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天下 > 第一三七章谁的银子就是谁的

明天下 第一三七章谁的银子就是谁的

作者:孑与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3:13 来源:笔趣阁

第一三七章谁的银子就是谁的

徐五想回到官邸的时候,密谍司的人比他回来的更快。

他们可没有徐五想那么多的废话,去了别的在京漕口,见面就杀人,直到将这些人杀的心惊胆战之后,才会找人谈话。

在这种局面下进行的谈话,一般都很顺利。

不过,杀戮已经必不可免,漕运上的人被清洗也成了必然之事。

徐五想总以为自己的政治手段已经很成熟了,没想到,到了最后,还是要用强盗的手段。

他认为自己已经失败了。

偌大的京城,没有半点生气。

这座城里的人仅仅依靠本能生活。

有些街道看起来似乎已经有了繁华的影子,但是,繁华的仅仅是人,而非人心。

李定国要五万民夫开挖横渠,这明显是帮徐五想。

所以,徐五想很快就挑选出来五万民夫,命他们去山海关做工。

这些人离开京城的时候,又免不了与家人有一番生死离别。

看着这些人痛不欲生的样子,就连徐五想都开始怀疑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京城里的粮食养不活这么多人,徐五想最终还是咬着牙把这些人押送去了山海关。

有了这件事之后,他惊讶的发现,自己在京城里的权威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再安排这些人去做恢复城市的工作时,人们显得更加顺从了。

正阳门上开始升起一轮正常的太阳。

观星台上,那些丢失的天文器具,再一次沐浴着阳光熠熠生辉。

钟楼上的青铜钟已经重新铸造好了,鼓楼上的巨鼓也换过蒙皮,在七月的第一天到来的时候,京城时隔四个月,再一次响起了晨钟暮鼓。

钟鼓似乎敲醒了京城人的心灵,把他们从迷蒙中拖拽出来。

钟鼓更代表着一种秩序,表示苦难已经过去,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每天从各地运到京城的粮食,都会在清晨时分从城门里进入城中,人们眼看着久违的粮食开始进入知府大人设定的两百二十七家粮店。

运进来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大量的盐巴,茶叶,以及布匹。

有了这些东西人就能活下来……

梁英来到京城已经四个月了,她是第一批随着大军进入京城的蓝田抚民官。

与公主相处的时间长了,她就不再适合在密谍司干下去了,这好像很符合梁英的心思,她喜欢跟真实的人打交道,讨厌用虚假的心思与人勾心斗角。

骗人,很多时候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

今天,她要去正阳门下一个老学究家里,劝说他重开私塾,蓝田对于私塾是有补贴的,即便是现在的学生们交不起束脩,仅仅是蓝田派发的补贴,就能让老学究的生活有保障。

她不是第一次去老学究家里劝说了,每一次去,老先生都白眼看天一言不发,他凌乱的白发,以及枯瘦的身体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极为渺小。

他并非如此渺小,而是因为他佝偻着身子,缩着脖子,让人实在是没办法将他看的更加高大一些。

老学究家中只有一个老太婆,以及一个看着很灵性的小男孩。

梁英再一次拍门进入,老先生难得的看了她一眼道:“这年头还有人愿意读书?”

梁英笑道:“人不学,不如猪。”

老先生点点头道:“连名字都不会写的人,就不算一个人。”

梁英从袖子里掏出一枚鸡蛋递给了那个早就在等候他的小男孩道:“再忍忍,等漕运开了,外边的物资大量进京了,我请你吃蛋糕。”

小男孩瞅着梁英道:“什么是蛋糕?”

梁英吸溜一口口水道:“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东西,咬一口就像咬在云上,香甜的气息能笼罩你好几天,呀呀,不说了,我流口水了。”

瞅着小孙子满脸神往的样子,老先生脸上的悲苦之色敛去了几分,正色对梁英道:“现在,新的陛下真的觉得读书人有用处?”

梁英笑嘻嘻的道:“陛下对读书的重视,远超前朝,他常说,人不读书是一种疾病,需要救治,甚至需要强迫救治。

就小女子而言,六岁开蒙,八岁进入玉山书院下院就读,没日没夜的读了八年,又历练了两年之后,才被派出来为官。”

老先生摇摇头道:“女子可以为官?”

