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不是东亚病夫 > 第一零九章到一一零章 国难当头,加练跳远,参加奥运

1933年以前,国内所有的大学都是自主招生的,学校自己出题,自行组织入学考试,生源的录取也是由学校决定,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民国大牛某一科目零分还能入名校的情况。

而到了1933年以后,学校虽然是自主招生,但是公立大学的招考名额则由民国教育部统一规定。

各个学校的入学考试时间也不同,比如南京的中央大学,入学考试时间是七月的中旬,北京大学入学考试时间在七月末,广州大学入学考试时间是在八月上旬。而南开大学入学考试时间则是在七月下旬。

这种入学规则之下,一个学生可以去报考多所大学,考完清华去考北大,哪个学校能录取上哪个。这有点像未来特长生的高考,考生会去赶场似得参加多所高效的特长生考试,优秀的学生也能够达到多所高校的录取标准。

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学校,学费比起公立学校要昂贵许多的,在当时能上得起南开大学的都是有钱人,所以南开大学的学生数量一直不多。

南开大学也不能光靠张伯苓这个“化缘和尚”到处募资来维持,招生收学费还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正值六月份,是中学的毕业季,也是南开大学宣传的最佳时机。

为了能够多招一些学生,张伯苓带着陈强来到了北平,去拜访北平比较知名的几所中学。

……

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是陈强的第一站。

清朝的时候,这里曾经是专门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八旗官学,1894年的时候改名为经正书院,1902年又改名为宗室觉罗八旗中等学堂,民国成立后改为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招生也全面放开,开设国文、英文、数学、史地、理化等科目,从此以后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成为了一所普通中学。

说是普通中学,但实际上平民老百姓也是去不了的,能够在这上学的,虽然不至于每个都是达官贵人家的孩子,但也都是富裕人家的子弟,都是能上得起南开大学的。

北平距离天津并不远,陈强在万国运动会上大胜洋人的消息也早已经传到了北平,陈强在北平也算是小有名气。

京师公立第一中学的操场上,陈强又表演起了百米短跑,而且还邀请了京师公立第一中学几位跑的比较快的同学一起比试。

然后在一片的惊叹声中,陈强甩开其他几人一大截距离,冲过了终点。

“陈强跑的好快啊!”

“不愧是亚洲最快啊!”

“听说连洋人的世界冠军,都不是陈强的对手!”

“好厉害啊,我也想像陈强那样,把洋人给比下去。”

“我决定了,下个月我要去天津,参加南开大学的入学考试。”

不知不觉间,陈强给南开大学吸了一波粉。

……

晚上的时候,清华大学设宴款待张伯苓。陈强也又一次见到了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教授。

马约翰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个外国人,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马教授出生在厦门的鼓浪屿,鼓浪屿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当时有很多洋人居住在鼓浪屿,这些洋人也影响到了岛上的居民,所以马教授便有了这个带着点洋人气息的中国名字。

马约翰教授在清华工作了整整52年,他一生积极倡导体育,可以说是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体育事业。

陈强上一次和马约翰教授见面的时候,还是在远东运动会上,当时的马约翰教授是中国队的总教练,所以陈强是认识马约翰教授的。

时隔一年,马约翰的教授的变化并不大,看起来好像还胖了一些。

马约翰教授笑盈盈的望着陈强:“陈强,我可是听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你刷新了好多次的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真是后生可畏啊。”

“马教授谬赞了!”陈强谦虚的说。

“你在华北运动会上打破200米和400米全国纪录的事情,我可早就知道了,听说你前些天还赢了世界冠军埃里克-利迪尔。利迪尔是400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我跟他也有过数面之缘,你能战胜他,绝对是实打实的真本事。”

马教授话音一转,接着说道:“我觉得,你现在的水平,绝对可以去参加奥运匹克运动会了,下一届奥运会就在明年,你有没有兴趣?”

