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179章 刘驸马逃难江南【第三章,九千字完】

“刑部郎中洪承畴!”

听到司礼监宦官高呼洪承畴名字,刑部一干官吏全都转头,眼神也不知是羡慕还是愤怒。

“刑部郎中洪承畴!”

洪承畴心下一阵苦笑,谁也没想到刘卫民会来了这么一手,“万众一心”勋章,没有的,那就没爱心,不与民万众一心!

可这六部无数官吏都没有,自己上前……

出来不好,会成了所有人愤恨对象,不出来也不成,司礼监宦官可正喊着呢!

刑部尚书王纪心下一阵哀叹,上前拍了拍洪承畴肩膀,叹气道:“彦演,不能辜负了陛下圣恩,去……去吧。”

洪承畴无可奈何,只得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来到朱徽妍身前抱拳躬身。

“公主殿下,臣在!”

朱徽妍双脚翘起,洪承畴忙又弓低了些。

“大明感谢大人,万众一心为国为民!”

朱徽妍蹲身福礼,洪承畴忙又抱拳行礼,退到一旁。

当方从哲唉声叹气时,刘卫民正巧看到洪承畴一脸无奈抚摸着胸前银质勋章,不由一笑。

“方阁老不觉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挺好吗?”

方从哲看着一干脸色铁青同僚,苦笑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挺好,可……可驸马爷也该与内阁,与礼部商议一下,如此才稳妥些。”

“方阁老,不是小子不愿与朝廷商议,内阁、六部心下本就不愿沈辽百姓离开险地,小子在内城放了百十个捐献木箱,好多天也没几件破旧衣物,也还是小子让人敲锣打鼓才讨到一些。”

“若说内城百姓穷吧……方阁老也是知道外城百姓捐献了多少破旧衣物,更可恨,更气人的,是那些讥讽外城百姓痴傻之语!”

“阁老大人,您老评评理,小子能让为国为民的爱心百姓受辱吗?”

“就那黄铜、白银,小子得花多少银钱?”

刘卫民一阵叹息,说道:“小子花钱也好,内城流传的小子丧土辱国流言也罢,俺自个再如何受了委屈,俺也会咬牙挺着,时间会证明对错,将来总会有人理解小子的,可小子不能让这些百姓受了委屈!”

“方阁老,您老对咱大明朝政那是一门儿清,您老自己说,若小子在朝堂上这么一说,他们会如何?”

“是不是又要与小子打起擂台赛?”

方从哲一阵苦笑,自个家中也被眼前混账小子,敲锣打鼓敲了笔银钱和破旧衣物,低头看着胸前,苦笑道:“难道今日过了就不与你打擂台了?”

刘卫民头颅一昂,很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模样。

“马上就要关衙门过年了,能逃得一日是一日,反正事情都办完了,了不起小子逃去江南避祸!”

“你……你就是个顾头不顾腚的混账小子!”方从哲一阵恼怒。

“呵呵……”

刘卫民咧嘴一笑。

“小子也想顾头也顾腚,可这不是没法子吗?”

“要不……阁老大人再拿些银钱捐了,小子给阁老大人整个金色勋章,外加一个‘五好家庭’!”

听了上半句,方从哲胡子都翘了起来,可听到下半句,忙疑惑问道:“何为‘五好家庭’?”

刘卫民嘴角不由上翘一笑,说道:“勋章是为了感谢百姓们的付出,推动大明百姓士绅积极救援受灾百姓,五好家庭则是专门为救援理事会,那些名望颇佳老人家准备的,只有‘爱国守法、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邻里、积极向上’的家庭,才能有陛下亲自颁发‘五好家庭’锦旗。”

方从哲心下一阵苦笑,说道:“刘驸马,今后可不能再如此胡来,多与朝臣们商议一下方才稳妥!”

正待刘卫民点头答应……

“老夫如今也已致仕,左右也是无事可做,数十万百姓安置……终还需一个稳重些之人,老夫就帮你一把好了。”

怎么也没想到方从哲会说出这句话语,刘卫民犹豫着说道:“阁老大人,小子的理事会是缺了位重量级理事总裁,可……可这都是没薪金的,只管着一日三餐……”

方从哲一个鄙视眼神甩过来,刘卫民立即闭上了嘴巴。

“哼!”

刘卫民眨巴眨巴着眼睛,他有些摸不着头脑,眼前的方阁老大人究竟是怎么想的?难道是准备加入他的阵营了?

他哪里知道方从哲心下苦楚,自浑小子来到京城,北京城就没有正常过,一波又一波过山车,偏偏还让人无可奈何,熊廷弼的事情让魏忠贤对五党人极为不满,今后又会如何真不好说,无可奈何下,也只能先保住自己再说。

“万众一心”勋章牌牌不值钱,可代表的意义却非同一般,满朝文武只有小猫三两只有个勋章,天下百姓如何看待他们?如何看待致仕回乡的方从哲?

连外城一个不知一名的乞丐都不如吗?

