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元始诸天 > 第一三九章官道神道

元始诸天 第一三九章官道神道

作者:弃还真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7-17 15:06:25 来源:笔趣阁

大成世界!

龙凤十三年,

金华府,当阳县!

当当

丝丝香风酥麋,浸入城隍法域,二三司钟阴吏,皆有皂衣小帽,淡淡黑气缠绕间,生着威严肃穆。

数十尊面露威严的地祗,浑身散发温润白光,矗立于城隍法域前,静静等待着。

数百阴吏齐出,朦朦胧胧的白光挥洒着,丝丝缕缕的纯白神力,宛如朝阳一般,旭日东升的蓬勃之气,让人浑身暖洋洋的。

这是当阳一县全部阴吏地祗,汇聚衍化的宏大气象。

前不久的当阳城隍,五百载阴寿耗竭,已经堕入天地轮回之中。

当阳县经过金华府城隍的思量,最后简拔了一外县判官,来做一任当阳城隍。

而这些六司判官,乡、村土地,就是来迎接新任城隍爷的。只是等了许久,城隍法驾仍未见到。一些养气功夫浅薄的地祗,已经有了些许心浮气躁。

毕竟神道还是凡人做,这些身居高位的地祗们,生前未必都是饱读诗书,养气功夫深沉的大儒名家。反而贩夫走卒,各个行当的人物都有,素质上的参差不齐,也就是必然的了。

“老李啊,”

一位正八品官袍在身的地祗,低声念叨着:“咱们这位上官大人的性子,你这执掌阴阳司的主判,该是多少知道一些的。”

“给咱说一说,万一犯了上官的忌讳,也能有个回旋余地不是?”

阴阳司为城隍六司之一,权柄深握,看似只是正八品之位,但一尊乡土地调入阴阳司做一任主判,那就是大大的高升,反之就是贬嫡了。

这两个位置,就跟地方调入中央一般,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李姓判官撇了这乡土地一眼,周匝几个实权土地,都巴巴的望着自己。李姓判官如何不知道,这其中有着什么意思。

只是神道虽然超凡,但经过历代延袭,也与俗世官场一般,染上了官场上的潜规则。

上上下下,尊尊卑卑,一切都在框架中,一切也都只能在框架中。

正从九品神道在此世,已有数千、上万载,各个位置都已然填满,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是一些村中小庙,还能有些位置,乡以上的神位,都已经是满满当当的。

“不可说,不可言呐!”

“祸从口出啊,各位大人应该知道这个理。”

他淡淡点了一句,随即闭口不言,眉宇间沉肃一片。

点论上官的是是非非,不是为人下属同僚之道。

更何况,这李姓判官位高权重,是这六司中权份最要的判官,不知惹得有多少人嫉妒,又怎会平白落人口舌。

多年为官为吏的经验,告诉李判官,最紧要的信息,从来都是只有一个人知道的。一旦超过一人知道,就永远谈不上紧要了。

“嘿嘿……”

这乡土地汕汕一笑,他未必是有什么坏心思,但官场上的道理,有时候是分不清好坏对错的。

当阳县城隍堕入轮回,不知有多少人弹冠而庆,也不知多少人眼巴巴的望着,这一正七品当阳城隍的位置。

这可是位格上的升华,正七品者有淡赤位格,有白日显圣之能,与正七品之下有着质的飞跃。

但府城隍一道敕命,让这些弹冠而庆的几大当阳地祗,都纷纷失去了最后一缕念想。

可以说,就是这一空调而来的县城隍,让多少人咬碎一口钢牙,夜不能寐,恨入骨髓。

这可是生生斩断了他们最后念想,三百载阴寿一到,这些地祗免不得走一遭轮回的。

故而,众地祗对这位上官大人,倒是好意者少,恶意占了多数。

只可惜上下有别,就算众多地祗盈沸反天,也不敌城隍上官的一根小拇手指。

李判官冷冷撇了在场众地祗,嘴角浮起一抹不屑。

作为法域之中城隍之下,众地祗之上第一判官,李判官曾距离城隍大位,前所未有的近。

然而微末之差,失之毫厘之远,李判官也无可奈何,只能静静等着那位上官法驾。

这些地祗中,饱含着多少恶意,就是李判官自身,都不深清楚。但这不妨碍李判官,谨小慎微为人处世的信条。

踏踏踏

一声声蹄音,自渺渺茫茫中回响。

一点点浮动鬼焰,灼烧不尽,一名名阴兵,脚尖离地二三尺,一步滑出二三丈。

十数阴兵,个个着淡白之色,披甲胄兵,围立马周围。

“吁……吁……”

