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燃情仕途 > 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燃情仕途 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作者:九霄鸿鹄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30 18:58:57 来源:笔趣阁

[第1章正文]

第1813节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所以,在赵德三看来,为了方琪能更早的转入西京市局正式编制行列,自己还必须得竭尽所能的帮助邱启明了。这样琢磨了着,赵德三笑了笑,主动表态说道:“邱老哥,你的事情我会尽快给我表姐说说的。”

见赵德三主动表态了,邱启明心里一阵热乎,脸上挂满了狂喜的表情,立即端起一杯啤酒,笑盈盈地举上来,说道:“来,老弟,老哥我敬你一杯。”

赵德三端起酒杯迎上去,‘呵呵’笑道:“来,邱老哥。”

两人喝完这杯啤酒后,邱启明冲赵德三挤眉弄眼的鬼笑着说道:“老弟,等老哥的事情定下来后啊,老哥全力撮合你和小方的事,咋样?”

赵德三眯着眼睛笑道:“老哥,你尽瞎扯,你撮合我们干啥,小方可是人家贺部长的人啊,你这不是让我跟贺部长过不去嘛。”

邱启明一脸猥琐的笑着说道:“人家贺部长的女人多了去了,哪有时间管那么多呢……”

赵德三显得很好奇的看着邱启明,坏笑着问道:“除了小方,还有谁呢?”

邱秋明警惕的朝四处环顾了一番,然后鬼笑着说道:“你不知道吧,老哥给你说,还有你们区一把手,吴区长呢。”

“真的啊?”赵德三佯装一脸惊讶的问道。

邱启明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天贺部长的母亲过寿,你不是也去了吗?你是没注意看,贺部长和你们吴区长他们坐一桌,贺部长在酒桌上喝的有点多,你猜我看见什么了?我看见贺部长把手伸到了你们吴区长的大腿上摸呢……”

“贺部长喝多了而已,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啊。”赵德三在邱启明面前极力为吴姐说话。

邱启明鬼笑着摇摇头说道:“肯定是不喝多了才那样,你们吴区长根本就没有反应,这还不能说明贺部长和你们吴区长之间有那个关系嘛。”说着话,邱启明一脸猥琐的笑看着赵德三。

赵德三不想就这个事和邱启明继续延伸下去了,于是显得有些忌讳地说道:“行了,老哥,咱们还是不要谈论领导的事了,除非咱们是不想干了。”

邱启明连忙笑嘻嘻地说道:“对,对,不谈领导的事了,不谈了。”顿了顿,邱启明将话题又拉回到自己的事情上来,讪笑着冲赵德三问道:“对了,小赵,你说我是不是该给苏部长表示一下呢?”

听到邱启明这么说,赵德三知道苏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收别人的东西,但是这次他是牵线人,如果邱启明不表示一下也不合适,微微凝着眉头想了想,赵德三便饶有兴致的冲邱启明问道:“邱老哥,那你想怎么表示啊?”

邱启明笑眯眯的说道:“医术讲究对阵下药,表示肯定要投其所好,不知道苏部长平时有什么爱好吗?”

果然是老江湖,从邱启明这句很有哲理性的话赵德三就听得出他果然老道,一看就知道为了自己升副局的事情已经费了不少心思了。

在官场这几年的经历,赵德三已经总结出了两个官场之中人际交往必须掌握的既能,第一,就是喝酒,在官场,喝酒是一门学问,很多事情,只要能喝酒、会喝酒,就会在酒桌上解决掉;第二,就是送礼,送礼是从古至今,官场上一项官员之间来往最为频繁的活动。

送礼,是古代官场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拉近和官员之间的感情,可以方便政务的办理。可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难题是:礼,怎么送?送好了,固然可以皆大欢喜,办好事情,送的不好,不仅会无功而返,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害人害己。怎么送才能既安全,又有效呢?因此,很多人拿着礼金、礼品,就是不知道如何送到官员手上。

在古代官场,送礼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能像科学那样,用概念、公式,分条缕说清楚,其中有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内容。

首先,直接把钱和礼物送给官员,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但效果也难以预测。给官员直接送钱送东西,往严格了说,就是犯罪现场:送礼的人行贿,收礼的人受贿,而且人赃并获。因此,最直接送礼的方式危险性太高,既不安全,效果也没有保障。对官员来说,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义正言辞的拒绝,把送礼者痛骂一通:“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快拿走,我出淤泥而不染!”幽默一点的,可以说:“请你把礼金送到政府去。”结果,送礼者就成了官员彰显自身清廉的污点证人,一场送礼行为变成了拒腐案例。

明朝有个笑话,说知县大人过生日。知县属鼠,有个小官倾家荡产,铸造了一个黄金小金鼠送给知县大人。知县欣然笑纳,然后提醒说道:“拙荆下个月生日,她是属牛。”送礼者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极品官员,估计要崩溃了。所以,官场送礼不是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这么直接。

