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520章 事实的隐形执政党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520章 事实的隐形执政党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长子朱慈爝硬挤坐到怀里,迫使着他不得不双腿微微岔开,身子往后靠了靠,以便儿子可以坐到怀里。

“从魏公公送来的信件可以看出,大明钱庄四十五家商贾们心下是极为焦虑不安的,一方面你在江南煽风点火,一些较为持重商贾、走海经商商贾断绝了与这些人的生意往来,四十五家,包括你沈家在内,都是以盐巴为重的商贾……”

刘卫民有些怪异看着丰韵了不少的沈妖精,笑道:“你倒是够狠,自家都不放过,海外盐巴入境,江南盐巴价格被你打到了谷底,前几日,几个四川籍娃娃拿着信件前来,希望你可以放过四川的盐耗子呢。”

沈允与刘卫民的关系很奇怪,两人不像夫妻,反而……更类似情妇,成熟而精明,有些事情刘卫民会犹豫不决,而这个女人却比他狠,做起事来六亲不认。

或许看着三个孩子在他怀里,感觉挺难受的,一屁股坐在书案上,从他怀里将儿子抱了出来,很是一阵“嘟嘟”逗弄。

“你没自幼在大家族里生活过,哪里知晓大家族里的残忍、冷漠,沈家不在乎我们娘俩在驸马府的地位,在你心里的重量,凭什么要俺们娘俩为他们受了这个委屈?”

刘卫民一只手脱离了束缚,将她皱起的衣摆向下扯了扯,却很是翻了个白眼。

“好像老子真的给了你们娘俩气受一般……不过呢,你的反击很凑效,一面这些商贾后路被堵,一面还要承受朱由检不断抽调钱庄里的资金带来的巨大风险。”

“两相挤兑下,大明钱庄承受了巨大压力,四十五家内部已有诸多不满,因此,他们需要另开财源。”

“大明钱庄开设之始,为了打开局面而弄出诸多报社,他们好像尝到了以报社而掌控舆论话语权带来的好处,以天下遭灾之事强迫着朱由检对一些府县免税,甚至拨付银钱赈灾。”

沈允一时间没能想明白他的话语,有些不解看着他。

见她如此,刘卫民一阵摇头。

“都说女人一孕傻三年,你不会真的要傻三年吧?不会真的以为大明江山处处卖儿鬻女、处处易子而食吧?”

“不错,大明朝今岁是遭了些干旱,山东、河南、河北各处减了产,估摸……夏粮减产两成至三成,秋粮减产差不多三成,但是……这些地方都是咱家原本尤为注重之地,皇庄、王庄也多在这些地方,以粮、以实物向钱庄纳税,钱庄以钱粮代为向朝廷纳银,实质上山东、河北、河南无数百姓家中是积攒了些粮食的,别说减产两三成,就是减产七成,维持一年食用并无大碍,看似缺粮,实质上并非真的缺粮,真正缺粮的是陕西,陕西才是真的遭了旱灾,减产在六成以上。”

“咱家虽在白水、澄城、阳、韩城四县存了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陕西距离最远,咱家之前与各王府的关系你是知道的,用福王府王庄与秦王、晋王置换的时间较晚一些。”

“四县存储还是自河南调运过去的,还未达到辐射整个陕西的条件,与大同代王府差不多。”

“原本……”

刘卫民一阵叹息苦笑。

“原本我是想着,河套草原土地肥沃,也最为适合土豆种植,大同府产粮不足以辐射整个山西境地,但有河套草原的土豆,以此为基,以大同为锋,自北向南辐射整个山西,就算山西遭了灾,也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动荡。”

“陕西也差不多,陕西最大的根基是西安府,但西安府的肥沃土地咱们根本插不上手,只能自后方,自河南……以河南为基,以四县推广山地红薯为前沿,河南遭灾则以山东为基,山东遭灾则以海外之粮,以海外囤积在登莱之粮为基。”

“因登莱海外获取诸多利益,数年来,山东百姓很愿意出海冒险求财,事实上,山东之丁是在不断减少、不断富裕的,人丁减少,土地需要承受的压力就要轻了许多,就可以拿出更多粮食救助易于遭灾之地,更何况,咱们们年还要从南洋收购大量粮食,山东若灾则以海外粮食为基,而河北则以辽东广阔土地为基。”

“陕西以河南为基,山西以河套为基,河南以山东为基,山东以海外之粮为基,河北以辽东为基……”

“逐步就近后移,一节节救助,或联合救助,山西未灾,河南未灾,仅陕甘,则以河套、河南一北一南救助,就算两个道同时遭灾,就算不能全部救下,至少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活命,不至于乱了天下根基。”

沈允一直主持南方,并不怎么过问北方之事,骤然听闻了他的话语、想法,眼中愈加怪异,仔细想想后,竟然发觉若真给了他几年,还真让他整成了大明朝的救灾体系、粮食供应体系,主持江南的她很清楚每年自海外运入多少钱粮,知晓每年驸马府花费在粮食上面多少银钱。

