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穿越从路易十三时代开始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决战开始

陈医生在犹豫,并不是算计打不打的问题。现在箭在弦上,已经没有后退的可能了。

他是在犹豫怎么打。按以前的套路,奴隶兵先上,消耗敌人,然后是附庸、盟友往前冲,哥萨克作为主力督战。

不过以前对手都是草原民族,还处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勇还是很有用的,驱使奴隶陷阵营的效果很好。

现在的对手可是军事现代化国家的正规军,装备了火枪大炮。武器和训练上都有代差,拿着冷兵器上阵的奴隶和附庸们上阵基本是白给。

要是奴隶、附庸们接连战败,会极大地动摇军心,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陈医生不能决断,请来了费利奥尔和米哈伊洛。三个人关在帐篷里研究了一天,这期间探马如流水般往来,汇报敌军的各种消息,己方的部队一一到位,大战第二天就要开始了。

陈医生在撒马尔罕收服了布哈拉汗国,有了二十万新的附庸加入,九十一万大军变成了一百一十一万。

之后把切尔卡西亚人封到了布哈拉故地,队伍里少了两万军队和六万家属。不过聪明的切尔卡西亚人头领派了一万部队继续追随陈医生,陈医生的部队就变成了一百一十万整。

切尔卡西亚人的地盘东面是高原,西面是里海,北面被烧成了白地,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人来,这南面波斯的地盘,要是打下来,一定会分封出去的。

到时候邻居要是耍横,侵略过来,陈医生未必有精神头儿管。现在切尔卡西亚人继续给陈医生效力,一来以后有事可以找陈医生做主,有这么个说法儿,邻居就未必敢动手。

二来作为盟友的军队,不会被派到前敌送死,基本能保证安全,三来呢,还可以跟着抢东西。这样一举三得的事情,不干是傻子。

人家是志愿兵,陈医生不好拒绝好意,却因此背上了包袱和责任,只能摇头苦笑。这就是作为天可汗的烦恼,要为小弟负责,甩都甩不脱。

实际上陈医生除了一百一十万军队,还有盟友和附庸、奴隶的一百九十四万家属,还有两万看守辎重的后勤部队和家属一起行军。

这些队伍在从大玉兹到马什哈德一线逶迤而行,还在源源不断地南行,尤其是新收服的布哈拉汗国,老百姓故土难离,拖家带口的随大军向南迁徙,刚刚开始而已。

第二天早上,陈医生指挥大军开动,出人意料的是,奴隶和附庸没有获得先锋的荣誉,对上波斯人的居然直接是陈医生直属的最精锐的二十万哥萨克。

陈医生和两位助手认为,波斯和莫卧儿的联军是此次出征最强大的敌人,战斗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必须出血本了。这关过去,以后就是一马平川,再无坎坷,过不去,大家就要解散了。

所以所有的赌注都要压上,能用的底牌都要用上,否则就没机会用了。

对方最精锐的部队就是阿巴斯一世的正规军,这可是现代军队,只有哥萨克的精锐才能与之对敌。好在对方的精锐数量没有这边多,拼着互相消耗,以命换命,也要消灭他们。

实践证明,哥萨克最近几个月没有下场,并没有变得怕死,反而经过费利奥尔和米哈伊洛的不断训练,队形整齐了不少。第一队两万人排着四个方队,在鼓点儿声中,向对方缓缓压去。

这边是哥萨克下马,搞的纯步兵线列。对面波斯人也是一样,他们是英国教官师傅教出来的,一万名步兵火枪手也是队列整齐。

波斯人有龙虾兵教官,估计也是三十步对射的路子,双方距离还远,谁都不先开枪。欧洲人根本想不到,双方在这遥远的西亚,打出了火枪手线列战的标准战术。

排队枪毙就看双方的心理素质,哥萨克都是亡命徒,阿巴斯大帝那边是保家卫国,比胆子恐怕大家差不多,就看冲锋肉搏的效果了。

波斯人的步兵少,但战场容量限制,每一排的人数和哥萨克这边差不多,只是阵型薄了点儿,若是先锋获胜,不是没有反杀哥萨克的机会。

波斯人的两翼各排了六千骑兵,三万基齐勒巴什骑兵被排到了后阵,等待机会,再后面是十几万持长枪的民兵,要是前锋胜利,可以追击打顺风仗的。

陈医生这边则派了三万布哈拉铁骑在旁策应,后面是十八万陷阵营的奴隶枪兵。

双方打的主意都是一旦先锋获胜,对方队形混乱,骑兵就趁机冲击,最后枪兵追杀。

陈医生心里的盘算是,现在战场的关键就看先锋的肉搏,哥萨克这边火枪装了刺刀,是个优势,刺刀阵比波斯人火枪手的战刀要长,或可能是制胜的关键。

但谁也不知道波斯人的训练到了什么程度,万一对方肉搏能力拔群,败了也是可能的,有可能导致全军的大崩溃。

双方距离还远,火枪阵慢慢互相靠近,随着行进的鼓点儿声,陈医生头一次紧张起来,心脏随着鼓点儿跳动,手心里已经全是汗。

双方的炮兵都开始攻击了,炮弹打到行进的步兵队列里,就是倒下一列。双方的先锋都是老兵,并不怕大炮,缺口马上被后排的堵上。

大炮装炮弹的过程很缓慢,因此虽然哥萨克的炮兵是波斯人的两倍,但显然波斯人士气十足,损失多了些,却起不到决定的作用。

波斯人和哥萨克这边的战斗中规中矩,另一边格莱大汗却正在挠头,他被陈医生指派对阵莫卧儿人。

本来哥萨克兵多,也可以把莫卧儿人包圆了。不过印度是陈医生许给格莱大汗的“天堂之地”,只有亲手打败对手,格莱大汗才有脸入主印度不是?

双方头领都是蒙古人,格莱大汗此前在欧洲和俄国人战斗,自诩经多见广,完全不惧这南方的同族,因此强烈要求参加攻打莫卧儿人的战斗。

格莱大汗手下有十二万兵马,还多于莫卧儿人。前排是两万土耳其重型火枪手,这是从当年的宗祖国奥斯曼那里学来的本事。

两侧是六万诺盖轻骑兵掠阵,两万克烈部重骑兵在更远的侧翼准备冲击敌阵,格莱大汗本人则率领两万骑兵亲卫做后援。

这十二万人是纯粹的蒙古人,天之骄子,格莱大汗认为对方蒙古贵族驱使的杰拉特普人应该不是对手。

然而让格莱大汗挠头烦恼的是,对方出来迎击列阵,前排是一万轻步兵,随后,一千头大象踱着步子走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