马嘶长鸣,数匹鬼马踩踏着朦胧鬼焰,一道道惨绿之色,自鬼马身畔蜉蝣袅袅。

马轮动间,一尊面目模糊的地祗,盘膝坐着铜中,淡淡深白神芒流动不休,自虚无之间涓涓而动,恍若一座神山大岳,镇压周匝八方不动。

李判官面色一变,迎着神力动荡的马仪驾,煌煌凛然之威,让李判官暗自心惊。

李判官当即躬身稽首,喝道:“下官阴阳司李贞,见过上官。”

见得李判官如斯,诸位城隍僚属,自然知道正主已至。

李判官毕竟为城隍法域,城隍之下第一人,正八品神位加身,能与之相比的寥寥可数。

一名名城隍官属,纷纷稽首躬身,道:“下官,恭迎城隍上官,”

“……恭迎城隍上官!”

一名名阴兵阴吏,向着眼前那一轮白色光华,看似温和但高高在上的威仪,让其不由伏首叩拜。

“诸位,毋需多礼,”

微风拂过中纱帘,荀少神情漠然,丝丝淡红云气,自纯白本命中蜉蝣。

得从七品之位,荀少细细品味着,这其中滋味,神道位格一等之别,就是天差地别。哪怕他只有一缕淡红之机,可窥正七品神位,只差地运入身,方是真真正正的神道七品。

“上官大人亲履当阳,下官自当见之!”李判官挪步,走到驾一旁,毕恭毕敬之态,。

十数名阴兵甲士,皆是强悍精勇之辈,其神光湛湛似水流动,堪为九品地祗的位业。而且,一朝布下军阵军略,其威势更可有八品威势。

荀少扶起纱帘,看向周匝众多地祗。

“诸位……”

他语速缓慢,带着漫不经心,却又别有一番威仪的姿态。带着一抹雄鹰击长空,神隼遨太虚的狷狂。

“吾……为当阳城隍!”

他的神躯周匝,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赫赫神威。

这一股股神威,泛起层层异象,荡漾开来的波澜。位格间的差距。令着所有地祗、阴官们,浑身都彻骨冰寒。

先前的一点小心思,纷纷压下心头,甚至强迫自己忘却这般可笑念想。生怕城隍一念之间,就把他们生生的镇杀。

在凡俗之中或许还有着,让麾下僚属蒙蔽。更甚者里外沟连,一齐架空上官之时。

但于神道而言,所谓的位格之差,何止有百十倍数,足以翻掌镇压底下的诸般阴私鬼谲。

夏虫不可语冰!

这低等生灵面对高等生灵,那种种惶恐不安,是常人百般千般,也想象不到十之一二的。

就如大象不知蝼蚁浮尘之惶恐,亦似高山不解日月星辰之伟岸。

在荀少当面,哪怕荀少本身,并未真正进身正七品。但只是一缕纯赤之气,就足够他们心惊胆颤许久的了。

…………

当阳县,为古县名之一,亦为古曹国都。

所谓曹国,于成,魏、渝、宋四朝之前,是为诸国争霸、礼乐崩坏之时,南方一小小诸侯国。

虽于国言之,当阳县小到了极点,但对于‘县’而言,已可列入天下诸县前百之数。

历经千载岁月,如今籍有一万一千户,合计约民四万口,是当之无愧的大县、上县。

既然当阳有着如斯底蕴,当阳城隍自然也顺势水涨船高,是金华府有数的肥缺之一。

荀少踏入城隍法域之时,一道无形的波澜,轻轻扫过法域上下。

一枚枚铜铃轻声摇晃,一时间有千千万万铜铃,一齐颤动着。

城隍法域周长五百丈有余,虽为城隍官邸,也是一方城邸,镇压着当阳周边的恶鬼,乃至于修行人。

执兵甲五百,掌阴吏二十五,地祗地官一十三。

“位继当阳城隍,可谓一步登天,根基稳固矣!”

