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527章 一人独角戏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527章 一人独角戏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敬……礼”

“唰!”

“为,大明服务”

“轰!轰!轰……”

钢枪齐刷刷自肩上瞬间成了双手握枪,正踢步,重重落地,整齐划一轰然让所有外城百姓屏住呼吸。

“正在穿过正阳门的第一梯队,是我大明朝苦守两百年边关的大同边卫老卒,是一支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光荣军队,为我大明朝边关稳定做出卓越贡献军队!”

“向大明朝……敬礼”

“轰!轰!轰……”

……

“好”

“哗哗哗……”

无数百姓掌声响起。

马飚正步踢在队伍正中,由他来统领大同卫所边卒,由他第一个领队穿越正阳门,经过训练的数十净军宦官,手持着铜质大喇叭,见旗号挥动,同时高声介绍,马飚心下鼓跳如雷,胸口更加坚挺,身穿笔挺将服更显英武。

无数掌声轰然响起,第二梯队是山海关步军,相比马飚领的大同军,山海关所选军卒皆是刘卫山、邢烈嫡系军卒,是以万历帝时期的老三千营残余军卒为样本组建,队列更加严整。

“敬……礼”

“唰!”

……

“轰!轰!轰……”

……

小板凳手持着大喇叭,站在一丈高木架上,面前摆放着个木板,一边盯着木板,一边对着大喇叭狂吼。

“这是一支无败绩的英勇、无敌之师,是一支有着军人一切优秀品质的无畏之师,自神宗大帝时,自三千卒无所畏惧兵入萨尔浒之时,数年与建贼厮杀,从无败绩,有利的支援了右翼山海关坚守,为最终战胜建州贼创下了有利条件!”

“大明万岁”

“无畏战士万岁”

……

“轰!轰!轰……”

……

“万岁”

……

无数人高呼,震天掌声刺破苍穹,山呼“万岁”让数里外,站在承天门皇帝朱由检面色阴沉,看着手按天子剑的高大男人,无数官员一脸恼怒。

……

率先入城的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同镇将士,尽管他们代表不了大同镇,第二支是山海关刘卫山、邢烈所部,第三支是毛文龙所部,紧接着是刘卫海所部、刘忠国所部,由南自北依次齐步正踢轰然踏入北京城。

刘忠国所部入城后,紧接着是登莱水师、净军,两支军队之后是高矮一致,无论从哪个方向都一条线的幼军,而幼军的到来将外城百姓热情推上了顶峰,在无数外城百姓看来,其他军卒或许功勋无数,但幼军才是他们真正子弟兵,是年年帮他们耕种,年年冬日帮他们修葺屋舍的子弟兵。

步军之后是辎重兵,辎重兵入城后是三千铁骑,骑兵后是无数马车拖拉着的各种口径、型号大炮,最为恐怖的是道级战舰主炮,一门一炮破开山海关要塞级主炮,它的出现,再次将无数人激情推上了欢呼的最顶峰……

整齐划一,轰然踏地声,报告每一支优秀,有着光辉战绩、传统军卒都会引起无数欢呼,山呼海啸“万岁”狂吼,每一次都让承天门城楼上不喜之人面色阴沉。

军卒入城后,每一个领队带队入城,冰火两重天,外城火一样的热情,内城却入冰一般的死寂,每一个阅兵将士面色冷淡无比,静静整齐行走在空无一人街道。

“唉……”

孙承宗深深叹息一声,童子却欠着脚趴在窗口向下张望。

“先生,这些军卒好像……好像一个个行走的木头呢,挺有意思的。”

……

看着默默行走在无一人街道的异样军卒,张鸿功心下很有些不满眼前的张宗衡。

“督师大人,张某还是以为谨慎些较为稳妥,仅此两万卒,天下就无人可挡。”

张宗衡知道他心下不满什么,心下叹息,大同、宣府底层军卒的不满给了他极大的压力,可他更知道自己的权势是谁给的,面色不冷不淡一笑。

“有如此军卒又如何?还不是山呼‘大明万岁’?”

张宗衡看向张鸿功、王学书,笑道:“两位将军莫要太过担忧,刘驸马既然给了皇长子讨了个名分,实则也是告诉你我,他刘镇国会以朝廷规矩办事,既然如此,两位将军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

王学书沉默片刻,苦笑点头,叹气道:“王某着实不想与国公为敌,可……唉……”

“罢了罢了……也不知是对还是个错。”

张鸿功阴着脸不开口,王学书苦笑摇头,张宗衡心下大大舒了口气,他真的担忧张鸿功不配合,心想着是不是与皇帝朱由检陛下说一说,换一个大同总兵。

三人看着默默行进的军卒、火炮,心下犹豫,榆林、延、宁夏、甘肃……各镇军将站在窗口亦是犹疑不决,一干巡抚们不得不花费一番口舌打气。

孟家之人看着从未见过的威武之师,心下五味杂陈,孟承礼苦笑道:“如此威武之师……如此威武之师……”

“唉……”

孟承文见他如此,知道他因何无奈叹气,苦笑道:“或许……镇国也有自己的难处,毕竟……咱们也是知道乾清宫弑帝之事的。”

孟承礼摇头叹气道:“有何难处能有百姓更难?若真的因朝廷,第二个选择亦无不可啊!”

