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元始诸天 > 第三一三章乱象纷纷

元始诸天 第三一三章乱象纷纷

作者:弃还真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7-17 15:06:25 来源:笔趣阁

“吕国十三邑,可谓国之命脉!”

荀少抚摸着清冷的关墙,沿着关墙徐徐走着,道:“吾率先起兵,占据其中三邑,尚且能压下那几人的不满。”

上阳朝心头略微恍然,在荀少的身后不疾不徐的跟着,神容肃穆之极。

“但是,若吾贪心不足,再试图染指其他几座城邑,让吾的几个兄弟,感到了来自于吾的威胁。锋芒毕露不是好事,再让他们联合起来,吾就难以收场了。”

上阳朝低声道:“君上,吾南方十万精锐整装待发,南方诸方封邑三十万预备兵甲,已然随时可以动用。一旦吕国有着大战,您就等若有四十万甲兵在握,便是挥军直取营邑,也是未尝不可之事,何必如此示人以弱?”

只是,上阳朝的心头还是带着些许忧虑,吕国现存的十二邑,荀少止取得其中之三,也就是吕国的四分之一精华。剩余的四分之三皆不在他的掌握当中,万一局势生了变数,大半吕国的力量可不是一尊武圣人就能撼动的。

荀少平缓的声音,不带一丝情绪,缓缓响起:“吾的那几个兄弟,个个都是心狠手黑的角色。吾率先起兵之举,固然让他们有了理由动兵,但他们可不会感激我,只会愈发的想吾死而已。”

“在这局势多变的关键时刻,三邑已经足够多了,吾不能成为众矢之的。他们可能无法助人成事,但坏人之事还是绰绰有余的。”

上阳朝回味着荀少的话,沉吟道:“莫非,君上不愿立即出兵讨伐周边,而是意图稳固南方局势,稳扎稳打的夺得吕国君权?”

上阳朝本以为,以荀少疾如烈火的脾性,应该不吝于一场大战,彻底奠定自家在吕国的威权。

荀少幽幽问道:“难道,稳扎稳打不可吗?”

“东方营邑的荀少则,占据着嫡长子的名分,麾下有着南阳文武群臣辅佐,背后又有着宋国作为依靠,可谓吕国势力最为强大者。”

“而北方的荀少央,可谓允文允武,是个尤其不可小觑之人。当初吾在烨庭时,最让吾看不透就是他。”

“其深沉内敛气度斐然,不是一个易予之人。再加上他的正妻是郑国公女,能借着几分郑国之势。荀少则虽然实力最强,但也未必就能彻底的击溃荀少央。”

荀少定定看着苍茫大地,叹道:“这一场夺位之争,已经不仅仅是吕国一国一家之事,还包含着郑、宋两大霸主,曹、杞、许、东虢四大诸侯的明争暗斗。”

“吾五兄荀少然,身后也不知是四大诸侯中的哪一家,但也绝非等闲之辈,能在吕国西方稳定根基,也是不可小觑的人物。”

“只是四大诸侯势弱,不敢于两大霸主针锋相对罢了……但也不是没有苗头。”

荀少冷淡的说道:“与那几个兄长相比,吾不过孑然一身,又有什么根底与他们相争?”

上阳朝闻言,不以为杵道:“君上,您忒妄自菲薄了,您的那几个兄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何能与您相提并论?”

“他们都是有着自家依靠,才能稳坐一方封邑。而您则是一路披荆斩棘,不知经过了几多搓磨,才有着今时今日。”

“臣下以往常闻,家花芬芳满园,然则经受不得霜寒地冻之苦。野草扎根荒野大地,却是四季难败其根茎。”

“君上如荒野之草,看似卑微渺小,实则烧之不尽。其他几位公子就如娇花,外表娇艳动人,又能经得起几次风吹雨打?”