刘卫民挠了挠头,说道:“别看早先年皇爷爷给咱家的皇庄都在河北,刘家寨也在河北,可咱家最大影响力却在山东,河北、河南……看着影响颇大,可仅仅只是因咱家稍微收缩了下,影响力几乎被朝廷打到了谷底,由此可见一般。陕甘刚刚伸出触角就被斩断了,此种之事不提也罢,反倒是山东,像是毫无一丝影响,反而有与朝廷对抗的意味,天下不乱则罢,若乱,最稳的地方就该是山东了。”

“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其实并没有朝廷想象中那样,并未遭了无法度过的灾害,百姓家中也还是有些余粮的,之所以造成如今的粮价节节攀升,主要是朝廷报纸缘故,一遍遍告诉百姓这里人人易子而食,那里饿殍遍野,引起了整个北方百姓心理恐慌,这才造成百姓囤积夏粮秋粮而不愿出售,造成北方各城粮食居高不下,刘家寨不卖粮只是加剧了民间恐慌,恐慌过后,粮价也就会回落。”

越说,沈允越有些糊涂了,不解皱眉道:“可这为什么啊?明明与咱家无关,为何还要弄的一身泥,本来咱家受了委屈,朝廷是失分的,今日却让咱家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听说孟老都有些不满了。”

因刘卫民造成触发了这场危机,衮州的孟家也出现了不满言语,孟老来了信件询问,他在信中稍微将这番话语提点了些,至于为何引发这场危机,甚至还加重了危机原因则没提,有些事情他不愿太过谈及。

听着她问起,沉默了一会,低头看着已经昏昏欲睡的长子,叹气一声。

“这场危机咱家完全可以按下去,甚至可以再得些民间威望,可你要知道一个事实,大舅哥已经不在了,爝儿也不是大明朝皇帝。”

“大舅哥时,咱家和陛下算是执政党,尽管咱家从未直接参与过朝政,但咱家以金银、粮食,以幼军,事实上咱家一直都在隐形影响着大明朝政,一直与大舅哥都是大明朝堂上的执政党。”

“大舅哥在时,咱家是执政党,张嫣、朱由检、东林党、五党、魏党,以及杂七杂八之人只能算是在野党,在野党要想登位,就只有扳倒执政党,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扯咱家和陛下的后腿。”

刘卫民叹气一声,说道:“大舅哥不在了,爝儿尚未登位,看着咱家离开了京城,看着朱由检和东林党成了执政党,但咱家的财富、功勋还在,军中影响力还在,优势依然还在,事实上咱家依然还是阴影中的执政党,他们依然还是在野党,哪怕朱由检成了大明朝的皇帝,哪怕东林党再次成为朝廷阁老、六部大员,与大舅哥在位之时并无本质区别,他们依然还是在野党。”

“可这问题就来了,皇帝、朝廷依然还是在野党,他们捣蛋的本质就不会有丝毫改变,又因为咱家已经压住了鞑靼和干掉了建州贼,无形中触动了北方长城沿线的九边军镇利益,他们也成了捣蛋的一员,另外还有诸多不满咱家的商贾们。”

“所有人都给你捣蛋,再加上皇帝这个大义名分,想要保住所有遭灾的百姓……这是妄想,无论多少投入都不可能,反而会让这些人以此要挟,没有灾难,他们也会想法设法,硬生生给你制造无数灾难出来,会绑架无数人命要挟,硬生生将咱家拖垮、拖死!”

沈允终于明白了,心下愈加气愤恼怒,恨声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去死吧,老爷……要不……要不咱家去江南,去南京吧?!”

“他们想死,咱家占了江南,斩断江南与江北的联系,让他们使劲闹腾,不闹腾,咱家逼着他们闹腾!”

“南京?”

刘卫民一愣,低头看向怀里已经熟睡了的孩子,心下很是犹豫,最后还是微微摇头。

“爝儿若要入主南京,势必要用水师入江南腹心威慑,事实上,咱们就已经背弃了契约,已经成了叛逆,未来不知会有何种变化,变数太多,可能会对草原和海外都有诸多影响,咱家的根基是海外,一动不如一静,不日爝儿就要入京册封为太子,当先确定一个名分为要。”

“大明朝旧有的力量要摧毁,今后海外收购粮食不入大明本土,只囤积在小琉球、登莱、辽东。”

“咱家该收缩收缩,只保住自己人,想乱的人就让他们乱,其余的,死活与咱们无关,当先静观天下局势,适时时可以顺势推一把亦不一定。”

“各皇庄建堡垒寨子,训练寨子里青壮并配备武器,别人不动咱的人,哪怕破了京城咱家也不予理会,若谁动了咱家,咱就要砍谁的脑袋,追杀到天边,哪怕朝廷军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