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472章 天下初稳【三章】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472章 天下初稳【三章】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哼!十五年……曹公公,陛下乃我大明朝君王,岂能由他人胡言乱语?”

袁崇焕一脸恼怒,曹化淳眉头微皱,看向一干同样微皱眉头之人,想要开口劝解,最后却默默一礼退回站位不言。

若宗室贵戚、文武大臣未见到三位皇帝遗诏也就罢了,见过后,最为反对朱由检为帝的就是那些宗室们,以不记名投票选出大明朝帝王,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位宗室都有可能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当然不愿意朱由检为帝了,更愿意让他成了一具人皮。

朱由检也不敢将刘卫民的威胁当一回事儿,沉默许久,微微叹息道:“就如此吧,五百万两就五百万两吧,先以国朝安稳为重,至于九边军卒……方……”

朱由检刚要开口“方侍中”,抬眼却见人群中哪里还有方从哲,门下监更是没了踪影,又是一阵沉默……

“朕考虑良久,以为皇兄当年因事立起门下监颇有些道理,不宜就此……”

“陛下,国朝今时尚且冗员颇多,老臣以为上贤下良,陛下能躬身任事,朝臣亦能安稳行之,自也无需门下监。”

**星开口,朱国祚点头。

“老臣以为赵阁老所言甚是,上行下效,陛下为贤君,下臣亦是良吏,清明吏治、裁撤冗员、减免赋税恢复民力、裁撤扰民贪婪税监为先,今岁二月,苏州府因贪婪阉奴税监而激起民愤,陛下初牧天下,当先严明礼法,以国事安稳为重。”

吏部尚书施凤来等人相视后,也不开口反对,只是微低头颅,嘴角微微上翘不屑。

**星、朱国祚开口,一干大臣要么微微点头赞同,要么低头不言,反正全都不开口反对就是了,反而朱由检眉头却微皱了起来,见一干大臣躬身抱拳,最后也只能无奈点头。

“诸位皆忠国事民之臣,朕以为诸位之言甚为稳妥,就如此吧。”

说着又看向弓着身子的王承恩,说道:“五百万两银钱暂入内库,待吏员各处所需银钱上奏后再予以下发。”

王承恩正要躬身,户部尚书郭允厚却上前拱手说道:“陛下曾言内库多为贪鄙宦官,多有贪墨国帑之事,尤为深恨之,售与公主关外田地所得之银,由此入内库是否有些不妥?”

朱由检一愣,忙看向低头不言的曹化淳,又看向王承恩,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今日自不与往日相同,因乾清宫一拖烂事让不少人尤为不满,如今也只有用恩义缓慢拉拢,钱财归入户部,还如何让人山呼“万岁”跪倒在地?

因内库是皇帝的私财,自内库发放银钱者,谓之赏,谓之君恩。

同理,外库乃国之财,招募吏员、兵卒、反哺受灾之民,本就是理应之事,干一日活得一日银钱,天经地义,若一定要说有恩义,那也是国之恩。

君恩,国恩,看起来没啥区别,但有时里面差别很大,正如此时的朱由检,反对者不少,若只有国恩而无君恩,大臣们可以效忠国事而对他话语不理不会。一帮老狐狸自然也知晓里面的差别,但外库空空如也,也不得不开口力争。

王承恩见皇帝看了过来,心下哀叹,向郭允厚正色一抱拳,说道:“正如郭尚书所言,陛下尤恨贪鄙之奴,但宫中此时已然清明,贪鄙之徒皆因利离去,今日内廷皆清正之人,当不至于发生陛下、尚书所忧之事。”

郭允厚刚要开口反对,朱由检忙点头说道:“大伴所言甚是,此事就如此吧!”

唯恐郭允厚和其他人在此事上纠缠,朱由校忙起身摆手。

“诸事繁多,众爱卿还需勤勉任事、造福于民,朕还有些事情要寻皇嫂商议。”

说着,朱由校不等他人开口,忙急匆匆大步离去,自去慈宁宫不提。**星等人一脸沉默,郭允厚却哀叹连连。

“内库丰盈,外库却空空如也,奈何?”

施凤来等人见皇帝离去,默然起身就要离去,**星突然开口。

“诸位大人,今时国朝困顿,须合力共渡难关,可否?”

