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152章 户部欲要赖账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152章 户部欲要赖账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三号寨高炉日产百万斤生铁,消息一经传出,除了工部些小官吏和御史弹劾你跋扈霸道,弹劾你羞辱当朝老臣和希望将高炉置于工部外,并无群起弹劾你之事发生,想来是你之前所作所为,已经震慑了朝廷诸多文臣。”

刘卫民眉头微皱,点头说道:“高炉是小将亲力亲为一手所建,所花费钱粮也是驸马府之财,工部再如何想要以大义夺了去,那也是休想。”

刘卫民不屑说道:“那些人计算的挺好,以工部尚书前来,以大义讨要,小将答应了他们,他们可以白白获了个大大发财的门路,不答应他们,他们也还可以在士林民间诋毁了小将,反正左右都是他们占了便宜。”

刘养不由一笑,说道:“所以你就打了人,狠狠抽了那黄克缵老儿的脸面?”

“小将总不能白白憋屈了,任由他们给小将气受吧?总得让小将得得本不是?”

“呵呵……你啊你,还真不是个吃亏的主。”

“不过……”

刘养面色郑重了些,说道:“求仁得仁,你再次羞辱了外臣文武,同样再次让他们忌惮不已,他们也得了他们想要的民间同情。”

“只是……你答应了内库七成铁利,消息传出皇宫后,外廷就恼怒不愿了。”

刘卫民眉头微微皱起,不解道:“他们拒绝缴纳商税、矿税,拒绝内廷派遣宦官为税监、矿监,小将将七成铁利交给朝廷,算是小将给国家交了税款,与外廷有什么干系?”

刘养微微点头,说道:“若所有人都缴纳赋税,你缴纳给外廷也是应该,他们不缴纳赋税,如何缴纳税款也是你的自由,这本没多少道理可讲,况且你若光明正大向户部缴纳赋税,或许他们会极力阻止也不一定。”

“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愿意内库获得如此庞大利益,他们也因此为借口,纷纷上奏,言内库太过富裕,应将江南供奉并入户部,缩减皇室供应用于国事,同时还以辽东饷银、官吏拖欠为由,欲要将户部欠内库银两一应取消……”

“等等……”

刘养越说刘卫民越糊涂,眉头更是皱成了山。

“江南供奉是大明朝供养内廷皇宫的份子钱,无论到了哪个朝代也本就应该有的,外朝凭啥要取消?”

“还有……内库是皇室私财,皇室不从户部库里搬钱就已经不错了,小将就纳闷了,户部怎么还坑起内库钱财?”

刘卫民是真有些窝火了,无论到了什么年代,就是后世那么发达的年代,只要哪个国家还存在着皇室,每年都要由财政拨付给皇室一些定制钱财,也就是国家赡养皇室的份子钱,这个钱是不能被哪个人黑掉的,除非皇室不再存在。

同样,每年江南会对皇宫供应金银、纱罗、丝绸、玉带、象牙、珍珠玛瑙、珊瑚等等,再加上其他地方供应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其他杂七杂八东西,加在一起差不多有百万两之多,当然了,这个“百万两”可不是指百万两银子,而是指所有东西价值有百万两。

这些看起来不少,足有大明赋税七分之一,但要知晓皇宫里宫女宦官有多少?仅刘卫民手下净军就有六万之多,在加上宫女、妃子啥的,那也差不多有个小十万人了。

刘卫民在辽东之时,一年定制粮饷十八两,拿不拿得到这么多,是不是用一沓不值钱宝钞且不管他,反正定制就是这么多,这么一看,皇宫一年用个百十万两银钱根本不算太多,至于相比较朝廷七百万两赋税来看……那完全是朝廷自己整的乌七八糟。

户部官衙记载的很清楚,不算杂七杂八赋税,仅盐铁一项商税,宋朝,哪一年不是千万贯以上的赋税?

结果到了大明,所有赋税加在一起,才七百万两!

反正刘卫民对每年二十万盐引,每一引不足七两,也就是一年盐税不足一百四十万两是无语了。

大明盐商一开始是没有纲商的说法,开中法就是谁去边关送粮谁就有盐引,谁就有资格拿盐做生意。

也不知是朝廷弄的盐引多了,还是奸商一盐引可以弄出百把十盐引缘故,反正就是年年发放盐引,年年积压盐引,最后到了百十年前的老盐引还存在的地步,以至于到了朝廷发放新盐引没人购买的地步,全他娘地用旧盐引去盐池换盐的地步。

这可咋整吧?

朝廷发盐引没人要了!

旧盐引朝廷也不能不认,这可是牵扯到了朝廷信誉的重大事情。

咋整吧?

