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461章 预兆来了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461章 预兆来了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五月初二、初三,数十万百姓聚集在刘家寨子城外,一开始,寨子只是将幼军军帐提供给了百姓,随之城外百姓越来越多,整个子城管事们都是一副眉头紧皱。

刘家寨是十六座子寨连接在一起建成的巨大城池,而十六座子寨就是十六座防御堡垒,随着巨大城池连接在了一起后,又于城外修建了守卫堡垒,用以充当军卒日常训练居住之所,至于他们的家人则住在寨城内。

刘家寨寨城自一开始就是北京城的子城、军城、粮储城池,又存在着驸马府诸多作坊,虽城池巨大,常住居民也只是以净军、幼军、学堂娃娃、工匠们的居所,对外很封闭,尤其是各作坊,就算寨子里之人,有些等级颇高作坊也是严禁靠近。

看着城外京城百姓越聚越多,十六座子寨管事一一前来城主府,商议下究竟该当如何。

十六座子寨,数年来,有些老人已经病逝,除了城主府所在的老何、辽东时刘卫民的马夫赵四、原铁匠主事陈七外,前往了一趟大板升城的三老祖刘耀祖、五老祖刘耀山因年岁太大,只能将主事托付给了他们的孙子刘有望、刘有信两人,另有原抚顺堡战死了的百户刘晟之子刘有才。

与大明朝各亲王府一般,刘家寨,甚至每一个村寨的大族,都会有各房子孙,所谓的各房,就是第一代开创者创业后,子孙各自分家后延续下来的分支,但凡不分家,一般都只能算是一个分支,哪怕这个宗族有十数万人,不分家就只是一支,所有的辈分都是一样的,刘有望、刘有信、刘有才三个主事是同一门房子嗣,还是大房一脉,而刘卫民是四房一系,到了他这一代,四房只剩下了刘家四兄弟,在这个时代极为正常,一般情况下都是因长房占据的田地产业最多,年岁又长而子嗣较多。

刘家寨刘姓一共有五房,因是卫所,另有其他姓氏,老何、赵四、陈七的何、赵、陈就是其中的三个姓氏,除此之外还有孙、胡、谢、马……等十余姓氏,但都是门户较小,有些是因打仗而后来加入的。

萨尔浒明军大败,建州贼虎视空虚的沈辽等地,刘卫民担忧三千将士遗孤遭难,故而才在京城外建起了刘家寨,刘家寨是刘卫民一手建立起来的,居民已经不仅仅是辽阳刘家寨军户,数年来几经更迭,十六座子寨主事刘姓占了五座,余者要么是其余姓氏,要么是些宦官,一同治理这座庞大城池。

一干管事前来城主府,老何如同仆人站在城主府门口,一一与管事们拱手见礼,老何身在城主府,与其他主事不同,他只能算是二管事,但仅仅只是居于城主府,他这个二管事就要比其他管事地位都要稍高些。

“刘管事,请请……”

……

“孙管事……”

……

根据规矩,主事商议寨中大事,只能主事入府,余者不许进入,只能是十六个主事人议事,就是因病辞了职司的刘家三老祖、五老祖要参与,也须提前与公主报备,规矩都懂,随行之人全都在府外门房等待。

刘家寨规矩颇重,说是几时议事就几时议事,一干人按照主次一一就坐,朱徽妍、张氏带着儿子和几个小儿媳,小辣椒、刘马氏、玛依拉三女紧随其后,住进了寨子里的刘之坤、小豆芽的媳妇阿乐皆无资格参与。

公主、张氏一一坐在主座刘卫民座椅左右,刘马氏居于公主之下,小辣椒、玛依拉居于张氏之下,孩子们或抱或坐在椅登,直到一干妇人坐下,十六名管事才齐齐就坐。

看了一圈管事,朱徽妍说道:“年前,驸马言,今岁王【润】五月时,京中会有场大灾,究竟如何还不得而知,但不管如何,事关京城百姓性命,无论有无灾祸都需谨之慎之。”

“子城虽不如皇城之大,亦不算小,但此处为京城军城、粮城,寨中以作坊为主,其中有些作坊尤其之重,粮储之地更是事关无数百姓生死,本宫仔细与两位老祖商议了下,最终还是以为子城可以收纳一些百姓,但皆以外城做出诸多贡献的漕帮家眷为主,若无劣迹之人,今后亦可成为寨城之居民,余者皆安置在外城各军营卫堡,灾祸之后军卒再回卫堡,军将们暂时住进各子寨,诸位可有意见、难处?”

