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四百九十一章 书房密谋

三国之江山美人 第四百九十一章 书房密谋

作者:毅铭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51 来源:笔趣阁

一夜无话!

第二rì清晨,王旭在众女服侍下梳洗完毕,正yù遣人召郭嘉、沮授二人来书房议事,一守卫已是进来禀报,言二人已在主院外等候多时,当即让二人觐见!

“主公!”两人齐身行礼。

“免礼!坐吧,我正yù寻你二人,没想你们倒先来了!”王旭坐在书房桌案后,微笑示意。

两人相视一笑,徐徐跪坐于布褥上,郭嘉道:“主公,昨夜得到谍影情报,不得不来啊!”

“而且今天还有一喜事降临!”沮授跟着抚须接过。

这让王旭有些意外,疑惑道:“何喜之有?”

“主公且看!”

着,沮授已是缓缓将中包袱打开,不一会儿,两枚金灿灿的大印便印入眼帘,其旁边则是一条深紫sè的绶带和一张金黄sè绢帛,显然是圣旨,制作jīng巧,非常美观。

王旭一眼便知何物,奇道:“此乃金印紫绶?”

“正是!”沮授将包裹捧于中,起身放到王旭身前桌案。“今晨朝廷来使,陛下升任主公为卫将军、荆州牧,原封洮阳县侯爵位不变,已经昭告天下!”

王旭没有忙着话,好笑地拿起那枚金印仔细端详。这卫将军按汉朝军制,乃是统帅所有禁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是相当高的军职。

可如今除了可以让自己更加名正言顺,着实没有太大用处,哪还有什么禁军。早就被司隶那群豪强给瓜分干净了。甚至当年的jīng锐都逃的逃。死的死,一个不剩。

正拿着那金印观赏,王旭突然用力一捏,随即哑然失笑,又拿起另一枚荆州牧的大印捏捏,当下已是肯定其材质,笑道:“奉孝、公与,这金印看着jīng美。可内里全是铜制的,而且还是劣质铜!”

“噢?”郭嘉与沮授面面相觑,随即大笑不止。

良久,沮授才忍不住叹息:“这堂堂大汉的卫将军,竟然赐下劣质铜印,大汉威严何在,威信何在啊!”

郭嘉也是无奈摇头,似笑非笑地道:“也不知如今陛下处境是何等困难,竟然用这等劣质铜为大印,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皇室颜面何存!”

“算了!陛下rì子也不太好过,有个铜印也算不错。既然金口已开,名分便有了。”王旭摆摆,随即将这金印和绶带都放到一边,笑道:“至于平rì所用,我还是自己做两个吧!这种劣质铜印也不知可以仿造多少,怎能使用?”

“主公的在理!”两人点头。

王旭微露笑意,不再深究这事,转而问道:“奉孝与公与一大早便来,莫非就是专程为此事?”

“非也!”郭嘉笑着接过话,目光若有深意。“主公可否想过,这卫将军早已不设多年,为何如今不升任主公为其它,反而单设一个卫将军给主公呢?”

“若如今朝堂,虽然被杨奉、段煨等鼠辈把持,但荆州南阳距离司隶只有一步之遥,且威势正盛,若陛下任命主公为骠骑将军或车骑将军,谅他们也不敢有何怨言。但陛下却没有,此乃为何?”

王旭脑袋急速运转,片刻之后已是明悟。“奉孝,你的意思是,陛下乃是以卫将军的职责来暗示我?”

“不错!”郭嘉点头,异常肯定道:“陛下身不由己,身旁也无亲近将士,所派使节必受那些无能之辈所挟制,然陛下又不得不依靠他们抵御李傕郭汜等人,所以自不好明。卫将军本乃统领所有禁军之位,护卫京城安危,所以陛下必定是希望主公起兵勤王,护卫朝堂。”

“嗯!”王旭点头,从郭嘉语气中已察觉些许他的想法,但王旭并没有表明态度,看着自己这两个大谋士良久,淡淡问道:“那你们觉得如今究竟该勤王好,还是不勤王好?好在哪里?”

