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490章 新旧之党【依惯例,三章】

又是争吵、沉默的半日,皇帝朱由检最后甩袖离去,群臣无奈,只得低头退出乾清门,正待吏部尚书施凤来、礼部尚书来宗道离开时,两人以及原本是边缘的一干官吏们,他们没想到**星会突然伸手拦住他们。

施凤来的马车不是很好,更像是从车马行雇佣过来的运货马车,车轮看起来有半人高,使用的车轮依然是钉满了铁钉的木质车轮。

通常这个时代的车轮都是木质车轮,车轮的厚度也就比烟盒稍厚一些,不怎么讲究的是没有铁钉之类,有些为了可以更加坚固耐用,会在车轮上钉些圆帽形铁钉,主要是为了在接触地面的车轮更加耐磨损。

这个时代的马车没有坚固耐用、灵活转动的轴承,车轮会与连接的两个车轮的杠杆一同转动,也无减震,若说一定有,那就是马车里的厚实坐垫了。

自打刘家寨从美洲运回了橡胶,寨子里就对所用马车进行了改进,使用了充气的橡胶带,轴承、减震的运用在没有橡胶时就已经存在,马车的行进速度远远超过老式的马车,运输载重也大幅度提升,因橡胶车带的出现,因车带的宽度较大,适应的地形更加广泛,因而极大的减少了运输费用。

或许有人说,车轮的宽度太窄,只能通行较硬实的地面,一旦走在泥叮道路,很容易陷入松软泥土中,为何不增加车轮厚度?

一者是速度,一者是转向,较宽的车轮较为笨重,不仅影响转向,更为严重的是速度,会极大增加马匹体力消耗。

对于马车来说,速度和地形适应性最为重要,舒适性反而成了无关紧要的一项要求,但还是因无减震而易于坏了马车和装载的货物,因而商贾们更眼红刘家寨车马行的新型马车,但因橡胶问题,刘家寨的车辆并不出售和外借,仅仅因马车一事上,刘家寨所有售卖物品事实上都可以比同行便宜些,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刘家寨并未大幅度降低物品价格,只有一些事关民生的大宗商品才会适当的调整,比如偏远地区的盐巴、粮食、布匹,用以维护偏远地区的脆弱经济。

刘家寨的市场竞争力不需要用价格来维持,质量都要高于同行,良好的信誉下,同样的物品,百姓没理由不购买寨子里的物品,兜里的钱财才是最为重要事情。

老式马车尖锐刺耳摩擦每每会让人担忧会不会下一刻散了架,施凤来却双眼微闭,面上无一丝表情,直到刺耳停了下来,老管家的儿子掀开车帘,施凤来才缓缓张开双目。

“老爷,赵阁老府邸到了。”

施凤来透过马车车帘,看到**星门外停着的马车,眉头没由来的微微皱起。

“施阁老请了。”

守在门外的管家见到是施凤来马车,忙上前施礼,施凤来没有开口,只是微微点头,在马夫的搀扶下下了马车。

“施阁老。”

吏部左侍郎周延儒像是在刻意在门外等待他的到来,见他下了马车,忙上前抱拳施礼。

“玉绳,怎么还在门外?”

“下官以为还是与阁老一同较好,赵阁老府邸也沉闷了些。”

周延儒一脸微笑伸手示意施凤来先行,施凤来眉头微微抬起,神色也露出稍许笑意。

“玉绳说笑了,朝廷财力匮乏,陛下担忧也是有些道理的。”

周延儒不由笑道:“施阁老所言甚是,安南地处我大明朝最南之地,已有胡将军为守,安南想来也是安稳的,再浪费国帑终究有些不妥,只是……赵阁老以为五王终究还是大明朝亲王,安南也是我大明朝之土,遣派些军将镇守、文臣教化百姓也有些道理。”

施凤来神色不变,赵家管家、门房不敢稍有阻拦,在一旁低着身子将两位大佬迎入门内,而赵家的垂花门也大门中开。

熹宗病逝,东林党再次居于朝堂,因急不可耐“一朝天子一朝臣”,结果被刘卫民狠狠打了脸,朝臣们的府邸大差不差都被打砸了一遍,**星的垂花门也被砸坏了稍许。

施凤来抬头看了眼垂花门上匾额,神色淡然一脚走入门内,门外仅只是个管家,门内却站着面带微笑的**星。

看着施凤来、周延儒抬起手臂,**星才抬起手臂抱拳。

“恭喜赵阁老老当益壮,喜得麟儿,恭喜恭喜!”

