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393章 围捕蝗虫【第三章】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393章 围捕蝗虫【第三章】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二月北方尚冷,三月方春暖花开,万虫也开始复苏,蝗虫的寿命通常两个月,蝗虫灾真正爆发时会在夏秋两季,而此时是四五月,也还只是看出些苗头,挽救还来得及。

刘卫民向名下各皇庄下了最为严厉军令,带着两百骑连夜赶往衮州,他需要亲眼看到后才能有直观的认知判断。

一般普通百姓都是自家老母鸡孵小鸡,也有百姓用火炕孵小鸡的,尤其是北方。南方的鸡或许是气候的缘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孵化鸡鸭,每当小鸡长大,下蛋后若无人及时收取,每当下了二三十个就会抱窝孵化小鸡,北方的鸡也有孵化小鸡的,但因气候较冷、粮食不足,农户存的鸡蛋较少,不少母鸡不孵化小鸡,或是一年就孵化一窝,也就有了火炕孵化小鸡之事,走乡小货郎也会带着小鸡苗与农家换些粮食啥的。

皇家学堂经过几年不懈发展,名下学员数千,而这些娃娃全是刘家寨提供衣食住行,每日就需要数千鸡子、数百斤肉食,更何况还要给数万幼军提供肉类,全依靠购买是不现实的,也就有了自己的牲畜、家禽养殖厂子。

刘家寨及各皇庄养殖厂子与民间百姓不同,养殖厂子的鸡鸭是为了产下足够的蛋,根本不让母鸡、母鸭与公鸡、公鸭接触,产下的蛋都是无法孵化出小鸡的蛋,民间百姓养的鸡鸭就不同了,几乎每一个都是可以孵化出来的受精蛋,寨子有自己专门的孵化鸡鸭作坊,再加上民间自有火炕孵化之人,只要向民间百姓收购受精蛋,孵化出数十万小鸡小鸭并不是很困难。

刘大驸马带着亲兵护卫这边离京前往衮州,皇帝朱由校那边就得知了消息,看着刘大驸马呈上的折子,也极为郑重了起来,连夜召见门下监侍中兼内阁阁老的方从哲,要门下监立即遣人前往山东、河南、两淮、陕甘、山西、河北等地,要在最短时间内弄清各地蝗虫多寡情况。

皇帝下令,门下监必须在七日内拿出防治蝗虫方案,第二日更是对不明所以的亓诗教一阵训斥,要他一个月内整治吏治,同时罚俸都察院数十御史,遣数十御史巡视各府县,但凡发现疏于民事,对民田蝗虫视而不见、枉顾百姓性命官吏者,立即革职查办。

皇帝一次性罢职如此之多官吏,魏忠贤荐举崔呈秀左都御史,一举夺得都察院察举之权,亓诗教掌吏部,魏广微掌礼部,崔呈秀掌都察院,张鸣鹤、王化贞掌兵部,何宗彦掌户部并入内阁任事,大理寺左少卿余懋衡升任刑部尚书,原吏部左侍郎孙玮任工部尚书。

因弹劾刘大驸马戕害皇女、有违礼法之事,皇帝大舅哥恼怒,朝廷罢去降职不少人,也因此不少人得了晋升,晋升之人多是魏党或五党之人,东林党一些人也得了些晋升,但魏忠贤却执掌了吏部、礼部、都察院和结交兵部尚书张鸣鹤得了半个兵部,再加上余懋衡年事已高多病,刑部也安插了不少人,六部也只剩下了户部、工部和半个兵部在东林人之手,但因孙承宗成了东林党魁首缘故,以辽东十余万兵马,也与魏忠贤打了个半斤八两。

看到邸报的那一刻,刘卫民就知道此一局是魏忠贤胜了,看着孙承宗是掌了十数万兵马,但大明朝的政治根本就是文官压着武官的,内阁魏广微成了首辅,余者是亓诗教、王化贞、崔呈秀、何宗彦,东林党首辅未能得到,且仅占了两人,逐渐丢失阵地是显而易见之事,可这都与他没了关系,只是上奏了一封奏折,大致说明一下因何出京,也并未弹劾这个那个的,却引起皇帝对地方官吏的极大不满,京城官吏们又会张嘴说什么他也不予理会,皇帝大舅哥不满地方而牵连了他人,也不算是他的错吧?

北方自年后就少雨,宁德驸马府半数田地,但凡远离水源的田地一律栽种土豆、红薯、玉米等作物,天旱并未对宁德驸马府造成太大影响,可百姓可就倒了大霉,眼看着田里庄稼一日日蔫了吧唧,不少百姓夜里偷跑到皇庄红薯田里,偷偷割秧栽种,红薯也就这点优点,只要截了秧苗插上浇了水就能活,对于百姓夜里偷偷割苗栽种,皇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刘大驸马没有乘船,而是沿着运河一路南下,不时会跳下战马查看沿途河流滩涂两侧草丛,自入了山东地界,一日心惊一日,河北稍好一些,自打入了山东地界后,滩涂两侧草丛的蝗虫越是向南越多,到了东昌府时,已经不能说是多了,都开始打脸了!

