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375章 刘大驸马的瞎掺和【第三章】

这个时代虽是文人压着武将弹头皮,也没了什么真正的世家存在,但不代表就真的没有世家,而卫所大大小小的武官,事实上就是另一种存在着的世家。

子孙世代为武为将,虽财富比不上一些商贾,但这些将领世代都有着真正“奴仆”家将,世代为将,谁又能知晓相互纠缠在一起的人脉关系有多少?

没人知道……

整个人漂浮在水面,手脚不动分毫,甚至双臂枕在了脑下,双腿很自然漂浮在水面上,只是调节自身呼吸保持着整个人漂浮在水面,看到他这般,小三不由一阵苦笑,他在学堂听过小旗大人讲解密度问题,知晓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知晓人肺膨胀后会增大受力面积,也知晓羊皮囊子不会沉底,可却做不到这种自然漂浮在水中。

正当小三想着,是否真的因为自己惊慌才导致的沉底问题,耳边响起一声长长叹息。

“这件事情……不用想也知道不可能啊……三儿,爷们是不是该越狱了?”

“啊?”

小三没想到他会突然说了这么一句,刘卫民却仰天苦叹:“真闹腾大了……咱家也扛不住啊……本小旗大人虽罢去了江浙一地的将勇不用,可也没他们这么疯,更没彻底动了所有人的奶酪,也没动他们的子侄,可是……袁崇焕这么整,是要所有卫所群起而反啊……”

“哗啦……”

刘卫民陡然挺身而起,自水中站起,一边甩动毛巾,一边恼怒道:“不管了,爱咋滴咋滴,反正这事儿太烂,总不能让咱家养活百万卫所军卒吧?”

泡澡堂子是刘大驸马最喜欢的一件事,却因为袁崇焕、皇帝大舅哥弄的啥兴致都没了,匆匆穿好了衣衫后,抱着小脸红扑扑却饱含泪水的儿子出了房,刚一出来就见张氏拿着厚实的裘衣。

将儿子送到张氏怀里,自顾自背着双手走向书房,张氏一脸怪异看着远去的身影,每次见到他都会有事没事嘟囔几句,今日这是怎么了?

书房很简陋,没什么山水字墨,只有一张并不标准的简陋世界地图,除了桌椅就是两个书架和一个武器架。

刘卫民坐在桌案后,没有去碰触任何纸张、书籍,而是皱着眉头思索小三送来的话语,良久才去翻开小三送来情报,强忍着恼怒一页一页看过,最后还是没能忍住。

“砰!”

“娘希匹的,怎能如此混账胡闹?”

不看不生气,看罢更是烦躁恼火,略过实施计划不理,反正皇帝大舅哥也没答应,但是卫所屯田……

三日后……

“陛下,陛下……”

师明拿着报纸急匆匆闯入乾清宫东暖房,今日朱由校有些风寒咳嗽,早早的结束了朝议,正在张嫣服侍下喝着汤药,师明的急切还未停下,魏忠贤拿着报纸又跑了过来。

朱由校心下一惊,忙从师明手里拿过报纸,被报纸头版大大的标题镇住。

《论各朝军制兴衰及我朝之卫所制度之思考》。

“这……”

还未震惊回神,一大帮朝臣们也急吼吼跑了过来。

“陛下,刘驸马大逆不道,竟将我朝比作亡国之朝,臣弹劾……”

**星大怒,还未说完,朱由校却摆了摆手阻止,双目却紧盯着文中所述内容。

“以史为鉴知兴衰,明得失、更替,天下兴衰匹夫有责,刘某……自秦之二十功爵制始,至汉之全民义务兵役,至隋唐之府兵,至宋之募兵,至今之卫所军户……”

刘卫民自春秋战国开始,挨个分析各朝军制,解析里面的优劣、兴衰,重点说起秦始皇因何可以统一六国,又因何汉朝兴起全民义务服兵役,在到隋唐时期的府兵……

从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使用各种数据进行多方面论证。

“蒙元暴虐,末年人口凋零,我朝太祖奋起抵抗,自此得我大明之朝,明者,光也,希望之曙,是故太祖屯田以养军,不增百姓之苦。”

“太祖开屯田八十九万顷,分三百一十万余军,均得二十九亩,岁得余粮两千七百余万石,军自给之,但自正统年,军屯之田仅余半数,何因?”

