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元始诸天 > 第三七九章生于忧患

元始诸天 第三七九章生于忧患

作者:弃还真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7-17 15:06:25 来源:笔趣阁

竖日,华阳宫,早朝!

一名名灰袍内侍,躬身立于殿中廊柱旁,一位位娇俏宫婢各托孔雀屏扇、金盆玉钵、宝珠翡翠,矗立于君位一侧侍候。

荀少着一身冠冕衮袍,正襟危坐于君位之上,俯瞰着铜陛下的众臣,略显清秀的面庞上,带着一抹君威难测的意味。

“众臣见礼!!!”

重杵默默站在荀少身旁,在群臣皆至,时辰已到之后,徐徐开口呼喝,声音中透着一股雄浑刚烈。这是先天大宗师的雄浑气魄,举止刚烈浑然难测,气血刚阳之气沛然难当。

主世界中高手如云似雨,真正的绝强人物不是身处诸侯左右,就是立身于名山大川之间。只要不入天人之道,先天脱胎换骨方才算是高手之流,只有超凡入圣才能坐镇一方。

荀少淡淡看着下方群臣,众臣僚黑压压一片跪伏在地上,声浪震动着整座华阳宫,华阳宫内外一片沸然喧喝。

“臣等,参见君侯,君侯万年,吕国万年!!”

“臣等,参见君侯,君侯万年!吕国万年!!”以闻渊明为首辅,上阳朝、诸逾行二人为左辅、右辅,率群臣一并伏身叩首。

荀少沉声回道:“诸卿,毋需多礼,免礼!”

吕国国制,得入早朝者,具为下大夫之爵,非大夫之贵爵者,不得轻入早朝参议政事,违制之人杀无赦。

因此,此刻殿中诸臣,至少亦为下大夫名爵,其立于殿重前列之重臣,更是不乏一国上卿之位,乃至宰辅一方之人。

华阳宫群臣再度叩首,道:“臣等,拜谢君侯恩典,君侯万年!”

见着众臣礼毕,持着黄金勿板,一一站定原位,荀少不紧不慢道:“诸卿,可有事务禀奏?”

清冷的声音,回荡在沉寂一片的华阳宫中,群臣神容微有整肃,尽然垂头不语。

这时,一站于群臣末位者,豁然出得臣列,进言道:“下臣,中府驷元宪之,禀奏君侯!”

荀少深深看了一眼元宪之,轻轻拂了拂袖,神色一片漠然,开口道:“准,”

群臣目光不动,依旧注视脚下,只有耳廓不觉微动了少许,方才显出这些臣僚,对于元宪之进言的重视。

所谓吕国中府,可是一权柄极重的衙邸,整个机构庞大之极,不归入六位上卿统属,而是直接听命与荀氏国君,地位极其特殊。

须知,荀少昔年起于邑时,曾以上阳朝、常云光、诸逾行三人为中府上官,由中府三执掌南蔡,奠定了一统四蔡,进窥吕国国君之位的契机。

中府宰执虽名为上大夫爵,却几乎等若第七位上卿一般,连闻渊明这位五朝太师也不能轻视其权职。

“诺!”元宪之躬身一拜,语气沉重缓然,道:“臣,中府驷元宪之奏报。”

“询月之前,汾水骤生水患,为三百载不遇之灾,汾水沿岸十数万百姓,一朝流离失所,灾祸绵延下苦不堪言。君侯责遣臣僚,为救灾济民之事,调拨二十万石内库钱粮,予汾水沿岸灾民。”

荀少思量了片刻,道:“汾水水患之事,寡人已与六卿合议。调拨这二十万石内库钱粮,足以十数万灾民之用。”

他眉头一皱,语气稍稍加重了一些,道:“怎么?莫非,此事出了纰漏?”

荀少亦是当过几十年开国皇帝的人物,虽然开国皇帝生杀予夺,没有守成之君一般守业的举步维艰。二者在权威不可同日而语,感受上亦是有所不同。

但是,荀少对于救灾济灾的一些潜在勾当,也是知道清清楚楚的,更是明白其中有着蛀虫是任何人都无所避免的。

这当中的阴私出入,就是荀少作为开国皇帝时,不惜以严苛刑法整治,剥皮充草震慑,都难以抵挡蛀虫的贪欲。

如今荀少只是一嗣业之君,全无开国时的威风煞气,逼之过甚反而会适得其反。只得寄期望这些蛀虫的胃口小一些,给灾民留下的汤水多一些,让十几万灾民足以度过水灾。

只是一想到这些蛀虫的肆无忌惮,以及蛀虫们越来越大的胃口,荀少面上略微阴沉,轻声道:“可是那二十万石钱粮,又出了什么差错?”