“哈哈哈……难得上阳公赞许,倒是让吾受宠若惊了。”

荀少眸子开阖间,一丝丝精芒自眼睑透出,带着摄人心魄的邪异色彩。

“如今的吕国……太乱了,太乱了,各方上下其手,争相从吕国身上吞食着血肉壮大自身,这让吾很是厌恶。只是这些人的实力,非吾一人所能抗衡。”

“此时,看似吾占据了先手,但只有吾一尊武圣人级数坐镇,确实是四方中最弱的一方,两大霸主必有天人坐镇,四大诸侯也定有武圣人作为定海神针。既然他们要争相撕咬,作为最弱一方的吾,又何必插手其中,徒劳惹得几方忌惮。”

“虽然吾已经足够让他们忌惮了,但终究只是旁枝末节,他们主要的力量暂且不会投注过来。”

“毕竟,除了吾以外,还有共氏这个心腹大患没有完全覆灭。他们怎么敢轻易调动大部分力量,不怕鸡飞蛋打,后方起火吗?”

荀少目光幽幽沉沉,看向吕国东方大地,面容似笑非笑的呢喃着:“不知道,吾的这一着乱棋,是不是让朝中诸公措手不及了呢?”

“真是想看一看,衮衮诸公又是何等脸色,想必一定会非常有趣的!”

…………

自荀少这个始作俑者出现之后,整个吕国如脱缰野马,彻底的失去了控制。

各方封邑大夫自有拥护的公子,再由各自拥护者汇聚,形成了十数股大小势力。

荀少央举兵连破北方大邑,占据了吕国北方的大半,兵锋直指吕国东部。荀少则不甘示弱,更是调动强兵与荀少央阵前相对,大战几乎一触即发。

一时之间,诺大的吕国疆域,除了已经稳定了的南方,东、西、北三方动乱不停。

吕国西部,始安大邑!

擂鼓轰然大作,无数的甲兵冲击着高大的城墙,箭矢四处乱飞,滚木纷纷砸落,哀嚎绝望遍野。

“杀!!!”

“杀啊啊啊!!!”

无数的刀兵碰撞声,无数的喊杀焦灼声,让始安邑这座吕国西部大邑,染上了一层血红的色彩。

始安上大夫望着下方的血色,身子不住的摇晃,脸色惨白之极,只是喃喃自语着:“乱了,乱了,一切都乱了。”

以往的始安邑,怎么可能会有大军攻城。毕竟始安邑又非是南部边境,不时的会有蛮人侵犯。

始安大邑作为吕国西部的经济中心,是真正的少有战事。

然而,昔日的平和局面,只在一夜之间都变了。整个吕国都恍若陷入了疯狂之中,各方封邑大夫彼此吞并,几位封君的公子大打出手,诺大的吕国尸横遍野,尸腐气息经久不散。

在这混乱的世道,只有强权才是唯一的真理!

始安大邑之下,一名面容刚硬的青年,身披赤红色甲胄,手持一杆血红大枪,身后数千血甲漠然看着眼前,那让人血脉喷张的厮杀景象。

春明君荀少然枪指大邑,道:“诸军,杀入始安,毋论何功,皆升三等。”

“吼!”

“杀、杀、杀……”

这赏格已是不低,以军中二十等赏罚来分,就是最低的一等赏,也能提为四等赏,可谓是下了重本。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荀少然如此重赏之下,麾下军心大振,仿佛唤醒了躯壳中那一股传自上古洪荒的杀戮血性,让凡是步入战场的战卒兵甲,无不狂性昭然,一个个悍不畏死的冲击着城墙。

只是,就这一座百五十丈的高墙,便是一道坚实的壁垒,任凭多少血肉浇灌,也冲不开一道缝隙。

“吾来,”

看着久攻不下的城关,荀少然双目猩红,紧紧握着血红大枪,三千血甲整装待发,咆哮声轰动一方。

先天宗师的强悍武力蓦然爆发,荀少然全身神力汇聚,灌注于位列第九品宝兵的血魂枪中,全力轰击着城门,轰的这一座十数丈高的城门嗡嗡作响。

“再来,”

大枪如龙落入手中,荀少然枪法之强骇然,一杆血魂宝枪在他手中,一刺一挑间尽是枪中神髓。

“破,破,破,”

一如疯魔一般,荀少然枪化大龙盘横,一杆宝枪震的城门呼呼作响。

城邑之上的守军们,见得荀少然的宗师之威,一个个心肝颤动,吓得面如土色。一支支箭矢自城邑上飞射而下,尚未靠近荀少然周身三尺,就让浑厚的真劲儿生生卷成齑粉。

这些西部将兵们,常年驻守于吕国的稳定区域,少有战事经历。虽然也能称得上一支精锐之兵,却不能与真正从刀山火海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强兵健儿相比。

