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科技之神 > 第2章 认你当儿子你还得谢我

科技之神 第2章 认你当儿子你还得谢我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4:25 来源:笔趣阁

俗人教授扼腕叹息之余,随即就觉得自己有够傻他们连离子加速器质谱仪都没发明出来,提前想明白这一点也没屁用啊。

这些东西,都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没有前置条件,想明白了后面的也没用。

他之所以没想到,只是因为想明白了也无用武之地,所以压根没往这个方向费过脑力。

“后生可畏,真是后生可畏。中国人了不起啊,没想到,以咱东大的高能物理基础,在做同位素分离领域,居然还是你们技高一筹。”俗人教授心服口服地感慨。

山下武久教授在旁边察言观色地听了一会儿,小心地确认:“那就是说,这个实验数据,应该是有效的了?可以作为‘汉倭国王印’的年代鉴定正式结论了?”

“没有问题。”俗人很有把握地说。

俗人都认可了顾玩的仪器和实验方法、结论推导,其他人自然再无质疑。

当天剩下的时候,在多国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用同样的技术手段,也测定了一下中方带来借展的“滇王之印”和“广陵王玺”的年代。

顾玩的ams非常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最终测定的结果,显示“滇王之印”上残留的印泥含碳污渍,也确实产生于汉武帝刘彻年代谁让刘彻做了54年皇帝呢,那么长的时间,已经覆盖了ams的误差年限了。

倒是鉴定“广陵王玺”的时候,显示的数据比较奇怪。按照《后汉书.明帝纪》,“广陵王玺”应该是在明帝永平元年铸印的,那就是58年。

“怎么显示这上面的印泥残迹年代至少是100年以后的了?按照误差,可能都快东汉后期、冲质桓灵年间了。”

这个小意外,让中方的不少专家都有些尴尬。

最后还是跟顾玩一起来的中央科大考古系的宁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并不奇怪,因为印泥的年份,不一定要等同于印章铸造的年份。如果是常年使用中的印玺,表面残迹污渍比印玺本身年代晚一些,在考古时是很常见的。

滇王之印和汉倭国王印,都是授予朝贡体系内的外藩国王的,他们拿到汉帝赏赐的印信后,回国不一定会使用,所以印泥年份跟印章铸造年份相近很正常。

但广陵王是东汉宗室藩王体系内的,初代广陵王刘荆,为光武帝刘秀第九子、汉明帝刘庄同母弟。据《后汉书》,虽刘荆本人因多次谋反,被明帝惩戒,但仅仅是削其嗣爵为‘广陵侯’,然其后人刘元寿、刘商、刘条三代依然‘服王玺绶’。

可见广陵王一脉,直到东汉后期,都还是一直处在活跃状态,他们完全有可能持续使用这枚印玺。所以,c14同位素丰度鉴定结论显示的年代是东汉后期,才是正常的。”

顾玩也松了口气,他还怕自己的机器,刚用了第三次,就出现掉链子的情况呢。

幸好宁主任博古通今,《后汉书》倒背如流,引经据典,直接帮顾玩把他解释不了的点给圆了。

看来,能做到中央科大的考古系主任,水平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三件东西的年代鉴定,都已经做得滴水不漏,扶桑主办方的人商量了一下,就决定五天后,趁着亚太博览会开幕的次日,在博多博物馆举办一场公开的学术发布会,向各国的考古/历史学界学者展示一下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接受国际同行的质证。

“顾桑,这次多亏了你,请容许我代表扶桑考古学界向您表示感谢。”京大的山下武久教授在散场的时候,诚恳地向顾玩道谢,还深深地鞠了一躬。

顾玩也就握手回礼,内心却不由觉得对方有些做作:老子证明了你们扶桑人真是汉朝的时候就来朝贡讨封赏了,怎么在扶桑人看来还觉得是很有面子、脸上贴金的事情?

果然是东夷小国,只崇拜强者,呵呵。

“除此之外,我们扶桑考古学界,也希望联合数校凑资,采购一台ams质谱仪,不知道顾桑能不能帮我们代为联络呢?”

