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何日请长缨 > 第四百五十一章 不思进取肖教授

何日请长缨 第四百五十一章 不思进取肖教授

作者:齐橙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01:10:28 来源:笔趣阁

“晓惠这回去82厂,真是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呢。”

唐子风家里,肖文珺对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对唐子风说道。她刚刚结束了和于晓惠的网上技术讨论,对于晓惠的新思路颇为感慨。

“这就叫傻人傻福气啊。”唐子风呵呵笑着说道。

原来,那天听赵金泉说起系统工程方法时,于晓惠就敏锐地意识到这应当是解决困扰她多时的难题的关键。她向赵金泉虚心求教,这才知道这位貌不惊人的老师傅在30年前就是航天系统某重点型号的副总师,后来因为在科研中用脑过度,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这才离开设计岗位,到后勤部门去挂了个闲职休养。

这一回,82厂安排他到404车间来工作,原意是让他给地方机床企业的工程师们支支招。但老爷子坚决要求厂方不要透露他的真实身份,只说是一位退休返聘的工人。老爷子的想法是,他已经离开技术岗位多年,知识已经有些陈旧了,如果挂一个专家或者顾问的头衔来与工程师们一起工作,说不定会给别人带来一些干扰。

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热情过分的看门老头,旁观工程师们的工作。他看到了一些问题,但并没有亲自出面去与工程师们交流,而是把自己的所得告诉了几位在厂里的徒弟,让那几位徒弟来与工程师沟通。

赵金泉的这几位徒弟,可都是82厂的高工,他们出面,关墉等人自然是十分重视的,还经常感慨于82厂的技术水平之高,这几位高工只是到车间里转了一圈,就能够发现这么高深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也极具针对性,给大家很多启发。

于晓惠是车间里最年轻的技术人员,也是工作最勤奋的一个。赵金泉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小姑娘,并认定她是一个可造之材。他耐心地等待着于晓惠在国产镗床精度的问题上苦苦思索,直到觉得机会已经成熟,这才上前点破了问题的关键。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赵金泉开始系统地向于晓惠介绍航天部门搞系统工程的经验。赵金泉虽然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离开了技术岗位,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学习和研究。由于没有俗务缠身,他甚至比设计一线的工程师具有更深的技术领悟。

于晓惠技术功底扎实,加上天资聪颖,赵金泉稍一点拨,她便明白了系统工程中的诀窍,甚至有时还能举一反三,向赵金泉提出一些他自己也不曾想到过的问题。

带着系统思维,于晓惠跳出了此前一味模仿博泰机床的思路,转而从机床的最终功能需求出发,把机床当成一个整体,自上而下地分析每个功能模块、每个部件的要求,思路顿时豁然开朗。

于晓惠有了这样的感悟,自然是要向肖文珺汇报的。事实上,她在82厂的科研工作? 一直都得到了肖文珺的远程指导。当然? 这其中是要考虑到军工企业保密要求的,细节就不必赘述了。

系统工程方法在中国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时候? 国内曾掀起过一段应用系统工程方法的热潮,一时间各行各业都以做系统工程为时髦? 诸如“系统工程在餐饮业中的应用”、“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改进高校厕所管理”之类的论文充斥于各类期刊,也算是一道有味道的风景线了。

机床设计行业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也由来已久,但多数都是浅尝辄止? 披着一层系统工程的皮? 其实不过就是做了一些功能分析、成本分析等等? 作秀的成分远多于实际的价值。于晓惠过去在学校里也学过系统工程? 但到具体应用的时候,就不知从何下手。

航天部门是中国最早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的部门? 也是对系统工程研究最为透彻的部门。正如赵金泉向于晓惠说的,航天部门一直都是用不完美的部件,来制造世界一流的卫星和运载火箭,系统集成能力之强,世所罕见。

也许是出于保密的需要,也可能是技术门槛过高,航天部门在系统工程应用上的诀窍,外界了解甚少。这一回,于晓惠为了帮助军工部门研制高端机床,来到82厂,倒得到了实地学习系统工程方法的机会。向她传授这些诀窍的,还是航天部门里曾经的大佬,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叹她的好运气了。

“晓惠才不傻呢。”肖文珺说,“她是好人有好报。其他年轻人都不愿意去82厂,担心耽误前程,晓惠是为了报答你,才自愿去82厂隐姓埋名。现在这样一个机会,也是她应得的。”

