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抗日1937 > 第二百三十九章一纸荒唐言,两眼血流泪!

第二百三十九章一纸荒唐言,两眼血流泪!

“长青啊,好像老头子对于你,并不满意啊”

南京守戌司令办公室中,唐深智上将关掉了收音机,对着一旁正经危坐的李长青,笑着说道。

“唐司令,我是中国人,长青师是中国人的军队,我辈的责任就是保卫国家,守卫人民”李长青一字一句,极其认真的说道。

话音一落,整个空气陷入了一片死寂。

整个办公室静悄悄的,没有人再开口说话。

就在唐深智上将观察着李长青的时候,李长青也将注意力放在这位在南京保卫战中毁誉掺半的指挥官。

有人将他要为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付主要责任,还有人认为他也是被逼无奈。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与蒋介石相处的极差,乃是其政治对手。

1927年7月唐深智跟汪精卫一道“分共”。8月东征讨蒋,逼蒋于8月12日下台;不久唐被逼弃军下野,流亡日本。

1929年4月,唐回国后接受曾被桂系吞并的旧部,由蒋介石委任为第五路军总指挥,5月,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编遗委员会编组部主任。5月,蒋介石派唐赴河南与冯玉祥军作战,1第二次反蒋,就任护党救**第四路总司令。但不到一月,即兵败逃亡东南亚等地。

1931年5月,唐被推选为广州非常政府国府委员及军委常委,实行第三次反蒋;并于9月以湖南宣抚使名义进军湘南,直逼衡阳。

仅仅五年时间,唐深智将军就发动了三次倒蒋运动,可见他与蒋介石政见几乎完全不同。可想而知,蒋介石对其的痛恨。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东三省,外敌入侵,他才与蒋介石携手言和。

1934年春,唐深智将军即着手制定《京沪保卫战设想和计划》,12月主持南京保卫战大演习。因此,当1937年底,日军进逼南京城下时,他尽管重病缠身,仍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与日作战。

11月12日上海失陷,日军直扑南京,蒋介石第二次召集**将领商讨保卫南京的问题,在会上询问众将对防守南京的看法,李宗仁和白崇禧从军事角度上均不主张固守南京。蒋又问唐生智,唐则忽然起立,大声疾呼地说:“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特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唐的一席大话,正是大敌当前的危机之时,很有大义凛然的气势。蒋介石听罢唐言,大喜过望,立即委任唐为南京城防司令。唐更慨然受命,誓与南京共存亡。李宗仁当时感到唐大有张睢阳嚼齿流血之概,很不以为然。李宗仁便若有讽刺地翘起大拇指,对唐说:“盂潇,你真了不起啊”唐则反唇相讥:“德公,战事演变至此,我们还不肯干一下,也太对不起国家了”,他当面向蒋介石保证“临危不乱、临难不苟”,表示“没有统帅命令决不撤退,誓与南京共存亡”

1937年11月19日,蒋介石手令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20日到职,24日国民政府特派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正式就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在唐生智的指挥下,**八万余人自1937年12月4日至12日,抗击数倍于己的日军,进行了悲壮的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1日,蒋介石电令:“如情势不能持久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12日下午,唐生智根据蒋的指示,向各部队下达了撤退命令,书面撤退命令的原则是“大部突围,一部渡江”,但在会议上,唐忽又口授命令,规定教导总队及其他4个师也可渡江集中。唐生智在撤退的组织实施上,匆忙紊乱,朝令夕改,以至数万官兵滞留江边与城内,惨遭日军杀害。他自己也只好在当晚9时,于乱军之中,乘轮渡江,坐一辆沾着牛粪的板车,狼狈撤离到江北。

从史实上能够看出,唐深智将军并不是自愿放弃南京防御,而是被蒋介石一纸电文责令撤离南京,只是军事上几乎只能够指挥一个连的蒋光头,下达了这个让人感到难以理解的命令。

两军交锋,犬牙交错,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这个时候选择撤退,完全就是找死的行为。

国仇家恨,敢死的勇气就在这一张电文之下,通通化作了泡影,接下来就是丢盔卸甲的大溃败,日军紧紧跟进。**溃败无意就是自寻死路,在战场上,已经被鲜血染红的小鬼子,对于**自然毫不犹豫的举起了手中的屠刀,开始了一场大屠杀。

而拥挤在码头之上,数十万还未来得及撤退的难民,无疑让这种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杀红眼的小鬼子,完全化身为了畜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些披着人皮的禽兽,丝毫没有顾忌的将屠刀挥向了手无寸铁的难民,一具具尸体飘荡在长江之上,鲜血将其染成了血色,数月未曾褪去。

这就是血脉同胞的鲜血,他们染红了中华的土地,这不能不说是五千年中华古国的屈辱。

如果**决死到底的话,南京成肯定无法保住,但南京大屠杀或许就不可能发生。

三十万同胞倒下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达到一个民族都无法承受住。然而,这一切在那个只看重自己下面位置,从来都无视人民存在的蒋委员长的眼中,却显得毫不重要。

三十万鲜血依然无法让他幡然醒悟,三十万亡魂依然没有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策略,难道中华民族流淌的鲜血不够多,在日军铁蹄之下生活的不够耻辱?难道这就是他所谓的三民主义?

正是他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才最终落到了,流落海外,葬身孤岛的下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