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舰娘之血统 > 591、好像并没有那么恐怖

舰娘之血统 591、好像并没有那么恐怖

作者:王子虚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0:31:07 来源:笔趣阁

(这两章主要是研究聚变武器的真实威力,本来就非常了解的,或者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跳过去,基本不影响剧情。)

科研设备模拟的结果,与自己的惯性认识有着明显的不同。

沐风觉得,自己的认识,和模拟设备,至少有一个出了问题。

沐风打开旁边的说明条目,仔细的阅读里面的内容。

这里面不仅有基本介绍,还有各种公式、参数,以及各种历史记录。

裂变和聚变武器不仅爆炸威力大,而且杀伤方式也更多,有冲击波、光热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核电磁脉冲等。

冲击波是最容易理解的,它是最为有效,最为可控的杀伤方式。

光热辐射,聚变武器爆炸之后,除了单纯的能量冲击波之外,还会以极强的光热辐射的形式,向外放出大量的能量。

强光和高温,能够点燃城市中的各种可燃物,引发大面积的城市火灾。

大爆炸之后,城市消防机构肯定已经瘫痪了,再加上冲击波的推动,火灾会连成一片,形成一场恐怖的“火风暴”。

早期核辐射,是爆炸的当时释放出的中子和γ射线,能够直接杀伤人员。

放射性沾染,是爆炸产生的蘑菇云,激起的尘土、微粒,在空中受到放射性污染,降落到地面之后形成的“辐射落尘”。

电磁脉冲,是一种无差别大范围磁爆攻击,主要是对电子器械造成破坏。

在实战中,可以根据对于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引爆高度和方式,对需要的杀伤方式进行优化。

一般不会把聚变弹头当作专电磁脉冲武器来用,同时,早期核辐射的杀伤范围,一般不超过冲击波的杀伤范围。

所以实战中关于聚变武器的打击规划,主要考虑冲击波、火风暴、辐射落尘三种杀伤效果的作用范围。

而在这三种主要杀伤效果中,又明显的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重要性等级。

具体的杀伤范围,也都是有不同的方法可以估算。

首先是冲击波,它属于瞬时杀伤,是核打击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的。

冲击波超压的强度,可以用psi表示,关于不同psi的具体破坏效果,可以从各种文献中找到答案。

1979年美国国家情报评估nie11-3/8-78里面对“软目标/面目标”的摧毁标准是15psi,这“足以摧毁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苏联的人防规划中,城市周边的疏散“缓冲区”,目的是防止人口受到1.4psi的冲击波。

这种强度的冲击波作用下,房屋的玻璃会被震碎,木质棚户之类的低强度的建筑可能倒塌。

1979年美国技术评估办公室的报告《核战争的效应》里面认为:

爆炸冲击波超压达到5psi,人员有50%的概率死亡,冲击波超压达到12psi以上,人员近乎100%的概率死亡。

这是在城市环境中,考虑建筑倒塌,产生的二次伤亡的情况下。

如果单纯使用冲击波,在空旷平地对人员进行杀伤,则需要30psi左右。

城市范围内,以50%死亡概率的5psi的超压范围,作为有效杀伤范围,是一个获得比较多的认可的数据。

这个杀伤范围的具体大小,有一个相对简单的计算公式。

爆炸当量开立方根,乘以爆炸比例常数1.493885,得到的结果就是有效杀伤半径,当量单位是万吨,半径单位是公里。

10万吨,杀伤半径3.2公里。

100万吨,杀伤半径6.9公里。

1000万吨,杀伤半径14.9公里。

大伊万,5000万吨,杀伤半径约25.5公里。

从公式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大当量的聚变武器,其实并不划算。

当量与杀伤半径的关系,是立方根递增,杀伤半径想要提升到原来的2倍,弹头的当量就要提升到原来的8倍。

所以聚变武器被发明之后,经过了短暂的当量竞赛,核大国们很快就都开始追求小型化,多弹头分导技术了。

接下来是火风暴,也属于瞬时杀伤,也是核打击规划中应当要考虑的。

一般认为,10卡每平方厘米的热辐射能量,就能够点燃大面积火灾。

10卡每平方厘米到12卡每平方厘米的热辐射,足以导致三度烧伤。

不同级别的热辐射能量的范围,计算起来非常复杂,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科研设备给了几个典型状态下的数据,方便和冲击波范围进行对比。

火风暴导致三度烧伤的范围,一般会比5psi冲击波超压的杀伤范围大,但一般不会超过1.4psi的范围。

火灾会蔓延,但边沿的人也可以逃走,所以相对不可控。

所以在计算中,一般只考虑直接引发火灾和烧伤的范围。

然后根据以上的这些数据,就能够得出:

如果大伊万在一个人的60公里外的高空被引爆,这个人真的不会受伤。

因为大伊万导致的1psi的超压范围大约是55公里,这个程度最多能够震碎玻璃,震塌草棚子之类的简陋木质建筑。

而火风暴的范围低于这个距离。

这个人只要不是正好站在爆炸点的下风向,不要盯着核爆的火球看,躲开身边的易燃物,那就真的没什么事。

至于1000万吨级,30公里的外的安全范围,也有现成的历史记录。

美国的喝彩城堡,当量是1500万吨。

它爆炸的时候,负责拍照、录像的摄影师们,就在爆点30公里外。

其中一个摄影师皮特库兰,在30年后制作的纪录片中说,参与爆炸的拍摄,让他对这种武器的恐惧有所减少。

他因此得以知道,如果有一枚千万吨级的聚变武器,在自己30公里的地方爆炸的时候,自己仍然能够存活下来。

是实际的参与,让这些人明白,这种武器并没有媒体渲染那么恐怖。

至于大伊万能够让亚欧大陆板块移动的事情,只要计算一下需要的能量和大伊万释放的能量,就发现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大伊万因为是空爆,而且高度足够高,地面上甚至没有留下坑。

反而因为能量的作用,爆心正下方的土地龟裂之后向上隆起了。

2004年12月26日的苏门答腊9.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9个大伊万同时在同一地点爆炸,地球也没见怎么滴了。

对于地球而言,这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喷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