“如果能去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不过国内的形势不好,所以参加奥运会这种事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陈强开口叹道。

马教授点了点头:“说的也是,不过若是能去的话,还是尽量要去的。你们张校长可是天天盼着咱们中国人出现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下一届的奥运会是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我年轻的时候也去美国留过学,认识一些美国体育界的人,若是你真的打算去参加奥运会的话,可以先给我打声招呼,我也能帮你在美国那边安排一二。”

马约翰教授曾经两次赴美国春田学院进修。春田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体育专科学校,所以马约翰教授认识很多美国的体育从业者。

……

进入到七月,南开大学也放了暑假,学生们都回家了,陈强则留在了学校里继续训练,反正他本来就是一个无家可归之人,也没有别的去处。

但是天公却有些不作美,七月中旬开始,天津连日暴雨,将南开大学的体育场变成了鱼塘。

这煤灰跑道一旦遇到雨天,便十分的泥泞,根本就没法进行训练,陈强也只好暂停了日常的训练,等待天晴。

天津只是遭遇了暴雨,南方的局势则更加糟糕,江淮地区遭遇到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水灾,像是长江沿岸的南京、长沙、武汉等城市全都被淹了,其中以武汉最为严重,整个城市都被泡在水里,市民甚至靠着小竹筏出行。

这次暴雨是全国性的,不仅仅是江淮地区,南方的广州、广西,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北方黄河流域的省份,也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像是山东多地,降水都突破了历史记录。

进入到八月份,天津街头上出现了很多来自于河北、山东等地的灾民,

天津各界也自发的组织起了赈灾募捐的活动,只不过与严重的水灾相比,天津的这点捐款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这种大规模的救灾,民间的力量能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有时候还会帮倒忙,所以救灾还是得靠政府。只不过南京国民政府自从成立以后,历来都是将军事放在第一位的,至于民生工程,能不要的就不要。

当时南京方面的军费开支占到了财政总支出的50%,债务开支也超过了30%,余下的20%,还要负担政府的各项开支,能够用于国计民生的寥寥无几。

1931年收回关税,每年大概可以增加四亿元的财政收入,这等于是平白多出来的钱,但是当水灾来临的时候,南京依旧是掏不出钱来,要靠发行赈灾债券来赈灾。

钱当然都被用在打仗上了,7月23日,江淮地区已经变成了一片泽国,而南京的那位**oss却跑到了江西督战,还发了一份《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的通电,正式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至于江淮地区的几千万灾民,在他眼中压根就不重要。

关键是钱花出去了,话也说出去了,牛吹完了,逼装起来了,最后仗还没打赢,太尴尬了!

……

1931年的七月、八月和九月初,赈灾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事情。九月的时候,虽然大水已经逐渐退去,但是接下来的灾民救济、恢复生产,都是大问题,而且马上就要入冬了,几千万的灾民没有食物、没有冬衣、没有住处,如果不尽快解决的话,这个冬天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水灾让南京政府雪上加霜,中国东边隔海相望的邻居,终于把魔爪伸向了东北。

9月18日。

奉天陷落、四平陷落、营口陷落……

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十八座城市全部陷落。

长春陷落,吉林沦陷!日军开始向东北全境进攻,齐齐哈尔朝不保夕,锦州也危在旦夕。

一个个坏消息传来,就好像是病毒一般快速的扩散,那种感觉让人窒息。

一夜之间,无数的天津市民走上街头,他们在示威,在抗议。老百姓不能理解,为什么东北军没有抵抗,就这样简单的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侵略者。

日本人在天津开设的工厂,也全都陷入到了停工的状态,此时即便是想开工,也没有人干活了,工厂的中国工人早已经集体罢工,走上了街头。

日本人的商铺,也都已经闭门修业,因为新一轮的抵制日货行动已经来临,而且这一次的抵制日货,会比之前都更加的猛烈。

天津的日租界已经完全封锁起来,在天津日本侨民全都躲在了租界里,日租界的出入口摆放了沙袋、拒马等防御设施,重机枪已经架好,正对着进入租界的道路,做出了随时开枪的准备。附近的建筑都已经清空,驻天津租界的日军也已经在制高点上布置好了火力。

如果示威的人群敢冲击日租界的话,相信这些日军会毫不犹豫的开枪!

英租界、法租界和意租界也开始戒严,他们担心这种紧张的局势会影响到侨民的安全,更担心战争的来临,会影响到他们在华的利益。

就比如英国领事,第一时间跑到了日本领事馆,他并不是为了谴责日本的侵略,而是要求日本承诺,保护在东北的英国侨民不受损害,同时还希望被日本占领后的东北,可以对英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

……

陈强也加入到了示威的人群当中。

虽然陈强也知道,这些示威、这些抗议,这些抵制日货,最终徒劳无功的,历史的车轮,仍然沿着原有的轨迹滚滚向前,侵略者的脚步,也不会因此而停止。

但是有些事情,即便是明知道没有用,陈强还是要去做,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两年了,陈强早已经渡过了刚开始的迷茫,逐渐的融入到这个时代当中,他变得越来越像这个时代人,所以即便是他明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即便是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事情真的发生时,陈强依旧会觉得悲哀,觉得愤怒!