好在官员们多少有些爱好,喜欢附庸风雅,投其所好地送礼,因为隐蔽所以安全,往往还能更好的起到增进感情的作用。晚清权倾一时的庆亲王王奕恇、载振父子贪墨出名。苦于反腐制度森严,舆论监督踊跃,送礼者不敢过分,而王奕恇父子也不便直接敛财。于是,载振就想到了开办高级会所的想法。当时‘雀戏(麻将)’在京津一代很流行,王奕恇、在振父子就先后在天津、北京组下院子,装饰一番后,作为‘会客’场所。来者后,宾主自然要娱乐一下,围坐在一起搓麻将。载振的麻将筹码很高,三千两一局。来者求官者居多,进出一次输个几千上万两很正常。王奕恇父子根据宾客输钱多少,决定卖官弻爵的高低。舆论称之为‘庆记公司’。到后来,生意太兴隆了,载振都没法每回都出来应酬宾客,有宾客们自己玩,载振抽钱,好在宾客醉翁之意不在酒,只要输钱就心满意足,这礼也算是送成了。

书画古玩是古代官员的另一项爱好,很多官员都喜欢搜集古玩字画,涌现出了一批金石专家、书画鉴赏家。晚清封疆大使端方就是一位金石专家,还出过研究金石古董的专著《匋斋吉金录》、《匋斋吉金续录》等等,堪称“著作等身”。他在晚清的声誉还不错,有廉洁之名。别人直接给他送礼,他都大义凌然的要求把礼金、礼品送到公堂上去、以表示自己很清廉。但是,端方喜欢研究书画古玩,遇到有人送来求他‘鉴赏’的,他无不热心的与之切磋鉴赏需要时间,这些宝贝就留在端方的家里由他慢慢赏析去了。端方这样的‘书画古玩控’在晚清还不少。因为收的珍宝太多了,背景的琉璃厂一条街上,有不少古玩店铺的幕后老板就是端方一类的高官显贵——台前老板不是他们的亲属,就是他们的奴才、亲信。‘文雅’的高官们把家里的古玩书画摆在琉璃厂去卖,为了提高业绩,他们常常会不经意地向求他们办事的人‘透露’,某个古玩或者某副书画如何如何的好。有时候,他们就干脆高调刻意的抬高某个作者的作品。有心求他们办事的那些人就自然去市面上寻找相关的书画古玩,结果发现就在该人开设的店铺中。于是,如果看到了某件古玩周而复始的进出某位高官的府邸,也是可以理解的。

送书画古玩,看似成本很高,实则不然。虽然古代官员中读书人的比例很高,但真正精通文史、懂得古玩书画的人很少,大多数是附庸风雅而已。这就更不用说那些通过乱七八糟途径迈进仕途的高官显贵们了。端方其实也是附庸风雅,在他死后,人们在他的藏品中发现了许多赝品以及很多并不出众的收藏品。据说,端方对古玩字画的判断完全仰仗手下那些同样不是很明白的幕僚,评判的标准是一靠送礼者的吹嘘,而是看书画作者的名气。不用说,端方那本金石学专著,也很可能是代笔之作。只要端方一类的官员认为礼品有价值,送礼者的目的就达到了。送礼者完全可以寻找赝品或者次品去滥竽充数,因此降低了送礼的成本。

不论是投其所好,还是送书画古玩,都有一个送字,不能完全消除利益输送的痕迹,他们都不像是劳动所得来的合法正派。那么,如何才能和官员搭建起劳动关系呢?最常见的做法是请官员题字、写文章,然后给官员一笔不菲的润笔。

润笔收入,是明清官员重要的收入来源。明朝中后期,社会上逐渐形成向官员购买墨宝和文章的风气,百姓向官员、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有事没事的就来求文、求字。官员们盛情难却勉为其难的应承下来,写完后再半推半就的接受不菲的润笔。后来,官员不问求文者的人品,、事由,只关心润笔的多少。到最后演变成了官员题字、文章非出钱不可,没有免费的了。到清朝,这股风气越来越盛,润笔费用越来越高,成为官场半合法的收入,占了部分官员收入的大头,到现在官场,仍旧有一些官员喜欢出版一些所谓的专著,从中赚取一笔合法酬劳。

据说,张之洞但仍湖广总督的时候,一次因为兴建近代事业缺钱,就打起了润笔的主意。有个富豪的父亲生前名声极差,为了粉饰父亲的生平,更为了漂白父亲的恶性,他就迫切想让张之洞出面为父亲写个墓志铭。有个最高父母官的肯定,谁还敢说父亲的坏话?张之洞还真就写了。他科举高中,翰林出身,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润笔的费用也不低。一字千金,张之洞按照一个字一千两的价格向富豪狠狠敲了一笔,不过张之洞好的一面是把这笔费用用在了近代事业上,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里,不好的一面是完全不问对象,不顾事实写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