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穿越从路易十三时代开始 > 第三百二十五章 禽兽司九

这和蒙古王公们联姻,一直是诸王子们的特权。科尔沁部是成吉思汗兄弟的后人,有着黄金家族的血脉,谁娶了蒙古格格,后代可以沾上孛儿只斤氏的荣光,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司九之所以能说服科尔沁部投后金,也是因为双方原来就有着友好的历史,黄台吉的福晋哲哲就是科尔沁部奥巴的妹妹。

黄台吉原来的大福晋继妃乌喇那拉氏因为见公公和小叔子阿济格不下轿,已经在今年的五月份被休掉了,哲哲这个侧福晋就成了事实上的大福晋,不过还没有正式册封罢了。

司九带回来的两位格格就是哲哲的侄女,奥巴的女儿,海兰珠和木布泰。奥巴是新鲜出炉的土谢图汗,这两位原蒙古台吉的女儿就有了格格的身份。

这次和科尔沁部的联姻对象,出人意料地是两位新投效的汉人,这让好多跃跃欲试的王子们非常失望。不过联姻获得了老汗王的恩准,老汗王虎威之下,倒是没人敢反对。

有点儿奇怪的是,二十多岁的安勇娶了虚岁十五的海兰珠,三十多的司九倒是娶了虚岁才十一的木布泰。

醋意大发的王子们纷纷表示,司九真是个禽兽,这也下得去手,尤其是多尔衮,更是表现得忿忿不平。

黄台吉倒是和满脑子荷尔蒙的王子们想法儿不同,他是非常赞同父汗重用有能力的汉人的策略的。两位汉人重臣娶了哲哲的侄女,和自己成了亲戚,正好以后有机会拉拢。

话说父汗娶大妃阿巴亥的时候,阿巴亥也才虚岁十二,如今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不也是生龙活虎的?你多尔衮一个十二岁的小屁孩儿敢不敢去埋汰父汗和母妃?

诸王子和猛将们现在还都满足于割据一方,据地称王。去明国地盘抢一次,大有收获,他们就心满意足了。黄台吉是知道父汗的抱负的,要想逐鹿天下,重用汉人精英是必须的。

司九筹建黑旗汉军,从代善那里要走了宁完我和范文程,又从济尔哈朗那里要走了副将鲍承先。事后证明,这三个人果然能力超群,将黑旗军打理得蒸蒸日上,成了司九这位旗主的左膀右臂。

宁完我和鲍承先也就罢了,毕竟原来就有任用。这范文程虽然参与了广宁之战的谋划,身份不过是正红旗的奴隶。

司九能慧眼识人,可见他不但自己能力出众,还颇有识人之明,这样的英才,都已经成了旗主,当然值得大力拉拢,要是自己做主,也会恩准他的联姻要求的。

至于安勇,在黄台吉眼中就是个草包,头脑简单还很偏执。不过他造火器的本事没人比得上,又是和司九一起来的,两人关系莫逆。给他一个联姻的名额,顺便安抚一下也无伤大雅。

安勇和司九一起投后金,当初也是给老汗王献过计的,然而老汗王只封了个甲喇额真,为此安勇表面上不说,内心并不服气。

和猛将们喝多了的时候,安勇经常发表自己的意见,什么招降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一片石打李自成,入关抢陈圆圆。这些人都是谁,诸将根本就没听说过。

还说什么平三藩,平台海,灭噶尔丹,一统天下,满嘴胡言乱语,根本不知所云。可见老汗王很有识人之明,这个安勇明显是个不靠谱的,靠技术封个甲喇额真就不错了。

诸将们听了安勇自嗨的胡言乱语,多半是拍拍他的肩膀,兄弟,老实造火枪吧,或者……我家也缺个铁门……

如今众人议事,司九被老汗王点了名,说说对明国的战略。这位白白胖胖的旗主站了起来,咳了两声,稳稳当当地开讲。

作为原澳洲的元老,司九穿越前就是称职的厅局级干部,可以当市长的。管理个一两百万人的城市毫无问题,处理的各方面的关系也远比朴实的后金要复杂。

现在后金政权旗人刚过十万,全部人口加上奴隶也不超过一百万,他直接管理的黑旗汉军不过七千五百人,加上家属也就三万多。

相当于以厅局级之尊管理一个乡,加上又有后世的先见之明,所以司九这个旗主当得游刃有余,面对这些历史上威名赫赫的人物也毫不怯场。

“我后金秉承天命,应运而起,在座的诸位都是智勇双全的名将,当然可以纵横天下,所向无敌。

不过目前我们人口不过百万,明国虽然**颟顸,然而子民亿万,元气未失,还没到和他们决战的时候。

广宁大捷后,关外已经尽为我后金所有。明国要想有所作为,或者倾尽国力打造精锐与我们决战,或者退守山海关,努力经营内政,以图将来。

要是明国能武装起三十万精锐来和我们决战,我们还是尽早投降为妙。但现在明国从皇帝到将领,并无这样雄才大略的人物,这个机会他们是把握不住的。

打仗不行,就应该退守,在山海关和长城一线,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阻止我们入关。要是能精兵简政,去掉辽饷的负担,将内政整理明白,明国这样的大国,不是我们能从外部打败的。

这个帝师孙承宗夸夸其谈,所重用的袁崇焕也是个白面书生,不敢和我们正面作战。为了皇帝的面子,还要收复失地,搞什么建立堡垒,步步为营,这其实是在帮我们,在败坏明国的根基。

他们在宁远筑城,又四处增设堡垒,从战术上,是没有问题的。要是富裕的前宋行这个策略,一步步的堡垒修到东京城下,我们只能干瞪眼,一点儿机会也没有。

但明国不是前宋,虽然体量大,但经济凋敝,财税艰难,官富而国穷,国库里可以跑老鼠。他们不能从明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所行的策略在战略上,对明国的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广宁大捷后,我们为什么取了新占地的人口财富后,又退回了东京?因为大汗英明,我们兵精而少,必须攥成拳头才有战力。

孙承宗和袁崇焕不懂这个道理,或者即使懂,他们又不负责明国的财政,为了自己的功业,不管明国人民的疾苦,一味地向皇帝伸手要银子,扩大自己的势力。

孙承宗在宁远筑城,看似收复了一半的失地。但一则这些地方在我们征伐过后已经赤地千里,他要殖民开垦,就要大量的经费。

二则他出关而守,大大地扩大了防守的战线,需要至少十几万以上的兵力驻守,不停地吞吃军费。

明国在关外维持这样规模的军事存在,却不敢和我们打仗,只是防守,徒然消耗明国本来就见底的国库,这就是在帮我们放明国的血。

我们不需要去进攻他们的坚城,只要不停地袭扰,把这个局面维持下去,明国的经济必然崩溃。到时候流寇四起,不用我们打,明国自己就灭亡了。

那个时候,就是我们乘机入关,夺得天下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