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戏骨 > 797 立场鲜明

大戏骨 797 立场鲜明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12:42 来源:笔趣阁

艺术创作领域里,始终存在着这样一种作品:有多么讨厌,就有多么喜欢。极度的憎恨和极度的追捧,将此类作品推向争议漩涡,在冰火双重天的待遇之中浮浮沉沉,经过时间沉淀之后,或者湮灭于人海,或者流传于世间。

“超脱”可以算是此类艺术作品吗?暂时不得而知,只有时间能够证明。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影评人们确确实实是批评与赞誉齐飞、排斥和拥簇共存。正如“娱乐周刊”的丽萨给出了“0.5/4”的超低评分,“银幕”的安东尼则给出了“3.8/4”的匪夷所思高分。

如此旗帜鲜明的评分,看起来就像是孩子吵架一般,“我喜欢”,“我就不喜欢”,“我不喜欢你”,“我也不喜欢你”……幼稚而冲动,蛮不讲理,两个评分都偏离了正常轨道,但放在作者电影的背景之下,却又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两位影评人,立场清晰、观点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对“超脱”的态度。历史上,无数邪典电影、艺术电影都是如此。撇开“超脱”未来的历史地位暂时不说,但可以确定的是,影评人的态度确确实实正在朝着如此方向发展。

在“银幕”之外,另外还有八家媒体纷纷迫不及待地送上了积极的肯定。

“纽约客”,“3.5/4”,“没有人提起,但不得不承认,这部作品让我想起了’生命因你而动听’,或多或少地。托尼-凯耶展现出了教育之中最重要的特质:信任,耐心,还有感同身受,并且以一种悲天悯人的视角敲响了警钟;同时,蓝礼-霍尔奉献了堪比理查德-德莱福斯(richard-dreyfuss)的伟大表演,如果这依旧无法证明他是y世代之中最出色的演员之一,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

“帝国”,“3.2/4”,“凭借着’超脱’之中入木三分的表演,蓝礼-霍尔就值得起立鼓掌的待遇,如果可以的话,一座影帝奖杯会是更加合适的选择。这无疑是今年以来最特殊的一次观影体验,跟随着霍尔的眼睛,观众的心情犹如过山车一般,漫步在这片倒塌的厄舍府之中,反思汹涌。”

“洛杉矶时报”,“3/4”,“这是一部时时刻刻让观众保持颤栗的作品,犹如沾满鲜血的拳头粗粝而原始地砸向空气,每一拳都能够掀起气浪,看不到,却无比真实;同时,电影还有一些怪异的部分,粉笔画和剪贴画的使用,与电影整体风格格格不入。但,蓝礼-霍尔又一次做到了,带来震撼心灵的演出。”

“美国周刊”,“3/4”,“托尼-凯耶大胆而疯狂地进行了一场试验:学生到底是如何渐渐地与教育脱节,教师又是如何渐渐地被逼向疯狂。隐藏在学校教育的背后,根源到底是什么?这无疑给所有观众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除此之外,感谢托尼-凯耶,再次奉献了最好的蓝礼-霍尔。”

几乎是与批判声音针锋相对一般,称赞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而且每一家都是绝对的权威媒体,影评人之间互不退让、互相对峙的场面,火花四***彩绝伦,这在柏林电影节上屡见不鲜,但对于今年来说,却是破天荒第一次。一部“超脱”,彻彻底底地让电影节焕发出了生命力。

在这一片喧闹之中,最后登场的是“好莱坞报道者”。

作为业内权威顶尖,“好莱坞报道者”的业务能力和舆论引导,这都是无与伦比的,迈克尔-菲利普斯以影评人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他的观点、看法、意见无疑是重要的,同时也是影评走势方向的重量级砝码。

这一次,迈克尔再次延续了自己对蓝礼的推崇和喜爱。

“蓝礼-霍尔,又是蓝礼-霍尔。每当我们在惊叹着这位年轻演员的底蕴和实力时,他总是能够再次带来惊艳的表现。

在’超脱’这部作品之中,霍尔值得称赞的部分有太多太多,扎实的表演功底,准确的情绪传递,深刻的内核诠释,以及动人的思想共鸣,但他最为出色的部分却在于完整的表演:不仅仅呈现出了角色的所有起承转合,将亨利-巴特这一角色立体而生动地呈现出来,整个人物鲜明而完整;还成功地串联起了整个故事,将剧情流动的脉络呈现在观众面前,继而在观影结束之后带来震撼。”

