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不是东亚病夫 > 第三十九章 赛前准备(求推荐票)

民国时期有一个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这个协进会成立与1910年,是当时全国体育运动的领导组织。

早在1928年的时候,全国体育协进会就已经决定,在1929年的10月份举办第四届全运会,当时确定的举办地是广州。

但是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实力日渐壮大,江浙财阀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受到南京方面和江浙财阀的压力,全运会的日期延后至1930年的4月1日,举办地也变成了浙江杭州。

旧中国的第一届全运会是洋人举办的,第二届全运会是民间组织举办的,第三届全运会则是北洋军阀举办的,所以第四届全运会,南京政府首次筹办的全运会,也因此南京方面对这次全运会非常重视,甚至不惜巨资专门营建了运动场。

而且这一届全运会,也是第一次允许各地公开选拔参赛运动员。

旧中国此前的几届全运会,参赛选手都是学生,而且还都是西式学堂里出来的学生。

近代的中国体育从无到有,教会学校也算是功不可没,比如旧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就是南京的一个教会所主办,著名的圣约翰大学称霸了第一届全运会的前三名的榜单。

在二十世纪初,普通人对于体育运动没有半点的了解,也就只有西式学堂,才会开设体育课程。讲“之乎者也”的旧式学堂,是不可能有体育课的。

五四运动以后,西式教育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体育课也逐渐的进入到了各个校园当中。而了解体育运动的人,十有**也都是上过学的人,而且都还是那些家境不错的学生。

他们家里有钱,不用为了衣食住行而奔波劳碌,自然有时间去从事各项体育运动。换成普通的贩夫走卒,养家糊口都很困哪,断然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体育场上。

所以无论是全国性的全运会,还是地方的华北运动会、华东运动会,又或者是国际性的远东运动员,参赛者都是学生,或者是南洋的归国华侨。

只有学生才能参加运动会,俨然成为了当时一条不成文的规则。

到了1927年举办的远东运动会,这个限制终于被取消了,而当时取消这条限制的原因,并不是真的让广大的群众可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而是因为有很多体育优秀的学生已经毕业,为了让这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参赛,所以才取消了这条只能学生参赛的规则。

1930年的第四届全运会,在挑选运动员的机制上又有了进步,除了允许各行各业的市民报名之外,地方上将举办选拔赛,挑选参加全运会的运动员。

用选拔赛跳远运动员,显然是一种比较公平的方法。未来的美国人就是用这种方法选拔运动员的。不管你曾经多么厉害,不算你刷新过多少世界纪录,老老实实的参加选拔赛,选拔赛出不了线,哪怕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也参加不了奥运会。

可是在这个时代,农民或者工人,又有谁懂得体育运动呢?基层的那些贩夫走卒,怕是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

所以所谓的士农工商皆可报名参加,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而已,最终报名参赛的,依旧是各个学校的学生。

陈强甚至觉得,这个允许贩夫走卒报名参赛的规则,简直就是为了他量身定做的,除了陈强之外,又有哪个贩夫走卒能站上全运会的赛场!

当然,陈强要先通过上海市的选拔赛才行。

……

为了参加全运会的选拔赛,陈强给自己制定了一套更加全面的训练计划。

之前的陈强都是接跑一万米获得100个积分的任务,而如今陈强开始接了那个24小时跑完42.195公里马拉松的任务,因为这个任务可以获得500积分。

陈强当报童的时候,一天是跑不完42公里的,如今当了车夫,跑动的距离大了许多,但一天也跑不到42公里。

车夫不可能从早到晚一直在跑,很多的时候,他们都会在固定的地点等生意,陈强更是如此,因为他会说外语,所以经常去礼查饭店、法国会馆等洋人密集出没的地方等生意,基本不会漫无目的的满街瞎跑。