元宪之闻言,再度叩首道:“君侯明断万里,以臣下所得察查,这二十万石救济之粮,无一粒米落入灾民之手。尽数让主事治灾之人,以高价而出,散落于吕国各处。”

嗡!!

“该杀!确实该杀!”荀少眸光厉芒一闪,一身恍若实质的气机,轰然在周身掀起一道道气浪,震得脚下铜陛乱颤不已。

要知道,自荀少嗣业以来,吕国内修兵戈,外理诸国干系,着重于修复昔时文侯之时的国力。只是这三载以来,吕国内外交困,虽与许国等诸侯缔结联姻,但有郑、宋两大强邻虎视眈眈,让吕国几乎是步履维艰。

如今汾水又生水患,十数万百姓嗷嗷待哺,二十万石内库钱粮已是荀少从吕国上下的口中,省下的一点救命粮。

为了这一份救命粮,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积攒。也正是因着内患犹在,荀少才对宋国的咄咄逼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着实受了不少的气。

如今荀少积压了一肚子火气,谁要是敢打这一份救命粮的心思,荀少自己就能生吞活剥了他。

荀少神色冷峻,道:“此事的始末,可是查清楚了?”

元宪之沉声谏言道:“臣下,自得此骇人听闻之事,一刻也不敢耽误,以中府僚属几度勘查,确实就是如此。其主治水灾之人,自高位至低位数十僚属,对治灾钱粮上下其手,致使十数万灾民得不到安置,饿死无数百姓,民怨沸腾啊!”

上阳朝面色铁青,指着元宪之喝问:“大胆元宪之,你如此危言耸听,个中居心何在?君侯调拨下的二十万石救济之粮,乃是经老夫之手,再由得老夫批示而下。”

“你在君前言及百姓饿死无数,难道是老夫贪墨了那二十万石钱粮?老夫身为上卿,蒙受君恩久矣,岂能做此禽兽不如,毒害吾吕国根基之事?”

作为老臣的上阳朝,极得荀少的信重,是赫赫有名的拥立之臣,被荀少视为心腹,有着如此地位的上阳朝,岂会做此不智之事。

只是,对于上阳朝的话语,元宪之充耳不闻,高呼道:“臣下,有万民书一卷,得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七人血手印,呈君侯阅览真伪。”

“万民书?”华阳宫中群臣一片哗然,就连一直闭目假寐的闻渊明,也诧异的睁开双目,轻轻的撇了元宪之一眼。

主世界的万民书,含金量与非同寻常,其伪造难度极大。个中的每一道血手印,都包含着一个人的生命气息,一万多人的生命气息,其伪造难度可想而知。

何况,更有元神高人采集气息,以**力追朔之下,想要核实这一份万民书,鉴别真伪并非难事。

“呈上来!”荀少若有深意的看了上阳朝一眼,心头暗自的叹息了一声,抬手道。

上阳朝是多年的老臣,一直尽心竭力辅佐君侯,在朝内外都是有目共睹,是仅有的几位值得他托付大任的心腹重臣,地位自是非同一般。

如今出了此事,荀少虽万分不信上阳朝会如此作为,却也不能不明辩详情。

元宪之道:“臣下,已将此物置于紫元殿前,由值守内侍看护,需君侯召之御览。”

“恩……小心无错谬,此事关乎重大,理当严查惩办!”说罢,荀少一摆手,重杵微微躬身,缓步走下铜陛,向着紫元殿而去。

二十万石赈灾钱粮被国之蛀虫瓜分,让荀少动了真怒。虽然国若大必生窥伺,但吕国如今的国力,正是百废待兴之际,一只硕鼠就能毁去荀少所有的辛苦。

少时,重杵手捧着一卷布帛,小心翼翼的呈上,放在君案之上,再度退立在一旁。

“胆大包天啊!!”荀少面上虽带着笑意,轻轻翻动着布帛,看着布帛上一个个血手印,面上笑意愈发明显,只是笑中那一抹森冷着实是让人心寒,最后更是在气急之下,一把将万民书扔在铜陛之下。

碰!!

