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264章 我不仅敢做,还敢把事儿做绝【第二章】

几人坐在一张圆桌前,刘卫民随手摘下一粒荔枝,刚刚剥出晶莹剔透荔枝,又欠身塞入小媳妇嘴里,丝毫不介意他人目光。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千古美人都喜爱的好东西,好吃吧?”

“嗯!”

朱徽妍重重点了点小脑袋,刘卫民不由一笑。

“控制,不仅仅是军队强压,是礼仪法制,还有经济命脉的控制。”

“安南自秦汉之时就屡屡反叛动荡,我大明朝也不是没使用过儒家礼制法规,效果却不是很好,反而起了相反作用,更是让他们每每侵犯其他小国。”

“将安南、苏禄分成一个个小土司,分其权、其财,使其无法尾大不掉,但是……”

刘卫民指了指自个脑袋,笑道:“但是,人总是长着个脑袋的,现在他们或许不明白土司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者他们心下清楚明了,只不过是咱大明力量更加强大,他们无力反抗,只能遵从陛下意志。”

“这并不十分稳妥,他们……尤其是安南,他们还没有完全放弃抵抗,也为了防范将来分封到那里的王爷们,就需要在他们头上多加一道封锁,控制他们的经济,与大明经济往来更加紧密,从上至下将他们绑在大明朝的身上,如此才够稳妥。”

“当然了,对我大明朝也是好处多多,江南粮食不足,安南、苏禄可以弥补,还能得了更多钱财,养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

朱徽妍手指捏着颗荔枝,小脸也有些羞红,在沈允一脸怪异下塞入他的口中。

“妍儿听相公的!”

“呵呵……”

刘卫民不由一笑。

“今后跟着相公吃糠咽菜,可不许埋怨啊!”

朱徽妍、刘英儿、杨柳儿皆是一愣,唯独沈允一脸郑重。

“老爷,真要这么做吗?”

刘卫民随手摘了把荔枝扔在她面前,苦笑一声。

“老爷早就知晓山东官吏们、朝臣们不作为,整日吵来吵去,除了会张嘴要钱,其余的屁事不干。”

“原本是不该有山东之祸的,如今好了,几十万百姓总是要张嘴吃饭吧?总不能让公主,让老爷双手沾满无辜百姓的鲜血吧?”

一提及山东之事,众女神色也黯淡了些。

“山东地平,土地肥沃,除了易于遭受水灾,其余的也无多大碍处,比陕甘、山西要强了太多,再加上咱们的产业也多在此处,距离北京城也近,能不伤人命就绝对不要伤人。”

刘卫民挺身拿过茶盏,说道:“江南是大明之根本,原因就是江南是我大明赋税之地,江南稳,则大明腰杆硬。”

“山东、河南则是大明之腰杆,陕甘、山西穷苦,最易干旱,最易民心不稳,当今江南产粮不足,只能以两淮、山东、河南补足,但是呢……这些本应是补足之地,赋税却日益减少,何故?”

“官绅、宗室、孔府所占无税之田过多,且皆为肥沃之田。”

刘卫民指了指远处荒芜了的田地,叹气道:“此时田地荒芜,不仅仅只是因为山东官吏们、朝臣们的不作为,还有孔府、当地官绅、富户的压榨。”

“孔府之祭田、学田、例地多少?七千余倾,七十万亩!”

“不言其他地方,为何衮州仅仅只是个地龙翻身,为何就成了这般?”

“我大明田地税,三十税一,一亩田以顶天三石粮计,一亩田仅需纳税一斗,不足二十斤!”

“孔府向名下佃户纳多少税?一亩田七斗,即一百三十斤,这还没算什么大斗小斗什么乱七八糟,若这样算的话,每亩一百五十斤都不算为过,可是……每亩田地真的可以产粮三石?”

刘卫民对此一直持怀疑态度,后世有化肥自然不成问题,关键是这个时代没有化肥,他小的时候见识过没有化肥田地情景,雨水好的时候,尤其是雷阵雨多的时候还能产个三百来斤,若稍微差一点,看着有穗却无麦粒,产粮极差,大多也就二百来斤粮食。

以两年收三季来算,每年一亩地也就三百斤粮食,孔家收一百五十斤,也就是二税一。

刘卫民对孔府吃相很是不屑,又说道:“孔府几乎以二税一征纳佃户佃租,风调雨顺时,无水灾旱灾之时,多种几亩田地,佃户还能勉强过活,可是灾难来了呢?”

“朝廷是免了受灾百姓佃租,孔府以及官绅们免了没有?”

