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尚未成真的事情一旦真有无数人都认定了它会发生,并时常提及,那或许就离它成真的那一天不远了。
如今的大宋各地,就正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上自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无数人都在谈论着已经大权独揽,声威顶天的孙太尉会不会踏出那一步,取那个昏君赵佶而代之。
一开始,这样的说法只出现在私下场合,还没人敢在大庭广众道出。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在进入十一二月后,当北伐大胜,辽夏互战,导致双方元气大伤,大宋真正已控制大片辽国土地及城池的消息传开后,这一论调就再也无法遏止住了。
东京这里还好一些,一旦出了京畿之地,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酒馆茶肆之中,总能听到某些人在作着高谈阔论,以各种事实和历史来推断孙太尉必将在这一两年内废皇帝自立,从而彻底取代大宋朝。
而叫人尤其感到意外的是,当这一说法甚嚣尘上时,天下百姓居然没有半点反感之意,或许有部分守旧的所谓忠臣私下里会大骂孙途狼子野心,但绝大多数人却表现得乐见其成,似乎在他们看来孙途称帝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对大家来说只有好处而无坏处。
这不能不说是赵佶及大宋朝廷的悲哀了,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就连普罗大众都不再与他们站在一起。但说到底,这还是赵佶自己酿下的苦酒,他的贪婪自私,肆意妄为让大宋百姓在前些年里吃足了苦头,早让百姓对他绝望,离心离德。所以当有更好的人选出现时,大家自然更愿意让孙途这样为国为民的好官来当这个天下之主了。
当这样的风气开始在朝廷之内蔓延开来时,不少官员就动起了心思来。进入腊月后,更是有官员在私底下相互串联,打算找个机会给孙途来个劝进什么,甚至都有人开始把主意打到了宰相童沐的身上,希望由他带头劝进。
而对此,作为孙途最坚实盟友的童沐却不曾点头,反而有种置身事外的意思,莫非他想要避嫌吗?还是说孙途他想做曹操,不想让自己背负一个以臣下篡夺皇位的臭名声?
可也不对啊,当初的曹操所以没有踏出最后一步,说到底还是因为那时天下尚有东吴和西蜀两大强敌在侧的缘故,他怕自己一旦篡位就给了那两方以联手出兵的口实,所以选择了隐忍。
可是现在的天下大局却与汉末完全不同,在孙太尉的主导下,大宋前所未有的强大,就连辽金西夏等外敌都已失去了威胁,只能在旁苟延残喘,试问他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他也不是那种真把名声看得比一切都重之人啊,如今人心所向,岂有不顺水推舟,取赵氏而代之的道理?
当各种猜想纷纷不绝时,时间又来到了腊月十五,正是今年最后的一个大朝会之日。
清晨时分,无数官员齐聚皇宫,排了整齐的队伍进入了大庆殿中朝见天子。
自打赵佶被孙途半软禁在皇宫,
几乎没有任何实权之后,每月两次的朝会也不再像以往般由着一批批不同身份的官员各自奏对,而是让京中百官共聚一殿,然后各自把这半来月里需要处理的大事悉数道出。
其实这说到底也就是一个走过场而已,只是让赵佶这个皇帝在群臣面前小露一脸,至于决策权,他是半点都没有的。一切军政事务早由政事堂和枢密院一一处理完毕,他在此刻也就一摆设,甚至连那傀儡都不如。
当群臣大礼参拜时,高坐于御座之上的赵佶眼中却有些茫然和异样,直愣愣地看了这殿内的一切良久后,方才摆了下手道:“诸卿平身免礼。今日有何事要禀奏啊?”
这样的事情今年以来已经有了十几二十次,群臣倒也熟悉,当下就有官员走臣班里走出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当众道出,然后再由群臣商议一番,做出最后的定夺。
似乎这场朝会的一切都与以往没有什么两样,唯一有些异样的,就是上方的天子显得有些异常,总是魂不守舍,有时需要臣下们连续呼喊几声,他才回神,然后跟提线木偶似的点头:“你等所言甚是,就照此办理吧。”
这样的表现自然让人觉着有些古怪,但再想想这几年里赵佶的处境,大家也就释然了。换了谁,老是当这么个什么都做不得主的傀儡皇帝也确实会感到懊丧无力,从而心神不守吧。
直到朝会快要完结时,大家也都是这么想的。可结果,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今年的大朝会就此告终时,赵佶却在最后开了口:“诸位爱卿且慢离开,朕……朕也有一事想要宣布。”
“嗯?”朝臣都是一愣,继而许多人都把目光落到了孙途及童沐二人的身上——天子突然有此一招,你二位不加以阻拦吗?