于是就有了“纲商”一事,也就有了垄断一说。

朝廷将天下盐商拢吧拢吧,分成十个纲商,每年发放二十万盐引……比如说,今年是甲坐庄,朝廷将甲手里所有往年旧盐引全部收回,按照甲手里的盐引数量支付相应盐巴,而二十万新发放的盐引就由剩余九家购买吞下,九家支付给朝廷一百四十万两银钱,今年的盐税就算玩事了,明年轮到乙坐庄,同样的道理,就这么轮着来,至于你们十家是一个人独卖天下盐巴,还是无数人分润销售,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朝廷不管,朝廷就要一百四十万两银子。

甭管是何种缘由,反正刘卫民对于朝廷一年仅一百四十万两盐税很是无语。

大明财政一年七百万两赋税,无论是谁说破了天,如同一个公司管理者,作为大明天下管理者的外朝文武,他们都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收税、管理、经营权……都交给了你们,府库里没钱,他们不承担责任,谁承担责任?

所以刘养一说外朝因为自己没钱,就要取消皇室本应该有的份子钱,就要赖掉欠了内库的银钱,他能够理解那才叫怪了呢,尤其是赖掉内库欠款,他最是气愤,眉毛也不由竖了起来。

“外朝文武越来越混账透顶,自己贪了、罢占了朝廷本应该有的赋税,自己肥的流油咱也不说了,他们怎么能赖掉内库的钱财呢?”

“是,大明穷,内、外两库都能饿死了老鼠,可那能怪的了谁?”

“张居正张太保好不容易十年里,给大明整了四千万两在库里存着,可这些年也被朝廷折腾完了,天天打倭寇、打鞑靼……咱别的不说,就杨镐带着大明数万军卒帮助朝鲜打倭寇,花了多少钱?”

“杨镐无能,本该一鼓作气击败倭寇,大好的局面硬是让他打了个大败仗,死了的军卒抚恤,再次调兵入朝鲜,前前后后花了他娘地五百多万两,内库他娘地硬生生被迫拿了三百万两。”

“萨尔浒十万大军调动,仅调动就花了三百万两,皇爷爷硬是被逼拿了太后三十万两棺材本,还他娘地向户部拆借了一百二十万两,欠了户部一百二十万两。”

“这还只是调动十万大军,战败阵亡军卒抚恤呢?”

“一个军卒,二十两抚恤不能再少了吧?”

“十万大军,怎么着也得两百万两抚恤,尽管没有这么多军卒丧命,但两百万两只少不多”

“外廷……外廷又从内库扣出一百万两!”

刘卫民是真的恼火了,朱徽妍、刘马氏,以及从沈家回到驸马府的沈允,全都站在房门外,以为他又与刘养吵架了呢,一听他细数最近发生的内、外府库,内、外庭因为钱财发生之事,全躲在门外墙角偷听。

刘养看着眼前小子比他、比宫内宦官还要恼怒,很是一脸怪异。

刘卫民很是恼火外廷一干文人所作所为,若刘养不提外廷欲要赖掉内库银钱他还不恼火,越想越愤怒。

“内库钱财再如何多,那也是皇室、陛下个人私有财产,外廷无能,宋朝被蒙元朝鞑靼欺负的这么狠,偏居江南一地百年,每年赋税多少?”

“没有一万万贯,也有八千万贯吧?咋到了我朝就成了七百万了呢?”

“皇室的内库是皇家的份子钱,户部征收的赋税是治理天下的费用,天灾**也好,平定叛乱也罢,就是修渠平路……所有所有的一切,一切本就该有外朝户部全部承担”

“这可倒好……自己无能,户部一没钱,就他娘地逼迫内库讨要,这是什么行为?”

“这他娘地是以天下百姓,以社稷安危……向陛下,向皇室要挟!”

“尼玛……”

“老子也是醉了,陛下省吃俭用,欠下一屁股债,与户部分摊本应该全由户部承担的责任,内库承担了本就是外朝文武无能,承担他们的无能致使我大明朝穷的叮当响责任!若不是老子抄了李三才的家,给内库供奉了三百万两……现在内库就他娘地该……就该欠下户部二百二十万两银钱了?!”

“娘希匹的,老子送了三百万两,江南刚刚送入内库百万,还了皇爷爷拆借户部萨尔浒调兵一百二十万两,萨尔浒胜了也就罢了,全因那些混蛋,不仅打断了我大明十年国运,还要他娘地付出两百万两抚恤!”

“怎么着?”

“户部没钱,内库与外朝平摊了一百万两,又借给户部一百万两……”

“百万两银钱这边借给了户部,外朝就他娘地想赖掉不还了?”

“啪!”

刘卫民大怒,一巴掌拍掉桌案上茶盏、茶壶,指着门外怒吼。

“他娘地……”

“老子就看外朝哪个混账敢赖掉内库钱财?”

“谁他娘的敢赖账不还,老子挨家挨户砸,哪怕一个扫地的仆役,都得给老子还钱!”

“卖地、卖店铺、卖房子、卖儿卖女……都得给老子还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