朱国祚、杨涟、高攀龙等人一愣,全抬眼看向施凤来、来宗道、冯铨、张瑞图、刘弘训、周延儒、李标、钱龙锡、温体仁、黄立极等人,更甚者露出鄙夷之色。

一干人等沉默不语,温体仁终于混了个侍郎,见他人不语,微微上前两步,向**星微微拱手,笑道:“赵阁老所言甚是,此时正值同心协力之时,我等自当尽心尽职,就是不知是否令赵阁老满意。”

**星不着痕迹看向司礼监掌印曹化淳,沉默点头。

“尽心尽责……说的好,只要我等皆尽心尽责,陛下就再无忧虑。”

或微笑点头,或沉默不语,最后也只剩下沉默不语的曹化淳。

“唉……”

一想到今后之事,曹化淳就是一阵哀叹,他知道,没了阉党,没了卫党,朝廷也休想一时安稳了,可他哪里知道,接下来的争斗会愈加残酷。

众臣微笑点头、拱手……

……

儿子被扣,遭了罪也就罢了,关键是他的决定太过突然,今后的重心也必然需要转移,一连数日召见手下管事,先行将一些粮食送去关外,刘家寨所属工匠一分为三一部分要送去大明岛,一部分要前往辽东,该分流的必须分流,净军、御马监包括漕帮则留在关内,一场饭食吃下,江南主事也选了出来,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被罢了职的南京镇守太监崔文升,而江北则全权交给了魏忠贤,至于山东、江浙、福建、广东四大水师副督,同时带着能带走的大舰离港,常云领水师连同卫所家属两万七千人居于苏禄吕宋,为苏禄水师都督;胡梦麟领军民四万,为安南水师都督;俞咨皋领军民三万五千人,为小琉球、琉球国都督;陈九思领民两万入南美,为大明南美洲提督,余广领军民两万七千入北美,为大明北美洲提督,再加上刘卫诏为马六甲总督,刘卫民自己给自己盖了个大明水师大总督大印,名下领登莱、小琉球、苏禄、安南、大明岛、南北美洲、冰州、北方、马六甲九大总督,另有太平洋、大西洋两支大洋远洋舰队。

两大洋舰队一者入美洲,一者入西夷,为了将重心放在大明岛,两大洋舰队主港设在大明岛,拥有停驻港口近百,是刘卫民手下最精锐的两支水师舰队,担负着威慑、贸易、殖民拓土重任。

朝廷正乱七八糟时刘卫民的八百里加急已经送到四大水师们手里,考虑再三,四人不约而同全都带着愿意离开的军卒出海,四大水师只给大明朝留下一些两三百料小船,连海上巡逻都极为困难。

江南造船厂最终还是由朝廷占有,江南富商集资了一百一十万两还给了卫民钱庄,海贸司、江南织造依然还在手里,在刘卫民带着儿子媳妇和无数物资工匠前往关外时,朝廷在山东、江浙、福建、广州开设了四处海贸司,但无论他们自哪一处出海,海上巡逻的灰色狼旗都直接登船,没有刘卫民名下发放的旗牌,无论是谁,一律十倍以往税率征收,无数商贾上奏弹劾,朱由检桌子拍坏了好几个,商贾们最后还得老老实实去刘卫民名下海贸司缴纳税赋。

刘家寨一时混乱无比,但各管事颇为用心,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有刘卫民强压着,朝廷任何刘家寨名下产业都不敢轻易碰触,五百万两银子交接极为顺利,王承恩随之也送来了一份私人田地契约。

五百万两入账,群臣提起的心也终于放进了肚子里,小半年没发放俸禄、兵响,五百万两仅仅只是一个月就发放一空,各种赏赐之下朝廷也稳定了许多。

因李家与刘家老大刘卫山的关系,广宁卫李家并未参与袁崇焕之事,未参与山海关的将领、军卒们该赏赐的一律发放,山海关关押着的殿前新军也予以发放赏银,余者屁都没有,除了分了些田地外,山海关数万军卒啥奖励都无。

自个被小旗、总旗、百户……军将强押着堵住大总管,大总管恼怒,只给自个分了田地,不仅卫所屯田有地,除此之外也分了五十亩家田,可关键是人家幼军人人分了小百两,就是没上战场,只是拉运物资的民夫还一人得了十两银子呢。

大总管恼怒,想骂娘也没法子骂到大总管头上,百十个军卒代表跑到京城,跑到兵部闹腾,等了一个月,带着的钱粮也吃光了,一怒之下打上了袁尚书门前,差点没被京营军卒砍了脑袋,一人抽了二十鞭子,若非刘家寨可怜他们给了银钱返乡,能不能要饭回了辽东还是个问题呢。

去的时候个个生龙活虎,回来时瘦骨嶙峋跟个叫花子似的,当夜无数暴怒军卒就把原本的小旗、总旗、百户……大大小小军将家门全砸了个遍,事儿闹得很大,成了山海关总兵的刘卫山也无法压的住,最后每人发了三十两银子,算人人得了一首级赏赐,此事才算平定。

自此,朝廷军将再无法调动辽东各卫所军卒,刘家之人进出山海关也无人敢稍作阻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