列,堪为五子良将,其人死后,曹丕还让其子继承了爵位,连其本人也追溢厉候!

这些足可证明,于禁本身其实根本没什么大过,功劳也绝对巨大,曹丕羞辱他,当是出于个性使然,谁还没做过打击别人的事?

不然,曹丕难道真还傻了不成,魏国文武也全都傻了,对没什么能力功劳,还名节不保的将军,也这般厚待与尊重,让人效仿?

古时追溢死去大臣的名爵,本身就是为了纪念,为了尊重,为了使生者效仿这个死去的人!

此时,屯驻酸枣的于禁,就展现了他的果断和魄力。

文聘本是其副将,归其辖制,如今取得封丘大捷,向其禀报,并言兵力不足,难以尽全功,他哪还能坐得住。

因为酸枣距离封丘很近,大捷当夜过去的黎明时分,他就得到文聘捷报,不敢耽搁,匆忙点齐三万曹军起行,他本人还亲自率骑兵为前部,奋力追逐,只求支援文聘,趁势击破王旭兵马。

午后时分,于禁率领的骑兵前部,已是追至阴沟以北三里外,眼见前方地势崎岖,处于谨慎起见,他停下了脚步。

“哨骑何在?前方乃是何地?

“回禀将军,前方名叫阴沟,地势险隘,只有一条山路通行!”

闻言,于禁顿时皱紧眉头:“文将军兵马呢?”

“刚才有人传讯回来,言其兵马已经追着楚国大军经过阴沟,继续往开封方向奔去,不过楚**士似乎已逐渐从慌乱中清醒过来,文聘将军兵少,无法将其彻底逼溃,请求速援!”

于禁听到回报,瞬间定下心来,既然楚国大军还在溃退,文聘也顺利咬住追击,那么沿途当然不会有危险,当即猛然挥枪,急声喝令:“追!务必在半个时辰内,驰援文聘!”

轰隆隆的马蹄声再度响起,于禁懵然不知,他已经在迅速走进绝地。

不久,他率部冲入阴沟,没有停留,迅速前行。

可当他位于最前,即将冲至山道口那一刻,两旁的山岭间,突然传出一声长啸:“射击!”

“糟了!”

于禁脑海中仅仅只来得及闪过两个字,铺天盖地的箭雨已是当头落下,只是一轮,毫无防备的曹军精骑已是倒下一片。可箭雨根本无穷无尽,一轮又一轮,似乎没有半点间歇。

“冲!往前冲,冲出此地!”

于禁急中生智,一边拨打着靠近自己的箭矢,一边怒声喝令兵士。经验丰富的他,明白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蒙头往前冲才是最快脱离险境的办法,若是回头,必定引得本军前后拥挤踩踏,更加混乱。

可随着他的话音。他视野的前方突然冒起浓浓的黑烟,那闪耀的熊熊火光,照出比烈日还要强烈的光芒。

“于将军。前方的路为大火所断,突不过去啊!”

部下惊恐的呼叫传来,令于禁心中微凉,顾不得多想,已是调转马头,大声怒吼:“撤退!快撤退!”

可话音刚落,后方也传来部下的惊叫声:“后方出现无数楚**士。列阵以弓弩封锁,堵住了归路!”

“有多少人!”于禁怒吼。

“密密麻麻。不知凡几!”

听到这话,于禁的脑袋顿时轰一声闷响。

“完了,难道我于禁真要命丧此地。”

这个念头在其脑海里一闪即逝,他很快反应过来。怒骂出声:“这个文聘,怎么追击的楚军?怎么楚军在溃败的时候,布下了这等埋伏,他文聘也完全没有任何察觉?怎能这般大意?”

可如今已没有时间给他多想,面对绝境,于禁只能做出决断。

“弟兄们,随我突围,杀出条血路。”

伴随着怒吼,他已是率先往后冲去。这是唯一的生路,冲不出去就是死路一条,现在已经无法让混乱的将士稳住。只能是杀出去多少算多少,总比全军覆没强。

这前部都是骑兵,可还有更多的步卒尚在赶过来的途中,只要他能冲出去,就仍然有扭转战局的可能,他更知道骑在战马上目标很大。早就已经跳下马来,步行狂奔。待冲出重围,再抢匹战马奔逃也不迟。

可惜,当他艰难避过重重箭雨,冲到后方路口的时候,看到为首一人,瞬间就愣住了。

“楚王!”他木然地喋喋自语。

此时的王旭列阵以待,那些疯狂冲出来的曹军,面对的是成排的弩箭,即便能冲到阵前,也被密集的盾阵阻挡,根本不给其任何逃生的出口和机会,曹军倒下的速度非常快。

“哈哈哈……”

王旭看到于禁,仰天长笑:“文则,本王亲自在此,你可还有信心突围?”

“唉……”

一声长叹,于禁不知该怎么回答,他真的没有信心。

“投降吧!”王旭适时接口:“这部兵马已经没有活路,顽抗下去,只有死绝一条后果,你后部的步卒距此尚有三十里,以步兵行进的速度,就算你们死绝了,本王也还有充足的时间静候他们到来。”

“这些都是你的部曲,跟随你多年的弟兄,你也不忍心看着他们这么无意义的死去吧!只要你缴械投降,本王必不做屠杀之举,至少保证他们能吃上饭,不至于枉死!如何?”

于禁早已是透心凉,看着自己麾下弟兄那恐惧而无助的面容,他还能怎么做?还能怎么选择?

他并不是乐进那种性格的人!

“好,我投降!”他满含热泪,几乎是从自己的压根儿里蹦出这个字。

此话一处,倒是让陷入绝望的曹军如释重负,无论多么精锐的兵士,在这种情况,在这种纯粹是屠杀的局面下,都不可能兴起抵抗的意志,他们连敌军都碰不到,仗还能怎么打?

若说唯一的可能,那就是于禁能凭借自己的武勇,率领兵士强突出一个缺口。

于禁本来也这么想,可当看到王旭时,他就明白这不现实。

他虽然自认武艺高强,在当世也算少有,可王旭的勇名早就在魏国传开,两年前在舞阴,许褚力战两百合,仍旧败退下阵,夏侯惇也曾为其所伤,如今仅是他想凭借武勇强突出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甚至于,天下早有传言,王旭这个曾经以筹谋闻名于世的楚王,其实才是自吕布后,天下第一勇将,尽管王旭本人从不这么认为。

曹军很快放下武器,跪地投降,楚国也中止了持续的屠杀。

王旭令偏将军杨任、冯习、傅彤三人率一万兵士负责看管,迅速撤往开封,他自己则随之率部杀向三十里外的曹军步卒……(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