三十余岁的刘有望率先起身,抱拳道:“俺们的子寨挤一挤可以安置两万人,若是还安置不下,名下皇庄亦可安置两万人。”

“俺们的子寨没有太过重要的作坊,可以安置百姓多一些,三四万人没问题!”刘有才起身大声说着。

“俺那里可以安置一万来人。”

……

“老奴能安置一千,枪炮厂、大帅的实验室都在俺们子寨里,只勉强安置一千。”

……

“老奴不能安置百姓,要安置只能前往名下皇庄……”

……

玛依拉还听不懂太过复杂的明国话语,只能说些简单的“老爷、公主姐姐”啥的,一干娃娃都比她要强的多,小辣椒低头统计着数字,有两个子寨尤为重要,是学堂娃娃、顶级匠人、学者专门研究之处,别说外人了,就是寨子里的居民都不允许靠近,全是净军专职厮守,从不离开寨子半步。

尽管如此,一阵统计后,除去主城、两个最重要子寨外,十三座子寨可以安置二十一万人,小辣椒将统计之数送到上首张氏手里,张氏看了一遍,年纪较小的塔娜想用小手去抓,却被张氏伸手按住,又将信件送到怀抱着刘大少的朱徽妍手里,刘大少不知多少次因为乱抓纸张、信件小屁股挨揍了多少回,自几个月大就被刘卫民拴在胸前给娃娃们授课,在人前很是老实,并没有抓纸张,而是低头看着看不懂的数字,纸张最后落在刘马氏手里。

“二十一万……足够安置军卒及漕帮家眷。百姓人数较多,卫生一定要注意些,饮食用水暂时由寨子里统一提供,优先自漕帮家眷中选出些妇人为厨娘、帮工,每日以三十文银钱计,所食所用皆有驸马府支付银钱,但寨子里的规矩一定要遵守,绝不允许有欺压、犯法之事发生。”

“各子寨佐吏必须每日上报百姓情况,必须保证每一人都安安稳稳度过这个月。”

“哪一个子寨出了问题,本宫不问他人之责,本宫直接找诸位问责!”

一干主事齐齐起身,抱拳躬身。

“诺!”

几如军中,没有多余话语,只有一个叉手“诺”字!

刘家寨自辽东前来就是卫所老弱,无论净军、幼军皆是军方之人,各主事虽为民务主事,所有军方事宜皆由驸马府掌控,但他们身上依然带有明显的军旅习气。

王五月初二,外城百姓率先离开京城前往刘家寨,大批百姓如同逃难一般,恐慌蔓延到了皇城之内,唯一好一些的,内城百姓多是本地之人,多多少少有些亲戚可以投靠,大批大批百姓逃离京城,原本坚持刘卫民虚妄、诡言、妖语的官吏、士子也慌了,也跟着跑出了皇城,当然了,也有些较为顽固之人,说什么也不愿逃离。

百姓的恐慌让张嫣惶恐,但朝廷的官吏们好像还是一样的低效,更有近千顽固的老学究、官吏、国子监跪在承天门前。

师明低头急匆匆进入坤宁宫,来到宫门外被一中年崔姓宫女伸手阻住,强忍无奈焦急站在外面,脸上却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来,知道眼前的女人根本不是此时的他可以轻易得罪的。

等了好一会,崔嬷嬷才带着两个低头小宫女走了出来,冷脸说道:“太后正与信王殿下商议国朝大事,没时间召见你,先在这儿等着!”

不等师明开口,崔氏转身走入宫内。

……

“师明公公,不会真的出了大事吧?”

师明脸上焦急,看着眼前原本是司礼监文书房书吏,此时却成了看门房的孙公公,张了张嘴,却一咬牙,话语没说出口,提着衣摆就要闯入坤宁宫,孙公公大惊,上前拦住。

“师明公公你……”

“你!”

“唉!”

师明跺脚一叹,二话不说,提着衣摆转身急匆匆奔走离去,孙公公看着眨眼睛没了踪影的师明,心下没由来的一阵心慌。

师明顾不得擦拭额头,一路狂奔冲向乾清宫,这次无人阻拦,直到要进入宫内东暖阁时,魏忠贤掀帘走了出来,见满头大汗的师明,一愣,继而心下没由来一惊。

“师明,你这是怎么了?”

“魏公公,出事了,出大事了,陛下……陛下必须离开京城!”

魏忠贤手脚猛然一抖,上前一把抓住师明衣领。

“到底怎么回事?”

魏忠贤出自御马监,精于骑射,尽管此时已年老,师明又怎能抵挡,差点双脚都离了地,嘴里忙慌张大叫。

“牲口房……牲口房……牛马莫名受惊……是……是大震……”

“什……什么!”

魏忠贤大惊,河北易于地震,魏忠贤本就是河北之人,频频发生地震,几十年来,魏忠贤不知经历过了多少次,知晓地震前预兆,惊骇之下,根本不管师明,丢下蹲地一阵剧烈咳嗽的师明,转身冲入房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