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何日请长缨 > 第七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

何日请长缨 第七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

作者:齐橙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10:28 来源:笔趣阁

“按照技术处设计的工艺,一炉铁水只能浇三个铸件,还能富余一些铁水,但不够浇第四个。如果我们能够把冒口缩小一点,省下来的铁水,就正好够浇第四个铸件。这样一来,电炉的利用效率就能够提高1/3。”

“可是原来的冒口设计是用来补贴缩孔缺陷的,把冒口缩小了,缩孔缺陷就大了,铸件质量就没法保证了。”

“我倒是有个想法。你们来看,工艺要求上说这个铸件顶部负荷大,要求结构致密,不能有气孔、缩孔,但底部的负荷小,质量要求就没这么高。如果我们把砂型倒过来,把冒口缩小,这样就算产生一些缩孔,也是在底部,不影响顶部的质量,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我看行。把砂型倒过来以后,底下可以设置几个下冒口,进行下层补缩,质量应当比原来的工艺还好。”

“唉,要说起来,这个法子还是当年老张师傅提出来的,老侯,你还记得吧?”

“怎么不记得,当初也是老管带着咱们一起讨论的嘛。唉,老张师傅走了都有10年了吧,如果他还在……”

“扯远了……,我看图纸上这个设计,冷铁是不是可以加大一点……”

“可以增加一个浇口……”

“排气的问题要注意,下箱要垫起来,方便排气……”

“……”

两名老铸造工与技术处派来的工艺工程师现场讨论了起来,管之明也参与进去。几个人各拿了一支铅笔,在图纸上写写画画,聊得热闹非凡。唐子风站在一旁,完全懵圈了,不知道这些人说的都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来看,讨论应当是富有成效的。两位退休工人看上去颇为自信,那两名工艺工程师则不时流露一个“居然能这样”的表情,显然是从侯振声他们那里得到了极有价值的启发。

“李工、陈工,照这个思路调整工艺,有没有问题?”

讨论告一段落之后,管之明对两名工艺工程师问道。

“应当是没问题的,不过有些细节我们还要回去再计算一下。”陈姓工程师答道。

“现在是下午四点,晚上八点之前,能不能把新的工艺设计出来?”管之明问。

“这个……”两名工程师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一些难色。

管之明向唐子风递去一个眼神,唐子风知道自己该发挥作用了。他上前一步,对那两名工程师说道:“晚上八点之前,你们必须把新的工艺设计完成。有什么困难,你们直接找秦总工和孙处长解决。我不懂技术上有什么难处,但我只说一句,如果到时候不能完成,我会向周厂长汇报的。”

“呃……好吧,我们尽量吧。”两名工程师无奈地应道。

“不是尽量,而是必须!”唐子风沉着脸,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两名工程师屁颠屁颠地跑回去做设计去了。管之明向站在不远处的饶书田招了招手,饶书田紧走两步,来到他们跟前,陪着笑脸问道:“老管,有什么事情?”

“铸造车间原来那台小电炉上哪去了?”管之明问。

饶书田愣了一下,问道:“你是说,那台工频电炉?上次拆下来以后,就送到仓库去了。现在都过去七八年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怎么,老管,你想把那台电炉再用起来?”

管之明说:“多一台电炉就能加快一点速度。那台电炉拆下来的时候,我记得还是能用的。你马上让人到仓库去看看,如果还在,就把它重新装起来,它的效率比现在这台中频电炉差一些,但也是聊胜于无?”

“可这也太折腾了……”饶书田抱怨道。

“什么情况?”唐子风在一旁问道。

饶书田苦着脸说:“刚才老管说的,是我们车间原来的一台旧电炉,都拆下来七八年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如果要重新装起来用,起码要折腾三四天时间,有些不值当啊。”

管之明冷笑说:“怎么就不值当了?这台电炉如果能用起来,你们起码能增加1/4的生产能力。再加上我刚才和老侯他们讨论出来的工艺优化思路,你一个月完成43套铸件的任务,就十拿九稳了。为这个目标,让几个人折腾三四天,有什么问题?”