荀少拍案震怒,幽幽道:“真是胆大包天……胆大包天,什么都敢拿,什么都敢碰,不知死活至此,寡人都无言以对。”

铜陛之下的上阳朝,躬身拾起万民书,看着布帛上一枚枚血手印,面色苍白的看了许久,铁证在前久久无法开口。

荀少强自平复了心绪,道:“上阳卿家,你可有何话对寡人交代?你是寡人起于微末之时的老臣,寡人信之重之,难道这就是你对寡人的回报?”

“老臣,死罪!!”上阳朝手帐抚着万民书,一双老眼盯着上面的血手印,颤颤巍巍的跪伏在地上,重重的叩首谢罪。

荀少闭目沉思了一会儿,这才不疾不徐道:“上阳朝不勤国事,疏忽怠慢政务,致使二十万石钱粮被人吞没。此事始末究竟如何,或有待察查,但其处事懈怠却是其过,着其闭门思过百日。”

看了一眼面上犹自忿忿的元宪之,荀少缓缓加了一句,道:“在此百日期限内,若发现其罪者,当数罪并罚。”

上阳朝恍若精力全无,整个人苍老了十几岁一般,道:“君侯明断!!”

“君侯明断!!”

群臣一一叩首,声音震动华阳宫,以致于宫门前的数千甲兵,也全然伏地叩拜。

…………

凌烟阁!

一张舆图悬挂正中,上有九州大地纵览,一方方诸侯势力犬牙交错,山川险要一一详尽,荀少负手看着眼前舆图,只是默然不语。

闻渊明站在荀少身旁,看着荀少沉肃的背影,面上也有几分凝重。

青杀口军情紧急,而二十万石救济钱粮无踪,更是如火上浇油。若非上阳朝贪渎二十万石救济钱粮之事,如今尚未有所定论,上阳朝只是自身有着嫌疑。

闻渊明深知这位君侯的无情,一旦上阳朝之事确凿实证,怕是朝中上下必要经过一场血洗。

以荀少的冷硬心肠,或许看在上阳朝鞠躬尽瘁的份上,不会对上阳朝亲眷赶尽杀绝,但其三族之内的血脉,必然是要被株连的。

只是与荀少一般无二,闻渊明也不信上阳朝会如此不智,竟然会愚蠢到贪渎救济钱粮,致使落得如今这般处境。

荀少定定的看着豫州一角,轻轻道:“老太师可知,寡人为何悬挂九州舆图在此凌烟阁中,日日来此驻足于此,久观不厌?”

闻渊明沉吟了一下,劝谏道:“君侯胸有壮志,强国之心昭然,老臣知君侯大志,可事有急有缓,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闻渊明对于荀少看的很透,其胸中野心勃勃,吕国国君永远不会是他的终点,只是他向上一步的阶梯罢了。

正是因为如此荀少的野心太大,怕会祸及吕国基业,闻渊明才宁可支持一位能力相较平庸的公子嗣业,而不愿意选择荀少这位有着雄主之姿者。

毕竟,对于诸侯而言,太过庞大的野心是祸非福,成则称霸当世,败则国破家亡,当中蕴含的危机太大。

然而,奈何世事无常,荀少以他决绝的毒辣无情,彻底斩断了闻渊明的念想,让闻渊明只得支持荀少争霸。

“寡人知道欲速则不达,寡人也明白张弛有度,可惜……”荀少轻轻一叹,道:“上阳朝乃是寡人微末之臣,值得寡人的信任,寡人不信他会有此贪渎之行。”

“可是,三载的休养生息,消磨掉了太多了的壮志,当初的大将功勋,现在不知还有几人能保持往日的斗志。有心偏安一隅者不在少数,上阳朝是否贪图安定,寡人也不从可知。”

闻渊明颔首点头,轻声道:“君侯宽心,老臣明白君侯的心思!”

荀少固然信任上阳朝,但生性多疑的他,也不会全然相信上阳朝真的对此一无所知。想要查察上阳朝的底子,这位老太师闻渊明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