他面带笑意,默默抚着公案,呓语轻吟着。

荀少能从一介村土地,一步步谋划算计,由从八品、正八品之位,爬到了从七品高位,有了封疆一方的资格。

看似这不过几载功夫,但这其间所耗的心力,又有几人能知的。

自身能力是有的,但若非得贵人赏识提携,他也不能几度迁升,积累、厚实了自家的资历。

神道似炉,神律似狱,其间虽不至于一成不变,但除非上三品大神们骤然变动。或是各大派系争斗血拼,致得多方神位动荡,诸神各失其位。

否则神道中人,其神位千年不更万世不易,都只若寻常之事而已。

所以,在局势平稳的当下,荀少能以寥寥之念,稳坐一地城隍位置,遍数诺大江南三州十三府,也是有名的神道新贵了。

“下官,参见城隍老爷,”

法域大堂中,一位位六司判官,乡、村土地等正从神位者,都向着公案前的荀少,躬身作揖。

哪怕是心怀觊觎者,此时面对荀少煌煌锋芒,以及他执掌的那一道神道敕命,都要小心翼翼,俯首帖耳着等候上令。

大堂公案之上,一枚城隍印宝流动着赤红云气,涓涓赤云固然看不真切,但一丝半缕的威严气机,就让人毋敢直视。

这就是荀少,正位城隍的依凭。从七品到正七品的过度,虽然缓缓慢慢,却又着实坚定之极,大有水滴石穿之势。

有着一县之地的气运,荀少正七品位格的升华,似乎愈发的简单明了。

数万黎庶云气升腾,似狮虎一般,亦似苍鹰一般,变化中交替着,一一落入荀少的本命气中。

点滴力量的汇集,荀少眸光开阖,也泛着非凡的威慑力度。

两方世界的时间差异,前一刻的荀少,还意气风发的征伐蛮人,下一刻的他,已然稳坐高堂,接受众多下属朝拜。

“没想到,这方世界竟然让第二神魂发展至斯……”

荀少眉目无喜无悲,一如既往的高似幽谷。

所谓的第二神魂,就是他强自斩下的一缕神魂,寄托了此方世界的神位。虽然平时处世之道,略显呆滞板正。但五载治理水患之功,也是得了一位正四品大神的赏识,神途一番坦顺。甚至只用了几载之功,这一丝神魂经过众生愿力,已然成长到不弱于荀少自身强度。

而且,因为这一丝神魂,本就是同根同源,一经融入荀少本身,受得神魂滋养,他的真灵反而愈发凝炼。

“城隍爷,请观当阳县一年的册、账、簿。”

纠察司判官静候荀少落座,自袖袍中拾出数卷书册,高高举起着,向荀少献出。

这新任城隍上位,由纠察司官一并列出历年积存公务,是为历年以来常理。

也是让城隍上官,借此机会掌握县中实政,而不至受人蒙蔽的一种妥协。

毕竟,世间的诸多地祗地官们,也都曾是食五谷杂粮的贩夫走卒。如今虽然食香火,得了长生之途,但骨子里的品性,已经是打下了劣根儿性,想要拔去简直万难千难。

而争权夺利的本性,更是仿佛烙印在骨髓中,是个人都能渐渐摸索出来。

固然城隍一念可决众官生死,但是城隍的衙属爪牙全无,就剩下光杆城隍一个,也是无法政通人行,顺利执掌城隍法域上下的。

况且若无赏罚,若无奖惩,哪怕城隍有着威慑,但城隍威权不得舒展,也是有无分别的。

这时,这些账簿册子的作用,可就是甚为关键了。

荀少道:“呈上,”

纠察司判官小心翼翼的,捧着一卷书帛,头颅低低垂着,挪步上前。

公案一侧,矗立着的阴兵,立刻上前数步,接过书籍卷帛。

阴兵腰杆笔直的挺着,步伐中带着一股虎虎生威之势。

这些阴兵都是城隍班底,也是近臣之属,虽然看似卑微,但一朝得势,未尝不可得一神位,享香火万民福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