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上神都(一)4/7求订阅!!!

有了郑镜思打开的这个脑洞,杨守文整个人都觉得轻松很多。

说实话,郑镜思的主意听上去好像有点不靠谱,但仔细想想,似乎又是目前最适合的办法。杨守文不愿意娶李裹儿,估计李显也未必愿意把李裹儿嫁给他。武则天呢,恐怕更希望看到是武李盟誓的结果,通过联姻这个纽带加强武李两家的关系。

如果没有杨守文,说不定这时候两边都已经定下了婚约。

历史上,李裹儿不就是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虽然,她后来又嫁给了那个武延秀。

怎么看,杨守文都像是一个多余的人。

对此杨守文也心知肚明。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原本不应该出现在历史上的自己,从这个漩涡之中淡化去。

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是夜,杨守文睡得非常踏实。

不仅是杨守文感到轻松,便是杨承烈也轻松很多。

如果说,杨守文不愿意娶李裹儿是因为他固有的观念,那么杨承烈的原因则相对而言自私一些。若杨守文娶了李裹儿的话,只怕他这辈子,都无法再重归杨氏。

杨家作为关中的老牌世家,血统观念同样是根深蒂固。

他们不会允许一个娶了带有胡人血统的女人的杨家子弟存在。

杨承烈现在不是杨家子,那什么都好说。可若他想要重归杨氏,那杨守文就不能娶李裹儿,亦或者杨承烈不能认杨守文,断绝父子关系才可以。后一条,杨承烈不可能同意。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那门婚事给毁了,也落得个清清白白。

这一夜,杨承烈也睡得很香甜。

第二天一早,杨守文就起床了。

他现在腿不方便。所以只能拄着拐杖在庭院中活动。

天气不错,阳光明媚,照耀的环翠峪满山的桃杏,更显生动。由于今天酒坊要开窖池。所以杨守文也跑过去看热闹。酒坊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伴随着窖池的营造完毕,就可以开始大规模的酿造酒水。为此,宋氏已经提前做好了全部准备。

“兕子,那汜水春要不要开始提纯蒸馏呢?”

宋氏站在杨守文的身边。轻声问道。

“基本上市面上的汜水春新酒已经被我全部收购,你廿九叔从中也出了不少力气。

如果现在开始着手准备,预计到八月份,可以有三万坛清平调出来。到那时候,鹿未玖的新酒也差不多可以酿成,正好可以接上去。这样,就能够保证明年的供应。”

三万坛清平调,听上去似乎很多,其实不然。

这清平调的度数远高于这时代的酒水,所以每一坛不过两斤容量。

三万坛清平调实际上也就是六万斤酒。听上去有点吓人,可实际上真算不得太多。

这可是大唐独一份的白酒,是真正的白酒。

如果能够推广出去的话,销量必然惊人。当然了,这利润同样会非常的惊人……

唐人的就,分为清酒和浊酒。

其中这浊酒,也被称之为白酒,或者绿蚁酒,是唐代民间最为流行的一种酒水。

李白斗酒诗百篇,说的就是这种酒。

它的度数。也就是十度左右,甚至比后世的啤酒度数还低。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说的就是这种酒液呈浅绿色,且浑浊不清。上面漂浮着细白的,如同蚂蚁一样的漂浮物。

口感,略有酸败的味道。

杨守文一直觉得李白是个酒量惊人的诗人。但到了这个时代才明白,他其实是一个肚量惊人的诗人。只是不知道,日后若李白喝到清平调这种酒,一斗过后。可还能赋诗百篇?一想到李白杜甫发酒疯,杨守文就忍不住发出一阵‘嘿嘿’笑声。

“兕子,你笑什么?”

宋氏疑惑的看着杨守文,感觉他的笑声里,怎么就透着那么一丝无良之气。

“没什么,没什么!”

杨守文强忍着笑,摆摆手道:“阿娘,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还请你多多费心。”

“这孩子说的甚话,这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嘛,何来费心之说?”

“对了,算算日子,龙门薛家的人也该到了。

到时候如果我不在这边,阿娘便和他们谈就是。但这件事,千万不要让老爹参与。他那脾气,人家两句好话说不得就把他绕蒙了,到时候别没赚到钱,反而赔个精光。”

这年月,人们可是不会把钱挂在嘴边。

可能除了那些胡人之外,也就是商人才会如此。

不过杨守文倒是没有这么多的计较,清平调不仅仅是关系到自己的家业,更关系到日后能否找回幼娘。所以,这牌子非但不能败,而且要持久,更要人尽皆知才行。

嗯,铜臭气就铜臭气吧。

说出这种话的人,一定不知道什么叫做‘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一天的时光,就这样悄然中逝去。

狄光远带着右监门卫的兵马,于黄昏时抵达荥阳县城。

荥州刺史就留在荥阳,率领荥阳吏员前来迎接。这里面,又少不得迎来送往的应酬。

狄光远已年过四旬,长相颇有些与狄仁杰相似。

特别是颌下那一部美髯,几乎与狄仁杰年轻时一模一样。同样的,狄仁杰也是狄光远的偶像。为了更好的保护这部美髯,他还学着狄仁杰一样,佩戴了一个须袋。

这天晚上,他没有立刻去找杨家父子。

已经有很多年,狄光远未曾独自领事。

自从狄仁杰再次入阁,狄光远就留在狄仁杰的身边负责照顾。在大多数时候,他都是跟随在狄仁杰的身边,充当着狄仁杰的影子。嘴巴上说不在意,可心里面还是有些羡慕,羡慕自家兄长,也就是狄光嗣能够官运亨通,如今已官至淄州刺史。

此外,狄光远还有个兄弟,也就是狄仁杰的小儿子,名叫狄光昭。

他比狄光远小八岁,也做到了魏州司功参军。据说如今在魏州,也是春风得意的紧。

三兄弟中,唯有狄光远没有出仕。

但是在内心中,他未尝不羡慕那种威风八面,一呼百应的景象。

只不过,狄光远清楚,照顾好父亲,狄家就会一帆风顺。一旦狄仁杰不在,狄家也将随之衰落。

为此,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