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279章 为国为民不是空言应付【今日三章,第一章】

“客座?”

“大人……是不是有些不妥?”

韩、孔胤植脸色不由一变,正待开口阻止,孟承礼却抢先一步问出,两人也只能强压着冲动,等待刘卫民解释。

“理事会……只能算是民间乡老监督官府临时机构,孟老也知,衮州遭灾最重,又有民变,原有官吏不是遭了难,就是跑去京城,向陛下告小子的状去了。”

也不理会他人一张臭脸,他可不在乎他人欢不欢喜,总不能还恬着脸说告自己状之人好吧?

“孟老也是知晓,各县情况,官吏可以等,百姓田里的庄稼等不得,一日冷一日,没了房屋的百姓也等不得,小子也想用些学问高些,肯吃苦助民致仕进士、举人为官为吏,可不是因为小子性子太不招人喜欢吗,这才无可奈何用了些童生。”

“各县都如此了,州衙就更不用提了,小子无可奈何,这才以理事会过问二十四县之事,以诸位公正、持重长者掌管衮州二十四县,不仅小子放心,朝廷也没什么可以担忧的,但理事会终究还只是民间,官府治理地方,就要为一方百姓负责,就要让百姓知晓、让百姓满意。”

“税收取自于民,民以税银养活官吏,官吏几如民之聘请之掌柜,所做之事自然要向民间汇报汇报,而韩阁老、顾阁老则是朝廷之内阁大臣,自不当介入官向民汇报之事,至于二十四县向官府汇报,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相互间没有太大牵连干系,但是两位阁老毕竟是陛下任命前来,代表着陛下对衮州安置百姓的重视,故而……小子以为,两位阁老客座旁观即可。”

孟承礼深吸一口气,郑重点头,说道:“大人所言甚是,小老儿听从大人之言。”

刘卫民微微点头,又向韩、顾秉谦微微拱了拱手,说道:“两位大人代表了陛下前来,希望两位大人莫要干涉二十四县向理事会,向衮州二十四县所有百姓汇报所做工作事宜,若疑议,两位阁老可以官府名义,二十四县另行向两位阁老汇报工作。”

“为国为民,不仅仅只是一句话语,也不是自己说为了百姓就是为了百姓,要让百姓满意,要让百姓自己眼睛看到,实实在在得了好处,如此才算是为民为国。”

“若两位阁老大人以陛下所授权柄,干涉百姓听取二十四县官吏汇报政务,本驸马就有理由怀疑两位大人的公正性,本驸马亦会行使陛下所授山东总督之权,驱逐两位大人离开山东!”

话语很是不客气,韩、顾秉谦两人傻眼了,孔家之人,又跑回来的山东巡抚赵彦傻眼了,就连信王朱由检也是一脸不可思议看着他,唯独师明一脸苦笑。

刘卫民也不愿太过搭理文官,向孟承礼一拱手,说道:“衍圣公所献粮食尚不足来年百姓食用,小子还需返回京师筹调粮食,此处之事暂托付于孟老,望孟老以民为重,竭力帮助衮州百姓渡过难关!”

说着,向孟承礼深深一礼。

孟承礼忙弓腰抱拳还礼,深深说道:“大人高义,小民自愧不如,还请大人放心,我孟家定不负大人所托!”

刘卫民微微点头,与一干人一同进入府衙,也不太过与他人多言,只是与一干理事会理事交待了些事情,甚至还未等顾秉谦、韩两人插嘴,刘大驸马一拍屁股……

跑路了!

他又不憨不傻,朝廷派了两位阁老,就算顾秉谦是魏忠贤的人,可面对士林中威望更盛的孔家,估计屁股在离开京城的那一刻就已经偏了,理念之争最为残酷,夹在两位圣人之中……之前是孔府,是孔家,只是些圣人子嗣,而现在是两位圣人之间的碰撞,如此情景,他还哪里敢随意掺和。

内心是支持孟家获胜,但他知道,这种理念之争,并非一时半会可以决出胜负,只能依靠时间来慢慢证明,但他相信,孟家会最终获得胜利,数百年的后世,已经证明了民为贵、民为国之本的理念更胜一筹。

理事会实则还是御史所做之事,只不过此时的大明朝御史已经成了各党派们的口舌、工具,屁股已经坐歪了,自也失去了公正性。

既然不能保证公正与监督的职责,他就有理由一脚将其踢一边去。

理事会还很糙、很不完善,胖子不是一日吃成的,饭也是一口一口去吃,他也没有太多经验,需要摸着石头探索,他不怕理事会犯了错,只要给予足够的支持,总会走出条路来,而且衮州是块极佳的试验田,“民为贵”的孟家掌舵,他又霸占了孔家之田,掌控了衮州大半田地,两相之下,就算有些失误,也不当出了太大问题,就算将来他无法在主持衮州、山东,依然可以凭借衮州大半田地间接影响衮州。