镇守始安大邑的上大夫,多年以前亦是一位先天宗师,也曾是一位武道精湛的强横人物。只是意志沉淀于富贵中,因此消磨了不少,让他整个人看起来颓废了许多。

甚至在荀少然大军攻城时,始安上大夫只能自家手忙脚乱的调遣军卒,抵挡着几如烈火烹油般的剧烈攻势。

宝枪隐约有着龙吟声响起,城门在频繁的狂攻之下,轰然炸裂一道裂缝。

荀少然面色涨红,脖颈青筋暴起,狂吼着:“诸军随吾,杀入城中,皆得功酬三等。”

无数兵卒闻着重赏,鼻子间呼吸陡然一重,目光透出一抹红光。

…………

营邑,高阳君府邸!

“一群乱臣贼子,都是一群乱臣贼子,”

荀少则少间的大动肝火,左右内侍跪俯在地面上,身子瑟瑟发抖。

公案上一卷邸报文书,静静的摆放在其上,鲜红的朱批笔横放在邸报上。

“都是乱臣贼子,该杀,”

以往的荀少则,少有如此暴戾之时,自从四方噩耗不断传来,倒是让荀少则心性愈发扭曲了。一直以来的和善懦弱,反而成了凶残暴戾,一言不合就取人性命。

“唉……此子,非明主耶!”

一旁躬立着的李安,只是垂投不语,眼睑低垂着,手插在袖口中,悄然撇了眼荀少则,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

李安清楚的明白,以荀少则如此性情,任他何等智谋都是无用。哪怕有闻渊明、荀太常二人的支持,荀少则都未必能成事。

如此情况下,若李安自身不能明哲保身,怕是荀少则事败之时,就是他陪葬之日。

此时,荀少则面露悔恨之色,道:“先生,吾……悔不听先生之言,以致于酿成大错,如今悔之晚矣。”

四方皆有反复,荀少则固然有着嫡长子的名分,在彻底撕破面皮的当下,也是全然无一点用处。

若非闻老太师威望太高,压得东部众大夫不敢生乱,只怕吕国的局势还要再崩坏几分。

荀少则态度极为谦逊,道:“不知先生可有回天之术,可助少则再定社稷山河。少则若能窥得大位,定不会辜负先生厚恩。”

李安苦涩一笑,道:“唉……世子这是说的哪里话,吾为世子谋士,岂是求您的厚遇?”

说罢,李安闭目沉思了片刻,道:“既然事已无法挽回,就只能强行补救一二了。”

“世子可亲身入闻太师府邸,争取闻太师的襄助,再以血脉亲缘来说服荀太常,有了这二位的倾力支持,您的大位也就稳下了一半。”

“那二人一个大地游仙级数的人物,一个是武道超凡入圣的大高手,有了他们的支持襄助,您距着那个位置就已是近在咫尺了。”

李安的注重点,还是在荀太常与闻渊明身上。

毕竟,以这二人的实力、势力,对于荀少则而言,就是毋庸置疑的大义名分。

荀少则迟疑道:“可是这些时日,大宗傅一直闭关修行,老太师也以有伤为由,对吾避而不见,那二位怕是都对吾极为不满吧?”

毕竟,当初的荀少则若能果断一些,这一场动乱本是可以避免的。

至少在他们二位眼中,荀少则毫无担当,胸襟气度全无,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侯。

李安轻声道:“世子,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太师的心思谁也猜不透。只是有太师子婿司子期在,还是能借此窥见七八分颜色。”

“闻太师一直将司子期视若亲子,您若能将其争取过来,老太师也就不得不过来了。”

“而且,您贵为世子,妻妾有着一正二平之制,您要是拿出一遵平妻之位,求取司子期上大夫的支持,上大夫未必不会应下。”

“一旦您娶了太师的孙女,有着老太师的威慑在外,就是吕国局面再如何的乱,也要给老太师留下颜面的。”

如此一来,这局势顷刻就不一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