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元始诸天 > 第三三三章举荐一人

元始诸天 第三三三章举荐一人

作者:弃还真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7:39 来源:笔趣阁

五品神兵!

石镜踏入第五品之列的刹那,一股磅礴的气息突然涌动,荀少衣衫在气息鼓荡间猎猎作响。

“天人道心!”

他清秀的面庞上,带着一抹冷峻刚毅,周身气机压得四周墙壁轰轰作响,作为肉身成圣之境的大高手,自身一道气机就可压塌虚空。

尤其是如今,在石镜晋升第五品之时,溢散开来的天地道韵,让荀少一颗道心沉浸其中。臻达圆满大成之境的灵神,汲取着石境中的天地道韵,终于向前迈出了一步,真正踏入了天人之域的关键半步。

就这一半步,不知让多少修行人困顿至死,多少天资绝世道豪杰英雄,化为一具具枯骨腐朽。

所谓天人之道,微妙精深,物之始终也!

如同一点种子生根发芽,一股生机勃勃自肉身中孕育,直到最后的瓜熟蒂落,得到最后的收获。在荀少的眼中,看着整个天地都恍若灵动了起来,只见万物生长消亡,无一不是生机演变之象。

荀少低声吟诵,道:“无天人之体,无天人之气,无天人之神,却得天人之心焉!”

此时的荀少,一身气血精元肉身修行,并未有多少精进,但整个人却有焕然一新之感。

以天人之心观摩天地之道,得到的也是天人之理、天人之妙,具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妙,是为天人自然妙法之道。

一朝勘破天人道心,荀少自身修为或许并无明显变化,但蝼蚁之身已然具备苍龙之性矣!

荀少一指倏然弹出,指尖迸发一缕力道,打在了静室的铁门上。千斤玄铁门轰然炸响,在刚强指力汇聚如针芒,撞在了玄铁大门上的一刹那。几乎整座静室都在这一指落下时,震成了无数的铁粉,卷着散落的铁屑呼啸汹涌。

“修为肉身并无变化,但吾自身的战力……或许已然超脱了武圣人之道的范畴!”

…………

青杀口,可谓三浦门户,内外汇聚数十万大军,喊杀沸腾震天。

大司马南公错亲自率着二十万玄铁精骑,与青杀口驻守大军鏖战,血气刚阳照耀着这一三浦雄关。

二十万玄铁骑兵组成钢铁洪流,一名名身披黑甲的骑兵,胯下战马踏蹄铮铮,大军杀伐锐气滔天,震的四方乱颤悲鸣。

战场上血肉四溅横飞,恍若血肉磨盘一般吞噬着生命,致使哭叫哀嚎声此起彼伏。一名名兵甲战卒伏尸血泊。披着护甲的战马悲凉长嘶,一缕缕刀光浮现重重森冷,无数的战靴踏着昔日袍泽的血水,迎着青杀口关隘奋勇冲杀在前。

常云光身着甲胄,腰间配着一柄青钢剑,矗立于青杀口上,目睹着下方惨烈的战况。尤其望着一如钢铁洪流一般的骑兵,他的眸光微微闪动了一下。

“司马大人,司马大人!”

一员先天大将大声疾呼而来,其战甲衣袍上满是渗透着的血水。在左右两名甲兵搀扶下,艰难的来到常云光身前。

这一位先天大将一身衣甲,几乎都让血水浸泡了一遍。任他先天武道的修行,仍是免不得受伤,一大片殷红血迹,在胸前极为的显眼。

看着这位大将,常云光蓦然大怒,厉色道:“大胆,本将让尔等驻守西门,无有军中大令,尔便敢擅离职守?”

如今的常云光今非昔比,自从荀少成为摄政君以来,麾下部属皆是委以重职。常云光作为荀少心腹重臣,更是直接接替了公愚昭的司马之位,位列吕国六上卿之一,成为吕国权利核心中的一员。

现今又被委以重任驻守青杀口,掌握一地生杀大权,可谓是一方重臣,一举一动莫不威严凛然,双目炯炯犹如一尊雷神睁目,煌煌威势摄人心魄。

然而,这一员先天大将毫不畏惧,直视着常云光,神容悲戚之极,哀声道:“大人,西门告急,西门告急啊!!”

