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531章 裁撤带来的影响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531章 裁撤带来的影响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人群散去,郭允厚一个人独坐马车返回,心下却想着户部官吏私下里的不满、混乱,掌管着天下财赋的户部,却是能生生饿哭了老鼠。

大明朝所有财赋,执掌大明财赋的自己,却将国朝财赋亲手送入大明钱庄,心下五味杂陈自己都不知是何种滋味。

他知道,但凡自己稍微反抗,大明钱庄就不可能轻易捏住朝廷三寸。

十五年赌约,北方有强军镇守,朝廷已无需继续豢养如此之多军卒,或许有人会说朝廷这是自废武功,心下却知道,三个条件究竟又意味着什么。

一,熹宗绝嗣,宗室自主选出大明皇帝,驸马府远走海外。

二,朱慈爝为帝,驸马府远走海外。

三,朱由检为帝十五年,十五年内证明有能力治理天下,驸马府远走海外。

无论是哪一个条件,无论最后皇帝是谁,最后大明朝都会获得刘家寨里的一切,之前或许不信,三个条件出来后,看了三代帝王遗诏后,身居尔虞我诈官场数十年的郭允厚信了。

既然最后可以获得刘家寨的一切,有关外十万大明最强军卒,又何必继续花费无数去重练已经烂到骨子里的京营十二营?

郭允厚心下不愿将这些银钱生生浪费在无用人的身上,更愿意花费在百姓身上,哪怕因此做一个掏空了朝廷国赋的蠹鼠。

郭允厚心下叹息,暗自想着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户部主官,究竟是不是个忠臣?

马车缓缓行走在黑暗夜色,耳边“簌簌”让人心下宁静,双手拢在袖中,不知何时马车已经静静停在街心,微闭的双眼缓缓张开。

“老爷,是温侍郎大人。”

“嗯。”

郭允厚自顾自掀开车帘跳下,街道正中同样有一辆黑色马车,一双手拢在衣袖之人站在马车前,不是温体仁又是何人。

“长卿若要寻郭某,去了家中也就是了。”

温体仁上前两步,郭允厚才发现他手里拿着两个酒盏,一个递到眼前。

“北国酷烈,温某一直以为,只有如此之时方才适合饮此烈酒。”

似火热线入腹,整个身体都酥酥麻麻。

“好酒。”

郭允厚笑道:“北国颇费银钱,郭某虽执掌大明府库,却也甚少饮用此等佳酿,长卿在此处,不会只是请郭某饮酒吧?”

温体仁不由一笑,说道:“尚书大人管着我大明朝赋税,府库中却空空无一文银钱,百姓常言,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温某只是觉得有些不妥当,有些心慌。”

面对温体仁的诘问,郭允厚不知经历过多少相似问话,低头微微一笑。

“户部只是陛下的府库,陛下拆东墙补西墙,丁吃卯粮,身为臣子又能如何,当然,郭某并非责怪埋怨陛下,天下遭灾频频,赈济灾民,与民休养生息也是应该的。”

温体仁一阵沉默,叹息道:“尚书大人说这话语,温某是心寒的。”

郭允厚眉头不经意皱起,温体仁却举杯与他相敬。

“今岁天下遭灾究竟几何,尚书大人心下自知,若非诸位一再鼓闹,粮价绝不会如此飞涨至此。”

“尚书大人管着户部,自是知晓南北之别,南方以物为主,北方以银为先,这些年……刘驸马善待北地之民,百姓手里尚还有些余钱,一朝啊……数年积攒一朝全被商贾们吞噬一空。”

郭允厚一阵沉默,微微叹息,说道:“近些年来,不是此处遭灾就是那处,粮食日益减少,人丁却不降反增,刘驸马早些年就已经有过论述,长卿当知,粮价年年上涨是事实。数年来,粮价虽时涨时跌,却也还算平稳,皆因刘家寨以海外之粮平抑北方粮食不足,今年这般飞涨,因何缘故?长卿不可能不知晓吧?”

温体仁一阵沉默,轻声叹息道:“既然文臣……你我都选择了陛下,为何不同进退,一起治理好这个天下,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呵呵……”

郭允厚呵呵一笑。

“说来也较为奇怪,长卿是南人,郭某是北人,且是衮州之人,刘驸马欲以北人治理天下,郭某本应支持方是,盖因南方富庶而北方穷苦,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可惜……”

郭允厚说“北政南经”话语,温体仁极为郑重肃然,也知他“可惜”着什么。

郭允厚微微摇头,叹气道:“老夫并非似长卿之言,他人如何作想,郭某不知,郭某心下实则是赞同刘驸马于乾清宫第二个条件的,只是……天下需要更为稳妥处置之法,皇太子太过年幼,与今日陛下一般,都需要稳妥一些,需要持重大臣相佐。”

温体仁一阵沉默,叹气道:“稳妥……尚书的稳妥就是控制天下财赋,让陛下成一尊泥塑木雕吗?”

