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戏骨 > 2056 巨大风险

大戏骨 2056 巨大风险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20:39 来源:笔趣阁

过去十年时间里,欧洲三大电影节都在积极主动地做出调整,希望能够跟上时代脚步,威尼斯自然也不例外。

新世纪之后,威尼斯也尝试敞开怀抱接纳好莱坞电影不止是艺术电影,还有星光熠熠的其他电影,毕竟好莱坞的强大影响力在欧洲也是无法忽视的,但因为意大利电影产业内部的强烈抗议和反对,没有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下去,间或间或地展开零星合作,可惜缘分断断续续地没有能够形成一个体系,影响力也就没有能够凝聚起来。

马克-穆勒担任电影节主席的时候,他的公关能力和强大人脉无疑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这也使得威尼斯与亚洲电影完全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又与好莱坞拉近了距离;但恰恰也因为马克-穆勒的长袖善舞,他也最明白“权衡”的重要性,经常向国内的保守派、顽固派低头妥协,寻求一个温和的平衡点,这才使得威尼斯的艺术定位没有能够完全确立。

当阿尔贝托就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的时候,他们需要在混乱之中寻找清晰思路,其中,作为全球电影产业最大市场的美国,到底应该如何合作,这依旧是阿尔贝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而他所面临的局面还要更加错综复杂。

此时整个“戛纳系”风格气候已成,好莱坞电影与戛纳的亲密关系已经无法斩断,大部分优秀美国电影参加电影节的首选都是戛纳,而威尼斯只能捡漏;随后他们还需要面临多伦多的正面冲击,大多时候都只能在剩菜残羹之中挑挑拣拣,着实没有太多选择余地,继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同泥沼。

自从就任以来,阿尔贝托就在一点一点地尝试着调整着。

2012年,三部美国电影入围威尼斯主竞赛,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大师”、泰伦斯-马力克的“通往仙境”和哈莫尼-科林(harmony-korine)的“春假”,三部作品都受到了不俗赞誉,其中“大师”更是拿下了银狮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2013年,五部美国电影入围威尼斯主竞赛,詹姆斯-弗兰科的“神之子”、埃罗尔-莫里斯(errol-morris)的“拉姆斯菲尔德自述”、大卫-戈登-格林的“乔”、凯莉-雷查德(kelly-reichardt)的“夜色行动”、彼得-兰德斯曼(peter-landesman)的“帕克兰医院”。

其中,大卫-戈登-格林、凯莉-雷查德都是独立电影领域的出色导演,埃罗尔-莫里斯则是纪录片领域里的大腕,但彼得-兰德斯曼和詹姆斯-弗兰科都不曾在导演领域里交出什么值得一提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生手。

结果,五部作品的平均质量都远远低于预期,让威尼斯饱受争议与同一年登陆戛纳的“醉乡民谣”、“唯爱永生”、“内布拉斯加”、“烛台背后”比较起来,相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再加上最终金狮奖颁发给了意大利本土电影“罗马环城高速”这被誉为是千禧年以来威尼斯的最差金狮,更是让威尼斯饱受争议。

无论是意大利本土还是其他国家,所有媒体都在吐槽威尼斯:为了讨好好莱坞,又为了讨好意大利,结果却忘记了电影节的核心本质,终究还是需要以作品为本,优秀作品才是电影节不可动摇的灵魂,阿尔贝托试图完成制衡却落得了猪八戒照镜子的下场:

里外不是人。

其实,这不能责备阿尔贝托,他的位置也非常难做,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就是夹缝求生,任何一点点改革都面临着无数意见的横加干涉,内行外行的意见数不胜数,即使是长袖善舞的马克-穆勒也没有能够改变如此僵局难怪人人都说意大利就是欧洲的华夏。

但是,经过两年的磨合与摸索之后,阿尔贝托还是隐隐寻找出了一点点思路:暂时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答案,可终究还是需要尝试了才能够知道结果,不是吗?

好莱坞。

答案就是好莱坞。

威尼斯电影节的举行时间与多伦多正面相撞,伴随着多伦多的崛起,越来越多美国电影更加愿意在多伦多首映,然后就顺势展开颁奖季的公关运作;但多伦多的劣势就在于,它没有设立评审团的奖项,仅仅只是人民选择奖,这对于颁奖季专业口碑的运作来说还是有所欠缺,这就是威尼斯的机会

不管如何,威尼斯都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并且是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不是吗?