“吾西门五千守军,血战五日五夜不眠不休,如今只剩八百老卒驻守,随时都可能被攻破啊!末将请大人三思,再行调拨一千兵甲驻守,只用吾西门八百老卒,着实难挡宋国大军。”

“一千兵甲?”几乎是声声啼血,看着神容悲戚颓废的大将,常云光眉头倏然一挑,神色自若的念叨着。

这些时日以来,不乏有大将负伤前来讨要兵甲辎重,便是比眼前大将更凄惨的,常云光也不是没有见过,但常云光从未松过一次口。

但是常云光自身并非是全无心肝,他也曾动了一些恻隐之心。只是青杀口外的二十万宋军,带给常云光的压力,甚至是带给吕国的压力。都让常云光不能为了所谓的恻隐之念,将吕国大局置之不顾。

现今的时势,已让常云光竭力支撑,若非青杀口险要之极,是一方易守难攻之地,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任凭宋国大军昼夜攻坚之下,在短期内难以真正破关而入。

正所谓慈不掌兵,吕国战略方向是以’攘外必先安内‘为主,常云光当前驻守青杀口的目的,就是为了掣肘二十万宋军,让宋国大军无法南下。

值此关键时刻,为了维持整个吕国的战略部署,区区千八百甲兵的生死,已然是微不足为道。

常云光沉声道:“摄政君一共就给了吾两万兵甲,让吾驻守青杀口,严备宋国大军侵入。足足两万兵甲,尔等三门就分去了一万五千甲,还有五千甲兵留作后备。”

“这后备的五千甲兵,非危及时刻不得轻用,西门此时尚有八百老卒,还不到危急存亡的时候,用不上后备兵甲。”

常云光不留丝毫情面,让这一员先天大将面色愈发惨淡。

这一位先天大将字字啼血,哭道:“大人,不能啊,您不能啊……八百老卒已是油尽灯枯,西门将士几近折损殆尽,再无兵甲支援,西门难守啊!!”

常云光面露怒色,道:“难守?难守也要守。东、西、北三门,就你西门难?其它二门是怎么撑的,你就给吾怎么撑下来。”

青杀口有着三门,分别是东、西、北三座门户,每一座门户都有着五千兵甲驻守,足足一万五千大军。

二十万宋军攻伐青杀口,青杀口区区一万五千兵甲,只能勉强强守各自门户。便是再加上五千后备之士,在二十万大军的冲杀攻势下,仍是螳臂当车一般。

因此,如何用好两万甲兵,守住摇摇欲坠的青杀口,就是常云光当前最大的难题。

常云光面色冰冷,道:“擅离职守,本该取尔项上首级,以此警示三军。只是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吾最后给你一次机会,给吾把他拉回去。”

两名甲兵默不作声,立即上前数步,拉着这位大将就要退去。

这一员大将挣扎着,悲呼道:“司马大人,司马大人,兄弟们确实扛不住了,确实扛不住了啊!!”

“就是扛不住,吾常云光宁可殉国于此,也不会后退一步。”

常云光面色冰冷,重重的一挥衣甲,看着关隘下涌动的宋甲,手掌按在腰间佩剑剑柄上,眸光流动着丝丝冷意。

…………

掖庭,凌烟阁!

荀少一身锦袍,稳稳端坐在君位上,似如羊脂白玉一般的肌肤上,隐约透露着玉质光泽。

自他道心一举踏入天人之后,虽然真正的修为依然只是肉身成圣,但举止气度简直就似脱胎换骨了一般,神态当中透露着一丝丝超然之态。

天人之道中的体、气、身、心四关,荀少只完满了心关,距离天人四关完满之境,实现生命本质的最终一跃,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摄政君,如今西北乱局未定,公子则、公子央二人联手,致使吾十万大军,在此牵制之下动弹不得。而郑国、宋国趁此间隙,以大军叩吾青杀口、天南两大关隘。”

身为六卿重臣之一,司寇孟子非沉声谏言,道:“青杀口、天南两大关隘,固然易守难攻,占据地势地利,但两国近乎四十万大军,吾吕国又要如何能挡?”

