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戏骨 > 2114 发散思维

大戏骨 2114 发散思维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12:42 来源:笔趣阁

无疑,“龙虾”是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甚至可以简单粗暴地总结:这是一次概念先行的“反乌托邦”尝试,延续了欧格斯兰斯莫斯的一贯风格;但蓝礼对于故事剧情的记忆却有些模糊了无论是前一世还是这一世都是如此。

原因很简单,整个故事的设定还是不够完整不是剧情或者剧本的问题,而是编剧在构思整个立意核心阶段的欠缺导致了后续完成工作的先天欠缺,就好像基因链上缺少了一个环节,最终诞生的婴儿外表看起来是完整的,从物理和心理层面来说都是如此,但基因层面来说却客观地丢失了一个部分。

可以这样理解,编剧本来决定塑造一个冷血杀手作为男主角,但没有构思好,他到底是天生冷血还是后天影响造成的“情感无法共鸣”,不管如何,这都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完美杀手。在某些剧本里,比如“老无所依”或者“无/耻/混/蛋”,这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观众不会造成任何困惑;但在某些剧本里,比如“银翼杀手”或者“这个杀手不太冷”,却将导致观众无法共情,后续反思也无法延伸,影响效果。

现在的“龙虾”就属于后者。

“龙虾”的整个剧本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单身酒店,所有单身者们都必须在四十五天之内找到一个伴侣,失败者就会被转换成为动物。

第二部分则是酒店外的森林,那些反抗酒店的单身者们纷纷逃离到森林,然后自己组织起了一支反/抗/军,首领是彻头彻尾的单身主义者,信条是“不允许爱情”,违法规则的话,也同样会被转换成为动物。

无论是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这都折射出了欧格斯对于社会架构之中的婚姻、爱情、灵魂伴侣等等角色的思考,归根结底还是在沉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符号联系社会,真正的隐喻是人类社会对少数群体以及异类的排斥,这无疑是非常精彩也非常深刻的一出社会寓言,足以令人开始反思自己。

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呢?就是男主角大卫的设定。

按照欧格斯的故事脉络,大卫在单身酒店没有能够成功配对,于是,他逃离前往森林,却意外地在这里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但森林却是禁止爱情的地方,这又使得他面临了困局,最终他和女子选择逃离森林,重新回到都市。

因为设定的偏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矛盾无法在大卫身上形成统一,结局的嘲讽和现实意义也就无法体现出来。

第一,大卫为什么被送来单身酒店,如果在单身酒店无法爱上任何人,还可以说是选择范围太过狭窄,但抵达酒店之前呢?他明知道自己没有寻找到对象,就会被送往酒店,却依旧保持着单身状态,原因是什么?选择单身?抗拒爱情?社交恐惧?

这一设定的空缺,使得第二部分的坠入爱河与结局的返回都市都缺少了一个化学反应。

第二,森林之中的反抗军们,仅仅只是拒绝爱情吗?还是在抗拒单身酒店背后的整个社会恢弘世界观?如果是前者,他们为什么试图攻击酒店和工作人员,却无视了整个城市里的那些情侣?如果是后者,他们又为什么把那些违背规则的“情侣”转换成为动物,他们的行为与社会世界观是否有本质不同?

这一设定的空缺,让第二部分的剧情发展就欠缺了根源,自然而然,结局的不寒而栗却就削弱了力量。

更进一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电影世界观”就无法形成统一,编剧和导演对于整部电影的创作意图也就变得相对单薄起来。对于某些电影来说,这不是任何问题,但对于“龙虾”这样具有鲜明社会现实意义折射意图的作品来说,却遗憾地成为了作品进一步提升的桎梏,并且影响到观影体验和效果。

其实,如果能够补充完整这些设定,让大卫的动机变得完整,也让反抗军的意图和策略变得真实,那么电影的整体核心完全有机会升华到更进一步,不仅仅是讨论社会,同时还更进一步地讨论爱情

两名成年人之间,是否存在着完全无条件的爱情?爱情与家庭、爱情与社会、爱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能否成为社会体系框架的组成部分,无论支持爱情还是反对爱情?