麻依依照例把这话给翻译了,顾玩一听就乐了。

这山下武久,估计还不知道ams的生产承包商、海外专利权,都在顾玩手上呢。

也难怪,在那些外国学者眼里,搞学问研究的就是搞学问研究的,尤其是这种冷门的学术用仪器,一般科学家不会亲自兼生产经营。

再加上顾玩太年轻,这点实在太有迷惑性了,谁能想到他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

顾玩便斟酌了一下语气:“翻给他听,我国科技部一共订了两套,每套的造价可都高达500万美元……”

麻依依一字不差地翻译了。

山下武久犹豫了一下,表示让他们先做,然后出去打了几个电话,回来之后居然告诉顾玩,说原则上没问题。

扶桑国还算是比较有钱的了,也算是最肯在考古上花钱的那一小撮。让他们自己花好几千万研发,那是舍不得的,但别人都研发出来了,花500万美元买个一台,还是可以的。

之前顾玩评估的“只要他不亲自下场,让其他人研发,至少5000万美元才能搞定”的估价,是要加一个限定条件的,那就是“在东方国国内研发”。

各国的科研人员待遇、耗费都不一样,扶桑和大洋国这些国家科学家人力更贵,所以东方国五千万能拿下来的科研,扶桑人花个八千万才能搞定也是很正常的。这样一算,买一台进口货就更划算了。

……

“来了才几天,就赚了300万美元,纯利,老公你真是太厉害了。”从研究所/博物馆离开的时候,亲眼见证了这一切的麻依依,兴奋得整个人都在微微颤抖。

顾玩霸道地紧了紧搂腰的手,意气风发而又平淡地说:“过几天,等那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开了之后,估计还能多卖出去几套呢,眼前这300万,到时候就不算多逆天了。

不过,你要注意做好价格保密工作。千万不能让各个国家的潜在买家,知道彼此拿到的价格是多少。也许,我会给某些个别抠一点、犹豫一点的国家,稍微打打折扣,400万一台,说不定也就卖了,反正咱还是有的赚。

这种生意也就是一锤子买卖,哪怕强如大洋国,最多卖出去两三套,再多就用不上了。其他第二世界强国的考古界,肯买一套就是给面子了,抠门些的一套都不会买。

所以,最晚到今年年底,该出的单子都出完之后,这项技术也就没多少经济价值了,全球市场都会很快饱和的。”

因为白天比较忙,大家都还没吃午饭呢。

不过今天帮忙解决了大问题,所以扶桑人宴请了很不错的料理,顾玩也就不用再去吃拉面了。

晚宴以刺身为主,还有九州本地特色的马肉刺身。不过陪客的人级别并不高,没有文部科技省的官员,估计是大家都还在忙着准备几天后的发布会。

顾玩一行草草吃过,也就回酒店歇息了。

今天的实验结果,当然也可以形成几篇非常优质的论文。

文科方面的考古分析,自然由宁主任和山下教授去写。

而ams质谱仪的首次实战应用,当仁不让就该由顾玩来执笔了。估计这会是一次能够上《自然》的神作。

顾玩写作很快,实验数据又充足,还有那么多同行见证,所以短短几天,顾玩就把论文投稿了出去。

……

几天的匆忙准备之后,学术研讨会的日子终于临近了。

因为亚太博览会也已经正式开幕,博多市的所有酒店几乎都住满了,来访的外国学者也不少,还有一些各国的外事联络官员。

似乎是遵循地位越高的大人物出场越晚,大洋国的学者们,选择了在研讨会前的最后一天才到。

扶桑人还很吃这一套,对大洋国学者伺候得很恭敬。

“加尔福特教授,研讨会定在明天中午,本酒店的大会议厅,主讲人是京都大学的山下武久教授,另外还有其他三名讲话嘉宾,这是流程预稿,您先看了一下。”

加尔福特教授,是斯坦索姆大学的考古系教授,虽然不是系主任,至少也是比较资深的专家了,研究东亚历史的。

他来扶桑参加学术活动也有好几次了,所以习惯了扶桑人的殷勤招待。

“关于同位素丰度鉴定的最新技术应用成果?技术来源,居然是东方国?这种国家能有什么牛逼技术?不可能,c14半衰鉴定技术,不是历来以我大洋国为尊么?”

也不怪这个加尔福特教授井底之蛙,主要他是考古系的,不是物理系的。

所以对于c14鉴定,他历来都只是一个使用者的身份,具体原理其实不在乎。

这些年来,他遇到的那些请他吃饭送礼、往斯坦索姆大学卖实验设备的供应商,当然都把大洋国自己的科技吹上了天,似乎普天之下不可能再有新的技术路线、不可能有另辟蹊径更牛逼的东西,他也就大洋自大起来。

“我倒要看看这个研讨会能说出些什么花儿来!”加尔福特教授志满意得,准备明天怼一下扶桑人证据方面的疑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