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大明镇国公第57章 大兄说……【第一章,可不可以要推荐?】

刘卫民一脸不屑,一一看向指着自己鼻子的所有文武大臣,最后向万历帝拱手一笑。

“陛下终究还是陛下,一群鸦雀叽叽喳喳,又如何可以影响了陛下心智?”

“小将此时不是小将,小将此时是努尔哈赤老贼,若非如此,小将又如何可与陛下战场争锋,又如何有资格做得了陛下对手?”

“呵呵……”

万历帝不由呵呵一笑,很是开心,身体向前倾斜,俯视着刘卫民、朱由校,点头称赞。

“不错,不错,朕应允了,希望你们莫要让朕失望。”

说着,又转头一一看向脸色大变群臣,嘴里不屑冷哼。

“哼!”

“诸位爱卿,“老贼”已经叫战,且已派遣名下少年将军,此战由诸位应战,若败……”

“降罪!”

“诛族!”

……

刘卫民不由一愣,抬头看向冷若冰霜的万历帝,又看向脸色惨白的方从哲、周嘉谟、李若、薛三才、熊廷弼、孙承宗……

突然间,刘卫民心下惊恐,一脸惨白看向万历帝。

“陛……陛下……”

万历帝低头看着一脸惨白的刘卫民许久,双眼却缓缓闭合,冰冷的毫无任何情感。

“此次对战,是朕与你争锋,是朕与建州贼争锋。”

“朕胜!”

“朕诛你九族!”

“朕败……”

“会有九族之人……”

“祭奠我大明忠勇将士!”

万历帝好像累了,只是轻轻摆了摆手。

“开始吧。”

刘卫民心下莫名一痛,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知道,一定有什么事情他不知道。

强忍着心下恐慌惊惧,一把将朱由校拉到面前,双手重重按在他的肩头,紧紧盯着他的眼睛,或许对他眼睛内的闪躲很是不满,将他低垂头颅抬起,让它始终昂扬不屈。

“记住!你现在是无敌大将军,替大兄……”

“虐死这帮老混蛋!”

看着咬牙切齿的刘卫民,朱由校突然恐慌害怕起来,很想丢下手中竹竿,继续躲在无人理会的角落,可……那双大手死死按在……并不太过坚强的双肩上。

所有人都不当万历帝是一回事,当诛族话语入耳,抬眼见到冷酷无情目光射来,心下又是这么的惊慌失措,竟然暗自后悔自己太过冲动,怎么就答应了此事,难道就不能稍微等待几日?

方从哲心下大恐,不由转头看向熊廷弼、孙承宗、张鹤鸣,期望三个最为熟悉辽东之人来指挥这场战役,可是……没人敢面对诛族的失败。

“怎么?”

“我朝无人了?”

“诸位爱卿,无人敢应战吗?”

“无人敢与一个整日只知道刨木玩泥的半大娃娃一战?”

万历帝缓缓睁开双眼,双眼愤怒至极,目光让人心惊胆战。

兵部侍郎薛三才铜牙紧咬,大步上前,来到朱由校身前一礼。

“老臣与皇长孙一战!”

刘卫民眉头微微一抬,轻拍两下朱由校肩膀,随之后退两步,抱臂双目微合,脑中却极速运转。

……

“老大人……老大人代表……代表大明,大明实力雄厚,应由……应由老大人先行。”

“哼!老夫以辽东经略使杨镐为首,坐镇沈阳调度各军攻贼。”

“其一,开原总兵马林,领兵万五,叶赫部金台吉、布扬古领兵一万,出三岔口,直入萨尔浒直攻界凡城。”

“其二,山海关总兵杜松,领九边强军、辽东各卫所强兵三万,自抚顺关向北攻界凡城。”

“其三,铁岭总兵李如桢,领辽东兵三万,自清河攻鸦鹘关。”

“其四,我大明悍将刘,领强兵两万,自浑江而北攻,直捣老贼巢穴。”

薛三才冷冷看向抱臂闭眼的刘卫民,心下更是冷哼不断,手持着竹竿一一指向明军四路大军,心下甚是得意,听闻薛三才侃侃而谈,诸多重臣亦是微微点头认可。

薛三才冷哼一声,不屑说道:“我军四路攻建州贼,必使之首尾难顾,定可一战而灭建贼!”

刘卫民微闭双眼,耳听着薛三才话语,除了李如柏因他的信件换了个李如桢外,几乎就与《明史》记载的一模一样,越是听着薛三才话语,心下愈发失望。

朱由校也不辩解,心下却暗自对那个大兄极为佩服,轻轻摇了摇头,甩去脑中杂念,沉默稍许,缓缓开口。

“我军暂且不攻,敌情不明,先以静制动,等待各路确切消息。”

“等待我军察探了确切消息后,我军八旗五万军卒连夜赶往界凡城,此时正是雪融水涨之时,我军早已知晓贵军必来攻我界凡城,故而早早堵塞上游水道,又因河流为阻,贵军重炮很难轻松渡河,故而待贵军此路主帅杜松将军率军先行渡河,半渡之时,我军打开上游堵塞河道,将其困死在界凡城与河流之间,然后……”

“等等……等等……”

薛三才大急,忙尖声阻止朱由校继续说下去。

“皇太孙刚刚听了老臣之言,这才会以八旗五万主力前往界凡城,皇太孙……皇太孙就不顾后路赫图阿拉安危吗?”