……

不仅仅是在天津,在北平、在上海、在南京,在关内的所有城市,老百姓们都在示威,都在抗议。所有人都希望,南京方面可以尽快的出兵,真刀真枪的和日本人干上一场,收回被夺走的国土。

然而南京方面却将一盆冷水浇下来。

南京的那位**oss,在一次重要的大会上演讲,要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恨,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要讲道理,要和平,要忍耐,等着国际上来干预。

侵略者都已经把枪对准了你,然后扣动了扳机,你竟然还要讲道理,要和平,要忍耐,这和等死有什么区别?而且还寄希望于国际的干涉能让日本退兵,这真是太天真了!

随后,南京又发表了告国民书,训令全**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此消息一出,群情激奋!各地的抗议浪潮愈演愈烈,南京政府门前,更是聚集了数千名请愿的大学生。

面对民意汹汹,南京方面终于推出了一个替罪羊,外交部长王正廷呈请辞职。

王正廷不仅仅是外交部长,还是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如今他辞职,淡出的南京的权利核心,也让中国运动员未来的奥运之旅更加艰难。

……

陈强的桌子上放着一份《体育周报》,这是天津本地的一份报纸,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体育刊物。《体育周报》刊载的内容主要有:体育理论、运动技术研究、体育史、体育记事、教材、国内外体育调查、竞赛规则、运动纪录、体育名人录及文艺作品等,内容十分的丰富。

陈强仔细的阅读着,突然间,一则消息吸引了陈强的注意力。

“日本选手南部忠平,在东京举行的运动会上,以7米98的成绩创造了跳远项目新的世界纪录。据了解,南部忠平首次使用了新式的挺身式跳远技术……”

后面是南部忠平的一些简单介绍,陈强没有多看,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世界纪录”以及“挺身式跳远技术”这几个词语上面。

“南部忠平果然还是打破世界纪录了!”陈强长叹一口气。

根据他的记忆,在明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南部忠平还会打破三级跳远的世界纪录。一名运动员同时保持者跳远和三级跳远的世界纪录,南部忠平绝对称得上是三十年代的世界跳远之王。

“首次使用了新式的挺身式跳远技术,这个时代的挺身式腾空,应该还有很多瑕疵吧!”陈强暗自想到。

跳远的腾空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其中蹲踞式腾空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简单的,随后出现的是走步式腾空,而挺身式腾空,直到1931年才出现。

南部忠平是第一个使用挺身式腾空的,所以后世普遍认为,南部忠平就是挺身式腾空技术的发明者,而这项技术也给南部忠平带来了两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突然间,陈强产生了一股冲动,他想去练习跳远,去奥运会上狙击南部忠平。

陈强对于南部忠平并没有仇恨,他只是将南部忠平当成是一个对手,如果是在“九一八”之前,陈强或许不会有狙击南部忠平的念头。

但是现在不同了,陈强觉得,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应该去做些事情。

他不是军人,不可能拿着枪上战场跟日本人拼命,他不是政界大佬,也无法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去改变局势,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运动员,一个只有17岁的年轻人,他所能做到的,也只有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击败日本人。

诚然,在奥运会上战胜日本选手,拿到个金牌,或者是打破一个世界纪录,阻止不了侵略者的步伐,也无法让国家变得强大,但这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人生当中,总有些事情,做起来不会有什么实际的结果,但却是有意义的。

“南部忠平能跳出7米98,那么我怎么也得跳一个8米,才能稳当当的战胜南部忠平!8米,那相当于是国际级运动健将的水准了吧!”

陈强仔细回忆了后世的田径运动员标准,8米正好是跳远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的达标成绩,这算是一个比较难达成的成就。

未来中国在跳远项目上并不弱,一直处于亚洲领头羊的位置,缕缕有运动员进入到奥运会的决赛圈,或者在世锦赛上取得名次。虽然中国的跳远运动员还没有拿到有含金量的世界冠军,但也算是世界一流的水准了。

陈强前世的时候,曾经练习过一段时间的跳远,当时他的水平不算高,国家二级运动员是绰绰有余的。

而如今的陈强作为短跑运动员,去练习跳远的话,也是有优势的,他不用去花费太多的功夫,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很多人都会觉得,百米短跑应该和110米栏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在所有的田径运动中,和百米短跑最相似的就是跳远运动。

