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何日请长缨 > 第四百六十二章 我还是相信科学

何日请长缨 第四百六十二章 我还是相信科学

作者:齐橙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10:28 来源:笔趣阁

“外国人能玩得转,我们怎么就玩不转了,我们比外国人少长一个脑袋还是怎么?老刘,我以前怎么没看出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居然也这么崇洋媚外呢?” 听到刘智峰的质问,韩伟昌装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反驳道,顺手还给刘智峰扣了一顶大帽子。 “什么叫崇洋媚外,什么年月了,还在用这样的词。” 刘智峰却是毫不在意。崇洋媚外这个词,也就是他和韩伟昌还年轻的那会流行过,当时的确是一顶挺大的帽子。时过境迁,今天的人早就不用这个词了,被人说成崇洋媚外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我是说,多工位机床可不是简单的东西,你们过去没搞过,怎么突然就能搞出来了?”刘智峰换了一个委婉的说法。 韩伟昌说:“多工位机床的确是有一些技术诀窍,但如果搞清楚了,也就没什么神秘了。多工位机床主要是要解决各个工作面的协调问题,保证良好的工作节拍。这方面,我们请了中科院数学所的专家来帮我们设计,搞了一个运筹学模型。 “对了,我们集团还聘了一批俄罗斯的数学家来帮忙,这些人搞这种模型可都是行家里手。我前面说我们的一些设计比海姆萨特还要强,这话就是那些俄罗斯数学家说的。” “俄罗斯人和德国人可是死对头,他们说的话,也不一定算数。”刘智峰评论了一句,心里却已经信了几分。 “还有就是刀具震动互相影响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刀轴柔性联接的问题,我们实验了十几种刀轴联接方案,已经把这个问题圆满地解决了。你如果不信,可以让你的助手去查一下技术专利,我们申请了七种刀轴柔性联接的国际专利,至少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水平是比染野还要高的。”韩伟昌继续说道。 “你说的都是真的?”刘智峰有些吃惊。他也是有些机械基础的人,韩伟昌说的这些东西,他即便不是很懂,多少也能听出一些名堂来。韩伟昌说到这样的程度,想必就算有些浮夸,也不会浮得太厉害吧。 “那么,你们的机床,价格怎么样?”刘智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韩伟昌伸出一个巴掌,在面前晃了晃,说道:“具体的价格需要具体计算,不过,我们做过比较,和染野的同类机床相比,我们的价格只相当于他们的五成。” “能做到这么低?”刘智峰有些不敢相信了。 前面说过,汽车业是机床业最大的用户,反过来,机床采购也是汽车企业设备采购中金额占比最大的项目,一般要占到汽车业总投资的40%。浦汽准备在枫美汽车公司新建的这条生产线,预计投资近60亿元,一半的资金用于机床采购,而其中最花钱的便是进口若干套多工位专用机床。 单台的专用机床价格不算很高,但现代化汽车厂的生产批量大,需要的机床数量也极其可观。按一条生产线年产20万辆汽车计算,平均每天就要生产近600辆。这600辆车所需要的零部件,当然不可能是用一套设备生产出来的,而是要有若干套设备齐头并进地进行生产。 枫美公司的这条生产线上,光是用于加工变速箱的专用机床就多达50台,也就是随时有50个变速箱在进行生产,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日产600辆汽车的需求。除了变速箱,发动机、车架、驾驶舱等大部件的生产,也需要多台机床同时工作,浦汽技术部粗略算过,所需要的多工位机床总数可能要达到300多台。 单台机床的价格乘以300多,这个数字就不可小觑了。如果每台机床的价格能够下降五成,那么节省下来的设备投资将是以亿来计算的,这由不得刘智峰不动心。 “我跟你说,老刘,国外公司卖给咱们的机床,价格都是夸大了好几倍的。人家赚的就是你自己不会造的钱。这就像你们造的汽车一样,同样的车,进口的价格是国产价格的好几倍,你说这性能上能差出多少? “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三个沙发吗,这能值几个钱?可是,一台进口车,便宜的二十几万,贵的能够到几百万,莫非外国人造的汽车就比咱们的更省油?”韩伟昌信口胡扯着。 “外国人造的汽车,的确是咱们的更省油。”刘智峰欲哭无泪地纠正着韩伟昌的说法。