……

“长卿,虚君治国,持重之臣治国难道不好吗?”

……

温体仁静立许久,最后也没有开口,与温体仁默默抱拳拱手告辞。

一夜间发生了许多事情,文人们在谈论着**星致仕后影响,讨论皇帝对钱庄的不满,武将们同样聚集在了一起,但这些事情都与醉了酒的刘卫民无关。

辽阳远不如刘家寨设施齐全,更没有慈爝喜爱的各种小动物,儿子裹了个严实,小火车头帽子戴在头上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小喜儿也像是放飞了自我,一大早跑来寻找小郎君,正蹲在地上刷牙的刘大驸马,看着一大群娃娃们在亲卫们伴随下大呼小叫跑了没影,心下有些担忧,担忧自己是不是养出一个“小正德”来,太喜欢小动物了。

“呼噜呼噜”一阵吐掉嘴里的水珠,有了橡胶做成的牙刷,他也绝不碰一嘴木屑的柳枝,看着朱徽妍怀里儿小手胡乱摆动,嘴里咿呀着自己也不明白的不满,但看着小家伙脑袋始终盯着大门外,就知道浑小子也想着跟着哥哥跑出去瞎疯。

站起身为儿子将歪到一边小虎头帽整正了,不由逗弄笑道:“想出去瞎疯?呵呵……还是跟着老子玩吧!”

朱徽妍笑道:“儿都被爝儿带坏了,整日就想着玩闹。”

“呵呵……孩子么,爱玩闹才是个孩子,等几年,想玩闹,想疯都不成,一起疯,说明小哥俩感情好,打架也能一起上!”刘卫民接过儿子一阵头抵头,气的儿子乱抓他的大脑袋。

看着父子俩胡闹,朱徽妍眉眼弯弯,很喜欢他与儿子亲昵。

“魏公公正在前院等着你呢,还有一些锦衣卫、东厂之人,估计是希望咱家可以收留了他们。”

刘卫民抱着儿子一边走向厨房,一边笑道:“不是相公瞧不起你王兄,当年打砸千步廊,惹了这么大的祸事,皇爷爷因何不一刀砍了相公的头颅?那是因为相公是皇爷爷手里的刀,自废武功,估摸着也只有你王兄这么做了。”

朱徽妍心下一阵叹气,锦衣卫、东厂一直都是皇家的刀,尽管这把刀如今不够纯粹,有了自己思想而摇摆,但还是皇帝手里的刀子。

媳妇摇头苦笑跟在身后,刘卫民却知道事情的大概。

九边募卒裁撤,净军裁撤,御马监裁撤,东厂裁撤,锦衣卫裁撤,京营十二营裁撤……全都裁撤一半。

朝廷裁撤节省银钱,不管是将节省的银钱用于何处,从内心上来将,对百姓和他自己都是有诸多好处的,只是这需要面对裁撤的一时阵痛,这种阵痛会持续多久,没人可以说得清。

相比裁撤阵痛,刘卫民更为看重裁撤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持续很久,或许一两代人也还依然存在。

九边各镇裁撤的老弱全都给了刘卫民,净军、御马监大半被带入刘家寨子城,事实上已经算是裁撤缩减。

若不考虑其他,仅只是裁撤的人员赡养、安置一事,刘卫民承担了九边各镇、净军、御马监因裁撤而造成的所有负担,将这种影响降到了最低。

根据魏忠贤所奏,东厂是皇帝宠臣王承恩直接管着,京营十二营砍掉的一半,直接进入待遇更好的殿前新军,如此,东厂与京营也没有遭受太大的影响,但锦衣卫就不同了,其他人都有人管着,或直接,或间接,都将造成的影响尽可能降到了最低,唯独裁撤的锦衣卫没地儿去,成了没人要的孤儿。

锦衣卫有“伴驾随驾”职司,有“巡查缉捕”之权,还有“按着大臣打屁股”、“抓捕大臣严刑逼供”、“跑到皇帝跟前打小报告”等等职司、权利,甭管是武将还是文臣,就没人说喜欢锦衣卫的,别说裁撤一半了,全部砍掉都有无数人点燃炮竹庆贺。

田尔耕,刘卫民对他没多少好印象,这个人心思太多,太过摇摆,除非你一直势强,可以一直压着他,一旦落了势,很可能会被他狠狠咬上一口。

不喜欢,顶多见面点头打个哈哈,净军、幼军势强,锦衣卫也显得不是这么招人眼,除了办办案子外,其余的也没太多印象。

但不可否认,锦衣卫绝不是大明朝可有可无卫所,十四个千户所,满编还一万四千人呢,更何况锦衣卫远不是一般卫所,人员一直都是超编的,几万人的编制一刀砍去一半,与九边卫所差不多,缩编也只能缩编年老体衰、无财无势之人,数量少些无碍,这么多人,朝廷不给田地、不给去处、安置费用,他们如何养活自己、一家老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