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不是东亚病夫 > 第二七五章 第九支球队

我不是东亚病夫 第二七五章 第九支球队

作者:过关斩将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13:24 来源:笔趣阁

如果是未来的nba,估计要在三分线外一步的位置投篮,才好意思叫“远距离投篮”。像是库里那种不讲理的射手,或许得到中线位置才能叫做“远距离”。

然而在四十年代,罚球线位置的中投,就算是远距离投篮了。而且在那个时代,很少会有球员选择在三秒区以外投篮,哪怕有空位机会也不会出手。

中距离投篮并不是什么很深奥的技术,放在未来的话连很多高中生都能掌握。四十年代的球员身体素质虽然不如后世,但球员并不是脑子笨,如果真的进行练习的话,肯定是能够熟练掌握中投技术的。而球员们之所以不去练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篮球体系之下,中投并不是一项实用的技术。

当时的篮球没有进攻24秒的限制,持球一方有的是时间去组织进攻,也由于组织进攻的时间很充裕,进攻方是不会轻易的失去球权的。所以当时的进攻方,会选择最为稳妥、得分概率最大的方式进行进攻。

篮球运动中,距离球筐越近,得分的命中率就越高,只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没有进攻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攻方会尽可能的将投篮点选定在靠近篮筐的位置,以追求投篮的命中率。同时早期的没有进攻三秒违例,也就意味着球员可以一直站在靠近篮筐的位置。既然可以站在篮下得分,傻子才会选择远离篮筐的中距离跳投呢!

所以在早期的篮球运动当中,中远距离跳投属于被禁止的一项技术,如果在比赛中,有球员去做中距离跳投,肯定会被教练换下场。

也因为这个原因,当陈强提到在三秒区外进行跳投的时候,费里斯才会说那个距离的投篮“难度不小”。

早起的篮球队友投手是极度不友好的,一直到七十年代以前,跳投都不是篮球场上的主流得分手段。很多球迷都能够说出一些早起的nba巨型,比如乔治-麦肯、张伯伦、“指环王”拉塞尔、“天勾”贾巴尔等等,但是这些球员当中没有一个是投手,没有一个依靠跳投作为主要的份手段。哪怕是铁杆球迷恐怕都说不出一个六十年以前投手的名字。而未来的巨星当中,乔丹、科比、杜兰特、库里、哈登,哪一个不是将跳投作为主要的得分手段?

从这方面来说,nba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鲍勃-麦卡杜,也就是未来热火王朝时期的那个助理教练。

虽然鲍勃-麦卡杜也进过五次全明星,拿过三次得分王,但是他的名气远不如同时代的拉里-伯德、魔术师约翰逊、天勾贾巴尔等人,甚至跟比尔-沃顿、埃尔文-海耶斯相比都要弱了几分,但是鲍勃-麦卡杜却是重新定义了跳投的人,可以说他用跳投,引领了篮球运动的一场革命。

作为一个6尺10英寸的大个子中锋,鲍勃-麦卡杜的主要得分手段却是在外线跳投,他甚至被誉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射手之一,即便是拉里-伯德,也受到了鲍勃-麦卡杜的影响。可以说鲍勃-麦卡杜的比赛就是围绕跳投技术而建立,

如果要找一个模板球员的话,未来的诺维斯基,或者是杜兰特,他们应该是比较类似于鲍勃-麦卡杜的,都有足够的身高,也都有足够好的中远距离投射技巧。所以未来很多的球迷说,诺维斯基的打法前无古人,杜兰特的打法独一无二时,那只能说明这些球迷太年轻了。大个子玩中远距离跳投的鼻祖,得看鲍勃-麦卡杜。

后世的球迷恐怕很难想象,外线球员用的最多的得分方式跳投,竟然始于一个内线中锋!

