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282章 击掌为誓【今日三章,第一章】

“可是一方太强了,根本不允许敌人抵抗,上前就一棍子打死,占领了地盘,就只会一阵雷雨,之后始终晴天,毕竟都占领了嘛,自然没了可以杀死的敌人,也就风平浪静。”

“小冰河时期就是这个样子,正常情况下,北方冷空气不是很强,没有实力一举击溃南方暖空气,但是呢,正如北方冷空气突然变得强大无比,南方暖空气在陕甘、陕西、河北、山东、河南这些地盘根本不堪一击,很短时间内被北方冷空气击败,这些地方就会长达几个月不下雨,全是大晴天,就会有了旱灾。”

“而南方福建、广东这些常年都比较热的地方,原本不会遭到北方冷空气的侵入,也会因为变得强大的北方冷空气的侵入而相互厮杀不断,就会有连绵数月降雨,就会有洪水之灾。”

听了他稍微解释话语,尽管还有些不明白,但朱由校明白了一件事情,不确定说道:“大兄的意思……脚下大地大震,咱们这些年的天灾,都是大地自己的缘故,并不是因为朕做的不好缘故?”

刘卫民一愣,眉头微皱,说道:“自然是大地自己缘故,地震是自然,风雨雷霆是自然,春夏秋冬是自然,黑夜白昼是自然,皆因是脚下大地自己旋转缘故,与陛下又有何干系?敢胡言乱语,直接抽他!”

朱由校心下松了口气,山东大震,又引起兵灾,民间就有些流言流语。

稍微解释了下大明朝因何会近些年天灾不断,两人缓步走在前,一干群臣阴着脸跟在后面,魏忠贤听着刘卫民话语,有些没听明白,天灾的问题有了些懂了,尤其用两军交战来做比喻,民间流言流语他也是听了些,甚至钦天监也有些官员上奏,请求皇帝可以远小人啥的,原本还有些忐忑,支棱着耳朵偷听了些刘卫民解释话语,心底竟然有些恼怒起来,他不是恼怒刘卫民以往从未解释过大明近些年为何灾祸不断原因,而是恼怒那些混账们将他也划拉到了小人堆里,心想着再有哪个混账将天灾与他,与小皇帝挂钩,定不会轻饶了混账。

心下正暗恼民间流言流语,听到刘大驸马将话题转移到原来的话题,魏忠贤忙收起心神,唯恐落下重要的事儿。

“山东较易发生地震,北方原本就比较容易干旱,再加上河水较易水淹河南、山东、两淮,此时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天气诡异且多变,天灾频繁,山东三两年内遭灾也正常。”

“臣可以判断出山东两三年内必会遭灾,至于是地震,还是旱灾,或是水涝之灾,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府几乎拥有了大半衮州田地,佃租极高,放贷利钱翻倍,若无贼人蛊惑尚不会引起民变,最多天灾之下,饿死无数百姓。”

朱由校点头道:“闻香教自王森死后就隐入暗处,大兄发觉了李三才私售与他们兵甲器具,自也发觉了他们欲要起兵作乱的苗头,又因这些贼人藏于山东,因而才会以为山东必会有兵灾之事。”

刘卫民伸手一把搂住这位大舅哥脖子,摇晃了一下,一脸笑意。

“没恼怒京卫的兵败吧?”

“没有恼怒,自得知六妹抓了徐鸿儒等一干乱匪家小却停步不前时,朕就有些知晓大兄定然早有准备,心下也只是有些疑惑不解,但也知大兄定是有些算计的,后来想想,也只有曲阜孔家值得大兄如此。”

“陛下说的是,臣自在外城抓了徐鸿儒之女,就在算计曲阜,钱财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曲阜所占田地。”

刘卫民笑道:“陛下也知,臣并不反对他人占了多少田地,臣只是反对种地不向朝廷缴纳赋税,也只是反对拥田者佃租太高,反对逼民造反者。”

朱由校微笑道:“所以大兄才会逼迫徐鸿儒攻打曲阜,只有贼人占了孔府,大兄才有机会得了两千万两银钱,才有机会抢了那些田产,可大兄有没有想过后果?”

刘卫民笑道:“陛下所言算是对的,只是逼迫徐鸿儒攻打曲阜上……不需要臣逼迫,徐鸿儒就必须攻打曲阜,一者曲阜压榨百姓狠了点,又是高佃租,又是高昂借贷,再加上祭祀时所需贡品物什……”

“若言江南乃我大明之根基,山东、河南即为大明之腰腹,之前臣也是说了,本就易于遭灾,如此之下,只有宽待于民,只有山东、河南稳妥不乱,大明朝才能腰杆挺直,而曲阜却积攒了太多民怨,民怨起,想要消除却极为困难,正如人若厌恶了一人,也很难再生欢喜。”

“民怨沸腾,需要疏导、发泄,产生民怨的源头,自然也成了衮州乱民讨伐的对象。”