去年就是最佳范本:“地心引力”选择在威尼斯举行了全球首映,就连戛纳都嫉妒得不行,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却没有能够参加主竞赛单元,而后“罗马环城高速”登顶金狮奖,却让更多媒体扼腕惊呼。

后来也证明了“地心引力”的强大影响力,从票房一路横扫到奖项,即使最后遗憾地与奥斯卡最佳影片擦肩而过,却依旧是2013年全球影响力最出色的作品。

假设,“地心引力”入围了威尼斯主竞赛,并且登顶了金狮奖,那么,这应该就足以成为“断背山”登顶金狮奖之后的十年时间里,威尼斯最备受瞩目的一届盛会了:关注有了,人气有了,口碑也有了。

对于阿尔贝托来说,这是一道算术题,而且是一道并不困难的算术题。如果威尼斯电影节能够真正成为颁奖季的起点,把好莱坞巨星们全部吸引过来,把奥斯卡系优秀作品吸引过来,那么

优秀作品不是问题,人气巨星也不是问题,短期之内就可以解决威尼斯的困境;并且,还能够稍稍抢一抢戛纳的风头戛纳距离奥斯卡太远了,从宣传策略和讨论热度等角度来说,威尼斯更加适合颁奖季作品。

当然,这也需要冒风险:冒着威尼斯成为“颁奖季后花园”的风险,多伦多成为好莱坞的后花园是理所当然,但威尼斯呢?

这是阿尔贝托需要作出的决策。另外,这还是阿尔贝托需要说服意大利业内专业人士们的关键环节如何在意大利电影和美国电影之间寻求平衡,又如何利用美国电影制造话题进而吸引其他电影参赛,还如何在颁奖季电影之中寻找到威尼斯的位置,这所有的所有都是马克-穆勒当年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现在阿尔贝托也同样需要面对。

今天,专程前来新奥尔良探班,这关系着阿尔贝托的下一步计划。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蓝礼这一名演员而已,阿尔贝托完全没有必要专程前往剧组拜访,一对一的单独电话邀约就已经诚意十足了;但阿尔贝托还希望通过蓝礼这一个点,打开好莱坞独立电影的战略合作计划:

圣丹斯电影节和西西弗斯影业的传闻,阿尔贝托有所耳闻;另外,蓝礼与柏林电影节密切接触的消息,阿尔贝托也有所了解;再加上蓝礼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强大影响力与号召力,这也就成为了决定性因素。

阿尔贝托此行就是专门为了邀请蓝礼出席威尼斯电影节的,这对于整个电影节的未来规划都至关重要。

稍稍有些意外的是,阿尔贝托与蓝礼的短短碰面,灵感就无法遏制地迸发了出来,有些无法阻挡的意思

如果蓝礼能够担任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关注和人气就无需赘言了,最重要的还是威尼斯的艺术定位。

过去这些年以来,蓝礼挑选电影的眼光折射出他的艺术品位和专业素养,而世袭贵族的底蕴更是锦上添花,这使得蓝礼在业内拥有了足够的威望:他的艺术赏析能力是值得认可的,势必不少艺术创作者愿意和蓝礼交流、切磋、争执、辩论,这对于电影节氛围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方面,这可以为电影节确定了一个艺术基调;另一方面,这还可以吸引更多作品愿意报名威尼斯。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坏,让动荡不安之中的威尼斯稳定下来当然,蓝礼也不是威尼斯的救世主,不可能轻而易举就解决电影节的诸多顽疾;但至少,这可以为电影节提供一个方向、一盏明灯,让阿尔贝托寻找到更多有效的解决办法:拥有一个开始。

评审团主席的位置,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柏林和戛纳都是如此,同样,威尼斯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意大利的情况着实太过错综复杂,马克-穆勒没有能够完成的事情,阿尔贝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尽管想法非常非常/诱/人,但终究,阿尔贝托还是冷静了下来,暂时把脑海里临时迸发出来的灵感收了起来,专注于自己的原本计划:

他还是需要避免操之过急,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先邀请蓝礼参加主竞赛单元,然后再一步一步增强蓝礼与威尼斯之间的联系,期待着未来能够让蓝礼成为威尼斯的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并且点燃威尼斯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化学反应,步步为营地成长起来,真正地让威尼斯在全球电影产业之中站稳脚跟。

虽然评审团主席的提案几乎没有可能,但邀请蓝礼参加主竞赛单元,这件事则没有任何阻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