朴实的语言,却丝毫没有掩饰迈克尔的激动,恰恰相反,这些质朴的文字反而透露出了他无与伦比的亢奋,甚至可以想象他在撰写上述文字时的眉飞色舞。

“但是,在我们进一步深入讨论霍尔之前,应该先讨论一下这部作品的另外一位核心人物:托尼-凯耶。

人们要么疯狂地喜欢这部作品,要么疯狂地厌恶这部作品。但无论是哪种观点,没有人可以否认,这部作品蕴含的情绪是如此沉重而尖锐,强大的能量蛮不讲理地打破观众的防线,狠狠地砸向心窝,无论是喜欢还是厌恶,刹那间都变得无比强烈而浓郁起来。

这恰恰也是凯耶的创作目的。在他以前的作品里,一贯如此,鲜血淋漓地将现实的残酷和癫狂展现在观众之中,甚至足以引起心理的强烈不适。不是视觉上的震撼,而是灵魂的重击。这一次,凯耶又做到了。

在教育系统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领域,但’超脱’却提出了第三个观点:社会教育。社会对教育的定位和引导,某种程度上是更加强大的力量,挤压家庭,挤压学校,进而挤压教师和学生,在庞大的社会机器之中,个人的力量无疑是渺小的

电影里的角色们,每一个角色都正在试图反抗。但,他们的反抗却着实太过无力。电影的结局之中,凯耶给出了一个充满希望又充满苦涩的结局:

亨利和艾瑞卡重逢了,失去家人、一无所有的亨利和艾瑞卡互相依靠着彼此,亨利给了艾瑞卡一个未来,在艾瑞卡的身上种下了一颗教育的种子;但,学校却湮灭了,犹如倒塌的厄舍府。难道没有人因为这部作品而想起2009年的’末日危途’吗?”

迈克尔深入地对“超脱”展开了分析,再次对托尼的试验表示了称赞,随后话锋一转,又再次回到了蓝礼身上。

“在’超脱’这部作品身上,凯耶寄托了太多野心,而这些野心全部都落脚于男主角亨利一个人的身上。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演员,那么这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洛丽塔’式的故事;但幸运的是,凯耶选择了正确的演员。

霍尔选择了一种有趣而简单的表演方式,着实耐人寻味,他剥离了故事本身所蕴含的哀伤和痛苦,反而以一种近乎行尸走肉般的麻木和僵硬来带入角色,在电影的开始就营造出了一种冰冷的疏离感,远远地将所有观众拒之门外。

但,这看似面瘫的形象却恰恰展现出了霍尔的深厚表演功底,眼神与动作透露出来的信息,犹如袅袅烟雾,始终若有似无地在指尖萦绕,仿佛拖拽着风筝的线一般,轻轻拉扯着观众的关注,始终保持距离,却始终无法摆脱。那种深沉的落寞隐藏在了迷茫之中,将单一的情绪诠释出了不同的层次。

伴随着故事的推进,霍尔抽丝剥茧、层次分明的表演,一点一点地挖掘出电影的深意。更重要的是,以个人的故事经历,折射出整个大时代背景之下的无奈和无助,进而延伸到学校、乃至社会,在每一位观众的脑海里留下一个反思的线头,至于是否愿意将线头拉出来,又将如何拉出来,这就取决于观众个人了。

霍尔的表演令人想起了’血色将至’的丹尼尔-戴-刘易斯。不同之处在于,刘易斯走向了癫狂的深渊,而霍尔则背负着黑暗继续前行。”

上述就是迈克尔为“好莱坞报道者”撰写的影评,通篇都洋溢着迈克尔对蓝礼的偏爱,不仅如此,在文章的结尾,迈克尔还再次强调了,“喜欢霍尔在’超脱’之中演出的观众,可以回头再去看看他在’爱疯了’里的演出,细腻而错杂、丰富而饱满,灵性十足却又脚踏实地,那动人的表演真正地让爱情变得令人向往,也令人恐惧。”

在颁奖季沸沸扬扬的争夺之中,远在柏林的迈克尔,还是不忘送上一记助攻。这一份追捧,着实太过难得。

最后,迈克尔给出了“3.2/4”的评分,不算惊世骇俗,至少没有“银幕”那么夸张,却依旧是柏林电影节目前为止,“好莱坞报道者”自己的最高分。这无疑是对迈克尔观点的最好总结。

正如迈克尔所说,喜欢也好,憎恨也罢,但可以肯定的是,“超脱”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情感给予了每一位观众沉重一击,甚至引起了情绪的强烈不适,以至于形成了立场鲜明的两种观点,将作品本身推向了争议的巅峰。

最终,“超脱”首映式结束之后,十五家媒体给予了评论,电影的评分来到了“2.3/4”。

满分四分,仅仅只有二点三分,在柏林电影节目前已经上映的作品之中,落后于“战地巫师”、“芭芭拉”和“只是风”,仅仅位列第四而已。在这之后,还有多部佳作没有上映,显然,极端正面和极端负面的评价让“超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但,这才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