一手打造了衮州眼前格局,他也就没有了太大担忧,也就拍着屁股撅腚逃了个没影,当然了,除了五千幼军留在了衮州,一万净军也随之前往京城。

大雪纷飞,上万人沿着运河一路北上,除了少数人前来送行,并无太多文人愿意搭理,一如既往让人不喜、厌恶。

总体来说,刘卫民也没算太过白费力气,至少还有几位孟家老人看着他逐渐远去,逐渐消失在风雪之中……

孟承文抬头看着漫天飞舞风雪,心下一阵叹息。

“一直都听闻此子混账无形,每每欺辱朝臣,乃我朝最大之奸贼……”

“唉……”

孟承礼双手拢在衣袖中,凝视远方许久……

“孔府有些过了,存银如此之多,怎可还如此待民?镇国虽行事有些鲁莽,却也有先祖之敢为天下先之遗风。”

“今时,我大明朝积弊颇多,又屡屡天灾、兵祸颇多,此子作为……甚好!”

……

“兄长所言甚是,今时之士已无士之风骨,虚言妄语者众,躬身为民者少,此子能不拘一格,能甘为孺子牛,亦难怪可得三代帝王恩宠。”孟承义沉默许久,微微感叹。

“可惜……非我孟家之子,今后之道途……艰苦难行,也不知此子可行到何处。”

“兄长,孔府又当如何?”

孟承文听了此话,顿时不满起来。

“孔府越来越过分了,征收百姓半数佃租、借贷更是十成回利,若非如此,又怎会积下如此之多民怨?”

“仅凭闻香教一干乱匪,若无如此之多民怨,又怎会蛊惑如此之多百姓造反,七弟又怎会身死贼人之手?”

孟承礼心下一阵哀伤,看着风雪,像是看到了七弟爽朗大笑身影……

“镇国……或许陛下是对的,镇国伯……六千五百顷田地,仅一成佃租,并且自纳一斗税粮,收一成佃租……更是灾年反哺佃户百姓,百年不变,如此作为,方不负镇国之名啊……”

几名老者不由一阵微微点头,他们活了几十年,知道一成佃租,一百年不变意味着什么。

刘卫民不愿他人得了孔府田地,此时之人若得了这些田地,最后结果也与孔府没有太大改变,也不愿就此分配给佃户,尽管他也想分给佃户成为私田。

靠天吃饭的百姓抵抗风险的能力太差,稍有天灾**即会赤贫,就会卖掉手里的田地渡过难关,他相信,只要这些田地分给了那些佃户,十年后,还能完好保存的佃户,能有两三成就已经很不错了。

放在他手里,早早断了子孙后代的坏心思,早早制订下更加严苛契约,若是将来子孙没本事,田地被直接没收也怪不了他人,反正这些田地无论如何,都只能由佃户耕种,不允许发卖,而且他相信,如此严苛的契约,他人也不会想着收购。

有海洋丰厚收益,补贴给这些百姓,他足以承担住百姓们所要面临的各种风险,所以他才情愿死守着这些田地。

他很潇洒的转身离开了,离开了是非窝,净军有半数是步卒,大雪之下,行军速度并不是很迅速,让他感慨的是,沿途不时会有穷苦百姓,穿着破破烂烂出现在路边,没有太多感谢话语,只是递上一碗姜汤,却让一干净军宦官们泪流满面。

人心都是肉长的,宦官虽没了一块肉,也还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最后的尊严,被人尊重……或许,这是他们追寻一声,却永远难以碰触到的东西。

知道他们只是些宦官,却从未将他们看作不能用的残次品,训练也如幼军一般,该如何就如何,无差别对待也是一种尊重,他能感觉到净军的变化。

没人喊苦,喊累,喊冷,没人埋怨一句,只是默默行走在冰天雪地,过县城不入,村寨不入,只在冰天雪地中,用铁镐敲击犹如生铁般的生硬地面。

天寒地冻,野外修建营地颇为困难,每日早早就需要安营扎寨,有睡袋,军卒躺在冰雪中并不会真正冻伤,但也绝不会太过舒服,时不时会有感冒了的军卒,这些军卒也会搬运到马车上,其余人,就算马车空着,就算相互搀扶蹒跚行军,也绝不会有哪个装病偷偷爬上空荡荡的马车,他同样下了战马,趟着两尺厚的积雪,艰难跋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