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天下 > 第一零四章窃国大盗?

明天下 第一零四章窃国大盗?

作者:孑与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3:13 来源:笔趣阁

“我盼着那一天呢。”

韩陵山叹一口气算是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自从在书院知道这世上还有剑侠一说之后,他就对侠客的生活心向往之。

“朝出西门去,暮提人头归……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我喜欢站在暗处观察这个世界……我喜欢斩断恶人头……我喜欢用一柄剑称量天下……也喜欢在醉酒时与红袖共舞,清醒时青山共存……

你师傅不一样,他天生就适合受万人敬仰,他很享受荣光……或许这就是他存在的意义……我存在的意义不同——此生只求快意恩仇。”

夏完淳一直看着韩陵山,他知道,京城发生的事情感染了他的心绪,他的一柄剑斩不尽京城里的恶人,也杀不光京城里的歹人。

眼看着昔日高高在上的人一头栽倒在污泥里,眼看着昔日道德高士,为了求活不得不向贼人低下头颅,这是末世之像。

李弘基的大军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了。

他并没有急着攻城,反而派了一个叫做杜勋的宦官进了京城跟皇帝谈判。

杜勋孤身进城,趾高气扬的向皇帝宣告了大顺闯王的要求。

事到如今,李弘基的要求并不算过份。

他要求皇帝割让已经被他实际攻打下来的山东,安徽一代分国而王。

他要求皇帝犒赏城外大军两百万两银子的军费。

他要求,日后要去辽东与建奴作战,但凡是从建奴手中夺回来的土地,皆为他所有。

他要求,他这个王与崇祯这个皇帝见面会很尴尬,就不来朝拜皇帝了。

杜勋宣读完毕李弘基的要求之后,便颇有深意的对首辅魏德藻道:“早做决断。”

于是,在李弘基不断轰鸣的火炮声中,崇祯再一次召开了早朝。

他希望群臣能够理解他不能投降的苦心,替他答应下来,或者逼迫他答应下来,可是,朝堂上只有微弱的哭泣声,没有这样一个人站出来。

崇祯的双手颤抖,不断地在桌案上写一些字,很快又让秉笔太监王之心擦拭掉,群臣没人知晓皇帝到底写了些什么,只有秉笔太监王之心一边流泪一边擦拭……

“魏卿以为此事如何?”

皇帝丢下手中的毛笔,毛笔从桌案上滚落,浓墨弄脏了他的龙袍,他的语音中已经有了哀求之意……

然而,魏德藻跪在地上,连连叩头,一言不发。

他的为官经验告诉他,一旦替皇帝背了这口丧权辱国的黑锅,将来必然会永世不得翻身,轻则丢官弃爵,重则秋后算账,身首异处!

皇帝连问三次,魏德藻三次不发一言,不仅仅是魏德藻一言不发,成国公朱纯臣,保国公朱国弼,兵部尚书张缙彦也是低头不语。

其余官员更是噤若寒蝉,缩着头竟然没有一人愿意承担。

早朝从清晨开始,直到下午依旧没有人说话。

最终,绝望的皇帝亲自下旨——“朕有旨,另订计!”

当杜勋拿到皇帝旨意的时候,竟然哈哈大笑着离开了京城。

一个时辰之后,李弘基的炮弹雨点般的落在城头……

这一天为,甲申年三月十七日。

正阳门上的沐天涛火力全开,他正在竭力将城头的每一颗炮弹都打出去,并且随时准备出城作战。

朱媺娖骑着一匹快马在京城中快速的奔驰,空荡荡的大街上,只有她一个孤身女子在奔跑,一袭红衣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显得绝望而孤独。

“城门就要被打开了。”

韩陵山转过头对抱头大睡的夏完淳道。

“沐天涛不会打开正阳门的。”

“没用的,大明京城有九个城门。”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行动了?”

“是的,你要开始联系郝摇旗带公主一行人出城了。”

“你呢?”

“我要进宫,去替你师傅拜会一下皇帝。”

“要不,我代替你去?你的气色不好。”

“我的气色哪里不好了?”

“在需要的时候就会不好。”

“不用你管。”

韩陵山说完话,就起身披上裘衣,握着自己的长刀迅速离开了房间。

按理说,大难临头的时候人们总会惊慌失措像一只没头的苍蝇乱跑乱撞,可是,京城不是这样,非常的安静。

就连平日里最凶狠的泼皮这时候也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那都不去。

虽说已经到了春天,京城里的寒风依旧吹得人遍体生寒,韩陵山裹一下披风,就踩着遍地的枯枝败叶沿着大街直奔承天门。

承天门依旧高大宏伟,在它的前边有一座T形广场,为大明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也代表着皇权的威严。

