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三栖特种兵 > 第919章 古道险阻泥丸

三栖特种兵 第919章 古道险阻泥丸

作者:人一介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2:31 来源:笔趣阁

这队骑兵共有三千人,正是李小龙从嘉定带来的精锐。

这三千人本来是攻打华山的,结果华山被天军智取,活捉了九天真人,又救活了他的关门弟子,他们基本上没有使上劲。

恰好麦轲知道了赵一敬叛乱后,要从铜关逃跑,进入函谷,就派出他们来追赶逃兵。

他们虽然从嘉定过来的时候没有骑马,但是原本却是熟练的骑兵,因此,麦轲就为他们调拨了三千匹良种战马。

这样他们才能以骑兵兵种加入战场,追击敌人。

李小龙今年刚值十八,恰逢风华正茂,跃马驰骋,英武异常。

他用的武器也很特殊,左右手各持一根双节棍,左右逢源,可长可短,打起来时而大开大阖,时而小巧机变,别管敌人在远在近,都能被他一一打倒。

三千骑兵很快就进入了函谷。

虽然李小龙在东南亚长大,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悉,但是,他接受任务的时候,麦轲通过灵犀一动对他一通猛灌,让他对这条兵家必争的险道有了一定认识。

函谷关是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这个函谷关是指东端的关隘,与之相应的西端关隘,就是刚才王少杰占领的铜关。

铜关和函谷关相距八十公里,整个是一个峡谷,这个峡谷就被称作函谷。

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

也有诗人称其为“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曾守关阻挡项羽进攻。

唐“安史之乱”中,官兵与叛军在关前进行了著名的桃林大战。

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以及数不清的战火。

函谷关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

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

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时候,也在这个地方

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有许多名篇流传于世。

所有这些信息,都在李小龙脑际一闪而过,但是他并没有刻意去留意那些不时出现的古迹遗址,而是谨防逃敌的埋伏。

从谷口到这里大概有十几里了,依然没有追上敌人,而且也一路顺利,但是现在路途越来越难走了。

不仅是道路崎岖,道路两旁怪石林立,而且是道路变得非常狭窄,只容一骑通过。

这样的地方,除非是傻子,否则没有不设伏阻拦追兵的道理。

这条窄窄的通道,两边几十米的高坡,道路蜿蜒,崎岖狭窄,空谷幽深,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果然是人行其间,如入函中。

看到如此险境,饶是李小龙英雄虎胆,也是头皮发麻!

而且他知道,这是唯一的一条通道,全长竟然有三十里!

只要一进去,基本上就是不胜则死!

冲到中间,即使想回头,都没有可能,在那样狭窄的地方做回头的动作,无异于自寻死路。

而且中间既然狭窄,也没有可能作大规模的调整部署,也就是说,当先锋的,就是从头到尾,三十里路,全部打头阵!

李小龙立即作了调整,让一个铁甲排打头阵;第二梯队还是一个铁甲排;然后是第三铁甲排。

这是三千人中仅有的铁甲兵种,全部压上了第一线!

然后,就是李小龙和他的卫队。

后面就是其余的士兵。

“进去!”

李小龙下令,然后那些铁甲骑兵就挺枪跃马,进入狭窄的函谷小道。

李小龙进去的时候,前面的队伍已经渗入一百多米。

这时候,这听一阵箭弦响动,无数铁箭迎面飞来!

这是追兵和逃兵的第一次接触战!

李小龙这里也有流矢飞来,他挥起手中的双节棍将其磕飞,感觉到力量很大!

李小龙放眼看去,原来前方都堵满了叛军。

他们有的我倒在地,施放大型弩箭;有的蹲伏在地,手中托着中型弩箭,恣意发射;有的站立,手中使用的是小型弩箭!

李小龙心中恍然,怪不得力量如此之大!

幸亏有铁甲兵在前,否则这一个回合就会死伤惨重!

即使是铁甲兵,也还是造成了伤亡,主要原因是人有铁甲马没有!

幸亏伏兵专心射人,如果先射马的话。损失还会更大!

李小龙大喝一声:“速速前进,不让他们发射第二轮!”

幸亏伏兵用的不是连弩,否则转移目标射马,就会造成更大的杀伤!

前锋骑兵闻听命令,立刻冲锋,两个呼吸间。就冲进了敌人的弓弩手队伍,把那些趴在地上的叛军踩在脚下!

蹲伏和站立的人,更方便行动,他们有的甚至发射出第二只箭!

这些箭都是射马的,造成了十几匹马倒下!

但是剩下的继续冲锋,很快就冲垮了这些弓弩手的队形。

一旦近身交战,这些弓弩手就只有被虐的份了。

天军铁骑呼啸而过,只剩下断臂残头。

看到前面依然有人逃逸,李小龙大喊一声:“全部杀了。一个不留!”

他可不敢让这些人逃脱,否则下面的弓箭手集中射马,估计这些铁甲兵全都失去了作用。

接下来,追兵又遇到了三处弓弩手的埋伏,他们依样画葫芦,全部冲破,斩光杀净,不留一人!

不过。三个排的铁甲兵,也是剩下不到二十人。其余全部折损!

现在李小龙已经成为第一梯队,他的精锐卫士和剩余的铁甲兵形成一个团队,继续穿凿前进!

刚才这一段路,虽然狭窄,还可容纳两三骑兵并进,死伤的敌兵、己方的死马、伤兵。都必须从道路上清楚,否则都成了阻拦。

为了保证道路的畅通,李小龙只好组织人手,都是力大无比的士兵,把这些死人死马。扔到函谷两旁陡坡上,大多挂在那里的突出的的岩石上,或者树丛中。

对己方的伤员,也只能暂时安置在谷旁的斜坡,等到战斗结束以后,再来寻找他们。

这也没有办法,带着他们走,不但又减少了一份战斗力,而且对他们也是更加危险,况且往来颠簸,还会加重他们的伤势。

又前行了大约二里多远,只见两旁怪石峭立,更加高耸,中间的路径格外狭窄,仅容一匹马进入!

而且这匹马还不能肥胖壮大;马上的骑士也不能膀大腰圆!董卓那样的肯定不行。

怎么还有如此一段路径?

李小龙疑窦丛生。

突然,他想到刚才麦轲给他的信息,中间有一段路号称“一泥丸而东封函谷”,想必就是这里了!

她开始的时候,还不懂这是什么意思,现在看到了失地,才知道如此狭窄的通道,果然是稍微大一点的泥球也能封死了这段通道!

就是不知道敌人在这里有什么花样?

不容多想,一名铁甲兵当先冲入!

接着四五名铁甲兵尾随而进。

突然,前面传来一声惨叫!

那是第一个进去的铁甲兵的声音,李小龙能够辨别,因为他特别抗打,几次危机全部抵抗下来,才坚持到现在。

接着又是三四声惨叫,显然就是后面跟进去的铁甲兵!

除了人声,还有马嘶,都是临死之前的悲声。

李小龙激怒交加,一把扽出最后一名进入泥丸地段的士兵,自己跃身而入!

他正好看到最后面的一名士兵被敌人杀死的境况!

原来是狭窄的谷道两旁的峭壁中,有两道寒光突出,一道刺入那个铁甲兵的脖子,当场站斩首!

另一道则斩向战马的脖子,也是一刀断头!

人和马都只是发出一声惨叫,就失去了生命。

李小龙怒气勃发,飞身向前,双膀叫力,把那已经死去的战马和骑士一起扽了出来,然后举过头顶,掷向后方!

扫清了道路,李小龙一个跨步向前,手中的两根双节棍同时施展了一招双龙入海,向刚才寒光出没之处打去!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