比如在4乘100米接力赛中,如果某位队员无法参加比赛,那么一定会优先选择跳远运动员顶替参赛。而事实上跳远运动员跑出来的成绩,也不会比短跑运动员慢多少。

同样的,如果让短跑运动员去练习跳远,成绩也不会太差。

短跑和跳远,算是最基础的两项田径运动,很多运动员都练习过这个项目,而后被其他项目的教练所挖掘,然后改行了。

历史上有很多跳远兼短跑,或者短跑兼跳远的选手,而且取得极高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南部忠平就是一个跳远兼短跑的选手,如果陈强是短跑兼跳远的话,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下定练习跳远的决心后,陈强要把这件事告诉张伯苓。

敲了敲校长办公室的大门,张伯苓的声音从里面响起

“请进!”

陈强推门进入,却看到张伯苓一脸喜色的坐在位置上。

“陈强啊,来的正好,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张伯苓挥了挥手上的一张纸,接着说道:“我刚刚收到电报,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我们中华体育协进会为中国的奥委会,我们终于有奥委会了!我们中国的运动员,终于可以去参加奥林匹克了!”

张伯苓显得很高兴,自从进入到1931年的下半年,中国就是霉运连连,先是全国性的水灾,然后是东北沦陷,如今终于有了一个好消息传来了。

虽然这个好消息在东北沦陷面前,显得那么渺小,但至少让老爷子心情愉悦了一些,不再是终日沮丧的样子。

陈强知道,成立中国奥委会只是第一步,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道路依旧是非常艰难,但他并不想打击张伯苓的好心情,于是也故意表现出一副很惊喜的样子。

只听张伯苓接着说道:“下一届奥运会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时间就是明年的七月底,等过了春节,我就致电教育部,我们要组建一个中国代表团,去参加奥运会!”

张伯苓说着,露出了兴高采烈的神情。

让中国人参加奥运会,是张伯苓毕生的梦想之一,如今梦想将要实现了,老爷子当然非常高兴。

“陈强,未来几个月,你可得好好训练,等明年奥运会的时候,争取拿个奖牌回来,为国争光!”张伯苓开口说道。

在张伯苓看来,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如果能获得一枚奖牌,那就是非常满意的成绩了。

陈强应了一声,然后又跟张伯苓闲聊了几句,这才开口说道:“先生,除了短跑之外,我还想练习跳远。”

“练跳远?为什么?”张伯苓开口问道。

“短跑和跳远,本来就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运动员中同时从事短跑和跳远这两项运动的,也大有人在。”陈强回答说。

张伯苓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陈强,我知道你在短跑运动上的成绩很不错,无论是100米、200米还是400米,你都是亚洲最快的,但是你也需要知道,贪多嚼不烂,很多时候过多的追求数量,是很难精益求精的。况且奥林匹克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运动会,你所面对的是欧美列强的运动员,他们可比日本人厉害多了。”

“先生,您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不过我有信心。”陈强说着将那份体育周报拿出来,放在了张伯苓面前,随后开口说道:“其实我想练跳远的最主要原因是这个。”

“南部忠平,刷新跳远世界纪录!”张伯苓看到了那篇新闻。

陈强则接着说道:“百米短跑项目上,我能赢南部忠平,跳远项目上,我也能赢他,而且我比他年轻,我有信心!”

“我明白了。”张伯苓点了点头。

如果是在“九一八”发生之前,张伯苓或许会阻止陈强去练习跳远,但现在不同了,陈强明显要在体验赛场上怒怼日本人,张伯苓断然不会去阻拦。

此时的张伯苓甚至觉得,没有白白教育陈强,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陈强知道用自己的方式去反击侵略者。

“志气可嘉!”张伯苓长叹一口气,开口嘱咐道:“既然你打算练习跳远,那就好好的努力,关键是合理的安排训练的时间,别为了练跳远,耽搁短跑项目。”

……

陈强当然不会担心训练时间的问题,他主要的训练,是在训练空间里进行的,那里有十倍于现实的时间加成,理论上陈强可以同时训练十个项目。

前世陈强当运动员的时候,跳远只有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勉强能跳一个七米出头的成绩。

但是他所掌握的跳远技术,还是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

此时中国的跳远还比较的落后,民国时期的跳远全国纪录,是郝春德在1933年全运会上创下了6.912米。现在还只是1931年,郝春德还没有创造出全国纪录。陈强之前参加的那次杭州全国运动会,郝春德也有参加,而且获得了跳远的冠军,当时他的夺冠成绩只有6米01。

6米01的成绩,放在未来的话,初中生都能做得到。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成年人的全国冠军!

