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三栖特种兵 > 第1075章 支流百转千回(改)

三栖特种兵 第1075章 支流百转千回(改)

作者:人一介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21 来源:笔趣阁

两个伪冒诗人既然说了“奔腾入海不复还”,自然要把下游的河道捋直,整理好,以免和他们的诗句不相吻合。

当诗人,他们缺乏了一些基本素质;实干家还是马马虎虎算得上的。

于是,二人掉过头来,对付东面的大河下游。

云豹原地保持不动,上下都可以照顾得到。

麦轲也没有做什么动作,连虚应故事都免了,顾继之的计划都包括了,既然已经给了灵犀一动,麦轲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除非他有改变,需要重新提出要求给灵犀一动。

下游的河道所经过的地方,地势平坦,比上游和中游的自然条件显然好了很多。

但是,有两个特殊情况,必须予以考虑和解决。

第一个情况就是这条直行河道,难免要遇到村庄等有人居住的地方,甚至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那样的话,这些人就必须给大河让道。

麦轲是这样想的,大河是自然景观,可以定下来以后永远不变,所以需要优先考虑。

而人口居住地,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都是人手建的,原来没有,现在有了,因为需要;现在,依然是因为需要,当然可以让它们从有变无。

而且这些居民区,反正也要重新调整,所有的旧式房屋全部用新式楼房代替,这些需要为大河让路的住宅区,只是提前走出这一步而已。

而且天国所为绝对都是让所有相关人等受益,决不会因为拆迁让百姓的生活受到不利影响。

这样,实际上重新安排河道,就必须同时进行住宅楼的建设。

好在这个问题,麦轲早就有先见之明,并且事先要求顾继之予以考虑并提出解决方案。

顾继之当然不会把这些东西忽略。为民众利益服务的观念,在他的脑袋里早就根深蒂固。

第二情况更多是技术方面的要求。

因为大河所经之处,不断地出水,也不断地进水,在主流里的流量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固定的流量。就需要一定的宽度和深度,才能保证河水的顺利沿着规定的河道流淌。

如果有宽度的变化,必须用深度的变化来弥补,否则不是河水外溢,就是河道中的水位不正常,极大影响按设计要求的其他功能的提供。

这实际上既是对大河的宽度有硬性要求!

因此大河的深度必须符合要求,否则连基本的航运、灌溉都不能保证。

深度固定,宽度也必须固定!

这样,在大河下游的沿途。就需要大量的修筑两侧堤岸工作。

因为有了这两项额外的工作,所以尽管下游的整体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还是耗费了二分钟才完成。

浩大工程完成以后,二人顺着河水淌流的方向看去,只见清澈的河水,如同一条玉带,笔直地向东流去,直到大海。

在那海河二水交接之处。再没有过去的那种黄蓝分明,只是稍微让深蓝色的海水变得稍微清淡一些。

可以看到的变化虽然很小。但是不可见的结果才是真正重要的。

大河入海口,再也不会每年把成亿吨的泥沙倾入海中,再也不会把本来的深水良港瘀成毫无用途的海滩,再也不用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清除淤沙,以保证正常的水流和泄洪所需。

从今以后,不管是出海还是入河的航运。都会畅行无阻,从发源地到入海口,从入海口到发源地,都可以直航。

至于中游上游那些地势狭窄的峡谷地带,如何进行改良。是下一段时间的建设任务,而且相对来说,需要也没有那么紧迫,毕竟越往上游行进,那里的人烟越稀少,需求也就越少。

顾继之、麦轲二人看到了焕然一新的大河,从上到下,宛如一条巨龙,横穿中华大地,为最富饶的地区提供丰富的水源,完全驯服。

与此同时,灵犀一动给出新的数据。

这条大河,从发源地到出海口,长度为四千一百三十六里,总体落差九里,平均每里的落差为三尺三寸,落差比例为千分之二。

这些落差,主要是上游的那些地段造成的,麦轲已经心中有数,将来在几个关键段落再来几个“高峡出平湖”,就都解决问题了。

扬子江上那个成功试验,让麦轲、顾继之对这个设想毫无压力。

解决了大河主流,灵犀一动马上转移目标,全力对付那些支流。

在解决这些支流的次序上,麦轲首先对准了那些把泥沙带入主流的罪魁祸首!