“一群混账……一群混账”

越是向南越是心惊胆颤,情绪越来越暴躁,嘴里骂人话语就未曾停止过,蝗虫灾不是没有预兆,年后未曾下雪,未能冻死足够多的蝗虫卵,再加上天旱,很容易发生蝗虫灾,当天气异常时,地方官吏就应该注意,就应该每日让人查看滩涂两侧蝗虫数量,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可蝗虫都开始打脸了,竟然还无人上奏朝廷,若非孟府来信,他还不知道山东会如此严重。

刘卫民一路沿着运河南下,一路查看各地蝗虫情况,行程并不是很快,孟府也与一些理事会长者一同在衮州地界等待,见了一群理事会长者,原本该暴躁骂娘的刘大驸马却怪异的冷静了下来。

一干长者与他较为熟悉,没过多客套,相互拱手相互行了礼,孟承礼一干长者沿着滩涂,看着蹦跳飞窜的蝗虫,说道:“今年气候较为诡异,看似天冷却无雪水降下,再加上天旱早暖,蝗虫也就多了起来。”

刘卫民微微点头,苦笑道:“今年天气看似诡异,其实也能够解释的清楚,北方冷空气太过强盛,占据了北方时间较早、较长,这才使得未有雪水降下,孟老收到了驸马府紧急送来的信件吧?鸡鸭可有购买些?”

孟承礼微微点头,说道:“登莱、青州稍好些,可是东昌、衮州蝗虫增多消息传入周边其他府县后,农家并不愿意出售手中之鸡鸭,价格也一日涨一日,收买的鸡鸭并不是很多。”

刘卫民微微点头,说道:“暂时应该还能来得及,理事会商议下,要在三日内拿出个方案来,主要有两个事情,其一,驸马府承诺,一斤晒干蝗虫一斤盐巴兑换,其二,每户免费发放二十只小鸡、小鸭,五十万只鸡鸭发放完为止,并承诺宁德驸马府予以回购。”

“本驸马没有其他要求,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沿着运河、黄河两岸,不止是衮州一地,一定要发动衮州二十四县所有百姓,亲戚旧故啥的,要把这两个消息传遍沿河两岸,驸马府不怕任何人赚了银钱。”

一干老者皆有些无语,孟承文犹豫说道:“镇国,蝗虫无数,一斤蝗虫一斤盐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见一干老者点头,刘卫民心下感慨,指着飞起的蝗虫,叹气道:“蝗虫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小鸡小鸭就算能够捉住他们,也需要一两个月,此时已经五月,看着眼前情景,若再耽搁些许时间就已经晚了啊!”

各产盐地盐巴出厂价不同,一般是五六文一斤,贩卖出去就不同了,少则十几文,多则两三百文,越富裕地方盐价越高,越偏远之地价格越高,一两银钱说着是一千文钱,实际却非如此,一两上等雪花银至少要制造一千五百文一掰就断铜钱,一两银子购买三石江米,麦谷四石以上,一石粮食以一百二十斤粮计,一斤麦子只是价值三五文,当然了,这是粮价最低之时,遭灾后几十倍上涨也是可能,但不管如何,一斤盐巴往往需要五斤粮食来换,一斤蝗虫兑换一斤盐巴也绝对算是高价了。

听着刘卫民话语,一干理事会又是感慨良多,孟承礼一脸严肃道:“镇国放心,理事会会在最短时间内在二十四县张贴告示,会通知每一村寨!”

“嗯,那就麻烦了孟老,此事越快越好,今年本就天旱少雨,绝不能再遭受蝗虫灾,事关无数百姓生死,绝不可大意了。”

一干理事会长者纷纷点头,刘卫民又与他们巡视了一段河滩,前往衮州府城时路过水泊梁山,看到更加密集乱跳的蝗虫,担忧更重了三分。

进入衮州地界时,亲兵护卫就八百里加急通知二十四县会议,等他和一干理事会长者返回衮州时,二十四县县令、主簿、县丞主官已经全都到了府城等待。

也没过多废话,上百人闭门会议三日,三日后纷纷各自返回辖区,在整个衮州府进行挨村挨寨宣传,村正挨家挨户上门,拿着衮州府告示宣讲,无数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开始了全府大围剿。

一斤蝗虫一斤盐巴的诱惑太大了,消息随着无数人奔赴周边府县,更多的人开始抓捕蝗虫,而刘卫民在闭门会议后,带着人离开了衮州,开始沿着运河一路南下两淮,沿着运河、黄河巡视河南、山西、陕甘等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