“我怎么觉得你有点酸溜溜的?要不,我让集团出个函,把你也派到82厂去,跟老赵头学学,怎么样?”唐子风故意地说道。

肖文珺斥道:“晓惠是我学生,我有什么好酸的?我如果想去82厂,还用得着你们临机来开函?我们清华大学的函,不比你们那个小公司的函管用?系统工程方法,有晓惠跟着赵总工学习就可以了,未来等她回来,她也可以凭这个独当一面了,我总不至于去和自己的学生争位置吧。”

“是吗?我怎么觉得,肖教授当了妈之后,就有点不思进取了呢?”唐子风说。

“有吗?”肖文珺眉毛一挑,看着唐子风问道。

唐子风点点头,说道:“有那么一点吧?过去你吃饭的时候都要拿份文献看,现在从实验室回来先看娃,周末也要带娃出去玩,好像是没有过去那么宅了。”

肖文珺笑道:“我本来也不宅啊。你想想看,过去我为了攒钱买笔记本,还跑到临河去给你们当老师呢,这能算是宅吗?霄霄和熠丹都跟我说过,技术是研究不完的,孩子说长大就长大了。现在不多陪陪他,以后他长大了,咱们想陪他玩,他还不跟咱们玩呢。”

说到这,她把目光投向坐在客厅角落里吭哧吭哧摆积木的儿子,脸上露出了老母亲的慈祥微笑。

“哈,原来肖教授也有这么文艺的一面啊。”唐子风笑道。

肖文珺把头一昂,说道:“我本来就很文艺好不好!我是跟着你这个俗人,才一天一天变俗气了。”

“唉,理科生在文科生面前自称文艺,这个世界肿么啦……”唐子风发着不着边际的感慨。他这个文科生倒也有些名不符实,肖文珺写的诗就比他写得好,他的文采只是体现在写研究报告上。

小夫妻之间的这种拌嘴,其实就是生活中的调料。唐子风和肖文珺都是人中龙凤,凡事都是有主见的,各自也非常了解。唐子风说肖文珺不思进取,纯粹就是一句玩笑话。肖文珺这几年成果迭出,30岁就已经是正教授了,在学术界和实践部门都小有名气,如果这样的成就还算不思进取,唐子风自己就只能算是混吃等死之辈了。

“说真的,子风,我最近对于自己做的东西,的确是有些不满意。”

说完笑话,肖文珺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对唐子风说道。

“怎么不满意了?”唐子风问。

这两口子,一个是做技术的,一个是做管理的,虽然唐子风是机床企业的总经理,但对肖文珺做的那些研究,基本上是两眼一摸黑。肖文珺看的文献,哪怕是中文的,搁在唐子风面前也如天书一般。

不过,每当肖文珺在技术上遇到什么瓶颈的时候,她还是习惯性地想和唐子风唠叨唠叨。她发现,唐子风虽然彻底不懂技术,但有时候说出来几句外行话,却能给专业人员带来启发。说到底,世间万事都有共通的道理,聪明人的思想在任何领域里都是有用的。

肖文珺说:“我们过去做的机床研究,说是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实际上也一直都是带着一种追赶的思维,也就是试图顺着国外的道路走,破解他们的技术诀窍。

“这一次,晓惠跟我说,赵总工对我们的这种思路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我们不应当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应当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自己搞出一套体系。晓惠说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关于这个问题,我早在读博士的时候就思考过。但那时候限于国内的条件,我们想搞创新也办不到。各行业提出的需求,就是让我们模仿国外,甚至直接就是国外机床得国产化。就比如这一次的04项目,说到底就是仿造国外的机床,创新的成分并不多。

“但现在,我们越追越近,有些领域已经基本上和国外并肩了。到了这个时候,再按照原来的方法,只想着追赶,就没法走下去了。因为前面根本就没有目标了。”

唐子风惊讶地看着肖文珺,好一会才说道:“你居然也有这种感觉?秦总工前些天就跟我说过这个问题,他说我们过去搞机床,都是在做逆向设计,现在到了搞正向设计的时候了。我当时还想着回来就要跟你说说这事,结果一忙起来,就把这事给忘了。”

“没错,我说的就是秦叔叔说的这个意思,我们现在该开始搞正向设计了。”

肖文珺认真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