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三栖特种兵 > 第801章 举义天兵十万

三栖特种兵 第801章 举义天兵十万

作者:人一介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2:31 来源:笔趣阁

一八五一年一月八日(道光三十年腊月初七)早上八点,金田村西侧的犀牛岭上,平地上已经站满了肃穆的天军士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地点,太平天国起义的烈火将被点燃。

金田村的四周,布满了清兵的营帐,他们是前两次试图扑灭这里的聚众闹事惨遭失败以后,由满清中枢动员当地五个行省的军队,组成的一个金田大营,再次试图对他们绞杀。

这个大营的构成虽然主要是绿营士兵,却有二万人来自满清的皇室卫戍部队,也就是八旗兵。带领他们是那位唯一维持武士剽悍,继承了满清祖辈血气的王爷-僧格林沁。

虽然八旗兵只有二万人,战斗了却不比那临时聚集的十八万绿营兵差。

这位曾经担任多个满清八旗和蒙人八旗都统的王爷统帅,对这些八旗兵的威慑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所以被派来统领满汉联军,镇压这个二次清剿都没有成功的心腹大患。

这个决定是新任满清皇帝咸丰亲自做出的;而他得出这个结论是接受他的授业恩师杜受田的直接影响。

杜受田和曾国藩有莫逆之交;由于这层关系,曾国藩很快就与新皇帝建立了极为亲密的君臣关系。

因之,在这位急于做事的新任皇帝面前,曾国藩极得恩宠。

咸丰皇帝对曾国藩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所以就有了目前这个局面。

负责整个围剿的钦差大臣。就更有意思了,历史上那位也是作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大人,奉命来镇压太平天国,还没有到任就病逝了。

而这次清剿提前,他又得到曾国藩的极力举荐,因此,这场关键之战被他给赶上了。

满清阵营,文有林则徐,武有僧格林沁,统领目前最厉害的八旗兵。人数众多的绿营兵。总兵力达到二十万,来实施这次清剿。

除了德高望重的林则徐和僧格林沁,上次惨败的满清文武官员,也都过来了。

不过败军之将。难以言勇。他们的发言权不多。

即使李鸿章。虽然他的助理钦差的头衔还在,也谨守“沉默是金”的玉律,不到必要的时候。决不开口。

他很有自知之明,上次围剿,他倒是有全部的发言权,结果大败亏输。

虽然不能绝对地以成败论英雄,可是总是失败,怎么也和英雄挂不起钩来。

即使从官衔上说,林则徐也压了李鸿章一头,两广总督、钦差大臣等历史不说,这次清剿,他也是钦差大臣!

所以李鸿章也只能少说为佳了。

这些人中,大多数都认为,对付这些虽然凶悍,实质却是乌合之众的不轨乱民,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

虽然李鸿章等人另有想法,可惜他们不是主流。

林则徐等人这样想,麦轲想的却完全不一样。

这里吸引了这么多清军力量,实际上是他的一个圈套!将敌人的有生力量,聚在一起,一鼓解决,要比分散对敌效率高多了!

这时一阵激昂号声响起,只见百名号手站在高台,同时举号朝天,整齐地吹起了集合号。

这是麦轲搞出的名堂,仿效后世军队的军号。不过他找不到标准的军号,就从彼得海军舰队的军乐团顺过来一百多把,暂时凑个数。

其实这些号要比那些军号好多了,彼得无数次地批评麦轲这纯粹是暴殄天物。

号声一响,原来站在那里的士兵迅速分开,到前面那个练兵场斜坡的两侧站成方队。

接着从那个古营盘里源源不断地涌出大队士兵,个个手持长矛,一尺多长的毛尖,闪烁的雪亮的光泽,与鲜红的枪缨交相辉映。

这时一队骑兵如同下山的猛虎,风驰电掣地从村子里冲出。当头大将正是已经穿越了石达开的石大凯,兄弟盟的弟兄之一,麦轲的六哥。

只见他手握一把青龙偃月刀,骑着一匹遍体枣红的高大骏马,后面跟着的是他的二万名骑兵战士。人人手上长柄大刀,胯下枣红战马。

石达开身后,骑兵大队之前,有两个护卫方队,一色的彪型大汉,他们的用的兵器,则是方天画戟。每个护卫方队之前都有一名大将,左面的这位是杨辅清,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右边的这位是林启荣,稳如磐石,威比泰山。

麦轲熟知这两位大将在太平天国史上那绚丽夺目的表现,所以提拔起来作为石大凯的副将。

与此同时,村子的另一边,也是一队骑兵好似出水的蛟龙,疾风骤雨般跑了过来。当头一员猛将,正是胡以晃,也是兄弟盟的弟兄之一。

只见他手握一把丈八点钢枪,骑着一匹遍体雪白的罕见良驹,后面跟着的是他的一万名骑兵战士。人人手上长柄钢矛,胯下银鬃战马。

与石达开骑兵队不同的是,紧跟着胡以晃的是他的童子军方队,两个头领分左右跟随在他的后面。左面的这个少年英雄是陈瑞国;右边的那个似出山幼虎是李容发。两个方队共三百人,年龄都在十四五岁,各个身手矫健,灵敏如猿。这是胡以晃的扈从队。