高大的望君出与同样高大的盼君归矗立在广场两侧。

在它们的背后便是红墙黄顶的承天门。

承天门上依旧飘拂着大明的黄龙旗,只是,旗帜上的金色已经褪色,变得灰蒙蒙的,有一些已经被寒风撕碎了,丝丝缕缕的旗帜在旗杆上无力的摇动着。

朱红色的正门紧闭,长长的宫门通道里堆满了枯枝败叶。

两侧的便道门肆意的敞开着,透过侧门,可以看见空荡荡的午门,那里同样的残破,同样的空无一人。

遥想大明兴盛的时候,像韩陵山这般人在宫门口停留时间稍微一长,就会有全身披挂的金甲武士前来驱赶,如若不从,就会人头落地。

几个夹带着包袱的宦官匆匆的跑出宫门,见韩陵山站在大门前,一个个避开韩陵山鹰隼一样的目光,贴着城墙根迅速溜走了。

韩陵山来到宫门前朗声道:“蓝田密谍司首领韩陵山觐见陛下!”

承天门依旧冰冷的站在那里不做声。

韩陵山向前十步再次拱手道:“蓝田密谍司首领韩陵山觐见陛下!”

寒风卷积着枯叶在他身边盘旋片刻,还是涌进了便道侧门,似乎是在代替使者去向皇帝禀报。

韩陵山走进了便道城门,再一次拱手道:“蓝田密谍司首领韩陵山觐见陛下!”

这一次,他的声音沿着长长的甬道传进了皇宫,皇宫中传来几声惊叫,韩陵山便看见十几个宦官背着包袱亡命的向宫城里奔跑。

一边跑,一边喊:“闯贼进宫了……”

韩陵山拱手道:“如此,末将这就进宫觐见陛下。”

说罢,就走进了皇宫,走了一段路之后,韩陵山又叹口气,回身奋力将敞开的宫门掩上,落下千斤闸。

过了承天门,面前就是同样雄伟的午门……

午门的大门依旧敞开着,韩陵山再一次穿过午门,同样的,他也把午门的大门关上,同样落下千斤闸。

随着韩陵山不断地前进,宫门依次落下,重新恢复了昔日的神秘与威严。

过了金水桥,穿过皇极门,宏伟的皇极殿便出现在韩陵山的眼前。

望着高高在上的皇极殿,韩陵山再一次高声叫道:“蓝田密谍司首领韩陵山奉蓝田之主云昭之命觐见陛下。”

他的声音刚刚离开太和门,就被寒风吹散了,大门距离皇极殿太远……

左边的武成阁空无一人,右边的文昭阁同样空无一人。

只是桌案上依旧留着笔墨纸砚,与散乱的文书。

看着左右往日代表尊荣的处所,韩陵山朗声吼道:“大明的名臣勇将都去了哪里?”

忽然一个虚弱的声音从一根柱子后面传来:“陛下先用杨鹤,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昭,再用陈奇谕,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再用杨嗣昌。

这其中除过熊文灿之外,都有很出色的表现,可惜功亏一篑,终于让李弘基坐大。

陛下已经很努力的在平贼,可惜,上苍不公。”

韩陵山转过梁柱,却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年迈的宦官。

老宦官并不在意韩陵山的到来,依旧在不紧不慢的往火堆里丢着文书。

“终究还是失败了不是吗?”

韩陵山终于看到了一个还在为大明干活的人,就想多说两句话。

老宦官回过头来看了韩陵山一眼道:“天启年间,王恭场炸了之后,天下就从未平安过,崇祯元年水,二年,陕西大旱,三年,山西大旱,四年水,五年冰雹,六年恒雨,七年蝗灾,八年地龙翻身,九年山东天赤如血。十年飞蝗遮天蔽日,民大饥,十一年河南大水人相食,不为奇闻……

十二年秋蝗、大饥,十三年九月水涝,两湖民舍全没。十四年旱蝗,秋禾全无,十五年夏黑鼠如潮铺天盖地……十六年大旱鼠疫横行,行人死于路,十七年……尚未有奏报”。

韩陵山皱眉道:“陕西灾害冠绝大明,然而,我关中并未因此穷蹙,反而号召百姓修建水利,开垦荒田,物阜民丰,如此,你怎么解释?”

老宦官嘿嘿笑道:“为祸大明天下最烈者,并非灾害,而是你蓝田云昭,老夫宁愿关中灾害不绝,百姓民不聊生,也不愿意看到云昭在关中行救国,救民之举。

若是没有云昭这个先例在前,大明百姓不会这么快就忘记了大明朝廷,忘记了在这座紫禁城中,还有一个为他们节衣缩食的皇帝。”

韩陵山仰天大笑道:“荒谬!”

老宦官将最后一本文书丢进火堆,摇摇自己苍白的脑袋道:“不荒谬,是天要灭我大明,陛下无力回天。”

韩陵山笑道:“等你们都死了,会有一个新的大明重现人间。”

老宦官艰难的支起身子将满是皱纹的老脸对着韩陵山,努力弄出一口唾沫。吐向韩陵山道:“呸!你这窃国之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