施凤来面上笑容不断,心下却不屑一顾,**星却上前拉着他手臂,笑道:“存梅公能来,老朽甚是欣喜,来来,玉绳也一同。”

施凤来字羽王,号存梅,一般字号并非随意乱起,尤其是“字”,与“号”不同,“号”通常是自己喜好,以喜爱闲居阁楼、院落为名也好,以自己擅长学问、品味也罢,都是自己的喜好,“字”就不同了,常常是成年时家中长辈或师长赐予,通常有劝勉、期许之意。劝勉可能根据自己五行缺陷、性格缺陷,用日常嘴边所用“字”来时时提醒自己戒骄戒躁、持重持稳;期许则是“加乘”之意,有期许更上一层楼之意,“施凤来”有“栽梧桐以引凤凰”之意,“凤凰”乃万鸟之王,故而施凤来字“羽王”,家中期许之意,又如“周延儒”字“玉绳”,“玉”为洁,君子温润如玉,“绳”有牵、连之意,古之竹简以绳相连,“延儒”者书文,以“玉绳”连之书简,喻之圣人之圣言典籍,亦有期许之意。

以“字”相称,一般是同辈或长辈称小辈,以“号”相称,往往私交甚好,施凤来与**星关系并不如何,一个是“执政党”,一个原本是屁都算不上的屋角之人,也就是趁刘卫民恼怒不满东林党作为时骤然爬起来之人,**星眼里又岂会看的上如此“小人”,拱手还礼也不过是还“尚书”礼节,而不是施凤来本人,当然了,施凤来心下也知,都是官面上之人,大家心知肚明。

**星是朝廷首辅大臣,一般的大臣前来无需亲自迎接,施凤来是吏部尚书、内阁阁老,说有这个资格也有,说没有也能说得过去,关键是施凤来今日不同往日,已经是边缘人的代表、领军之人。

施凤来、周延儒刚出现在前厅,礼部尚书来宗道、左都御史冯铨、礼部左侍郎张瑞图、礼部右侍郎刘鸿训、吏部右侍郎李标……一干人全起身抱拳,见到这一幕,朱国祚、杨涟不由眉头微微皱起。

外面吹打敲唱,小官吏相互打趣谈笑不时传入厅堂,偶尔还有一声高声叫好,不知盛赞哪一个的诗词绝佳,屋内却像是另一重天,或低头,或相视点头示意,却无一人开口。

“阁老喜得麟儿,此时言恼人之事有些不妥,只是……陛下欲要重开税监之事终究有些不妥,江南因船厂之事也多有怨言……”

汪文言刚开口……

“汪御史所言有些道理,只是……国事繁多,国帑消耗颇费,前有九边之兵响,今有城中百姓之冻饿,如今又有安南福王之请,周某以为……稍开税监也算不得什么。”

汪文言转身见开口是周延儒,有些不悦道:“周大人,九边事已了,刘驸马开关外之地,但有灾民,迁之即可,我等朝臣当以民为重,当减之百姓因贫而灾,我朝此时为小冰河之时,天灾频且繁之,百姓本就清贫若洗,又怎可增贪奴阉人之祸?”

周延儒皱眉,杨涟冷脸说道:“周大人所言九边,所言京城因耀星而灾之民,少则数百,多则数十万,岂不知,旦将贪鄙阉奴遣出京城,为祸乃天下万万之民,一人之困,万万人遭灾,一己之腹欲,一国之遭害,孰轻孰重?”

“哼!”

杨涟冷哼,周延儒心下大怒,正要开口,御史张至发上前抱拳说道:“杨大人说的是,但贪鄙之人皆以利前往了关外,内廷宦官皆余忠贞之人,想来也不会如杨大人所言,当不至于发生一人之欲之事。”

张至发话语刚落,薛国观皱眉起身,说道:“刘驸马于先帝之时就言‘天有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之言,北地屡屡遭灾且地贫无所出,杨大人担忧如此贫瘠之地百姓,若遭受贪鄙之人搜刮民财终为不妥,但薛某以为,世人皆知江南富庶,乃天上人间,取江南之余补足贫瘠之地……薛某以为可。”

“妖言妄语,一派胡言!”

顾大章大怒,看着齐党的张至发、秦党薛国观,心下恼怒。

“天有道,晨而日出,暮则日落,天有四季、十二辰,此为天道,天道者,法也,制也!”

“哼!”

“屡屡毁法废制之人,也配言天之道?”

薛国观心下一阵恼怒,冷声道:“江南富庶,江北百姓却日夜煎熬,城中尚有十万之民头无瓦片,腹无粒食,十万嗷嗷待哺之民,顾大人难道要视而不见吗?”

“哼!”

“边军裁撤、京营裁撤、净军、司礼监裁撤、驿站裁撤,银匠裁撤、冗员吏员削减……宗室皇族于刘驸马之时就已削减半数俸禄,内外库却日渐空空,敢问顾大人,赋税从何而来!”

薛国观冷哼,众人沉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