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修行在大宋 > 第五十四章 大将军上武当山

修行在大宋 第五十四章 大将军上武当山

作者:沐飞尘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4-01 01:38:02 来源:笔趣阁

距离汴京城五十里有个武当县,县内有座武当山。

武当山以天柱峰为中心,周围仙隐云现缭绕着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十池、三潭、九泉等,天柱峰上的太和宫居于正中,若北辰居其所,而众峰岩涧洞共拱之。

当初张三丰祖师在此修道,千百年来,武当山一直是天下隐士归隐的绝佳之处,蔚为大观的景色,精致雅趣的景色都应有尽有。足以尽那些朝堂无功江湖无名的隐士之心。

一百多年前,龙虎山十二大天师联袂来到武当山,败尽太和宫琼台观内高手,飘然离去之后,武当山的势头从此一蹶不振,被龙虎山稳压一头。如今,百年已过,龙虎山愈发在世人眼中成了毋庸置疑的道家祖庭。而武当,亦似乎越来越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了。

不过,武当终究是那个底蕴深厚的武当,是那个亲切的武当,即便是高耸入云的太和宫琼台观里的那些人,在大宋普通百姓的眼里,也比那远在异国的龙虎山,更容易令人心生亲近。

即便是二十年前一人独战三千魏军的掌教李玄同,也会隔几日便在琼台观前给香客解签,笑呵呵的,从来不高声呵斥吵闹拥挤的香客。

在大宋一直有这么一种不知真假的说法,去龙虎山,是跪着上去,而上武当山,是站着上去。

今日是大雪节气,寒风凛冽刺骨。可能是因为冬阳高照,所以虽然冷,但还是有不少香客上山。

山下大门前有座高四丈宽四丈的石牌坊,上书‘治世玄岳’四个大字,整个石坊雕饰着仙鹤、瑞云、游龙、如意、八仙等图案,气势磅礴,尤为壮观。许多游客来此,都会在这山下门前驻足观看赞叹良久。

一队人马缓缓朝着治世玄武的石坊而去。马,皆是雄健的边塞特产高头大马,马上的人,皆穿着大宋北军盔甲,面上冷峻,甚至可以说是冷酷,不带丝毫感情。

马蹄声阵阵,像大雨前夕的阵阵狂风。

一行人在石坊前下马、驻足。打头的男子摘下黑亮的头盔,露出风霜满面却仍旧遮不住英俊的脸庞。

守山门的两个小道童叫清风明月,远远瞧见人马气势汹汹而来,本以为又是什么门派来挑战了。不过当看清马上盔甲,清风和明月就放下了心来,大宋军队,从来不会对武当山有什么过激的行为,这是惯例。

毕竟石坊上那‘治世玄岳’是建安先帝赵统当年亲手所书。

建安先帝的字原本实在是不堪入目,于是不顾阻拦非要亲自题写的先帝为此集中下苦功练了三个月的字,这才写下了被书法界誉为神来之笔的四字。此后,先帝的书法水平又恢复到了从前,依旧让书法大师们大摇其头。

先帝当年参加了石坊落成的典礼,在典礼上,他对坐下文武百官以及身边的太子说道:“以后,到这里的任何人,下马、下轿,如有不从者,杀之无罪。”

这事是发生在龙虎山

大败武当山之后,当时身受重伤的老掌教听罢帝王此言,泪流满面,就要爬起来向先帝行礼。先帝一把将其按住,笑道:“掌教不必多礼,是咱们大宋子民需要武当,不是武当需要大宋,朕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而已。”

老掌教双手颤抖,紧握先帝之手,双唇蠕动,却说不出话来。

也许没有人能理解老掌教的感激,在武当最摇摇欲坠时,踏遍天下王庭的建安帝却以帝王之尊为武当正名,这才让武当没有继续式微下去。

清风明月两个道童看清来人的脸后,大喜行礼:“大将军好!”

刚从西凉回来的北军灵魂李戎生大将军回了一礼,然后摸摸两个道童的头笑道:“清风明月越来越俊俏了,几时还俗啊,本将军给你们一人选个大美人。无论是咱们大宋的、还是魏国梁国的抑或是西凉的,应有尽有。”