梁英早就懒得跟京城里的这群土鳖解释,笑嘻嘻的道:“是啊,本不该为官的,可是关中的读书人太少了,陛下又非饱学之士不用,我这样的小女子也只好抛头露面的为官了。

至少,比找一个白丁或者武夫当抚民官要好。”

老先生重重的点点头算是严重同意梁英的话。

“浩劫啊……”

瞅着老先生潸然泪下的模样,梁英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只要情绪的闸门打开了,所有的事情都好办。

梁英离开老先生家的时候,两只眼睛红的如同兔子一般,老先生一家的遭遇实在是太惨了,听老先生诉苦,她就陪着哭了一上午。

不过,结果很好,这位极为方正的老先生,终于同意开馆授课了。

说真的,在一个小的环境里,读书人依旧掌握了发言权。

比如这位名叫刘敬的老先生,他的行为将会影响附近好大一群人。

只要私塾开始授课,这里的生活就预示着恢复了正常。

对于找重点开解,这种工作方式对梁英来说并不算难。

徐五想已经把京城划分成了十八个街区,梁英负责的街区是以正阳门为起始点的,从这里一直到天文台都属于她的管辖范围。

在她负责的区域里,有皮街,竹街,灯笼市,帘子市、挽花市,笔墨纸砚等市场。

人们在京城中谋生,大多是手艺人,梁英曾经调查过,在这一片区域里,居住着超过七万余人,这些人大多是工匠。

木匠、锯匠、瓦匠、铁匠、裁缝匠、油漆匠、竹匠、锡匠、刊字匠、铸匠、帘子匠、挽花匠、双线匠、船工匠、石匠、银匠、鼓匠、穿甲匠、墨窑匠、木桶匠、比比皆是。

这些人不是农夫,给他们耕牛,种子,他们很快就能自食其力。

想要这些人有饭吃,就必须让他们生产的货物被销售出去。

李弘基在京城的时候,干净,彻底的破坏了这些工匠们的生活基础。

也就是说,想要这些人有饭吃,那么,就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新的市场。

而此时的京城百姓,已经被李弘基搜刮的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生产资料,想要复工我从谈起,更要命的是——也没有人能拿得出钱来购买他们的货物,让市场运转起来。

没有客商,那么,顺天府府衙就成了最大的客商。

由官府出钱来购买工匠们的产出,并提前垫付材料钱,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当初,夏完淳跟沐天涛在京城偷钱偷得有多痛快,徐五想现在花钱就能花的多畅快。

一枚枚的银元出去,京城终于有了千家万户做工的动静。

运河将要开通的消息给了京城百姓们新的希望。

梁英一天之内走访了二十七家工户,同时,也向这二十七家工户,订购了大批的货物。

她这个时候已经不在乎自己要定制什么东西了,尽管开始的时候她还做了很多的规划,希望率先从自己,以及李定**中需要的东西开始定制。

可惜,当她从皮匠家里走出来的时候,木匠一家老小就趴在大门上渴望她能走进自己家,当她从木匠家定制了十六把椅子,四张桌子之后,油漆匠就堵在门口,全家跪了一地,要求梁英把家具的油漆活交给他们家……

于是,梁英在不知不觉中,就定制了一大堆东西,包括二十锭松墨,二十个帘子,六个鼓,三十八件竹器,以及一大堆纸活……

傍晚时分,梁英才带着两个属官回到了顺天府知府衙门。

“今天花了一千三百一十一枚银元……”

才走进库藏使的办公室,梁英就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说出了一个让她很不舒服的数字。

顺天府库藏使抬起头看看梁英,笑着将这个数字写在账簿上,然后对梁英道:“实物到来之后销账。”

梁英喝光了茶壶里的茶水,喘口气道:“先说好,我今天还订了很多死人才能用的东西,包括纸活。”

库藏使者笑道:“没问题,只要货款能与货物对上,我这里就没问题。”

梁英奇怪的道:“我在花钱唉,而且是胡乱花钱!”

库藏使者道:“钱都给了工匠们是吧?”

梁英点点头道:“这是自然,我还不至于贪污。”

库藏使者重新给梁英泡了一壶茶笑道:“你花的太少,太慢,明日还要多多努力。”

梁英不解的问道:“我们要那么多的货物做什么?”

库藏使者道:“就算是买回来一把火烧掉,也是一件好事情。”

“我花的可是我蓝田的钱!”

库藏使者冯爽摇头道:“你弄错了,从百姓手里收回来的税款,才是我们的钱,你现在花的本身就是京城百姓的钱。”

蓝田库藏使者基本上都是不可理喻的变态,这是蓝田官员们一致的看法。

冯英又喝了一杯热茶,天气本来就热,被热茶一冲,顿时浑身冒汗。

匆匆告别了冯爽,回去把自己上下打理干净比什么都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