孟承义不由一笑:“这话语若是老夫嘴里所言还差不多,朝臣们选了朱由检为帝,整个天下士人的选择,镇国退一步也算不得什么,你们责怪镇国退缩,老夫却觉得不应怪罪。”

见弟妹张氏、孟承礼、孟承文皆皱眉看着自己,摇头笑道:“驸马府退缩,刘家寨退缩,钱庄退缩,各种产业在朝廷逼迫下都在退缩,你们难道没发觉……镇国其实有能力进行反击,反击朝廷的大明钱庄,反击侵吞着驸马府产业的各家商贾。”

“可是呢,镇国并未奋起反击,将本垄断了的一些生意都让了出去,事关天下安稳的钱庄,事关天下命运的粮食……能让出去的都让了出去。”

孟承义看着令人恐惧的几十匹战马才能拖动的巨炮,皱眉不已。

“所有人都可以骂镇国,骂镇国不顾百姓生死,而我等却不可以,唯独我孟家不可以!”

“你们也是知晓镇国在乾清宫提出的三个条件,自始皇一统天下,我等皆熟读历代史籍,可有见过他人如镇国这般?”

“三个条件一出,任谁还能以‘不臣’之名罪之?”

孟承义转身看向三人,神色极为郑重。

“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今日镇国不愿刘家寨救助万民,在某看来,反倒是……对天下最大恩惠,堪为天下之义!”

“君弱而臣强,镇国退入关外,远离朝政,又自斩名声、威望、权势、金银、利益,自斩其身,以增国之威望、朝之威望,古之几人?我孟家有何资格怪罪之?至于短时间的百姓之困,也怨不到镇国身上,山东百姓家中有粮几何,你我都是心知肚明,若是往日,家中有粮之时,可否有数倍虚高之粮价?”

张氏、孟承礼、孟承文一阵沉默,他们听明白了孟承义话语意思。

臣强君弱,自古就是极为危险的事情,每每有此等之事,都要伴随着残酷屠杀,每每造成天下动乱,如今臣强者为了天下安稳自斩其身,他们还能责怪谁,责怪自斩其身造成的百姓困难?

如果真的怪罪,是不是说这个朝廷已经无法造福百姓,理应被强臣取而代之?若真是如此,以民为重的孟家又有何种理由反对?

张氏叹气道:“既然如此……又何必弄了这么一出威逼朝廷啊?”

换了个角度后,孟承礼反而对张氏话语苦笑不已。

“乾清宫的事情咱们都是一清二楚,炅皇子因何而逝?朱由检……可为谋逆大罪!”

孟承文点头,说道:“皇长子本就该登基为帝,今日既然朱由检登基为帝,十五年的约定就绝不可更改,文人选择了朱由检,今后……镇国有些担忧也是应该的。”

孟承礼叹气道:“先皇刚刚病逝后,东林党人枉顾天下安稳,不顾镇国于外作战,差点动摇了国体,今日又如此急切,与昨日又有何种区别?镇国有些担忧皇长子与大明国也是无可厚非。”

孟承礼摇头苦笑一声。

“罢了罢了,今后再不管朝廷、镇国之事,山东稳妥、衮州稳妥即可。”

说到山东、衮州,孟承义不由皱眉起来。

“朱由检登位,朝廷、孔家多有对如今的山东、衮州不满,尤为对理事会不满,是否……可以退一步?”

孟承文大惊,忙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山东绝不可如河南、北直隶那般,一旦让刘家寨在山东退缩,卫民钱庄、登莱退缩,易于遭灾山东百姓必流民无数!”

孟承礼更是对孔家不满,冷哼道:“山东百姓刚刚有民力恢复迹象,怎可功亏一篑?此事不可再提,不就是张嘴吵架么,咱们孟家还怕了他人不成?”

张氏听着俩老儿不满冷哼,心下一阵苦笑,孔、孟两家道统理念之争至今也未有分出胜负,但孟家的“民为重”理念让衮州二十四县百姓尤为支持,继而引起整个山东越来越对礼法下的高佃租不满,希望可以与衮州刘卫民田地一般,最高一成佃租。

几人决定不理会衍圣公,商议着明日即返回衮州。

阅兵成了独角戏,成了刘卫民五星大元帅一个人的独角戏,内城无人欢呼,承天门前,除了辽东一干人鼓掌,只有刘卫民、朱慈爝父子二人不时举臂,高呼“将士们辛苦了”外,余者,要么一脸阴沉、苍白,要么冷漠怒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