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汽车这方面而言,进口车的品质的确是要更好一些的,这一点刘智峰不敢乱说。 不过,他也明白韩伟昌的意思,那就是说国外设备的报价里有很多的水分,相比之下,国货的价格就会显得比较良心。多工位汽车专用机床,在以往国内企业造不出来,国外企业漫天要价也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现在临机集团把机床搞出来了,或者确切地说,他们已经有能力把机床搞出来了,价格只相当于进口机床的五成,并不奇怪。 刘智峰还相信,如果临机集团的多工位汽车专用机床是真的,技术水平比国外差得不多,染野、海姆萨特等企业肯定会大幅度降低产品的价格,以便保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届时临机就不敢再放言价格只相当于进口的一半了,能够做到70%或者80%,已足以让刘智峰满意。 “这样吧,韩总,这件事我做不了主,我会把你们的情况汇报给集团总部,让他们来判断。你们有什么技术资料,也尽量给我,我让技术部那边好好研究一下,看看你们的技术方案是不是可信。”刘智峰说。 韩伟昌留下一堆技术资料便离开了,刘智峰不敢怠慢,带着资料便去见了分管技术和设备的集团副总经理莫静荣,向他汇报此事。 听说临机集团能够提供多工位机床,莫静荣也来了兴趣,与刘智峰一道来到技术部,请技术总监徐茂分析此事的真伪。 “从临机提供的资料来看,他们的确是下了一些工夫,说他们能够造出和日本、德国类似的多工位机床,也是有可能的。”徐茂说道。 “那么质量呢?”莫静荣问。 徐茂说:“质量方面,我想恐怕就不会太乐观了。染野、海姆萨特都是有几十年生产多工位机床经验的,临机在这之前彻底没有做过这种机床,他们的质量怎么能和染野他们比?” “临机还是很重视产品质量的。”刘智峰说,“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段时间,当时还是临一机的厂领导班子管理混乱,产品质量的确是有些问题。后来机械部派了周衡和现在当了临机总经理的唐子风去临一机,扎扎实实地进行了整顿,自那之后,临一机的产品质量就非常可靠了。 “后来临一机兼并滕机,成立了临机集团。临机集团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非常重视,在业内也是有口皆碑的。他们虽然过去没有搞过多工位机床,但既然他们敢拿出来销售,我想他们对于产品的质量应当是有数的。” “老刘,你不能凭着印象说话。”徐茂不客气地呛声道。搞技术的人,大多是有些傲气的,总觉得搞销售和搞采购的这些人过于市侩,不如他们这些搞技术的人务实。他说道:“多工位机床不是传统机床,两者的差别大得很。临机就算在传统机床方面有些积累,也比较重视质量,现在要搞多工位机床,也是难免有些捉襟见肘的。 “他们不一定是故意地忽略产品质量,我只怕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多工位机床的质量如何控制,他们压根就没有过成功应用的经历,怎么可能知道这种机床会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那徐总的意思是什么呢?”刘智峰有些不高兴地问道。 这话倒把徐茂给问住了。他愣了一会,看着莫静荣问道:“莫总,集团的意思是什么呢?” 莫静荣倒没有回避,他说道:“临机方面声称他们的机床和染野的机床性能相仿,但价格能够比染野低五成。集团现在资金很紧张,如果枫美的这条生产线能够节省两三亿的资金,对于集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如果临机的机床质量上有问题,或者性能上达不到他们声称的水平,未来影响了枫美汽车的生产,我们的损失是更大的。”徐茂提醒道。 刘智峰说:“徐总,你都没看过临机的设计,凭什么就觉得他们的质量会有问题呢?质量有没有问题,我们有采购的时候也是可以检验出来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和临机签订质量保障协议,如果未来他们的产品真的出现了质量问题,让他们赔偿我们的损失就是了。” “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咱们的损失可不是他们能够赔偿得起的。”徐茂执拗地说。 “临机也是有好几十年历史的老企业了,他们做事还是有分寸的。” “我不相信什么分寸,我还是相信科学。” “什么是科学,外国的机床就不会出问题?相信外国就是相信科学?” “外国的产品的确更可靠,你不承认吗?” “依你的意思,咱们浦汽生产的汽车也不可靠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