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杨对周史案的裁决,让很多人感到十分不解。
按理来说,这样涉嫌诽谤皇家的行为,就算不入刑,应该也不至于还能得到皇太子亲自作序这样的支持才对。
这绝对算得上对庄家的赞扬了。
当然,这决定,让那些旧文人也觉得,徐世杨这个人虽然嗜杀好斗,野心勃勃,但这气量确实够大度。
若是再仔细想想,就会有人发现,徐世杨这种大度其实只对汉人,对其他民族他可是从来不会手下留情。
而徐世杨那个“对汉人少杀少判,宽大处理”的论罪基调传出来后,市面上对他的评价开始逐渐变得混沌不清起来。
在以往的几年,特别是帝国吞并大周统一天下之后,对徐世杨评价最高的是老百姓,因为他们终于过上了平稳的生活,再也不用担心朝廷为了满足鞑子的岁币而根括百姓的财产,再也不用担心外敌入侵到自己家乡烧杀抢掠。
甚至连占山为王的强盗匪徒也变得少了很多——民兵的火枪可不是吃素的。
甚至连行会,都因为各路大侠的覆灭而不存在了。
帝国银行的贷款利息很低,而且没有利滚利,还可以分期偿还,这方面同样没有问题。
把这些欠债都还上,老百姓在一年辛苦耕作之余,就可以安心享受自己缴纳税款之后所有余粮了。
可以留着自己吃,有更多余粮当然也可以拿去卖给新朝廷,官府每年会直接派人到田间地头按统一价格收购粮食,这可比地主老财的粮店收粮价格公道多了,而且还能节省运费。
若是遭了灾或者因为别的原因欠收,从国营商店买粮价格也很低,有些缺粮的地方,甚至买粮价格比卖粮价格还低不少,很多人宁愿把手头上所有粮食卖给国家,然后再买粮来吃。
据说这是因为帝国有海量廉价的安南米和辽东米的缘故。
当然,具体原因远比这个复杂,只是老百姓不需要知道也不想知道“平抑物价”、“统购统销”之类的政策意义,他们只是单纯的认为这是朝廷惠农的政策,是历朝历代都从来没有过的仁政。
若是天公作美,每亩地能多收个三五斗(自打全国大修水利之后,天公平似乎越来越愿意作美了),大家接下来一整年就都可以好好喘口气了。
每年收了新粮,卖给田间地头到处走的国营粮店收购员,或者有人不愿意省那点力气,直接把粮食运到城里的国营粮店,换成或厚或薄的一叠纸钞,顺便在城里好好购物一番:
肥皂快用完了得买上十块八块的带回去;火柴要多买几盒,这东西生火特别方便;盐更是必需品,必须多买一点;灯油在国营店里不零卖,但可以几家人合买一壶,这比从走街串巷的小贩那里沽会便宜许多。
还有花花绿绿的布,这个越来越便宜了,家中婆娘整天眼红着想要,既然卖了粮那就扯些回去,给婆娘崽子都做件新衣裳好过年。
收成更好的人家,预算中还包括给婆娘的一面小镜子;给孩子的小玩具——拨浪鼓、小泥人什么的;自然还有自己享受的烧酒,有些不会过日子的甚至还想着切两斤卤猪头肉。
小农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了。
其实,除了在土地上耕作,现在有些人已经开始想些别的方法补贴家用了——比如买个奴隶来做农活,把婆娘从地里解放出来,让她去工厂做工,这收益甚至比整天在地里耕种还高些。
在工厂做工,还能经常得些劳保用品,比如工作服,以及专供女工的,被称为“卫生棉”的东西。
那些没有自己土地的人,现在也有活路了,他们可以选择去工厂做工,去国营农场务农,或者干脆去边荒地区讨生活。
选择去边荒的汉人,朝廷直接发一个婆娘(异族女人嫁给汉人后最少也能升为庶民,所以对女奴来说也是很受欢迎的出路),还有武器、土地、牲畜、农具、家具、种子、第一年的口粮和房子。
平民阶层的人生活都越来越好,在帝国宣传机构的引导下,他们也都知道这样的好生活是帝国、内阁、皇帝和太子指引下才获得的。
所以,不管旧文人们怎么说,平民阶层愿意支持帝国的概率是很高的。
而老百姓之外的人,对帝国的评价就有些好坏参半了。
首先,即使对帝国持最严厉批评态度的人,也得承认帝国如今的国势远超大周,可谓蒸蒸日上。
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原来属于国外的大量土地被纳入囊中,养活了原本衣食无着的百姓,使得社会变得越来越安定。
还有那些海外的奇珍异宝:犀角、象牙、珍珠、玳瑁、珊瑚等等等等,以往只有真正大富大贵的人家才能享受到的高档奢侈品,现在已经开始走进很平常的富裕人家。
而以往同属奢侈品,只是没有那么高不可攀的香料、貂皮之类,下沉的更加厉害,已经是公民家庭普遍可以拥有、使用的物品了。
这些好处,让那些士绅豪族也暗暗觉得满意。
但是别的方面就不太好了,比如说帝国对那些泥腿子的优待实在太多了。
首先,以往被认为是正常手段,富户豪族以债务手段兼并自耕农土地的做法,现在是完全行不通了。
帝国银行愿意接手平民的债务,但他们绝对不会承认超过银行基准的利息和任何利滚利的行为,这让富户豪族对外放贷变得无利可图。
如果说,这种经济上的问题,可以通过投资新产业工厂来弥补的话,帝国下沉教育,以强硬手段要求所有汉人适龄孩子上学,打破士族对知识的垄断,这梁子可就结大了。
徐世杨曾经以为,他取缔科举,就会引起士绅的群起反对。
其实不是这样,对士绅来说,无论是科举八股还是考试数理化,其实没有本质区别,问题在于,对于知识的垄断。
平民老百姓本应无法接触知识,这种昂贵的奢侈品本来应当只属于士人,但徐世杨不断普及教育,打破了这种垄断,当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考试成绩甚至超过士人家庭的子嗣之时,士人们唯一值得自豪的东西,就那样分给了普通百姓。
这可就让他们难以容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