接着又开始摆起数据,对各个朝代田地、赋税开始分析,由初始经历过动荡人丁稀少占地较多,到了人丁繁盛耕地稀少,从赋税减少到商贾、官僚不断侵占田地,以及到了当前田地税赋仅五百万两的现实。

“人有聪慧愚笨之别,有勤劳懒惰之别,纵观各朝各代,经济脆弱农户因天灾**,因生老病死、婚嫁迎娶、生活不良之习、豪族巧取豪夺……等等因由而不断破产,土地终究会逐渐向富裕者手中汇集,此非人力可阻,民间如此,军户亦是若此。”

刘卫民又举一些实例,他本身就是军户出身,刘家寨就是一个军户集体,对这样的例子太多,随便拿些例子出来极为容易,以实例说明,有些事情确实是因军将们的贪婪,也有一些并非是如此。

“太祖律:凡耕种官田之民,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罚没官田之前朝罪民一斗二升……”

“屯田戍边卫国者税粮一斗,重租者八升五合五勺,卫所军户守家卫国两百余年,租税仅次于前朝之罪民,堪为我朝之楷模,当谨之慎之。”

刘卫民一阵叭叭,竟然书写了整整两个版面,虽然最后也未给出具体解决方案,朱由校看罢后却低头沉默许久……

“唉……”

朱由校深深叹息一声,抬头看向孙承宗,默默将报纸送到面前。

“老师,卫所……卫所之事……还是……谨慎些吧。”

孙承宗沉默,魏忠贤眨巴了几下眼睛,忙上前说道:“陛下,老奴以为驸马爷说的有些道理,谁家能没了个难处,若真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军卒拿了田地求到将领门前,将领们是冷脸拒绝,还是触犯律法收下?或许就因为这个田地可以救活了自家父母、子女一命,若将领们不买了他们的田地,与杀人父母又有何异?”

杨涟上前一步,抱拳冷脸道:“臣不赞同魏公公话语!文中也说了各朝衰亡缘由,皆因土地流失之故,盛唐之时府军之田流失,府军之制难以继续,今我卫所屯田亦是流失七成,若不还田于军,卫所今后又如何以续?又以何人守家卫国?”

魏忠贤大怒,冲着杨涟就是一阵暴吼,怒道:“那你想怎么办?把所有将领田地全都收了,全都分给军户?太祖之时每户二十九亩,有的把自个田地卖了银钱,有的没有卖,换了银钱的因你一句话语白得了二十九亩银钱,那些没卖田地的呢?那些花了银钱买了田地的呢?”

“说军户将领,你们自己又买了多少田地?是不是也要还给卖了田地的百姓?”

众人大惊,顾秉谦忙上前拉住魏忠贤,却被老宦官一甩衣袖甩开。

“陛下,老奴赞同驸马爷话语,卫所屯田流失,民田流失,原因诸多,需辨别原委,需谨慎待之,宜稳妥为上,军屯不同于民田,军心更不宜太大动荡。”

魏广微上前一礼,说道:“臣赞同魏公公之言,军屯田地日益减少是事实,但亦要谨慎待之,若河南、山东、江南等地冒然妄动,辽东、蓟州、宣府、大同、三关、榆林、宁夏、固原、甘肃九镇亦军心浮动,臣以为当稳妥为上。”

余者众人相视后,一一躬身礼拜,皆以为当稳妥,就是东林党一派也不得不低头,魏忠贤那句话语杀伤力太大了,若也逼着他们还田……虽不大可能,亦够吓人的。

朝廷上因卫所田地争论不休,民间更是争执不断,尤其是五军都督府大小官吏们对孙承宗、袁崇焕极为不满,甚至趁夜向他们府邸扔死猫死狗发出死亡威胁。

五军都督府是天下军卒的实际管理者,除了最顶层大佬们是功勋们担任外,底层官员多是卫所出身,各家各户都有不少田产,事儿一出来,就算自个自认倒霉,他们也绝不敢认下这种事情,除非他们想死无葬身之地。

一干大大小小官吏全都跑到郑国泰家中,手里全都拿着张报纸,吵吵嚷嚷让人极为头疼。

郑国泰因为诸多原因,至今还任着五军都督府都督,本胆小怕事的他不愿招惹这种烂事,可也挡不住这么多人上门砸门。

“大都督,俺姓刘的不信国公府,俺就信大都督,您老说该咋整?”

众人见佥事刘能恼怒起身,乱糟糟的房中一静,全都看向愁眉苦脸的郑国泰。

稽义张礼国见无人开口,也站起身来,说道:“大家伙也都看了驸马爷的报纸,知晓驸马爷是向着俺们的,但朝中小人却想着要了咱们的命,这事儿绝对不能答应了!”

“张稽义说的好!绝不能答应了!大都督,您说咋整?!”

……

又是一阵乱糟糟。

“诸位……诸位!”

郑国泰无可奈何,伸手一再下压,许久才将乱糟糟压下。

“刘驸马既然已经在报上刊登了此事,想来刘驸马是不会不管不问的,想来陛下也不愿各卫所动乱……”

“都督,这可不成啊,若没个准信,俺们心下都不安呐!”

“是啊,都督,不如……不如都督去求求……求求老贵妃奶奶……”

“对对,只要老贵妃出马,驸马爷肯定帮咱!”

“大都督,您老就去一趟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