“没有!”

“不仅没有,更是趁机囤积粮食哄抬粮价,不仅仅哄抬粮价,而且还放贷!”

“放贷多少?”

“十分起利!”

“八分行利!”

刘卫民心下一阵恼怒。

“一年灾,一人需吃粮多少?再少也需要两石粮吧?”

“两石粮……一年就要还四石,知道四石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一家人丁点衣物不置办,一点东西不买,除了换些盐巴外,租中十几亩地白种!”

刘卫民说着,心下也不知是悲哀,还是愤怒,看着沿岸的荒芜田地,眼中也是一片灰色。

“一般地主也还罢了,一般的地主并不会真的如此欺辱佃户,孔家不同,无论如何去做,文人士子们都会紧闭着嘴巴,会视而不见,因为孔圣人缘故,这些百姓还要额外供应祭祀所用之物,更不用提孔府下辖十二自行征纳银钱的屯集。”

刘卫民指着河岸上一出坍塌了的茅草屋。

“山东大震,毁坏房屋无数,茅草屋、土坯房重建并非多么困难的事情,百姓损失其一,就算山东官吏及时帮助百姓重建屋舍,损失的其一也会变成其三、其五!”

“因何?”

“因为那些官绅、富户、孔家!因为他们的屋舍皆是砖石盖就,因为他们损失更多!”

“东边损失,就要西边补上,如何补足损失?”

刘卫民看向沈允,苦笑一声。

“公主是皇女,深居于北京城内、皇宫大内,公主不清楚该如何西方补足损失,你应该清楚吧?难道真的仅仅只是山东官吏们不作为?难道就没想着对眼前祸患故意推上一把?”

“哼!”

刘卫民冷哼一声,朱徽妍有些担忧他说着说着又恼怒起来,伸出小手抓住他手臂。

“你也莫要太过担忧,他们自以为衮州城高池厚,自以为曲阜乃圣人之地,自以为朝廷不会不管,你家相公还就给他们来个不管不问!”

朱徽妍一脸担忧,这些日子不知有多少大臣前来催促、劝说,厉害关系说了一大堆,她也有些担忧自家驸马惹出天大灾祸,一脸犹豫。

“妍儿知晓相公想救活山东几十万百姓,可……可曲阜……曲阜……”

刘卫民能够体会到她的忧虑担忧,将她细嫩小手抓在手心,轻拍几下,微微摇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只是说一说,还要低身去做。海外设封国,不仅仅只是安南一处封国,咱大明一共二十七个王爷,将来相公准备让这些王爷们全都送去海外封国,将他们的田地全都收回,宗室的田地全都收回,分给百姓也好,皇室独自占有也罢,只要交给朝廷管理,最高一成佃租也就够了。”

“剩下的呢?”

“孔府乃天下士林之首,当为天下之表率,七斗佃租,几近二税一,都说官逼民反,咱大明的税赋可是三十税一,难道三十税一也成了官逼民反?”

“二税一,十分起利,八分行利,究竟是官逼民反,还是官绅、富户逼迫百姓造反?”

刘卫民情绪有些失落,无奈轻声叹息。

“一年遭灾,一辈子都爬不起来,这不是大明王朝想要的结果,今年遭灾,明年就能恢复生产,这才是长久之计。”

刘卫民抬头看着小媳妇一脸担忧,用手轻轻拂去紧皱的眉头,灿烂一笑。

“今日是个机会,是个解决山东今后百姓生活的机会,一个还天下本来面目的机会!”

“至于你家驸马相公……估摸着会被罢职,或许媳妇你也会与相公离开京城,遭些罪,但也仅此而已,咱家又是打建州贼,又是平了大明海患,已经处于了风口浪尖,趁着今日山东灾祸,不仅可以还山东今后国泰民安,更是可以去除咱家头上利刃,又有啥不能做的呢?”

沈允心下一惊,看着刘卫民犹如怪物一般。

“不用这么看着本老爷,事实也就是如此,孔家的吃相太难看了,已经影响到了天下安稳,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却无人敢开口,更是无人敢做这个恶人。”

刘卫民指着自己鼻子,不屑道:“别人不敢去做,你家老爷敢做,而且还敢将事儿做绝了!”

“相公……”

朱徽妍看着他坚定阴狠眼神,更加担忧。

“莫要太过担忧,相公知晓该如何去做,明日媳妇先回京城,将船上礼物送入皇宫,顺便帮相公带些信件给陛下与魏公公,咱们就玩一次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