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三百四十四章 行路难(上)

盛唐崛起 第三百四十四章 行路难(上)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13 来源:笔趣阁

“怎地十九哥不知道青之的职事吗?”

杨执一一脸愕然的表情,显然有些吃惊。

杨承烈摇头道:“自五月初一我抵达这里后,就少与外界联络,又怎知道青之的情况?”

“这孩子也真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不告诉你。”

杨执一道:“不过具体的情况我也不清楚,只知道他是随中散大夫狄光远前往苏州。前段时间,苏州那边传来消息,长洲县令被人毒杀,案牍卷宗被大半损毁。青之既然是司刑寺评事,想必是随同中散大夫前去查看,了解那边的案情。”

真是这么简单?

杨承烈做出恍然之色,不过内心却不太平静。

长洲县令被毒杀?这的确不是一个小案子,可是也用不着让杨守文去吧。司刑寺八大评事,六大司直,那用得着让一个轮得到杨守文前去?要知道,不管杨守文在文坛上人气有多高,但在司刑寺却是个菜鸟。让他前去无非两种可能,一个是这案子很简单,不需要资深评事前去;另一个就是这案子和杨守文有关联。

难道说……

杨承烈在电光火石间,就想到了元文都秘藏的事情。

那元文都密室是杨守文发现,他也见过元文都的笔记,所以被武则天派去苏州?

若是如此,倒也能解释的通了。

“清风。”

想到这里,杨承烈忙高声呼唤。

清风就在不远处候着,听到杨承烈的喊叫声,连忙快步跑过来。

“去找杨从义,问他一下,最近神都可以书信送来?”

“是。”

杨执一见此情况,就明白杨承烈的确是不知道这件事情。

难道说自己猜错了?亦或者说是杨再思猜错了?杨承烈在朝中并无任何关系,他是依靠杨守文的名声才得到重用?据说杨守文和东宫有婚约,难道是太子举荐?

杨执一今天来找杨承烈,可是抱有目的。

他如今的情况很尴尬。随时都可能遭到张易之兄弟的打压和报复。而家中给予他的支持越来越少,也让他感到了紧张。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来找到了杨承烈。

“卅七郎,这件事我确实不太清楚。若非你说,恐怕我都不知道兕子已经不在神都。

我现在有些乱,就不再留你。

若真如你所说的那样,圣人要我出任洛州司马,我一定会想办法帮你。但现在……”

“十九哥不必管我。先弄清楚青之的情况再说,我先告辞了。”

杨执一见状,立刻起身告辞。

杨承烈把他送到青牛宫前院,目送杨执一离去之后,眉头紧蹙一团。

这时候,从青牛宫的大殿里走出一个黄冠道人,他来到了杨承烈的身后,轻声道:“文宣,出了什么事?”

这道人,就是青牛宫的住持。同时也是明珪的族叔。

要知道平原明家可是大族,不是那种小门小户的人家。家族的成员虽然比不得那些名门贵胄,但同样也有不少族人。这青牛宫的住持,也是明家特意安排。

杨承烈轻声道:“明叔,刚才杨执一说,青之去苏州了?”

“怎么?”

“我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所以有些担心。”

“担心什么?”

“如今局势如此复杂,我担心青之……”

道人闻听,忍不住笑了。

“怎地,你对青之没有信心?”

“这个……”

“你忘了。他去年单人独骑闯荡塞北,又从塞北南下荥阳。之后到神都,更凭他自己的能力站稳了脚跟。文宣,休要小看你的这个孩儿。他可不是那莽撞之人。

没有通知你,说明他心中已有计较。

而且,你不可能总关照着他,他日后的成就,绝非你可以相比,你只管放心吧。”

道人的劝慰。让杨承烈总算是心里舒服了一些。

但要说放心,终究不是那么容易。

“对了,你为何不把你和圣人的关系,告诉杨执一?”

“告诉他干什么?”杨承烈沉声道:“他越是小觑我,我也就越好行事,何必说破?”

道人脸上,浮现出了一抹古怪笑容。

半晌,他轻声道:“文宣,你比当年,的确是稳重了许多。”

“嘿嘿!”杨承烈笑了两声,突然看着那道人:“明叔,我还是不放心兕子。”

目光中,带着祈求之色。

道人想了想,轻声道:“这样吧,我这就手书一封信,送往栖霞山,请族中子弟暗中助他一臂之力。”

自魏晋以来,平原明氏历经许多波折。

随着晋帝南渡,中原大族纷纷迁往南方,而明氏却始终坚守家园,与异族进行抗争。以至于到南朝刘宋政权的时候,对明氏边境豪族的地位非常依赖,更委以重任。

史书记载,明氏南渡随晚,但名位甚高,自刘宋至梁,共出六位刺史。

不过,鉴于当时南朝大多是由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把控,对明氏极为忌惮。明氏南渡的时候,没有随行一品大员,同时也从此分为两支,为洛阳房和江宁房。

洛阳房,在战乱中早已不复存在,但江宁房却随之崛起。

而明崇俨,就是江宁房子弟。

上元三年,也就是公元676年,在江宁的栖霞寺外营建了一座石碑,名为明征君碑。这明征君,就是刘宋时期的隐士明僧绍,曾多次被皇帝征召,也多次拒绝,故而称之为‘征君’。明僧绍号‘栖霞’,死后把他的住宅捐献出来,建造为佛寺,最初名为栖霞精舍,后又被改名作栖霞寺。至李唐,栖霞寺再次更名,改为功德寺。但是对于明家子弟而言,栖霞寺就是栖霞寺,谁也改变不得……

明僧绍的儿子,叫明山宾。

而明崇俨,就是明山宾的五世孙!

杨承烈听闻道人这么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明家在江南东道,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影响力。虽然到如今只有一个明珪在朝为官,但其隐藏的力量仍不容小觑。如果杨守文有明家的人关照,定不会再有危险。

也不知道,兕子如今已到了何处?

洛阳,此时正烈日炎炎。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徐州,却下着瓢泼大雨。

乌云滚滚,雨势骇人。

泗水在暴雨中变得凶猛起来,浑浊的河水发出隆隆的声响,滚滚向东南流淌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