可是为了能够刷够42公里的路程,陈强刻意的增加了跑动的距离,确保每天可以跑完这42公里,拿到500个积分。

这个跑42公里的任务毕竟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陈强24小时之内跑不玩的话,那之前跑的里程就算是浪费了。

拉着车跑42公里,对于体力的消耗是很大的,陈强也是每天累得像条狗,好在这样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农历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到时候陈强也可以休息几天。

陈强还加强了自己的伙食。

每天的鸡蛋和肉类是必须的,每隔两三天,陈强还会去买条鱼回来炖着吃,吃不起牛肉,吃鱼也能很好的补充营养。

除此之外,一些海洋的贝类动物,也陈强食谱上的主要内容。这个时代的贝类海鲜价格并不贵,牡蛎、贻贝、海虹、各种蛤类等等,市面上有很多。

至于蔬菜嘛,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大棚菜,老百姓冬天只吃得起萝卜、白菜和豆芽,如果海带算蔬菜的话,也可以凑个数。

豆制品依旧是陈强获得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豆腐、豆腐丝、豆腐皮、豆肠、豆筋、腐竹等等,陈强是每天换着花样的吃。每每品尝这些豆制品的时候,陈强还忍不住会称赞一番老祖宗,发明了这么多豆制品的吃法。

除此之外,陈强还购置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二十年代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体育用品的生产厂家,除了运动服之外,国内的企业还可以生产运动鞋,一些皮革厂还可以生产足球和篮球。所以在二三十年代,如果江南皮革厂倒闭了,不不仅仅是全场皮包统统20块20块,连篮球和足球都是20块20块。

至于短跑所用的钉鞋,在当时算是高端运动装备,国内市场由于需求量太少了,需要到鞋厂定做才行。或者就是去洋行里买进口货,这种高端运动装备都是美国货,价格不菲,一双钉子鞋便宜点也要二十多块大洋,陈强根本买不起。

旧上海普通人的月薪也就是二十块大洋,花一个多月的薪水买一双跑步用的钉子鞋,大概就像是九十年代买一双耐克气垫篮球鞋的感觉。

……

转眼间,十二月便过去了,陈强迎来了1930年。

进入腊月,老百姓便开始置办年货,过了小年后,路上的行人也开始逐渐的减少起来。那些做生意的小商小贩忙活了一年,到了这个时候,都回家过年了,学校也早已经放了寒假。

年关临近的时候,一些商行、洋行也都关了门,路面中国人开的铺面,也全都打了样,此时大概只有赌场和烟管还开着,就连那寻花问柳之地,也开始歇业。

陈强的生意肯定是大受影响,人都回家过年了,坐车的也少了。

于是陈强干脆也不出去拉车了,就猫在了家里,然后进入到训练空间,开始为全运会的选拔赛做最后的冲刺。

……

训练空间内。

陈强冲过百米短跑的终点线,电子计时器上显示出了陈强这次的成绩。

“11秒22,这是电子计时的成绩,换成手计的话要减去0.24秒,也就是我现在的手计成绩已经进入到了11秒以内了!”

陈强脸上露出的喜色。

几个月前,在复旦附中的时候,他的成绩还在12秒开外,而仅仅过去了三个多月,他的成绩就提高到了11秒。

要知道百米短跑,越是高水平,想要提高成绩就越是困难。从12秒2到11秒,仅用三个月,这放在后世也是非常惊人的进步。

当然,陈强有着训练空间,如果按照十倍训练时间计算的话,陈强的进步速度并不理想。

三个月乘以十,就是三十个月,若是放在后世,某位运动员花了三十个月,才将成绩从12秒2提升到11秒,教练会直接放弃这种没有天赋的运动员。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时代中国人的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后世,而且之前的陈强又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训练效果必然是差强人意。

陈强对于这个成绩还是很满意的。

“手计的11秒,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应该可以战胜除了刘长春之外所有人了吧!最起码上海滩没有人是我的对手了。三月份的选拔赛,我一定能够出线!”

顺手来张推荐票吧各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