假如陈强跳一个7米的距离,稳妥妥的是一个全国纪录。

不过7米的成绩,跟日本人比还是差的太远,日本国内的比赛中,屡屡有运动员跳出7米以上的成绩,而南部忠平更是经常性的会跳出7米4以上,更何况他还刚刚刷新了跳远的世界纪录。

所以陈强想要超越南部忠平,除了努力的训练之外,更需要靠超前的技术来弥补。

接下来的训练中,陈强加入了跳远和三级跳远两个项目。距离明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还有九个月的时间,在十倍训练时间的加成下,陈强有信心超越南部忠平。

……

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中华体育协进会为中国的奥委会的消息并没有引起民众的注意,除了体育界人士为此欢呼雀跃之外,压根就没有人注意到这件事情。毕竟此时是国难当头,每天都有城市沦陷的消息传来。

示威抗议的人仍然会出现在街头上,但是比九月份的时候少了很多,毕竟普通老百姓也是要养家糊口的,不可能天天在大街上抗议。此时街头的主力军便成了大学生。

到了十二月份中旬,南京方面传来消息,当局派军警镇压了那些上街头请愿的大学生,从那以后,天津街头抗议的大学生也少了很多。

就这样,整个中国带着一股悲愤的气息,进入到了1932年。

元旦刚过,东北军放弃锦州,全部撤回到关内的消息便传到了天津,此时哈尔滨虽然还没有被日军攻陷,但整个东北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而此时,有很多济南人,纷纷来到天津避难,原因是日本军又一次再青岛登陆了。

日军出现在青岛,青岛人并不慌,因为自从1914年开始,日军已经有七次在青岛登陆的情况,基本上只要青岛日本侨民有风吹草动,日本就会出兵青岛,到日本人居住区“维持秩序”。

所以很多青岛人已经习惯了日本人突然出现在青岛街头上。

但是济南人却怕得很,“济南惨案”才没过去几年,一旦日本人在青岛登陆,济南人便会拖家带口的离开,免得成为了日本人的刀下冤魂。

1月28日,距离春节只剩下七天的时候,日军又开始大举进攻上海,上海滩除了租界以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成为了战场。

消息传到天津,整个津门都弥漫起了一股紧张的气息。英租界、法租界和意租界都开始行动起来,租界内的驻军们拿着枪走上了街头,并且在关键的位置设好防御工事。

租界内的房价也开始大涨,反之最界外的房价则迅速的下跌。

天津人仿佛一夜之间意识到,战争距离自己已经很近了!

原本人们都觉得,天津是安全的,因为天津有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租界,日本人不敢对天津来硬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很多济南人来天津避难。

但现在看来,天津也不安全了。

那上海一样有英租界和法租界,而且上海还是远东第一大城市,比天津繁华的多,可日本人依旧是说打就打,不给英法这种西方列强半点颜面。如此看来的话,天津又岂能保全?

更何况天津还有一个日租界,日租界内有日本军营,有好几千的日本驻军,还有很多日本侨民,日本人要打天津的话,直接能从天津本地发兵,都用不着从海上运过来。

在得知上海的闸北区被打成一片废墟之后,天津人顿时慌了,有钱人纷纷跑到租界内置办房产,这当然会推高租界内的房价,同时天津人也意识到租界以外是不安全的地方,所以租借外的房价开始下跌。

可惜的是陈强没有太多的本钱,要不然的话趁着这个时候低价购入租借外的房产,等到局势稳定后,房价升回来再卖出去,肯定能赚一笔差价。

其实就算是有本钱,陈强也不能那么做,他现在要为洛杉矶奥运会的攒钱,去美国参赛可是一大笔的费用,而天津的房价回春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陈强断然不会把钱压在房产上。

就这样,天津在恐慌的情绪中,度过了1932年的春节。

这个春节,市面上明显冷清了很多,往年的繁华已经不在,那些在天津打拼的小商小贩都迫不及待的早些回家过年,或许只有家,才能够让他们感觉到一种安全感。

春节后的天后宫庙会,人流也少了很多,逛庙会的人少了,庙会上的摊贩少了,那些打把势卖艺的也少了。据说不少的艺人担心日本人会突然杀过来,所以也不敢在天津的庙会上混饭吃,转而前往了北平。

