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仙斋鬼话 > 第339章 官箴书

仙斋鬼话 第339章 官箴书

作者:鬼雨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6:58 来源:笔趣阁

时隔多年,桑子明再次来到仙文馆。

数十年过去,陆九龄连一点儿变化都没有。

想想这也是很自然的事,陆九龄是合道九重的儒门修士,如果没有奇遇的话,至少要修炼千年,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他的情况跟鬼桑子和狐婆不同。鬼桑子当年的功力很高,只是因为受到重创,又被虫侵袭,所以多年压制在合道境界,一旦驱除了虫,功力便迅速提升上去了。

而作为妖修的狐婆,也有一些特殊的机缘。昔年天狐娘娘下凡的时候,曾经带来几包仙果“青丘乌梅”,还有百来块仙石,所以狐婆刚一踏入合道九重,便早早的去闭死关了。

陆九龄跟兄弟陆九韶对坐,两人面前摆着一壶茶。

桑子明过去请安:“弟子拜见两位师伯。”

陆九龄抬头打量着他,轻轻点头,道:“不错嘛,你已经进阶元赢了!这么年轻,就能修炼到如此地步,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子明啊,你不能留在这里蹉跎岁月,你该走入官场了!”

桑子明闻言,心里泛起异样的感觉,暗想:“难道说英雄所见略同?”口中却问道:“师伯,做官有什么好?”

坐在另一侧的陆九韶轻轻敲了敲桌子,用金石般的声音说道:“你知道何谓仙?何谓儒?儒与仙有何区别?“

桑子明心道:“儒与仙差别大着呢,不是一句话能说完的。”

耳听陆九韶自问自答说道:“人在山中,那便是仙;儒者柔也,从人从需,能满足百姓的需求,那才能叫儒。儒门有三立,立德,立言,立功。身为儒生,要养浩然正气,不能不走入官场。”

桑子明洗耳恭听,等他继续说下去。

说知道陆九韶只开了个头,才说两句就住了口,端起茶杯喝起茶来。

这边,陆九龄微微一笑,用温和的口气说道:“大儒不是从书里走出来的。白手穷经,培养的只是小人之儒。只有做了官,才能了解百姓所需,才能修身、立德、养气。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如果没做过官,哪里会有气贯长虹的气度呢?

君子先慎乎德,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道德不厚者,不可使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

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不能自律,何以正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桑子明静静的听着,心中若有所思,看来儒门三公九卿的文官制度,对于儒生的修炼还是颇有价值的。

这时候,陆九龄忽然探手摸出一卷书,笑道:“我这里有一本做官的秘笈,送给你了,拿回去仔细读读!”

桑子明接过书卷,定睛一看,发现书皮上写着“官箴书”。

打开一看,一眼看到“九德官人”几个字!

仔细一瞧,啥叫“九德官人”啊?原来是说做官的九种品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他低头琢磨了片刻,感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做到。

再往下看,还有“六廉”之说: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洁,六曰廉辨。

还有“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五善”: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

“光禄四行”:质朴、敦厚、逊让、节俭。

“居官七要”: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以处事。

“为官八约”: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看到这里,桑子明只感到头大不已,忍不住喟然长叹:“我还以为做官就是混日子呢!没成想做官这么难啊!按照这些标准而言,天底下还有好官吗?”

陆九韶哈哈大笑:“做官就是混日子?你这想法太好笑了!儒生若不吃苦,若不经过砥砺,何以能达到紫气东来,荡气回肠,浩气凛然,气冲霄汉的境界?若没有多年的打磨,怎么能做到中正平和?若是守不住中庸之道,修练出来的可能是戾气,邪气,妖气,鬼气!戾气贯日月?邪气似长虹?那样的儒门,岂不是入了魔道?”

“可是,这也太难了!小心翼翼,两股战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苦熬数千年,就能修成正果吗?”

“其实没那么难。上面的说法太花哨了,你只要记住‘同理’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差不多了。”

桑子明闻言,略微舒了一口气:“这么说,倒还可以试试。要不然,我可不敢踏入官场。师伯,弟子在京师,见过三师兄舒林。他让我明年三月,前往洞庭郡耒县任职。”

陆九龄点点头:“可以。子明,你的性子太过于跳脱,需要慢慢打磨多年,若是吃不得苦,只怕将来会有劫难。你该当知道,魔门有九九八十一难,仙家有四九重劫,三十六难,佛门亦有八难,而我们儒家的劫难并没有定数,如果修行得法,可能连一次劫难都没有!如果为非作歹,表里不一,那么劫难可就多了。”

“师伯,何以如此?”

“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有情,站在儒门这一侧。圣人言,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也,故能成其私。这也正是地仙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桑子明听了,禁不住砰然心动:“怪不得儒门能在黄昏界兴盛起来,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原来是因为天道在我的缘故!只要用心打磨心性,就可以大幅减少天劫,甚至连一道天劫都不会降下来,这也算是修仙的捷径了。”

他想起当初,自己进阶元婴的时候,也曾经历了天劫,但那种天劫,可能是因为修成了仙家元婴的缘故,而且他儒门的修为也不到家,所以并没有躲过天劫,还是让天劫如期降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