要知道,这时候的两大关隘,一共只有不到五万兵卒,吕国的大部分兵甲都囤积在西北,用来剿灭公子则、公子央的势力。

几位上卿一级的重臣,面色俱然凝重,心头不住转动着,沉思着破局之法。

随着荀少的登位,公子则、公子央看似大势已去,但二人背后站着的郑国、宋国,反而愈发的咄咄逼人,一度让吕国大军兵锋受挫。

如今吕国大部分的军队,都集中在了西北战场上,荀少铲除公子则、公子央之心甚为坚定。奈何当今局势下,十几万大军中没有一位真正值得信重的统帅之才。

荀少虽不缺一两个冲锋大将之才,却着实缺少一位能起到一锤定音之效的帅才。

“这青杀口、天南的邸报是一份接着一份,战况之紧急、激烈,也是一份更胜一份。”

只是看着其间的军情邸报,荀少就知道这一战会是如何的激烈残酷,内中简直混杂着无数血泪。

以五万不到的兵甲,生生扛住四十万大军的攻击力度,足以说明战场珊瑚的惨烈程度,又会是怎样的触目惊心。

“摄政君,青杀口、天南两地军情吃紧,倒是不妨调用新兵补充。只是西北羁绊了吾吕国太多的力量,否则郑国、宋国焉敢如此咄咄相逼?”司徒荀太庸沉声说道。

“西北乱局必须尽快平定,不然吕国国力受损严重,日后豫州还有吕国立足之地乎?”

在荀少强力统合众臣之心后,麾下臣僚大夫们已经放弃了求和的念头。然而郑、宋二国趁着吕国内乱之际,可是在吕国身上割了不少的肉。

吕国如今没有实力反攻郑、宋国土,但对于攻打青杀口、天南的四十万大军。吕国未必没有胃口一并吃下去,狠狠的出上一口恶气。

只可惜豫州与冀州相距甚远,就是有臣僚奉命帝丘请封,来回一趟也要半年有余。而在这段时日内,没有天子帝批的威慑,宋国、郑国的野心空前亦膨胀起来。

“青杀口、天南两地必须尽力维持,不让郑国、宋国大军侵入三浦之地。而西北乱局必须有一得力之人,有能力平定西北乱象,再回师三浦与郑、宋的几十万大军计较。”

闻言,荀少淡淡道:“以司寇之见,历数举朝上下,可有如此得力之人?”

满朝文武大臣中能担当大任的,可谓是屈指可数,能有二三人就是多的了。只是这二三人中,荀少又都有忌惮之处,只能说是能用其才,却不能尽用。

孟子非毫不犹豫道:“摄政君,满朝文武大臣中,能有此能力者只有一人尔!”

“只要有此人出山,公子则、公子央必败无疑,西北局势稳定在望,凭此人的威望,

看着孟子非说的斩钉截铁,荀少目光中露出奇异之色,缓缓道:“司寇就如此看重此人,这可不像司寇的性情。”

“臣只是照实而言,胸怀坦坦荡荡,问心无愧自可。”孟子非肃声说道,目光澄净明亮。

荀少道:“好一个坦坦荡荡,这话……吾信!”

司寇孟子非其人,自身并无多么高深的法力修行,武道只是稀松平常而已,能跻身一国司寇之职,靠的就是自己的刚正耿直。

这一份耿直,在大臣之中极为的难得,面对其它朝臣,荀少或许会计较一番利弊。然而孟子非亲自出口的话,荀少就不能不重视几分了。

所以说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至少决定了一个人说话时的五分可信度。

孟子非垂头道:“老臣,谢摄政君赞誉,老臣愧不敢当。”

几位重臣的目光同时投注在孟子非的身上,孟子非沉声:“摄政君,想必您不会忘记,那一位名重四朝的耆老……太师闻渊明!”

仿佛这个名字带着一股威慑,在孟子非说出这个名字后,荀少的脸色骤然一变,几位重臣也纷纷低头,看着脚下沉默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