今年的北平也的确是比往年更加热闹,东北军撤回了关内,东北的很多达官贵人也跟着撤回了关内,除此之外还有教师、学生、技术人才,以及不想被日本统治的普通人,这些人离开东北后,大多数都来到了北平,使得北平城多了好几十万人。

好在北平城足够大,否则的话还真的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这一年,五洲大药房并没有参加庙会,陈强也不用去庙会上“卖艺”了。

陈强对此是很诧异的,这每年的庙会都是一个自我宣传的大好机会,五洲大药房每年都会参加。去年因为陈强的存在,再加上天津的武林人士一个个来送人头,五洲大药房汇聚了最多的人流,也吸引到了最多的关注,宣传效果是非常好的,按说五洲大药房是不应该放弃今年的庙会。哪怕是今年的庙会不如去年热闹,但对于商人来说,有钱赚岂有不来的道理。

直到初六的时候,陈强才见到五洲集团在天津的负责人项先生。

项先生比之前瘦了很多,样子显得很憔悴,脸上更是没有半点过年的喜庆。

两人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之后,项先生掏出了一张支票,递给陈强。

陈强微微一愣,按说现在还不到跟五洲大药房续约的时候,这项先生怎么就揣着支票送过来了!

所以陈强并没有敢接下这张支票,而是开口问道:“项先生,您这是?”

“陈健将,实不相瞒,我们打算跟陈健将解约,这点钱,就算是给陈健将的一点补偿吧!还请陈健将收下。”项先生开口说道。

“解约?可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么?”陈强急忙问道。

五洲公司每年给陈强一千块大洋的广告代言费,这也是陈强最大的收入来源,所以陈强也不想失去这尊财神爷。

“不是,陈健将千万不要多想,你为了我们五洲公司的发展,也是出力良多,我们非常感谢你。”项先生开口说。

陈强犹豫了一下,又开口问道:“恕我多问一句,是不是贵公司遇到了什么麻烦事?”

项先生长叹一口气:“实不相瞒,我们五洲公司的确遇到了巨大的危机,我们的老板,也就是我堂叔项松茂,上个星期为国捐躯了!上海那边的药厂也全都被日本人给破坏了,我们五洲公司损失惨重,还死了很多的职员。现在公司是群龙无首,能不能渡过这一关都很难说,若是时局不妙的话,公司可能会倒闭。所以陈健将,这张支票,你还是早些去兑换的好,万一要是去晚了,我们五洲公司破产了,那么这张支票也兑现不到钱了。”

接下来项先生详细的介绍了一番五洲公司的情况。

九一八之后,五洲公司的老板项松茂积极的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当中,担任上海抗日救国会委员,并且将五洲的职工编组成立了义勇军,聘请军事教官进行训练,而这也招致日军的仇恨。

而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以后,项松茂接受了军需药品的生产任务,五洲公司旗下的制药厂日夜不停的赶制药品,供应前线急需。

日本人攻入上海以后,占领了五洲的药厂,逮捕了项松茂和部分五洲公司的员工,随后项松茂等人惨遭杀害,并且被毁尸灭迹。

项松茂遇害,五洲公司顿时群龙无首,再加上上海的工厂被日本人给破坏了,五洲公司损失惨重,眼看着已经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天津的负责人项先生也算是有良心的,知道五洲公司可能要撑不下去了,于是提前给陈强解约,还付给了陈强一笔钱当做补偿,免得陈强鸡飞蛋打,什么都捞不着。

……

陈强并没有收下这张支票,他将钱退还给了项先生,而且陈强还承诺,只要五洲大药房不倒闭,他就会继续给五洲大药房做广告代言,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因为五洲公司的老板项茂松是为国捐躯的,他是个英雄!

五洲公司的危机,也是因此而造成的,如果这时候陈强再手下这笔补偿费的话,那陈强真的是枉为中国人了!

别的不说,就凭着项松茂先生的慷慨事迹,陈强也决定跟五洲公司同舟共济,那怕是收不到一分钱,还白白搭上自己的劳动,陈强也是无怨无悔。

望着项先生离去的背影,陈强长叹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我每年又少挣一千块大洋!这一年多来本来也没有攒下很多钱,现在少了这一千大洋,感觉去美国参加奥运会的船票越飞越远了!接下来得好好计划一番,至少得把去美国的船票钱赚出来。”

这一章一万字,二合一章节,求月票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