这二个头领都是太平天国童子军中的翘楚,在太平天国历史上,留下了流星一样另人难忘的痕迹。

扈从队后面,就是胡家军的骑兵精锐,两万名勇士,个个膀大腰圆,雄壮无比。

这时古营盘里涌出的大队已经站成四个方队,每个队一万士兵,队伍的前面,各站一员大将,正是天军的野战军师长。

天军要对敌人四面合围,所以兵分四路。四员大将各领一军。

第一位就是王全洲,他现在统领的是天国东路军。

第二位就是李宝鸿,他现在统帅的是天国南路军。

第三位就是姜汉雄,他现在统帅的是天国西路军。

第四位就是王建民,他现在统帅的是天国北路军。

另外,还有郑平、孙刚的两个万人方队,作为指挥部的机动兵力,分别站在左右两侧。

最后出来的是身穿白色礼服,头带白色礼帽的一队步兵,戴着白色手套的双手。握着最新式的毛遂火枪。迈着正步走了过来。看来和其他士兵没有很大不同,肤色却有明显的两样,或白或黑,甚至还有红。

最前面走着的是洋枪队长哈利。手中举着出鞘的指挥刀;两位副队长分列左右。左边是白聚文。右边是罗伯特,共同带领千人洋枪队当作破敌的利刃。

除此之外,天军还预备了五万雄兵。匿身于运兵洞中,一旦需要,就立刻投入战场。

如果有意外发生,圣山另有十万正在训练的士兵,全都可以赶来,投入战场,把实战当作演习。

天军这样的准备,可谓万无一失,有余地的只是在死多少人方面。

洋枪队来到所有的队列之前,成两行一字排开,随着哈利的一声命令,所有队员“唰”的一声,举起右手,向站在主席台上的人致礼。

站在主席台上的是四个人。洪秀全,现在改了教名为洪新仆;麦轲,没有确定的职位,但是人人都尊他是当然的最高头领,洪新仆也不例外;张远,军队的总教练,也就是实际上的总司令;加文,行使总牧师职责。

这四个人一字排开,洪新仆和麦轲在中间,左有张远,右有加文。

这时候,随着洋枪队的致礼,后面所有的步骑兵将士一同致礼。

台上四人一同还礼。

张远大喝一声:“礼毕!”音域宽阔,远达天际,场上十万将士每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主席台的后面是军牧团,共有六百名牧师。他们遇到这样的典礼就履行集体祷告的职责,平时都分散在各个士兵团。

这时候,总军牧路德走向了主席台,他的左边是迈克,右边是梁发,二人分别担任了路德的副手,负责整个军队的教牧事宜。这位路德是同心契成员,穿越前和麦轲在同一个教会。

他来到四个大头领面前,和四人分别握手,然后在左边面对军队站立,声音深沉雄厚地说,“现在请麦轲牧师为我们的举义出征祝祷!”

后面军牧团的圣乐庄严地响起,众人都进入了神圣静穆之中。在这个背景里,麦轲带着无穷力量的祷告直达每个人的心底。

“敬爱的天父,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起义旗,开始推翻满清残暴统治的征程。

“愿我们这样的心愿和行为符合您的旨意,每个人的行为都得您悦纳,都是为了荣耀您。

“求您的圣灵每天与我们同在,不但保守我们在战场胜利,也获得心灵的赞许,让更多失丧的灵魂得救,回到天家。

“愿主耶稣的恩惠,天父的慈爱,圣灵的感动与我们同在,从今时直到永远!

“奉主耶稣的圣名求祷,阿门!”

众人齐声回应:“阿门!”

声震九霄,山摇地动。太阳也一下子跳出了东面的群山,把万丈光芒照耀在这些心里平安,神情昂扬的出征将士身上。

这时后面的军牧团正在齐声咏唱回应祷告的《阿门颂》。

“阿——门!阿——门!阿————门!”

回应圣诗一停,这些军牧都回到了自己的团队,只有年事已高的梁发牧师没有去,他的位置由他的儿子接替。

随后张远一声令下,各个将领都按事先的计划分别出击,只听马蹄声,脚步声动地而去,行动迅捷,却井然有序。

麦轲看了看手表,时针指向八点,正是天国约定同时动手的时刻!

最先与敌兵接触的是骑兵。

僧格林沁亲王如同以往一样,站在骑兵大队的最前方。

他和往常一样,起得很早。和林则徐等人交换了一些敌情。

大家都没有什么新情况,以为又是平凡的一天——清军攻不进去,乱民也冲不出来。

李鸿章等人一如既往,只带耳朵,不发言。

忽然,从金田村传出了一些声音,似乎以前没有出现过。

林则徐、僧格林沁满脸疑惑,不知道那都是什么。

可是,和天军有了丰富战斗经验的李鸿章、向荣等人,却变了脸色!

