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464章 刘家寨的烈士塔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464章 刘家寨的烈士塔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驸马府放出流言,驸马府的集体逃离,无数京城百姓恐慌逃出皇城,本不应造成整个皇城的恐怖灾难,却因无人救火,自王恭厂周近,爆炸、大火几乎一路蔓延到了宫城周边,距离驸马府数百米外,无数海子净军齐齐出动,疯狂拆除一切可以燃烧屋舍,制造出一条东西走向,宽几十米的隔离带,无数净军宦官拼命倾倒着河水,这才止住大火蔓延,二十余万间屋舍焚烧一空,数十万百姓无神抬头……

面对从无有过的巨大灾难,整个刘家寨无一人面露喜色,公主病倒,慈爝也像感受到了悲凉,躺在额头绑缚着青布抹额的娘亲怀里,嘴里不时呼唤“娘亲”,动也不动躺在娘亲怀里,任谁靠近都大叫驱离。

房门轻响,张氏端着汤水,脚步轻盈,唯恐惊扰了床上躺着的女人。

“姐姐……吃点东西吧,老爷不在京城,家里全靠姐姐了。”

朱徽妍沉默稍许,默默将手臂撑起,张氏忙将儿子抱起,唯恐压到了她。

“炅儿如何了,可有好了一些?”

张氏一手抱着儿子,与伺候的玛依拉一同搀扶着她坐起身子,叹气道:“灾祸刚起之时,虽伤了马车,任贵妃娘娘手臂也受了些轻伤,陛下身子却无大碍,就是……就是不吃不喝、不哭不闹,也不闭眼入睡,已经两日了,御医也无太好法子,魏公公自宫外寻了两个神婆子,陛下依然如此。”

……

“永宁、怀宁可还安好……”

“姐姐莫要太过担忧,两位小公主虽也受了些惊吓,喝了些安神药水已经无碍,只是……”

张氏坐在床沿上,服侍着朱徽妍饮着汤水,说着两位小公主之事,脸上颇有些担忧,有意无意说道:“陛下受惊之时,信王却与方阁老起了争执,信王说……说先皇只有三子,方阁老颇为恼怒。”

朱徽妍手臂微微一顿,低头勺起汤水饮下。

“皇兄有四子,该如何就如何,相公上次没有处罚于你,不代表相公心下不恼怒。”

端着的瓷碗微微抖动,张氏忙低头认错道:“姐姐说的是,妹妹绝不敢再胡作非为,全听姐姐的。”

拿着木勺的纤手皓腕一顿。

“京城纷乱,慈爝要小心照顾,万万不可再有一丝一毫意外,估摸着相公回转京城还需几日,所用之人皆要稳妥些。”

“姐姐放心,妹妹绝不敢有丝毫大意,小桃是妹妹用了十年的老人,面上虽为主仆,私下里却亲如姐妹,由小桃亲自照看,绝不会出了丝毫岔子!”

“嗯。明日……你带着爝儿入宫一趟,不许多言,只是代本宫看望下皇奶奶、娘亲,看望下……陛下,让四弟与各军将领随同护卫,顺便带些吃食银钱,看望看望京中受灾百姓。”

朱徽妍低头饮用着汤水,张氏手脚微颤,说出的话语都有些发抖。

“姐姐……姐姐……”

朱徽妍微微摆了摆手,丢下木勺,一旁什么都不懂的玛依拉忙送上擦巾。

“爝儿是皇兄长子,也是相公长子,驸马府的东西都是爝儿的,炅儿是爝儿的亲兄弟,炅儿若成了年,刘家寨与了炅儿,爝儿也一样是尊贵无比,亦毫不弱于大明朝帝王,只是炅儿这命……”

“唉……”

朱徽妍沉默许久,深深叹息一声,父皇如此,皇兄如此,炅儿也是这般……心下哀伤,低头看向纯净漆黑双眼,默默伸手轻抚着小脑袋。

“一个帝王就要身直体正,爹爹看着蛮横不讲理,其实是最守规矩之人,也最不喜不守规矩之人,所以啊……爹爹一直不被朝臣所喜,却一直被爝儿皇曾祖……皇爷爷……父皇所重,爝儿也要跟着两个爹爹一般,学着如何仁厚爱人,学着如何坚守……”

“娘亲!”

“呵呵……”

朱徽妍温和一笑,很是用力揉了揉虎头虎脑的小脑袋。

“行了,娘亲有些乏了,一会儿去看望太奶奶,看望外婆……”

“还有喜儿姐姐!”朱慈爝拍手大叫。

朱徽妍又是一阵温和揉捏着圆圆小脑袋,示意张氏可以带着孩子离开了,张氏心下狂喜,忙抱着儿子,向躺在床上的公主一礼。看着儿子向自己招手,也伸手摆动回应,直到房中再无任何声音……

“公主……”

朱徽妍抬头看向玛依拉,苦笑摇头,对这个草原过来的女人,什么都不懂的女人颇有些头疼,无奈叹息一声。

“相公都已经还了你自由,怎么又跑来了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没有自己熟识之人,想说句话语也没人能听懂,不觉得孤独寂寞么?”