第一个就是渭河!

这条渭河,不但是最大的支流,而且带入主流的泥沙最多!

在刚才重整大河河道的时候,渭河,以及所有的支流,进入主流的流量都被暂时停止,为的是在这个时候,杜绝任何泥沙的流入。

渭河作为大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北地的鸟鼠山,由杉西桐关汇入大河。

渭河全长一千六百三十六里,流域包括北地、土谷浑、杉西三个行省。

渭河上游以及北岸泾河、洛河等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

渭河流域的东部为渭河平原区;西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

汇入渭河的河流有葫芦河、清姜河、麦李河、石头河、泾河、洛河。

虽然这条渭河是大河泥沙的罪魁祸首,但是它并非一年到头都是如此。

渭河携带泥沙最猖獗的日期是夏天洪水季节。

麦轲选的这个时候,具有天时优势,渭河的各个支流带入渭河的泥沙很少或者没有。

比如泾河,现在的河水就是清澈透底,没有任何泥沙!

“泾渭分明”,说得正好是这个时候的水质状态!

如果是夏天,那就是“泾渭混同”了。

那个时候泾河的泥沙,丝毫不比别的支流差。

汲取治理河套平原的经验,麦轲请灵犀一动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固河道,原则是水可以流,但是泥沙一粒都不能带走!

为了加固河道,灵犀一动首先进行了一个分离动作,就是把现在河里的水,全部作为分离的对象,把其中的水和泥沙分离。

不是马马虎虎的分离,而是完全彻底的分离!

分离以后,水里再也没有一粒微尘,完全排除了土原素在其中的混杂。

然后这些土,就去了他们该去的地方!

土在水里,纯粹就是一个捣蛋分子,但是它自己单独存在,就异常宝贵,可以起到它们应该起到的作用,就是发挥它们被造物主设计出来的功能。

现在,这里的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构成了河道的主体,别管是河底,还是河道两旁的河堤两岸,其本的构成元素都是土!

但是,由于长年累月的这种水土混杂,职责不分,它们往往不能安分守己,而是松动稀软,擅离职守,有的竟然随波逐流,到处乱窜!

灵犀一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让这些元素们各自归回自己的岗位,然后在那里扎根安家,不再流离!

它把这些分离出来的土,啪的一声,嵌进了河底土层,然后施展大力,把它们挤压在一起,其密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个程度,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它上面的水,不管水量多大,不管多长时间,都不能渗入其中一个水分子!

除此以外,这种密度,还可抵抗任何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特大洪水冲击;还能抵抗任何人为的破坏,不管是人工挖,还是炸弹炸!

第二件事情就是控制进入渭河的水源。

这种控制就是控制大河主流的翻版,也就是从河源开始,不容许任何泥沙进入!

其实,所有大河小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的起源是纯净无瑕的,所有杂质的掺入都是沿途所经之地造成的,这些因素多半都是人为的结果,或者因为人为的结果而使得事态严重。

因此,这种控制的基本措施就是不要有人为污染!

任何人如果非使用不可,就必须保证不给主流造成任何令河水质量下降的后果!

不管是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工商业用水,都是一个原则!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麦轲和顾继之制定了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用水,也就是出去的水,都尽量不要回头,也就是不要再流回它们的来源!

没有这样的直接的回转,就避免了它们把用水过程中的污染带回水流的源头,那里也就是大河主流。

这样,这些被消费用的水,就必须经过大自然这个程序,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

到底中间经过了何等奇妙的程序,麦轲不知道,顾继之就更不知道了,等它们再回到水源的时候,已经基本上是纯洁无瑕了。

至于它们也含有一些微量杂质,就不是二人现在要操心的了。

做好了这一切,花费了大约三十秒时间,麦轲和顾继之心情大畅,高喝了一声:“开闸放水!”

被憋了大约五分钟的渭河河水,一声欢呼,奔涌而出!

渭水、河水,二水汇合,历史上第一次不分你我,一样的纯洁无瑕!

而以前呢,二河相遇,没有最黄,只有更黄!

再更黄的程度上,几乎任何时候,都是渭河胜出!

这次二河不分彼此,一路高歌,向东奔流而去!

把麦轲和顾继之的心也带走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