两人没急着话,彼此眼神相询,看那样子,显然还没来得及先达成一致意见。

郭嘉略微谦让,沮授报以一笑,这才轻抚下颌短须,徐徐劝诫:“回禀主公,臣素闻主公的祖先世食汉禄,几代都是国家大臣,世人无不传言忠义。如今,天子流离失所,宗庙也残败毁坏。入目可见,天下各州、郡虽然表面上都声称是义兵,实际上却互相图谋,并没有忧国忧民的想法。”

“如今,主公已全然平定荆州,发展迅速,将士听命,百姓支持爱戴,如果主公肯到西北迎接天子,迁都于襄阳,就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上承皇命,下安庶民,积蓄兵马,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叛逆,天下除了少数几大诸侯,谁敢不听命于主公?”

“那时主公只需据荆襄之辽阔,谋军力之强盛,远近县乡自然期盼归附,凡大军所致,除实力强劲之几大诸侯,皆会俯首听命,此乃天赐之机,还望主公明察!”

沮授话音落下,对着王旭深深拱,这才再度安坐。

但王旭却是越听,眉头皱得越紧,对此不置可否,反而看向了郭嘉,问道:“奉孝也是如此意见?”

“不!属下与公与意见相左。”郭嘉摇头。

“噢?”这话大出王旭预料,没想郭嘉竟然会反对。“奉孝觉得此法不对?”

郭嘉再次摇头,朗声解释:“并非此法不对,而是单单对荆州现状无用,以目前主公的情况,匡扶天下未必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王旭突然间来了很大兴趣,他之前犹豫,乃是因为“挟天子而令诸侯”有很大弊端。

若是为了匡扶汉室,那么此举肯定势在必行,可他如今对匡扶汉室一点兴趣也没。

如今,他yù自立的心。荆州文武还不知晓。但免不了其中有忠于汉室的。如今将皇帝接过来。等于是在自己头上悬着一把刀。即便把控朝政,可仍有很多限制,还会有很多人意yù夺权,就如历史上曹cāo内乱不绝,几乎隔一段时间就闹腾一次。

尽管每次都被其镇压,但他无论怎样权倾天下,可仍旧是臣。像王佐之才荀彧,若是朝廷不在曹cāo身边。天长rì久,其奉汉之心不定会被打消。

可最后他愣是一心尊汉,曹cāoyù进封魏王,其发觉曹cāo野心,立刻百般阻挠。因为在他心中,一直认为曹cāo乃是想以强权平定天下,待天下平定之后,会移交权力给有能的刘姓皇帝,功成身退。

这样的人并非只有荀彧,也不是一个两个。王旭摸不清楚自己帐下究竟多少人是这种思想,认为最终他会将江山交给皇族。如果朝廷不在身边。那么随着大汉朝廷这个字眼在众人眼中销声匿迹,一个新型完善的国家系统形成,自然会慢慢转化。

可如果时时刻刻有个朝廷,那就只有天知道谁有改朝换代之心,谁没有了!历史上,荀彧跟着曹cāo那么多年,立下汗马功劳,乃是曹cāo的谋主,坐镇核心位置,可最终就连两人自己都没意识到,各自思想原来是南辕北辙。

这便是王旭最犹豫的地方,若“挟天子以令诸侯”,肯定有其好处。大汉四百年声威,百姓士人心中的国家意识还是很强的,不别的,取益州一事,恐怕益州大半地区会直接投降,甚至刘璋本人或许也会投降。就算不投降,挥军平定,那益州百姓和地方中低层官员也会争相归附,这也是曹cāo后来能快速稳定北方的根本。

例如孔融等各个地方小势力被破,朝廷一声召唤就乐呵呵过当官,实际上全是曹cāo的意思。袁绍一死,除几个儿子治地,河北多数县乡直接归附。荆州刘表一死,除少数死忠刘表或厌恶曹cāo之士,上至群臣、下至百姓第一反应就是降,并非其力量强这一个原因,而是因为他代表了朝廷,代表正统!

这样的情况直至几十年后,曹丕称帝才真正改变。

如今王旭等不了几十年,也没有几十年时间弱化汉朝四百年的影响,最好便是让众人远离朝廷这个词,迅速淡化。

这两个选择都是有利有弊,因而他很是难以决定。

但此刻,郭嘉却突然语出惊人,出迎天子对荆州无用,当然让其很是惊异,急忙问道:“奉孝可速速道来!”

郭嘉沉凝片刻,似乎在整理思绪,良久才接道:“主公,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在于地方势力众多,实力分散,可如今荆州并不存在这个问题,这荆州每一寸土地都是主公率军平定,每一个官员都是将军府任命,军队主要力量集中在主公一人之,如今已治理十余年,早连成一体,如何还需要朝廷来辖制?”