“二者,兵灾未起时,尚还可以收获些粮食,但是兵灾一起,势必会造成无数田地荒芜,会有无数饥民,衮州二十四县被抢了一遍,可还是无法养活这么多饥民,若想稳住,让无数灾民听话,徐鸿儒就必须夺下曲阜获取粮食。”

“所以,无论如何,徐鸿儒都需要夺下曲阜,公主之所以抓住乱匪家小,只是为了要挟他们确保孔府、孟府、官吏们的家小安全,确保乱匪少作恶、少伤人命,给他们头上戴个枷锁而已。”

朱由校微微点头,说道:“大兄所言甚是,乱民一起,死伤就极其难以控制,以他们的家小来约束少伤人命,等到他们得了曲阜,以为可以用圣人子嗣要挟大兄时,再强势击垮他们的抵抗意志,让他们绝望无助,剩下的也只是任由大兄予取予求,只是朕有些不明白,大兄又为何要放了那些匪人?”

刘卫民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奈叹息一声。

“做人终究还是要讲些信誉的,不管是对自己人,还是对待敌人。”

“大海上有一座无人岛屿,那个岛屿距离我大明本土几千里,毒虫无数,碰触人畜即死,是个天然的囚牢,答应了放他们一条生路,诺言就不能轻易违背,而他们留在咱们大明本土,谁也说不准哪天又跑出来反叛,那座岛屿却是他们最佳的去处,臣还想着问陛下多讨要些罪人,或者今后的罪人都流放到那里,人少了,臣怕都成了毒物口中食。”

“大兄,你想要那座岛屿?”

“算是吧。”

刘卫民轻声叹息,说道:“那座岛屿毒虫太多,整座岛屿是不小,一半是高山沙漠,一半与鞑靼草原差不多,适合养羊放牧。”

“臣入江南,小琉球岛上的黄金、铜矿够陛下开采几十年,大海上尽管还有些零零散散的小股海贼,却很难再对大明造成了危害。”

“又自孔府得了两千万两银钱,有这些钱财做底,朝臣们就算折腾的狠了一些,想来三五年也是无碍的,臣得罪了曲阜太狠……”

刘卫民不由转头看向魏忠贤,笑道:“曲阜二十四县的报告,魏公公想来也是见过了,朝臣们应该与公公有了约定了吧?”

魏忠贤冷汗瞬间冒了出来。

“驸马爷……老奴……老奴……”

魏忠贤想要辩解,却被刘卫民抬臂打断,笑容依旧。

“魏公公莫要担忧,本驸马知晓自己做下的事情究竟会有何种后果,只不过……公公若是可能,还是让那些童生们留在衮州吧。”

“特例,终究还是特例,也都是些小吏,一辈子都让他们是小吏就够了。”

刘卫民又看向一脸诧异的大舅哥,笑道:“朝臣们以为臣会割裂了文臣,破坏了科考之制,实则臣并无这个想法。”

“臣性子霸道,今次又在衮州犯下了如此大错,尽管臣心下并不认为是多大过错,虽也算勉强堵住了衍圣公的嘴,但明眼人一眼就知究竟如何,这也会给朝廷,给陛下造成很大压力,让陛下为难。”

刘卫民无所谓一笑,说道:“也就陛下仁慈,换了他人,一刀砍了臣的脑袋都是轻的,哪里会出城迎接臣,所以臣准备养老,净军、幼军、江南之事,包括已经平稳了许多的山东,所有职事,臣都还给陛下,还给朝臣,只是希望陛下可以保留登莱,不是臣想着占有,而是因为登莱很重要,将来解决辽东建州贼,必须要借助登莱水师,换了他人执掌登莱水师,臣不甚放心,余总兵做事甚为稳妥,臣也能安心耕田种地,放羊养牛。”

魏忠贤心下一惊,朱由校却一阵沉默,沉默良久,摇头说道:“大兄欲以安南为我朱家宗室之王封国,朕亦可将大兄所言之岛屿封国于大兄,与大兄与国同休。”

“净军可重置于内廷,江南虽还有诸多事未了,有方阁老、刘公公在,有大兄所设三位副督在,想来也不会有太大变故,江南之事算已毕,大兄可辞去海务总督一职,而山东……朕答应大兄所言,建贼未平,登莱总督不变,衮州二十四县所有现有官吏不变,但大兄必须执掌幼军!”

“大兄答应过皇爷爷,答应过父皇,答应过朕,大兄尚还未替大明训练五万强军,还未平定建州贼,而且……大兄不在……朕……朕心不安!”

刘卫民心下一阵感叹,脸上却苦笑不断。

“大舅哥啊……”

“行吧,大兄给你训练五万强军,五万可以征战到天边的军卒,但咱可得说好了,天下平静后,你得允许大兄正儿八经的耕田种地,不能老是让大兄得罪人!”

“小弟与大兄击掌为誓!”

“啪”

“呵呵……”

“臭小子……”

两人击掌为誓,一只大手很是大力揉弄着曾经小弟的脑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