(关于对鲍勃-麦卡杜的跳投引领了篮球革命的说法,是美国著名篮球记者肖恩-富里提出来的,过关只是比较认同,诸位有不同意见的话,找肖恩-富里辩论,别来喷过关瞎说。)

……

陈强的一番解释后,费里斯依旧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但是他却比较认同,利用规则的调整来逼迫球员学习新技术,逼迫教练采用新战术的想法。

体育运动本来就是不断的发展的,如果始终是一成不变的话,那么这项体育运动终将会走向没落,更何况现在的篮球运动已经足够的无聊了,如果不进行改变的话,必然是死路一条,既然不改革必死无疑,那还不如赌一把,说不定这些规则的修改,真的能够让篮球运动起死回生。

然而修改篮球规则这件事情,并不是几张纸,或者一两句话就能够搞定的,所以当天的会议,对于陈强所提出的篮球规则修改,并没有达成共识。

会议现场没有人明确表示反对,但像是韦恩堡罗塞队老板弗雷德-佐尔纳、华盛顿国会老板米格尔-尤林,以及费城勇士队老板彼得-泰雷尔都表示,要回去思考一下。

这三个人都不是精通篮球运动的人,他们可不知道这种规则修改的利弊,自然要回去找专业人士咨询一下。活塞队老板弗雷德-佐尔纳甚至提出,下一次会议,让球队的主教练来代替他参加,这样就能够从专业角度给出判断。

而对于陈强来说,修改篮球规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采用老规则的abl联盟和nbl联盟,现在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而nba刚刚成立的前几年里,也是在倒闭的边缘不断的游走,原因就是老规则之下,篮球运动实在是太无聊了。美国体育产业那么的发达,观众有那么多体育运动可以选择,为什么要选择篮球?

即便是放在未来,nba不断的去修改修改,不断的鼓励进攻,但是在美国,篮球仍然干不过橄榄球。三四十年代的那种节奏缓慢又无聊的篮球,跟其他的体育运动竞争,就是找死!

如果想要新联盟活下去,就必须要修改篮球规则,所以陈强要极力去促成篮球规则的修改。

八支球队当中,纽约尼克斯是陈强自己的球队,罗切斯特皇室队和巴尔的摩子弹队,陈强也都是大金主,同时波士顿凯尔特人也有陈强的股份,如果进行投票表决的话,陈强已经占了半数了,这看起来是个很大的优势。

但如果其他四支球队全都不同意修改规则的话,同样占有半数的票数。所以陈强至少还得再获得一个支持者才行。

下一次会议,其他球队都会派教练来,这些教练可都是专业人士,不好忽悠的,少不了一番唇枪舌剑。

关键是三四十年代的篮球教练,很多都是比较传统守旧的,即便是到了五十年代,仍然有教练是反对跳投的,这样的人十有**会反对陈强对规则的修改。

“不知道下一次会议,各个球队派来的主教练都是些怎样的人物!这些篮球主教练可不好对付,到时候见招拆招吧!”陈强暗自想道。

……

陈强返回了家中,却看到家中来了客人。这个客人不是别人,正是胡适。

“先生,你怎么来纽约了?提前也不跟我打个招呼,我好去车站接你!”陈强诧异的问道。

“呵呵,我这次来,恐怕要叨扰你几日了。”胡适话音顿了顿,指了指墙角边的一个行李箱,接着道:“我今天得住在你家里了。”

“没有问题。”陈强先是点头答应下来,随后笑着问道:“先生,这些年你可没少来纽约,还是第一次在住在我这儿啊,纽约的酒店不和您心意了?”

“不是不想住酒店,主要是因为住酒店太贵了!住你这里,我不用花钱,你还得管我饭。”胡适无奈的摇了摇头。

“先生,您这是在取笑我。咱们大使馆再穷,也不至于连住酒店的钱也掏不起吧!”陈强笑着说。

“我现在已经不是大使馆的人了。”胡适长叹一口气。

“什么?先生,不当驻美大使了?国内又给了你新职务?”陈强立刻问道。

“前不久,我已经向重庆提出了辞职,重庆也马上批准了。不过重庆那边却没有让我回去。我现在随是无官一身轻,但也成了闲云野鹤,无事可做,所以只能来纽约投奔你了。我可知道你小子现在是个大财主,不吃你吃谁!”胡适缓缓解释道。

随后胡适大致的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宋特使来到美国之后,便将胡适架空,玩政治斗争的话,胡适给宋特使提鞋都不配,所以胡适这个驻美大使逐渐的成为了摆设。