结果孙途二人还真就没有任何的反应,甚至连眼睛都没有眨上一下,依旧静立前方。如此一来,其他人算是明白了过来,恐怕皇帝这一出就是他们二人在背后指使,而要真是这样的话,此事只怕是……
就在众人错愕而紧张地看着赵佶的当口,他已起身说道:“朕自继位以来,多行错悖之事,使我大宋百姓受苦,民生凋敝,国力日衰,以至差点就被辽金等外敌所侵,使万千黎庶遭受大劫。此等种种皆朕之过,让朕惭愧后悔不已。
“幸赖天不绝我汉人宗嗣,既有孙途童沐这样的肱骨之臣,又有无数将士拼杀在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才保住了大宋天下,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然即便如此,亦不能消除朕身为人君所犯下的种种过错,尤其是当初信用蔡京高俅等等奸佞小人之过,纵是他日写入青史,也将被天下人笑。朕,实在愧为这天下之君,上对不起天地祖宗,下无颜对群臣百姓,更无能力使我大宋更进一步。故而,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就此退位让贤,让有德有才者为君……”
听着赵佶缓缓把自己决定让出皇帝之位的意思说
出,哪怕群臣已经有了相当准备,依然让所有人感到阵阵愕然,霎时间,整个大庆殿内已陷入到了绝对的安静之中,所有人都神色变幻,不知该做何反应才好,有几人更是身子不断打颤,就好像是得了寒热病突然打起了摆子似的。
谁也没想到,这等大事会来得如此突然,皇帝连跟群臣稍作商议都没有,就直接宣告自己将要退位了。片刻后,就有许多人再度把目光落向了孙途,有人脸上带笑,有人神情复杂,也有的则是难掩悲愤,终究是要走到这一步了吗?
赵佶的精神也不是太好,在说出自己就要让位后,他的喉咙也是一紧,并没有把最后让位给哪个的话完全道出,双眸之中还带着深深的悲伤。身为一国之君,最后却落得需要自己主动退位,这对他来说不光是权力的彻底丧失,更是自古以来少有的最大侮辱了,他,真愧对赵家的列祖列宗啊……
皇帝那伤心的神情更是让群臣的心情一阵激荡,哪怕是那些乐于见到由孙途取代赵佶称帝之人,这时也只觉一阵心酸,不见半点高兴了。说到底,多年的君臣名分可不是那么容易说放弃就放弃的,哪怕这个君王实在没有明君之行,明君之相。
至于那些骨子里还是忠于赵宋的官员更是悲愤交加,终于,在一阵沉默后,一人突然站了出来,直看着孙途喝道:“孙太尉,你好大的胆子,真就要逼迫陛下让位给你吗?你可知道,此等行径意味着什么吗?此乃谋逆,是要遭天下人唾弃,被万世之人所鄙夷的。自古以来,从未有一个篡位者能得美名,你身为人臣,真要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举动来吗?”
此人说到激动处,更是须发皆张,身指不断点向孙途,完全不见有丝毫害怕的样子。众人见此,也不觉大生敬意,但想想或许如今朝廷里,也就他这样的数朝老臣敢于如此直接斥责大权独揽的孙太尉了。因为他正是礼部尚书张渐,一个与蔡京年岁相当,曾历三朝不倒的老臣。
面对如此指责甚至是辱骂,孙途却显得颇为镇定,不见半点动怒之意,只是说道:“张尚书你何出此言?本官可从来没有说过要篡夺天子之位,你这么说是不是太过随便了些?”
“难道陛下让位不是被你所逼迫,而这皇位不是非你莫属了吗?”张渐寒了张老脸又大声说道。
“张老尚书你也太急了些,事情都没弄明白就指我为敌,可不像你以往的为人啊。”孙途却依旧摇头,心平气和道:“你且听听陛下到底是怎么说的,最后再作评断也来得及。”
这时,包括张渐在内的众人都露出了更为怪异的模样来,然后全看向了赵佶。这皇位要不是禅让给孙途,还能给谁?原先倒还有太子,可后来不是被废了吗?难道还能有其他更好的人选不成?可即便真有,孙途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
本书完结倒数第二天。。。。所以再求下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