欧格斯和他的御用编剧埃夫西米斯-菲利普(efthymis-fillippou)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没有能够对大卫这一形象给予清晰明确的定位,这也使得以大卫串联起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结局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割裂,限制了观众产生共鸣的可能,自然而然也就出现了现在的结果

从剧本创作和人物塑造来说,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欧格斯和埃夫西米斯的创作意图也能够体现出来;但从观影体验和反思效果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显然主创人员还有更多想法隐藏在故事里,只是遗憾地没有能够展示给观众,又或者说,支离破碎地展示给观众,欠缺了一些流畅感。

蓝礼现在认认真真回忆“龙虾”这部作品,他的记忆就是相对模糊的,他记不清楚大卫的具体形象与设定,就连结局都变得模糊起来,就更不要说什么升华什么震撼了,总感觉自己好像遗忘了什么重要的事。

尽管如此,蓝礼也必须承认,“龙虾”是非常非常有趣的一个剧本,撇开“单身主义”不说,这确实是对未来家庭、婚姻、爱情的一种思考。

但问题就在这里,蓝礼自己沉浸于思考,那是一套一套的,真正让他根据整个思想核心来提出剧本修改意见,他却无法给出清晰有效的执行方案,更加无法给出焕然一新的拍摄方案导演和编剧的工作绝对没有那么容易,他甚至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

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不见得百分百是准确的,但很多时候的确如此,这也是蓝礼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即使身为制片人,他也很少干涉导演的工作;即使作为演员,对剧本拥有无数想法,他也不会对编剧指手画脚。

对于“龙虾”,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欧格斯,然后看看他和编剧到底能够做出什么改变。

这就是全部了。蓝礼自己还是不要胡乱干涉,避免制造没有必要的混乱。

但有一件事,却是蓝礼自己就可以完成的表演。

蓝礼蜷缩在沙发上,开始在脑海里构建大卫的形象,但老实说,上一世柯林-法瑞尔的表演已经模糊了。

不是说柯林的表演不好,只是角色限制了呈现效果而已。隐隐约约地,蓝礼记得柯林留着浓密的一字胡还是八字胡来着?他饰演了一个中年人,看起来圆圆钝钝,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些许机灵,如此形象确实赋予了整部电影的黑色气质更多巧妙的幽默。

在“龙虾”整部电影里,所有演员都保持了一种冷色调的表演风格,尽可能以波澜不惊乃至于略显僵硬的方式来呈现角色。这也是欧格斯电影里的典型风格,“狗牙”之中那近乎行尸走肉式的面瘫表演却令人产生了不寒而栗的袅袅余音

所谓面瘫,其实只是缺少表情变化而已,直接对比就是“橡皮人”金-凯瑞;但没有丰富的表情却不代表没有情绪和情感,眼神、动作、姿态等等都能够由内而外地释放出兴趣。

蓝礼曾经先后在“超脱”和“醉乡民谣”之中尝试过类似的表演状态,却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表演内容。

更加让蓝礼感兴趣的,还是大卫这一角色的原本构思。

无论是杰森-克拉克还是柯林-法瑞尔,他们都是传统男人形象:英俊、高大、健壮,同时具备雄性气息;而柯林呈现出来的大卫,则稍显内敛、木讷、羞涩,有一点点憨憨的气质,由杰森来出演应该也没有问题。

最直观的呈现效果就是:大卫应该是非常受欢迎的传统伴侣形象,沉默木讷的男人形象至今依旧在美国中部地区非常流行;尤其是在欧格斯设定的世界背景里,他就应该更加受欢迎了。

那么,大卫在原本的城市里,为什么没有伴侣呢?欧格斯到底是如何设定的呢?

大卫因为宅男的性格而没有能够找到对象?还是大卫接到了不少“邀约”而都被拒绝?亦或者是大卫依旧真诚地相信“爱情”的魔力,等待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到来,而不愿意接受安排?再不然就是放弃努力?

这是一个焦点问题,如果欧格斯设定的是,大卫找不到伴侣,那么他不见得愿意采用蓝礼来出演角色不是因为蓝礼魅力无穷,这是每个人的审美问题;而是因为蓝礼的影迷观众基础太过强大,很难说服观众,在人人都需要寻找伴侣否则就是违法的社会环境下,蓝礼扮演的角色居然还是单身。

但如果欧格斯设定的是,大卫拒绝寻找伴侣,依旧“天真”地相信着爱情,那么故事的前后就比较通畅,同时,由蓝礼来出演,也势必非常有趣;而再次更改设定的话,那又势必有更多惊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