“公主……老……老爷……少……少爷……”

朱徽妍又是一阵苦涩,说来说去,也就这么简简单单、含含糊糊怪调,也还就这么几个字眼,微微叹气一声。

“老爷不用担心,大明朝还没哪个敢对老爷动手,少爷也不用担心,有军中将勇护着,当是无碍。”

“行了,你也下去吧,本宫要休息一会儿。”

玛依拉听不懂太多明国话语,但是摆动的手掌还是可以理解的,无奈起身,如同婢女一般微微蹲身福礼。

房门轻动,朱徽妍只是盯着帐顶,突然发觉自己是如此想念北方的人儿,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儿。

“相公……”

“妍儿……”

……

“十六了……”

……

无人听到房中低喃,玛依拉不能,抱着身强体重的儿子的张氏不能,刚刚出了房门,侍女发饰宫女忙上前紧跟在后。

城主府颇为简陋,没有什么高墙大院,与这个时代四合院稍微不同,院墙只是些栅栏,除了议事厅堂稍好一些,余者并没有明显的主次一说,正对着大门的是议事堂,后面本应与乾清宫那般,也应该有一处家主正厅居房,但是在本应该表现出地位尊崇的居房并不存在,而是一处刘卫民专属书房,一座两层楼环形院落书房,东侧是朱徽妍居所,西侧是张氏小院,整个城主府反而没有刘卫民自己的专属居处,前来寨子时,要么随意在书房划拉点空当,要么居住在朱徽妍的小院中。

出了小院,途经看守甚严的书房小院,张氏微微站定,抬头看着院门上书写歪扭七八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门联许久,儿子却在怀里扭动着指着歪扭难看字迹,嘴里更是哇哇叫着“爹爹”不停。

张氏不明白,为何他会将这幅握着儿子小手书写的门联挂在此处,今日再见,抚摸着儿子头顶许久……

“娘娘,大皇子不能暴晒太久。”小桃低头轻声劝解。

“小桃,老爷……是个好爹爹……”

……

“通知四爷,通知各军将勇,让何管事准备二十万石粮食、二十万两银钱,皇长子……皇长子明日入城、入宫!”

“小桃谨遵懿旨!”

……

“相公,明日爝儿要入宫,是不是有些早了些?”

刘之坤站在刘家寨正中心最为高大烈士塔顶,带着媳妇、儿子,一层一层打扫每一个银质祭碑,低声念着每一个阵亡将勇,一层一层攀爬着这座底座近乎一亩,高大近乎十丈的钢铁水泥巨塔,围着中间十人方能搂抱的通天巨柱一路登顶,京城惊天巨变,驸马府阶梯教室玻璃窗、琉璃盏碎裂一空,地龙翻身毁坏屋舍无数,十丈巨塔却纹丝不动,他知道,手按着的巨塔,地下尚有数丈不见踪影。

站在塔顶看着几若京城的巨大城池,嘴里呼吸粗重了一分,每每登顶,每每回想曾经过往,心下就是一阵不屑,不屑曾经的可笑。

耳听着孙氏话语,沉默良久,刘之坤喃喃低语。

“当年的三兄……只是个不言不语的卫卒,大明祖制,卫所卒,一户五丁者,允一丁科考脱籍。”

“我刘家四房,有爹,大兄,二兄,三兄,是我刘家寨刘姓仅存的第四房,正好仅够一人脱籍科考……”

“好男不为卒……”

“卫所田地日益缩减,一户五丁,何以养活一户五丁?一日为军卒,一生为卒,子子孙孙永远低人一等,民田税三升五合五勺,守国守土军卒却须税一斗。”

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目光深邃、幽远……

他知道,整个寨子没有闲人,除非真的卧床不起,娃娃上学堂,男人、女人做工,就算拄着拐杖的老人也会坐在厂子门口,巨大的城池,没有闲人……

“三兄很聪慧,打小相公就知道三兄极为聪慧,尽管三兄不喜多言,若三兄读书,也当科考进仕,可家里只能允许一人读书。”

“有时候……相公就在想,若是三兄读了书,或许此时成了大明朝首辅也不一定。”

……

“三兄不喜过多解释,更愿意一砖一瓦建了这么一座刘家寨,建了这个供后人敬仰的烈士塔……三兄让寨子里家家有水,让寨子里家家有粮、兜里有钱,衮州二十四县百姓好了许多,家中有了余粮,有了丁点余钱,大兄的佃户们有了粮食,只要肯吃苦,日子慢慢总会好起来的……”

“朝廷却将三兄视做眼中钉,曾经的相公……心下也是厌恶、不喜三兄……因三兄……相公被人不喜……”

“善战者无赫赫战功,三兄性子暴烈,却强压着性子,只是做着参赞之事,因三兄不知多少人功名成就,因三兄不知活命多少人……”

“三兄……”

“仅仅只是……三兄做了他人不愿、不屑之事……三兄被人不喜!”

……

“早吗?”

刘之坤微微摇头,俯视着巨大空无一人城池,淡然的面孔愈加坚定。

“是晚了!”

“陛下意外病逝时,爝儿就该为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