“皇太孙又凭什么说,我军大将杜松会亲自领兵渡河?”

“难道就不能令他人渡河?”

“或者……或者等待马林将军汇合后一同渡河?”

众臣不住连头,就是万历帝也是微微点头。

朱由校沉默稍许,小脸突然严肃无比。

“敢问老大人,刘将军一部是早早陈兵鸦鹘关附近?”

“还是沈阳杨经略使下达开战军令后,自朝鲜领兵北攻建州贼?”

薛三才不由一愣,不由说道:“自然是沈阳杨经略使下达军令后,刘将军才领兵出朝鲜,若是提前,建贼有所防备,自是大大不妥。”

朱由校回头看向微闭双眼的刘卫民,见他毫无所觉,不由又看了高高坐在特制木椅上的皇爷爷,见他也是一脸平静看了过来,心下一慌,低头说出的话语也有了些结结巴巴。

“大……大兄说……说过,这……这很……很愚蠢。”

刘卫民眉头微皱,睁眼上前两步,双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又默默后退两步,再次抱臂闭眼不言。

或许这种无声鼓励,给了朱由校莫大勇气,话语也正常了许多。

“皇爷爷也是看到了,我大明名为四路,实则还是两路,一路攻头,一路攻尾,这才有薛老大人首尾难顾之言。”

“但是!”

“皇爷爷请看四路所走之道路。”

朱由校当着众人,手拿着竹竿,一一指着四条明军攻击线路。

“四路大军皆在万人之上,所行道路皆是崎岖不平之路,无法与平原一般一日可攻敌于城下,根本无法瞒住建贼,无法做到敌不知情形,而具体所需时日,具体数据皆在皇爷爷手中,一看便知。”

“沈阳杨经略使必是事先早已与各路统兵大将,定下了同一日攻敌之时,可四路大军行军所走道路并不相同,长远短近亦是不同。”

“也就是说,四路大军并不能同时与敌交战争夺,而刘将军此路却是最为迟缓的一路大军。”

“李如桢一路……”

“李如桢并非其父李成梁勇猛善战,也非其兄李如松勇敢果毅,其人实则畏战怯死之人,为何如此言及此人……”

朱由校忙低头从手中一摞纸张中抽出一张,伸手就想递给低头看过来的皇爷爷,又不得不低着脑袋送到了常云手中。

“大兄说过,什么样的脾性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大兄生性刚强不留后路,所以才会不顾一切,趁建州贼疏漏之时攻占界凡城,所以才会不顾一切,领兵逼迫千步廊周遭官署,大兄说,什么样的脾性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举动,什么样的人生。”

“李如桢生性怯懦又贪鄙,锦衣卫、五军都督府都有详尽记载行为资料,通过所作所为,可依此判断此人脾性,因其怯懦畏死,必不会在其军右翼刘将军未到时,独自冒然兵入鸦鹘关以威胁建贼后路。”

“故而此两路看似威胁建贼后路,实则为虚,毫无作为,行军必然远迟缓于杜太师、马林将军,而真正具有威胁的正是此两路。”

“大兄说……”

“若我军前后夹击敌军,前一路且不言,刘将军、李如桢两后路军,就该早早结阵屯兵于敌前,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屯兵于敌阵前,凭借山岭之势,时时虎视建贼老巢赫图阿拉,只有如此,才可逼迫建贼不敢冒然全军出动,袭击我前路大军。”

“只有后路大军有实质性威胁到了建州贼,哪怕至始至终,此两路大军只是虎视贼军而无任何作为,我大明军亦是胜了半数。”

“辽东之地各族混杂而居,数月大军云集,数以万计军卒行军作战,如此险要难行之地,想要瞒天过海难如登天。”

“老尚书之言,亦是掩耳盗铃之举,后路两路大军实则给了贼军可乘之机,故而贼军才会集结全部主力,努尔哈赤才会出动五万大军急援界凡城,围剿我前路两路大军。”

孙承宗眉头微皱,突然插口道:“皇长孙就如此确定建州老贼会孤掷一注?若不是又当如何?”

朱由校一见是自己老师开口,神情顿时紧张起来。

“哼!”

刘卫民不由冷哼一声,他之前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孤守界凡城,后来才知是这人言他可守孤城数月,等待明军聚齐再出兵救援不迟,若非如此,余丛升也不会罢职关进了大牢,若是有万卒与他隔河而望,与他互为犄角,界凡城又怎会丢失?

一听孙承宗开口,刘卫民登时不悦冷哼。

“大人是不是聋了没听清,已经说了很清楚,什么样子的性格决定了什么样的行为。”

“努尔哈赤自幼便在李成梁李帅门下为质子,祖父、亲生父亲虽非李帅所杀,却也因李帅而死,如此之人竟然忍得韩信胯下之辱,忍得越王卧薪尝胆之耻,如今更是为我大明边患之首,如此之人,中允大人,你真以为此等之人会如你这般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哼!”

刘卫民冷哼一声,闭眼不再多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