“若是河北袁绍、中原曹cāo等辈,当然大为有利。因为他们的势力组建,多数都是朝廷之前所任的地方官员依附,并未能形成统一调度,各将军太守皆是自领部曲,并非全是其家臣。这时,若是有天子在境,那么便可慑服所有地方,使得更多人才、地域归附,可我们如何能行?”

“东边袁术坐拥淮南,如今已全数交托亲信之,朝廷对其毫无效力。江东孙坚与我等一样,乃是一步步打下来,部下文臣武将全是家臣,朝廷怎么让其家臣轻易归附?至于益州,若借朝廷之威,或许能使其归附,但那本已是主公囊中之物,只待荆州恢复元气,便可挥军全取,何须借助朝廷威严?”

“若真是借助朝廷拿下益州,那些太守、将军如何处置?陛下若yù任命太守,主公又当如何处置?若完全置陛下于不顾,那么与李傕郭汜等辈何异?岂不反倒影响主公爱国忠君,仁德齐天的美名?”

“我荆州如今自成一体,若迎陛下南来,不但将过多年努力营造的体系付之一炬,更徒增变数。甚至来一大批无能的百官公卿,那当如何是好?这岂非毫无用途,徒自给自己增添制肘。”

一口气了这么多,郭嘉停顿片刻,才一字一顿道:“因此,若非天下局势大定,属下反对主公迎天子!”

王旭还没听完时,已如醍醐灌顶,陡然被郭嘉点醒,暗暗思量……

是啊,我现在迎天子干什么?益州早晚是囊中之物,麾下文武都是一个个家臣,即便曾经的诸侯刘表等人,都不是依附,而是被击败后诚心折服,成为家臣般存在。

如此一来,迎个小皇帝外加一群唧唧歪歪,随时可能蛊惑人心,给荆州文武洗脑,动摇团结,指画脚的文武百官来白养着干什么?这不是拿钱养别人来虐自己的傻蛋吗?

这么一想通,王旭心中兴奋,终于开口表态:“奉孝此言有理!”

沮授张了张嘴,还想什么,可似乎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见王旭神情也大为兴奋,思虑片刻又忧郁地接过话道:“主公,奉孝所言也有道理,可主公若不迎天子,必有北方强豪相迎,若是袁绍、曹cāo等辈抢先,将来以此制衡,争得先机该如何是好?不论怎样,名义上总需服从朝廷,任命太守或刺史等大员,终究需上报朝廷,才能名正言顺!”

“公与多虑了!”王旭既然已经想通,自然不在乎这个,开解道:“我荆州既然是铁板一块,便不惧这等事情,今后任命大员,只需上报朝廷便可,至于其是否答应,与我何干?难道他还能任命一个人来夺权吗?只要得到百姓支持,遍施仁德恩威,天下奇能异士也会前来投奔的。”

闻言,沮授张了张嘴,还是没再多,虽然心中不赞成这样完全无视大汉朝廷,但终究默默认可。

谁也没料到,更没想到,郭嘉的建议多么重要,王旭这个决定又是多么正确。

荆州文武很多都与沮授一样,他们虽然心念汉朝,不赞成无视朝廷,但却默认了这样的振兴之路,而在这条路上走的越远,默认的东西越多,大汉这个词也就变得愈加遥远。当他们多年后突然发现,身边的一切,俨然已是一个成熟国家体系后,大汉便轻易从他们心中离开。

若是没有这个决定,迎来小皇帝,哪怕再无用,可他依旧在那里立着,无时无刻告诉众人,他即便没有实权,可仍代表着至尊之位,若想真正全面转变,恐怕就要像历史上的曹魏一般,等到第二代人主事才有机会,因为他们从小就无视皇权,也没有汉朝这个国家概念和归宿感!

王旭当然无法想到这么远,此刻见沮授也认同,当即笑道:“那好,便决定不迎天子,但我必须带少量兵马司隶走上一趟!”

“主公这是为何?”郭嘉与沮授疑惑。

王旭高深莫测地笑笑,缓缓伸出两个指:“一、为堵天下百姓悠悠众口。二、我不迎天子,也不yù曹cāo迎到,即便让袁绍迎,也比他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