“现在这么忙的时候……”

“老饶,你就照老管的意思办吧。”唐子风拍了拍饶书田的肩膀,说:“你们不会白折腾的。这批业务做完,我估计还得有一拨,没准是50台甚至100台,你把生产能力提高起来,不会有错的。”

“那好吧,我马上安排人去办。”饶书田也屈服了。他可以不在乎管之明的要求,但不敢和唐子风较劲。周衡派唐子风跟着管之明,不是让他当摆设的。唐子风的话,就相当于周衡的话,饶书田还没有勇气去和周衡对着干。

管之明又交代了其他的几件事,饶书田一一记下,答应马上去落实。管之明这才转头对唐子风说:“铸造车间这边的事情差不多了,等晚上工艺科发来新的工艺设计,咱们再来看看。现在咱们先上车工车间去。”

“听你的。”唐子风笑呵呵地应道。

离开铸造车间向车工车间走的路上,唐子风对管之明问道:“老管,刚才我听你们讨论工艺,我是一句都没听懂。怎么,你原来也做过铸造工吗,对铸造怎么会这么熟悉?”

管之明说:“我当工人的时候,做过车工、铣工和钳工,铸造倒是没做过。不过,后来当生产处长,再到后来当生产副厂长,这些工种就必须都得接触了。管生产如果不了解各个工种的情况,怎么可能管好?”

“可是,我觉得你好像很专业呢。”唐子风说。

管之明笑道:“我哪里显得专业了?就说刚才大家讨论铸造工艺吧,核心的思想都是老侯、戚师傅和李工、陈工他们提出来的,我也就是跟着起起哄罢了。其实,工业技术也没什么难的,你只要真正沉下心来学,这些东西都是能学会的。你看老侯,他也就读过几年小学,连初中都没读过,他能搞懂的东西,你一个堂堂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能学不懂?”

“没这么容易吧?我进了车间就是两眼一摸黑,啥也看不懂啊。”唐子风迟疑道。

“事在人为,关键是你想不想学,想学就很容易。”管之明说,“过去临一机分配过来的大学生也有不少,还有部里、省里,都有一些学历挺高的干部,但他们往往连什么是铸造都弄不清楚。说到底,就是他们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工业生产,觉得这东西不值得他们费脑子。

“还有一些人,倒是学工科出身的,技术功底也不错,可你要让他们和老侯这样的老工人蹲到一起讨论工艺,他可就不乐意了,觉得工人太土,不配和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坐在一起。

“可刚才你也看到了,老侯他们提出来的工艺思路,比工艺科的工程师还巧妙,这就叫实践出真知。就说这个一炉铁水能够浇几个铸件的事情,纸上的计算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别人一炉只能浇三个铸件,换成老侯,就能浇四个,这效率不就提高了吗?”

“受教了。”唐子风向管之明拱了拱手。这个人的人品如何暂不去说,能耐是没说的。能够在生产副厂长这个位置上干这么多年的人,没几个是庸才。

来到车工车间,管之明依然是那一套工作方法。他找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工人,拿着工艺科编制的工艺文件,逐条地进行讨论,确定工艺优化的思路。技术处已经另派了两名工艺工程师过来,他们显然也是熟悉管之明的工作风格的,此时也参与其中,与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

加工一个零件是有很多种工艺方案的,比如是先车内孔还是先车外圆、车削时刀头的角度和速度如何选择、工件使用什么样的夹具,每一种组合都能够形成一个工艺方案。工艺方案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零件的加工要求,还要考虑车间里有哪些设备、工人的技术水平如何、成本要求等等,相当于解一道有几十个约束条件的规划问题。

管之明和工人们都不具备解这种复杂方程式的能力,事实上,他们也根本就不懂得啥叫线性规划。但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凭着本能就能够判断出哪种工艺选择是最优的,哪个环节能够节省下多少时间。通过合理地分配任务,根据每一名工人的技术水平量身定制工艺方案,管之明几乎是在一分钟一分钟地节省着加工时间,以求让车间能够在指定的工期内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生产管理,果然是一门大学问啊。唐子风蹲在一旁,看着管之明在那里挥斥方遒,心里很是感慨。这种在常年的生产实践中摔打出来的企业管理人才,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可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