宋特使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在国内当过财政部长,而且能将宋家经营成“四大家族”之一,肯定也不是草包,他本身还是有一定能力的。虽然初来美国时,宋特使的工作并不顺利,四处碰壁不说,还在外交战场上不断的被日本打压。但随着时间推移,宋特使逐渐的熟悉了对美的外交事务,再加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宋特使也慢慢的做成了几件大事。

而是宋特使最近办成的一件大事,就是跟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订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在这份协定当中,美国承诺给予中**事援助。陈纳德的飞虎队,就是在这份协定签署一个月后,正式加入到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作战序列。

获得了美国的军事援助,这绝对是大功一件,这件功劳也让宋特使觉得,大使馆已经不再需要胡适了,反正宋特使本来就看胡适不顺眼,于是愈加开始对胡适进行打压。

宋特使的各种政治手段使出来,胡适这个书生哪能受得了,而且胡适也是读书人脾气,本来就高傲的很,受不了这种打压,一怒之下就向重庆提出了请辞。

而重庆方面则是卸磨杀驴,连口头上的挽留都懒得给,直接就同意了。

胡适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也算是政绩斐然,特别是国内抗战最关键的时候,从美国弄到了几千万美金的借款,绝对是给国内回了一口老血。按说这种情况下,重庆方面应该会给胡适升迁,让他回去担任要职,最少也得是部长级别的官员,哪怕没有实职,进个什么重要的委员会当个委员,也是应该的。

然而重庆方面只是答应了胡适的请辞,却没有给胡适安排新的工作。

毫无疑问,重庆方面是不想胡适回去,毕竟胡适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罪过重庆方面的利益团体,重庆方面可不想胡适这种颇有影响力的书呆子回去搅局。

于是乎胡适只能滞留在美国。

关键胡适这个书呆子当了这么多年官,却不会捞钱,此人一生清廉,所以手头上拮据的很,美国的生活费又贵,没有了驻美大使的职务,也就没了薪水,所以胡适连住酒店都舍不得了,干脆跑到陈强家里来。

此时的胡适大概是陷入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低潮期,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结果却惨遭卸磨杀驴,换成是谁都会无比郁闷。

接下来的三年里,胡适会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二战结束后才会被重庆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后来胡适回国担任北大校长,到了1949年的时候,三大战役都打完了,南京方面败局已定,这时候南京那位大佬才想起胡适,于是重新启用了胡适,让他去美国当说客,希望美国人可以直接出兵中国,介入中国的内战。然而胡适刚到美国,便得知解放军已经渡过长江,大势不可挡,那个时候别说是美国出兵,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无力回天了!

……

安顿好胡适之后,陈强继续忙碌新联盟的事情。

虽然第二次会议还没有召开,但陈强还是要为新规则的实施做准备工作。

这日,陈强约见了一个叫丹尼尔-比亚松的人,他是意大利移民,有一家生产计时器的工厂。

当时还没有电子计时器,所以大部分的计时器都是怀表式的物理计时器。如果陈强要在篮球比赛中引入24秒规则的话,那种怀表计时器就比较麻烦了,而且场上的球员以及场边的观众,都看不到还剩多少进攻时间。总不能每个人手里掐这个秒表看比赛吧!

所以陈强需要一个大大的数字计时器,直接摆在球场内,这样球员和观众都能比较直观的了解到24秒进攻时间还剩下多少。

未来的篮球比赛当中,在篮球架上方会有一个电子计时器来提示时间,而在四十年代,根本就没有液晶屏,更不可能有那种液晶屏的电子计时器。

好在当时已经有那种自动滚轴式的数字计时器了,就类似于手表里面的日期显示,所以陈强打算去定制一个那样的数字计时器。于是他就找到了生产计时器的丹尼尔-比亚松。

然而让陈强没想到的是,丹尼尔-比亚松对陈强的新篮球联盟很感兴趣。

两人聊了半天后,丹尼尔-比亚松开口问道:“陈先生,你的新联盟还需要球队么?”

“比亚松先生有兴趣组织一支球队么?”陈强反问道。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试试!”丹尼尔-比亚松接着说道:“我的工厂在锡拉丘兹,所以我想在锡拉丘兹成立一支球队。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做锡拉丘兹国家公民!”

各位有免费的推荐票,支持几张吧!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