方从哲无可奈何,先加入救援理事会弄个勋章,弄个“五好家庭”保住声名再说。

授勋足足用了一日,腊月二十八,五千净军,三千幼军护送着大大小小上千辆破旧衣物北上,刘卫民将大舅哥做的华丽雪橇拉了出来,唯恐自己媳妇受冻,雪橇爬犁坐垫下被他挖了个窟窿,放了个铁罐子,上面用薄铁板盖着,坐垫放在上面,屁股都暖烘烘的。

手套、面罩、耳护,能戴的都给戴上,怀里再揣着个火炉,如此之下才一一不舍送出北京城。

有净军、幼军护佑,再加上大哥、二哥手里两千兵马,一万兵马护卫下,想来是没多大问题的。

这边送走刚刚上任的理事会总裁方从哲大人,那边他就带着百十骑远走避祸,只剩下满朝文武仰天愤怒,剩下内城炸了天的无数百姓。

为了一个“万众一心”勋章,整个内城百姓全乱了,谁家也不愿被一个外城乞儿鄙视,不愿被一个流着鼻涕娃娃戳脊梁骨。

内城放着的木箱一日间满登登的,守着家宅的刘养不得不苦笑着将破旧衣物送去外城,原本以为自己亏大了,黄铜可不是大明的一掰就两半铜钱,若给北京城所有人家全都发放一个铜质勋章,花费也有万两,没想到被小混蛋在外城这么一折腾,内城无论是官吏,还是商贾,就是走后门也一定要弄一枚银质勋章,再不济……再不济也得整个铜的!

一日下来,正如皇帝与刘卫民所言,驸马府门欠都快被踏平了,去掉明面上捐献二十万两不提,仅走后门送的礼金就有五六万两,六部大佬更是明着讨要金质“万众一心”勋章。

看着库房中堆放着的银钱、贵重物件,刘养忍不住倒吸冷气。

“卫贞!”

库房管事刘卫忙上前。

“孩儿在!”

刘养犹豫了下,最后还是坚定说道:“所有钱财,包括各家私下送来的,扣除咱们之前制造勋章花费的钱财外,所有钱财登记造册,全部以……先存起来,等那臭小子回府后再做打算。”

刘养一阵心疼,又冷冷瞪了刘卫贞一眼,说道:“你是咱家义子,为父为你改了卫贞,你就与镇国是了兄弟,若敢坏了镇国名声,污了这笔钱财,为父直接打杀了你!”

刘卫贞忙跪倒在地,头也不敢抬。

“阿父放心,孩儿绝不敢污了大兄名声!”

“嗯。”

刘养叹气一声。

“刘家寨子尤为重要,为父要亲往刘家寨留守,驸马府你要小心看守,钱庄卫雅那里你也要小心着,莫要出了岔子!”

“阿父放心,卫贞晓得了。”

刘卫贞忙点头答应,刘养又仔细嘱咐了些话语,这才离开了库房。

内宫,无论宦官、宫女,都有收养义子义女养老的习惯,或许有些大臣们会认为,这种风气极为不好,会造成宦官贪污之风,但是却也不得不如此,尤其是内宫银钱不足时。

每年都有送入皇宫为宫女的女娃,年纪大了后,一部分会被送出皇宫,还有些留在了宫内,相比宫女,宦官们基本上死都得死在皇宫,如此就要面临一个养老照顾的问题,皇家没有正儿八经的养老院,不出钱财养老,这些年老的宦官、宫女们怎么办?

无法解决,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有了收养义子、义女的习惯,但是,通常收养义子义女的,都是些稍有权势的公公、宫女,最少也当是个小管事,只有如此才可以养活名下义子义女,权势越大收养越多。

宦官,像净军端屎端尿那种底层宦官,基本上是没有月例银钱,甚至可能连个肚儿圆也捞不到,刘养的出身与世家子一般,根正苗红,是死在梃击案中的大太监刘成的子侄,与魏朝一般无二,一路无风无险成了御马监一管事,本以为去辽东镀金,结果遇到了刘卫民。

刘养收了五个养子,最年长的就是任了净军监军的刘忠,如今改名刘卫忠,其次改名为刘卫贞、刘卫雅、刘卫诏、刘卫辅,竟然全都改成了“卫”字辈,甭管长幼,竟然全都以刘卫民为长,为此刘卫民没少气恼可恶老宦官,自己又不是真的宦官。

闹腾也没有用,自家产业总是要有人看着吧?

刘卫忠为幼军监军,刘卫贞成了他的大管家,刘卫雅为钱庄大掌柜,刘卫诏跟着刘卫民去了江南,刘卫辅随在刘养身边,管着御马监。

他是无可奈何,刘家寨都是些老弱,无论学识、见识还不如些学堂里半大小宦官,更别说刘养五个养子了,文官又与他尿不到一个壶里,看看学堂里的教书先生就可知有多惨。

无可奈何,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五个宦官兄弟。

宁德公主带着七千军卒北上,刘卫民带着一个宦官兄弟,一拍屁股跑路南方了,刘养老儿也不愿待在司礼监,将御马监喂养马儿的事情全扔给了养子刘卫铺,余丛升待在登莱不愿回京,内阁、六部想找麻烦,竟然发现找不到人了,只能捏着鼻子等待刘养印造勋章牌牌,至少也要先保住自己名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