他们辨别出了集合号音、祷告声、还有最后最后响彻天地的“阿门”!

这是天军有重大行动的惯常程序。否则他们决不会这样正式、这样大张旗鼓!

而正在被清军重重包围的天军。除了要突围,是没有理由做这些程序的。

李鸿章、向荣等人交换了一个眼色,都冲对方眼中看出了持重、甚至惊慌!

毕竟在这些人的经验中,这样的集合和祷告后面。跟着的都是他们的失败!

大家也同时传达了一下信息。让李鸿章去当那个出头鸟。告诉林则徐和僧格林沁将要发生什么。

生死存亡面前,李鸿章顾不得其它,只好硬着头皮提出了自己的判断。说敌人可能马上有大规模行动,而且这个行动,很可能是突围,试图打破清军大营对他们的包围。

因此,他建议,立即整队,准备应敌!

光应敌还不算,还要做更坏的打算!

他的言外之意,是准备逃命!

可是能做主的这两位,能听前一部分已经达到了耐心的极限,后面这个建议当作了耳旁风,不屑一顾。

听了李鸿章的一半建议,清军大营立刻行动,骑兵步兵,各就其位。

僧格林沁也是富有经验之辈,他倒不是只听李鸿章一面之词,也依靠他自己的观察。

他听到村子里的动静,也感觉今天可能有非比寻常的事情发生。

丰富的战争经验,让他的感知敏锐,感到气氛的紧张。

于是,他和林则徐老钦差略一碰头,二人就达成了一致意见,他自己就带领骑兵列队作好了准备;林钦差则去为步兵督阵。

这时候,僧格林沁听到马蹄声疾疾响起,迅速逼近,他脸色微变,马上命令自己的两万骑兵作好准备,随时发动向来敌的冲锋。

他的骑兵分成了左中右三军。中军他自己带领,右军是镶白旗为主,整红旗为辅,统兵大将,他没有沿用原有的都统副都统,而是自己的心腹僧格岳。

左军是整蓝旗为主,镶红旗为辅,统兵的也同样没有使用旧将,而是另一位心腹僧格川。

中军则是僧王爷自任都统的盟古八旗。到了这个时期,盟古八旗实际比满清八旗的战力要高上不少。

提前整队,也作好应敌的准备,以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按常规都是十分正确的应敌措施,却没有想到对手根本不按规矩出牌。

你如果龟缩在营垒后面,就算了;既然到了野地,就别怪我出其不意了,这可是后世的正常做法。

结果二万八旗兵只见两道洪流,一道红色,一道白色,犹如闪电,眨眼之间已经来到面前,还没有等第二次眨眼,两道洪流已经像两把尖刀,切入了八旗骑兵。

胡以晃把僧格岳交给了陈国瑞和李容发去对付,自己直奔中间的僧格林沁。左边的石达开也是同样的心思,把僧格川放过,留给杨辅清和林林启荣,也放马过来直奔僧王爷。

这时的僧格林沁年届四十,虽然不比年轻,依然有余勇可贾。当下见情形危机,挥起手中的重型武器狼牙棒就应了上来。这柄狼牙棒重达八十斤,不知道饱饮过多少强敌之血。

石达开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也是重达八十斤,二人对撞,“哐啷”一声巨响,震耳欲聋,火花四溅,二人都是晃了一晃。

果然势均力敌!

僧王爷是吃了年龄较大的亏;石达开则是马力有所不及。毕竟蒙古是产马之地,最好的马也必须配给最有能力的人。

二人是势均力敌了,可是这边还有一个胡以晃呢!

胡以晃综合武功指数比石达开只高不低,单拿出来可以对敌任何强大的对手,但是,这不是个人逞英雄,他当然也不会讲什么单打独斗。

那边的碰撞声音未落,一根丈八长矛的锋锐白刃,已经神出鬼没地刺到了这位王爷的前胸!

这里行动最快的骑兵已经接战,步兵也正在迅速接近,更大规模的战斗一触即发!

这时候,麦轲在哪里呢?

金田村上空三千米高处,非视力特别好的人根本就看不到他,麦轲和六划、张远、洪新仆正在那里盯着一个全境屏幕。

这个屏幕是麦轲新开发出来的灵犀一动新功能,也就是远距离的图像和声音的传递。

而这个屏幕,现在正在播放天军六大战线的现场进程。

这也是麦轲参与这场全国范围的反清的一种新方式。

以前,他都是当救火队员,那里危急哪里去,整天脚不沾地,到处乱跑,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

幸亏没有出什么大乱子,也马马虎虎完成了反清的预备。

自从在神山受到了关于智慧的教育以后,他觉得以前那种做法,离智慧实在差得太远太远,实际上,许多看似成功的事情,恰好表明了他没有智慧。

咳!说不智慧,是委婉的用词,说白了,就是愚蠢!

所以,他决心有所改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尽量做一个智慧人。

于是,他就弄了这么一个立体屏幕,远程观看,恰如他身临其境。

全息屏幕上,所有其它战场,都准时发动!

一场空前规模的反清义举,风起云涌,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