明月羞的低下了头,清风则迈步往山上跑去。

天柱峰,太和宫琼台观。

琼台观的外形并不符合它的名字,跟琼楼玉宇完全不搭边,只是间小小的道观。里面站不了一百人。

此时,在琼台观的门口空地上,蹲着一个年轻道士,他正在很认真的看地上搬家的蚂蚁。

“快点咯,一会阿黄来了,你们的小命就不保了。哎,阿黄你…”年轻道士正在自言自语,一只身材极好毛色极正的大黄狗摇着尾巴过来,先是在年轻道士的手上舔了舔,然后抬爪毫不犹豫的朝地上的蚂蚁砸了下去。原本秩序井然排成一条线的蚂蚁顿时沸腾起来,满地乱跑。阿黄吐了口气,欢快的在地上胡乱踩,踩的灰尘乱飞,年轻道士呛的咳了一声,赶忙站起来:“阿黄你毫无慈悲之心,罚你今晚只能吃一块骨头。”

“师叔祖,大将军来了,你快下去迎接啊。”清风一口气跑到琼台观,上气不接下气。

“啊?”年轻道士惊得跳起来,转身一溜烟跑进屋里,找到正在鼎炉前捣鼓什么的中年道士说道:“掌教师兄,大将军来了,你快去迎接。”

中年道士拂尘一挥,道:“好,咱们速速下山,莫要失了礼数。”

“我不去,我去了他又要打我。”年轻道士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得,就要往自己的屋里钻。

却被中年道士一把攥住,皱眉道:“小师弟,莫失了礼数,随我下山。”

“好吧。”年轻道士一下子就蔫了,垂头丧气的跟着中年道士下山。

中年道士拉着年轻道士,腾身而起,普通人至少要一个时辰的脚程,两道士几个起落就到了山脚石坊前。

中年道士走到大将军李戎生面前,行礼道:“大将军来了,小道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大将军拱手回了一礼道:“李掌教莫要客气,我们口渴的很,带了水没?”

清风赶忙递上一大壶尚温的茶,李戎生先给十几个部下喝,待最后轮到他自己壶已经空了,他不禁骂道:“他娘的

一点不给老子留?”

众部下虽然被骂,但每个人依旧面无表情,笔挺的站着,一副随时听候进攻的视死如归状。那股子漫天铺地的凌厉气势,让清风明月都不敢直视,只在心里想,这些将士真是宛如那寒冰池里的可怕雕像。

“大将军,我这带了个苹果。”年轻道士见时机已到,腆着脸凑上去。

大将军李戎生看了年轻道士一眼,接过苹果啃了几口,道:“苹果比人甜。”

“是是是。”年轻道士点头如捣蒜。

李戎生忽然扬起手,狠狠的朝年轻道士的脸上拍去,年轻道士在心里轻叹一声,虽然他可以轻易避开,但他还是一动不动。李戎生的手在即将扇到年轻道士脸上时,停顿,改为拍在年轻道士的肩膀上。拍了几下,李戎生道:“你也不容易,往事就算了吧。”

年轻道士愣住了,抬头看看李戎生,然后抽动几下鼻子,转身,登山。

“大将军,咱们上山吧。”李掌教瞧见此景,心里一直悬着的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这块大石头已经压在小师弟心里三年,现在,大将军一句话,终于是揭过此事了。

“上山!”李戎生将剩下的苹果几口啃完,揉揉脸道。

一行人登山,最前头的是年轻道士,然后是并行的李戎生和武当李掌教,后面跟着的是十几个黑甲鲜亮的北军将士。

沿途有许多百姓,当百姓们看清这些人身上的盔甲后,纷纷惊呼,互相传达。很快大家都知道北军将士来了武当山。这是继三年前,北军奉旨护送黄金十万两入武当后,北军第二次来到武当。当年李大将军也来了,如今这领头的…看那英俊的脸庞,定然还是大将军吧。

“大将军?是你吗?”有胆大的少年鼓起勇气问道。

“是我,李戎生。”大将军笑答,脚下不停。

那少年高兴的窜起老高,大喊道:“我见到大将军啦…”仿佛见到了下凡的真武大帝,如同真武大帝答应了传授给他无上法力。

“大将军,你们是从西凉回来的吗?”另一个少年此时也胆大起来问道。

“是,西凉内乱,我等奉旨前去调解。”大将军继续答。

“那你们杀西凉蛮子了吗?”少年心中喜悦,胆子又大了一分。

“途中遇到了些许误入我大宋边境的西凉蛮子,杀了一些,被逃了一些。”大将军答。

“哇,大将军,我也想从军。”少年眼里满是希冀。

大将军李戎生停下脚步,转头看看那少年道:“可以,但先要读好书,起码能写几句诗文,让先生读起来不说你狗屁不通。”说罢,继续前行。

少年顿时偃旗息鼓,扁扁嘴,不过很快又恢复了神采,冲着李戎生的背影大声道:“大将军,我会好好读书的,我一定要加入北军。”

“好,我在北军等着你。”大将军挥挥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